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北状元唐楚玥高考作文原文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2024-06-27 0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唐楚玥

来源:知乎社区“琴生”等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

以网名“琴生”

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2020高考分数线陆续出炉,湖北状元是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5)班理科学生唐楚玥,她的高考成绩高达725分。其中语文146分——她只错了一道选择题!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昨晚,唐楚玥以网名“琴生”在知乎社区第一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适用人群:仅限于参加全国卷高考并且希望语文拿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的学弟学妹们。

写作目的: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可能有用的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自己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并且让大家收获一些信心。

(我说的信心大概就是: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发现这个学姐并没有才华横溢,智商超群,学到头秃,她的一些方法也并不困难,我一定也可以考好的欧耶( •̀ ω •́ )y)

阅读预期:这篇回答完全不能解释“她是如何考146”这件事情(你让我再来一遍,我也不可能来这个分好吧),但是类似于在解释,“如何让高考语文有给自己估分130的把握”(当然,前提是对完选择题之后没有爆炸QAQ) 我觉得如果我考了116 ,我也会愿意写下面的这些文字 ,我依然会觉得我做的这些事情是有那么一点意义的, 是可以让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的(当然,考116来写,看的人应该就没有了23333)

纠结了一下是按题型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来写这篇分享,后来决定用时间顺序,因为这样可以让大家清晰地看到自己从方法、态度、字迹等各方面的调整和转变过程,可能更有代入感一些(●'◡'●)针对各种题型的干货我确实不太会写,因为自己没怎么背熟。不过看到有一个回答的干货写得特别好,大家可以去翻一下。

高一之大乱炖

本子:一个活页本记各种知识和笔记,一个摘抄本经常摘抄,还有一个记载各种有趣的东西的小本子。

教辅:……忘了(捂脸溜走) 大概是每个学校都会买的那种必修一到必修X的课堂练习。

培优:在由几位文学院年轻毕业生开的培训班上课,这是我至今最感谢的培优经历,没有之一,没有这个老师,我现在可能就是一个语文学习机器。她教我们写三行诗、民国体的书信,给我们讲才子佳人、名家名篇……受益良多。

第一个本子,(我自己找不到了,但是好像看到有一个回答里面拍了几张,上面写着“成语积累”,我就偷过来了),里面就是老老实实地把不会的成语、敬谦词,老师讲的一些现代文、古诗文题型和一点作文技巧记下来。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个本子是摘抄本,见到喜欢的不管是啥都抄。(可惜我还是找不到,如果找到的话应该可以补几张图吧?)

那个时候每周都会写随笔,自己经常会跑到学校里面的竹林或者其他风景比较不错的地方发发呆,晒晒太阳写写文字。

应试方面老师每周都会布置记叙文练习。

高二之练规范

本子:另一个活页本记知识和笔记,另一个摘抄本各种摘抄。

培优:无(太远了,没能坚持 )。

教辅:忘了,大概是学校发的核按钮?

1.在卷子中学习

重点重点!!!这些笔记大多都是老师在评讲试卷的时候针对某一道特定的题目总结出的对于一类题目的方法,不需要你额外花太多时间,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

这看起来也很像干货,但是并不是很系统,比较零散,因为是从每一张卷子上面来的,没有细细地像教辅一样分类。这个应该是习惯问题,我觉得这两种各有利弊吧。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2.文言实词的积累开始了,老师会要求我们把每一张试卷上的文言文中的词语查出来 ,然后她再讲,还会不定期听写。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3.古诗文 (虽然很多典故题目都会给,但是我比较喜欢写这个的原因是可以查到很多历史小故事哈哈)(而且天下文章很多都有借鉴前人的习惯, 所以其实很多词语是有特定意义的)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4.这个本子最后抄了一些作文和可引用的名言警句。

然后就是第二个摘抄本, 在乱抄的基础上增加了议论文范文和素材的比重。

1.如何让乱抄更有条理(用书籍名,主题名啥的来区分,多用点颜色啦)

2.如何学习优秀作文(经常膜拜江浙满分作文并且瑟瑟发抖的我)(我喜欢勾画和批注,分析一下别人为啥写得好)

3.如何针对性的素材整合(我们老师在后期硬性布置了这项作业,给我们分为了好词好句、名言、素材、自主整合四个板块,应试性强。当时统一买了一本具有30个预测话题的素材书)

下面一些图应该可以对应123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高二的时候学校语文考试还不很频繁,但是只要你能从每次试卷中学到一些什么,你的熟练度、规范性等等应该都不成问题的。

高三之应考向

(什么鬼标题好像读不太通)

本子:第三个摘抄本,第三个笔记本

教辅:最后两个月做了一下金考卷,保持手感

培优:无

第三个摘抄本的目的性就更强了,并且为了省时间开始用剪贴与手抄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内容是:

1.官文(这个我们每周学校都会发“时事评论”,也就是学习大家说的议论文“套路”) 

2.同学们的优秀作文(我们老师会把每次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打印出来,这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资源!!!)

