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真寺全景 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

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

2024-07-13 0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云南省昭通鲁甸县桃源乡拖姑清真寺是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在该地被奉为祖寺,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以构筑精巧、历史悠久着称全滇。根据寺内碑文记载,拖姑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清朝武官蔡家地马姓先祖马鳞灿公、马鳞炽公因战功而获得封地在拖姑地区,故带头捐资建造该寺正殿。

     拖姑清真寺是为回民信奉伊斯兰教做礼拜而建造的,至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在云南省有“祖寺”之称。据《云南昭通地区回民先民纪念碑》碑文得知:“远在元朝初年,就有数千回民从昆明、大理等地到达云南旅游昭通从事屯垦。明初,回族将领傅友德、蓝玉、沐英、胡大海等曾率领江南和西北的部分回民到威宁、云南旅游昭通、鲁甸落籍;哈元生将军又率领河北、西北的大批回民落籍于云南昭通为中心的东、南、北一带高原,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子孙得以繁衍,经济文化得以发展,以‘四十八所清真寺’为中心的聚居局面,终于此时形成。”鲁甸桃源拖姑清真寺,是最为著名的一所。

      清雍正八年(1730),随军平息禄万福叛乱的安笼镇中军侍卫马相乾及从征举人马鳞灿、鳞炽兄弟捐资,先建造正殿,作为当地回民“朝拜真主之地”。乾隆二十年(1755),由坐寺阿訇赛焕章倡议,当地绅士、告母,亲临川、黔、陕、甘和省内各地挂公德,建唤醒楼、厢房等建筑群体。后又几经修葺、增建,达到现在的规模。

      廊尽头,各立有一块石碑。右为“泽流不配”碑, 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初十日立,叙述了耕种清真寺田产修建闸塘的过程;左为“抱古传流”碑,是清同治元年(1862)六月吉日立,记录了修建清真寺的简要经过及土地纷争经官府决断的史实。

      鲁甸拖姑清真寺后殿又称后亭,高13米,共3层。厢房分南北,南为藏经室、宿舍,北为掌教、阿訇居住。鲁甸拖姑清真寺大门照壁独立,与寺内建筑总体协调,互相呼应。天井中,两株古柏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使拖姑清真寺益发显得庄  严、肃穆。寺门有联语:“层各重辉,华赠榭益”概括了全寺风貌。2014年,经过鲁甸“8.03”6.5级强震后,它依然完好无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