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游双龙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游金华双龙洞叶圣陶 跟着课文游双龙洞

跟着课文游双龙洞

2023-06-21 0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孩子上学后,每年假期,我都会找个地方,带他们去游一游。今年暑期,在向学校报备的前提下,我们决定出门走一走。

  去哪里?“金华!我要去游双龙洞。”女儿有友不假思索地喊出了目的地。在四年级下半学期的语文课本里,她刚学习了叶圣陶的名作《记金华的双龙洞》。就这样,双龙洞成了此行的必去目的地之一。

  “我们能进到内洞吗?真正好玩的地方在内洞。”出发前,有友非常兴奋,她把课文中那些精彩片段背得滚瓜烂熟。“外洞很大,可以容纳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课文中的语句成了双龙洞的推介词,她还告诉我,上课老师给他们看了很多洞内外的风景照,对双龙洞地区的地理风貌,她已了如指掌,给我们当导游,应该不成问题。

  经过6个多小时的自驾,我们到了金华。金华山清水秀,双龙洞距我们居住的酒店大概20分钟车程。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四周群山绵延,绿树成荫。

  其实,双龙景区由好几个洞组成,我们首先去了仙瀑洞,这里洞中有洞,洞中有泉,洞中有瀑,瀑下有潭,还有不少呈90°的台阶和需要低着头才能经过的逼仄小路。在两娃(姐姐有友和弟弟小友)“探险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全家爬完了整个洞。

  第二个洞,就是有友盼望已久的双龙洞了。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题在峭壁上的“双龙胜景”四个字。再往里走,是一块让有友激动的巨石,上面刻着的,正是叶圣陶先生《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

  到双龙洞的洞口,我拿起自拍杆,打开视频号直播,通知没有跟着我们外出的外婆看直播,让有友过把导游瘾:“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我们来到了金华的双龙洞。”课文里的句子成了活学活用的导游词。

  不过,最激动娃心的,就是内洞的入口孔隙了。“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有友又开始介绍了。“现在大概改大船了吧?”对我的这句话,她马上反驳:“洞口就只有这样的高度,肯定得躺着进去的。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果然,一条小船三人一排,头尾两排,可躺六人。人必须仰躺,不能抬头。开关一开,牵绳拉动,十来秒后就进洞登陆了。

  进了内洞,没过多久,又看到了“冰壶洞”,原来,这里洞连洞。我们正要起步,有友突然问:“怎么没见双龙?”一路走来,真的没见“双龙”。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文章说,要‘顺着工人的指点看,有点儿像,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们回到下船的地方,问了船工,果然,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们也找到了“双龙”。

  “课文中写的汽油灯又在哪里?”考问又来了。“叶圣陶爷爷那时候,科技不发达,所以用汽油灯。”

  不过,此行也有个小遗憾,是一路上没能找到课文中描写的粉红色沙土,两娃原本还准备了个袋子,准备挖一些山泥留作纪念。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味只读,就变成了书橱。”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学习是在课堂上,但绝不是光有课堂就能学好的。假期是孩子们接触天地的好时光,带着书本中学到的内容,睁开惊奇的眼睛去面对广阔的世界,这才是暑假该有的模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蕴含的也是这样的道理。(丛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