3.开始有意识地把某一类可能考察的热点话题整合到一起。

4.记号笔和胶带让人快乐嘤!!!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这篇文章是我同学的,我经常拿TA的文章学习来着。

最后就是第三个笔记本了

1.实用类文本:零散记了一些知识点,但是,这一项的投入产出比真的不值得花太多时间。

最大的感触:说白了,你要把文章当文章去阅读,不要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拿来考你几个选择题的,也没必要揪着一些你觉得有逻辑漏洞的地方跟老师吵个没完,这又不是学术论文……

2.古诗文方面:前期继续写了一些意象、典故积累,后来发现太费时间,后期放弃。

后期(6月)定下了每天翻译一篇的豪言壮志可是并没有做到(大家一定要坚持啊!哭!),见到比较好的题目,没想到的答题点就会往本子上堆,会以题材、技巧等作为分类标准。

如果你有对古诗文有浓厚的兴趣,这一切对你来说都会很容易很容易的。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3.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是学习答案。

高三的题量是足够的,把每张卷子上你觉得不错的题目和答案剪下来就好了。

前期疏于干这项工作,后期(6月)才开始做一些剪贴,但是我觉得如果早点开始是值得的。

ps: 文学院学生看了这些别打我(捂脸逃跑)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4.语言文字运用:这玩意很玄乎(划掉),高三会有足够的专题训练给你做,如果你们没有,可以自己找:漫画,标志,图表,敬谦,补写句子,压缩语段,新闻……(这是高三发的最多的练习题,快吐了)

做完之后,跟着老师的讲解反思一下就行,简单在题目旁边记录自己的错误原因(并不能保证下次不犯),没必要大段大段地抄写,浪费时间。

在我看来这类题目的改卷灵活度应该会很高,所以不要太过纠结。

5.作文:我们老师会硬性让我们保证每周至少一篇的练笔,并且在TA修改之后我们需要重写片段或者全篇(如果你的老师没有这样要求,建议你这样要求自己,毕竟相比于数理化生,一周一篇已经很少了) 除了练笔就是自己的素材积累本了。

相信你只要跟着一定的套路走(仅针对于我们这样的低阶考生而言,文学大神可以随意),保证每天的阅读、积累、背诵,勤于练习和修改,高考作文50+是没有问题的。

高中三年结束了,上文大概就是我和几个语文小本本一起成长的故事哈哈。

对了,我觉得相对于高考,大家应该更想知道平时情况。我自己平时考过100+到130+,高三一般120+,考虑到高考改卷越来越宽松,斗胆给自己估分130-135(因为发现自己竟然只错了1个选择题)。晚自习的时间基本上献给数理化生的归纳总结,花在语文上的时间不是很多。我喜欢看书,但并不是高中三年看了一堆书的那种阅读迷,我的知识面和文学底蕴也是一般水平。

我觉得这些信息应该能打消学弟学妹们的很多顾虑。

最后还想说,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需要技巧与总结、方法与思考,这是每一位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从小学到高考十二年来应该做的事情;而作为一种语言,它更需要热爱与积淀、共情与体悟,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幸拥有的文化宝藏,等待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

第一次写,一整篇写下来没有怎么修改,很多注意事项都不太清楚,请谅解!

学弟学妹们加油!希望可以帮到你们!笔芯!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平时习作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以乐怡情,以乐育人

     西塞罗曾言:“我对理想的追求,是以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而音乐,正是善与美的完美结合。和谐的旋律、变化的节奏,音乐陶冶性情、滋养灵魂;饱满的情感、蕴藏的思想,音乐亦能催生勇气、振奋精神。以音乐之美怡情,进而以音乐之善育人,方能收获尽善尽美之效。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音乐之美,在于其优美的旋律与律动的节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曲琵琶,或急或缓,或高亢或低吟,摄人心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二十三弦之器,却能遍拟万物之音、纵揽天地之声,扣人心弦;“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江南的婉约软语,如千回百转之淙淙流水,轻吟于心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塞北的铿锵曲调,如铺天盖地之滚滚黄沙,响彻于心间。从古时的“宫商角徵羽”,到西方的“哆来咪发唆”,人们对于音律、和弦、节奏等等的要求与体验是具有普适意义的。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那些浑然天成的规律是自然赐予世间的礼物,更是人类自身智慧的结晶。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之美,也在于其朗朗上口的歌词与其背后深刻的思想。除了单纯作为一种传递听觉愉悦的工具,音乐亦是创作者们表达自我、寻找共鸣的手段,以特定技巧修饰其表达、强化其主题,才能更易于记诵与传播。是“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以和谐的音韵流传下先民们“在河之洲”的浅唱低吟;是《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起来!起来!”的反复强化,以简洁而有力的呼喊宣告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炮弹要在天空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鲍勃·迪伦在其民谣音乐中发出如诗般的追问……音乐,何尝不是诉说与表达,何尝不似诗词与文章?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音乐之美,更在于其真切动人的情感与饱满充沛的精神。在命运的考验面前,盲艺人阿炳以《二泉映月》尽倾悲恸之情,亦让后人为其潸然泪下,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以《命运交响曲》尽显不屈意志,亦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宝库;在历史的风云之中,庄重典雅的礼乐之音在“雅乐治国”的西周盛世中诞生,高亢震撼的《马赛曲》从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走来;在时代的召唤之下,《我和我的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凝聚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价值认同,《飞天》引人梦回丝路,奏响新时代合作共赢的和平乐章……音乐本是个人的艺术结晶,而其背后的情感与精神能唤起世人共鸣、响应时代需求、折射社会变迁,因而具有了更高远的现实意义与传世价值。

