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或是打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游戏闪灵人物介绍及分析 遵守或是打破

遵守或是打破

#遵守或是打破|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8号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机核网观点

镜头语言是独属于影像的修辞,影视作品有着景别、色彩、光线、构图等等太多能让创作者展现才华的元素,当我们赞叹于某个镜头之精彩的时候,心中受到的冲击往往来自创作者们多种巧思的复合作用。

大师们在镜头上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及运用,作为普通观众,我们自然不太可能全盘参透。但如果能够对所谓镜头语言加以了解,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就不会再把“剧情”、“表演”当做影视作品仅有的欣赏维度,而会看到更多表象之外的东西,这不仅会为我们提供更多乐趣,也能让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演变,影视工作者们为其作品中的镜头运用确立了很多准则,绝大多数关乎影像的手法都基于这些准则来运作,但影史上也不乏打破准则的惊艳杰作。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影视中非常重要的轴线原则。

轴线及越轴

在讨论轴线原则之前,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一个概念——轴线。

轴线是在主体和同他对戏的人或物体之间的一条假想的线,或是沿着主体运动路径假想的一条线,用来设定和保持演员或行为动作在场景中的方向。

嗯……具体解释之前,先来看看《假面骑士01》第二集这个大获好评的桥段:主角或人和男二不破的对视。

拆解一下就变成这样: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把这个场景归纳为下图(不许笑!):

这样,两个人物之间就出现了一条虚拟的连线,这就是轴线中的一种:关系轴线。

此外还有方向轴线,指人物的视线方向或者运动方向,如下图:

塔可夫斯基《乡愁》中的方向轴线塔可夫斯基《乡愁》中的方向轴线

有了轴线,就有了轴线原则,即电影人常说的180°定则,指的是在连续的一组镜头中,摄影机的机位必须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或者是轴线上,而不能越到轴线的另一侧。

回到刚才的场景,在拍摄两名角色的对视时,摄影机确实永远处于关系轴线的同一侧。

箭头表示摄影机的方向箭头表示摄影机的方向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使一组镜头中的空间关系相对稳定,确保观众理解画面中被摄物体的相对位置。如果刚才的场景中,摄影机在轴线左右移动,那么拍出来的效果大概就会是这样:

这样就乱了……这样就乱了……

这样的话观众就会对角色的相对位置产生疑惑,尤其是这种跨越角度比较大的镜头,更是会让观众产生不适,甚至方向错乱,这就叫做越轴。在双人场景中,情况比较简单明了,也较容易处理,但群戏中,每两人之间都存在轴线,情况会复杂得多,随着人物眼神方向及交谈对象的改变,新的轴线也会不断被建立,对于经验不足的导演而言绝对是一大难题,而相对的,各大奖项青睐的导演几乎都有几场拿得出手的群戏。

《海上花》的群戏非常见功底

细心的观众也许有印象,在《红辣椒》中,今 敏导演借人物之口对轴线原则和越轴进行过简单的讲解:

今 敏大师“亲自”讲解今 敏大师“亲自”讲解

不过别看他讲得兴高采烈,事实上,成为动画人之前的漫画家今 敏,在轴线上也有过不少犯迷糊的时候: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怪怪的……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手冢治虫大师确立了现代日漫基于影视的构图及分镜逻辑,但漫画中其实并不严格存在轴线的概念。可是画面如果在交待人物关系时出现了与摄影机越轴相似的情况,同样可能造成观众无法顺利阅读的问题。

尽管轴线原则对现代电影人来说几乎是一条不可触犯的铁律,现场拍摄中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状况,比如场地条件不允许,拍摄时出现了失误或是素材不足等等都会导致成片不得不出现越轴,很多时候为了避免画面单调,导演还会主动进行越轴,这时就轮到后期剪辑大显身手了。通过剪辑的补救,可以让越轴变得安全合理。

合理越轴

合理越轴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利用运动镜头越轴,镜头的运动会在机位移过轴线时制造过渡感,不仅完全抹消了生硬的感觉,还让画面充满动感。比如《让子弹飞》中的这组镜头:

或是《无耻混蛋》这次推轨:

另外,还可以在越轴的前后两个镜头中间插入一个骑轴镜头。所谓骑轴镜头是指机位正好在轴线上对运动物体正面或背面正拍的镜头,或称中性镜头。如此处理之后,可以弱化轴线,使得越轴变得不那么突兀。

《权力的游戏》S8E1,然而下一个镜头就直接越轴了

相信大家可以理解,插入骑轴镜头和利用运动镜头相比,只是把镜头的运动拆解成了剪辑,其原理是一样的。

此外,在越轴的前后两个镜头中间插入一个特写/远景镜头也是常用的方法,这相当于是让观众暂时“失去”视野中的轴线,从而“忘记”刚才的位置及方向关系。补救的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拍摄时要考虑这么多条条框框,出来的影像岂不是千篇一律,很没意思?事实上,即使轴线原则几乎被如今的商业电影奉为铁则,依然有许多电影人对其不屑一顾。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在乎180°定则的导演,而观看他的作品时,你很少会因为越轴产生混乱感,因为他对画面的一切处理都是为表达而服务,那些热衷于打破常规的导演也是一样。

轴线?不耽误我讲故事就行

《无间道》中有很多为人称道的越轴镜头,例如这个经典的拔枪,通过几次越轴打破了两人此前在气场上的势均力敌。导演在片中多次运用打破常规的镜头来巧妙暗示人物关系及命运,不可谓不精彩。

“谁知道?”

在《让子弹飞》中也不乏这样的桥段,我们发现,在这组镜头中,机位实际上是在轴线的两侧不停反复移动,但由于机位比较靠近轴线,角度较小,导致这段的观感与普通的正反打几乎无异。加上长焦镜头使背景虚化,观看者不会产生强烈的方向感冲突。甚至,快速剪辑造成的紧张感和反复越轴带来的轻微异样感,正完美贴合了影片想要表达的荒诞韵味。

疯狂越轴,但就是好看

其实到这里差不多该停笔了。倘若上文内容再细化深入,就成了只有从业者才用得到的专业知识,我写不来,况且对读者而言意义也不大。不过,码完这些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般的段落,我不禁开始胡思乱想,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事后诸葛?

也许就像重轻老师在《好玩,是不是一款好游戏的必须条件》里说的,因为他们“做到了”、“实现了”,我们才反推回去分析他们的“突破”和“成功”:马丁·斯科塞斯“做到了”,所以我们认为他在《出租车司机》中“打破了常规”,“成功”通过四次越轴加强了戏剧张力和人物情绪;库布里克“实现了”,所以我们认为他在《闪灵》中“突破了桎梏”,“成功”使用越轴营造了不信任感。

《闪灵》中的经典越轴《闪灵》中的经典越轴

今日的电影行业早非百年前可比,观众也不再是当年的缺乏观看经验之人。以我的无知,观众们经过各种千奇百怪的电影语言的洗礼,提取画面信息的能力或许早就不再受制于规则;导演们所谓的“打破常规”,或许也只是我们这些思维定式的观众不自觉产生的刻板认识。也许在大师们心中从来就没有那根轴线,也从没有刻意打破什么“常规”,而是“常规”限制住了我们的视野。也许在真正的大师心中,他们自己才是唯一的规则。

如果真的如我所想,那么以上一切头头是道的分析,我相信它们全都不作数。

原文地址: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19641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机核网www.gcores.com

微信公众号请搜索:gamecores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