  “推开美的晨门,我走进善的领域。”一如孔子在陈绝粮之时仍弦歌不绝,你我亦能让音乐成为寂寞时、困厄时、迷惘时灵魂的伊甸园、心灵的桃花源、精神的助推器。愿你我在优美的乐声中深耕心灵的牧场,在激昂的曲调里拔节精神的高度,由美及善,方为至境。

指导教师范莉:

语者说也,文者章也;脱口成章,随手成文,为语文之精妙也!从上述文采斐然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楚玥的文字功底扎实,文章有思考有深度,每篇文章可作范文学习。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淡之韵

作者:华师一附中高二(25)班 唐楚玥

小时候不懂水墨画,我为了画出夏荷那诱人的粉红,一笔加一笔地涂抹,颜色是深了,可效果总与她“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相去甚远。而爷爷只是寥寥几笔,轻轻点蘸,白与粉相映衬,那荷花便呼之欲出了。

“你这花瓣都没涂满,颜色还那么淡,怎么就比我画的更传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爷爷笑了两声,摸摸我的脑袋,说:“这叫留白,中国的艺术啊,历来都讲求淡雅。”他还打了个比方,“西方的油画,是个活泼华贵的小公主,而我们的国画,更像个宁静淡泊的老者。”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淡”的内涵和韵味。

从小到大,常常沉醉于古诗文的平仄音韵中,却也因为考试头疼不已。做多了错多了也就想明白了,它太“淡”,以至于“大老粗”学生难以用简明直白的文字写出作者的匠心与深意。它的“淡”,在于它情感的含蓄、表达的委婉。“锦瑟无端五十弦”,怪锦瑟“无端”,怎不是怪岁月无情?“对影成三人”,孑然一身,何来三人?它的“淡”,在于意象的隐晦、意境的深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寥寥十字,一轮明月,寄寓天下情思。小桥流水、炊烟人家、细雨梧桐、春风杨柳……无数的意象,加之隐喻、省略、用典、借代等手法,组合出丰富的意境,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它很少直接表达,只是呢喃轻语,便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谁忍心打破这份“淡”呢?

从国画、诗文窥见的“淡”,可以说是一种素雅蕴藉、意味深远的艺术习惯。围棋,只黑白二子交替落下,但其中“数奇藏日月,机发动乾坤”的无穷变化,令无数棋士一生为之倾倒;书法,不需过多的器具,没有其他的色彩,“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一支小小的竹管毛笔足以承载无数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七弦之琴,安静悠远,亦有高山流水之势,能作天地万物之音……极简以至至美,极淡以达至深。恐怕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让后人反复咀嚼。

这些含蓄而深远的艺术文化,又可以说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化。他们淡泊明志,赋予了梅兰竹菊之类淡雅的植物以人的情思;他们崇尚高洁君子,厌弃势利小人,与人相交,不为名利,于是有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比喻要是换了位,总让人觉得不太合适。什么曲水流觞,焚香烹茶,什么花前月下,吟诗作对,还有的隐居山林,寄情山野,回归自我。不知是他们天性之淡泊雅致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本就含蓄淡雅的艺术文化达成了他们生命的圆满?

左边为水,右边为火,“淡”最为精妙之处当属一种水火并育的为人态度、处世智慧。“淡”不一定意味着碌碌无为、体现为沉默懦弱。他们有凌云揽月的志向、报国济民的热血、放眼天下的格局,他们能屈能伸、能放能收、不以物喜、不为物累。有机会,便去争取,争取不到,也只是一笑而过;小人得志,心中看不惯,便明哲保身、敬而远之;皇帝器重,便积极上书对策、治国佐政,皇帝弃之,贬官一隅,也要勤恳为官、造福百姓。“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淡,看似简单,实则极难。要如何阅尽人事、超脱淡泊,才能达到此般境界?

如今,我们似乎与“淡”这个字,渐行渐远。诚然,科技的更新、社会的变革让传统文化随之衰微,但我们总能做些什么——善学习、善传承,在琴棋书画等技艺的培养中,陶冶心性之“淡”,传承文艺之“淡”;多阅读、多思考,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体会“淡”文化的本质意味与来龙去脉;最后,哪怕人世繁杂,也要以淡泊的品性守住心灵的净土,让淡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

高考语文146分的唐楚玥分享学习心得: 146 分是如何做到的?

青春歌作几行诗

——2006届校友王希翀分享会观后感

作者:华师一附中高一(25)班 唐楚玥

发布于:湖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