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鄂温克历史人物(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朝萨满祭司青巴图鲁 你不能不知道的鄂温克历史人物(一)

你不能不知道的鄂温克历史人物(一)

2024-01-15 0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鄂温克族,敖拉氏,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初任呼伦贝尔索伦右翼总管,后擢升为正黄旗都统,再升为内大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率鄂温克官兵从征新疆回部叛乱,立有大功,绘像紫光阁。战后留清廷供职,直至逝去,为清代名将名臣。

博尔本察像

穆图善

穆图善,字春岩,那哈塔(又称纳喀塔)哈拉,黑龙江齐齐哈尔镶黄旗鄂温克人。1853年(咸丰三年)以骁骑校从征,随清军将领僧格林沁部在京城附近战东、西连镇。1855年(咸丰五年)调入湖北改属杜兴阿将军指挥收汉阳。1859年(咸丰九年)2月进江苏战太湖,杜兴阿患病,由多隆阿接替率步骑兵5 000人征战,8月破下牌,穆图善奋勇效力,皆有功。

1861年(咸丰十一年)春,多隆阿移军集贤关,援曾国荃的安庆军,过了七天,陈玉成以7000人乘机进犯桂车河大营,留守于大营的穆图善,在多隆阿的指挥下,在东西两山隘设伏,诱敌深入,突然大呼夹击敌军,敌败退,给穆图善存保记名副都统。

同年8月,多隆阿增援曾国荃克安庆之后率军西征,穆图善率雷正馆、谭仁芳收桐城、舒城有功,被赐予“西林巴图鲁”称号。

1862年(同治元年),清军克庐州,陈玉成几次受重伤而投奔苗沛霖,穆图善进壁寿州城南40里,苗沛霖恐清军威力,缚陈玉成献给胜保营,以副都统记名。

多隆阿西征后,加都统衔,补西安左翼副都统,1864年(同治三年)春攻周时受重伤而致死,把遗体迁荆州安葬,将起程,而梁城富拥大众,焚大峪口尹家桥(距西安50里),阻止送葬队伍前进,并威胁西安城。此时,穆图善立即令清军还击,保住了西安,梁城富转而西窜,穆图善率兵扼宝鸡,围困数日,绝其粮,歼4000人;生擒700人,郑永和、王克昌各率5000人来降。

1865年(同治四年),穆图善奉命率军配合杜兴阿步骑兵3000人,自黄河左右岸联合攻打宁夏汉、回二城,先攻打汉城外垒,回城据河渠阻官军,因官军行军劳累,穆图善建议稍休整后再进攻,都兴阿急于进攻,受重伤,军心涣散,造成了被动,而杜兴阿调回盛京(今沈阳)。穆图善督办甘肃军务,并代将指挥宁夏战役,又从新疆伊犁调官军增援,穆图善有勇有谋,指挥有方,采取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办法,促使了宁夏汉、回二城投降,胜利结束了宁夏战役。同年,因陕、甘总督左宗棠帅师出征,诏穆图善为陕甘总督,进驻兰州。这时在陕甘扎营待命的官军甚多,约有140个营的兵力,这里的老百姓无粮而饥饿,无力供应军需粮草。在这种情况_下,穆图善着手治理经济,以宽治军,组织军队协助农民种田,挖渠引水,修桥补路,发展农业生产,广积粮,设粮仓,既解决了军队用粮,又解决了老百姓的吃粮,还救济了很多饥饿的各族老百姓。从此,穆图善治军以稳练见称,深得各族军民的拥护。

1868年(同治七年),穆图善遣杨占鏊会成禄军,攻肃州之下,回教区新教魁马化隆授抚于穆图善,为了表明忠于朝廷改名为马朝清,捐助修渠工银八干两,又毙叛回马北亢,还协助官军收复盐固,穆图善信为真,给存保提督衔,但他暗中以金积堡为据点,扩充势力,在刘松山攻宁、灵各回,逼进金积堡时,杀刘松山叛变,穆图善得知后上疏曰:“宁堡已降之回不敢谓皆良民也,教下人多情多,变生必致,理喻势禁,两为束手,稍有不利,乘机蠢动,皆成变局。”穆图善吸取教训,加强了戒备。1871年(同治十年)2月,左宗梨率兵攻打金积堡,占领金积堡后杀死了马化隆。

1872年(同治十一年),穆图善移驻泾州,第二年再克肃州,关内一律肃清,清政府因穆图善奋勇效力,屡建战功,授予云骑尉世职,赐入紫禁城(故宫)骑马。

1875年(光绪元年),穆图善相与属和的原吉林将军调来泾州,第二年夺了穆图善职,1877年(光绪三年)穆图善为青州副都统,又迁察哈尔都统,1880年(光绪五年)调任福州将军。

1884年(光绪十年)8月,法国将军孤拔率兵舰13艘进犯我国台湾,被台湾巡抚刘铭传击退后,转而驶入福建省马尾港,窥伺陆地上的设施,战斗还未打响时,法国舰队司令孤拔向副官询问福州将军穆图善,副官回答说:“穆图善是镶黄旗人,是很会打仗的一位老将军。”穆图善是一位老成练达,秉性忠诚的爱国主义将领,在闽浙总督何景答应法将孤拔上岸到陆地考察时,穆图善很气愤地说:“简直是胡闹!”当即命令管带随时打击敌人。由于管带属于福建水师何如璋、李鸿章的主和派,事先不作战斗准备,法军开始攻打了,才仓惶应战,在爱国将士和主战派的影响下,打响了“马江之战”,由于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打沉法舰6艘,法兵溺水300人,法将军孤拔受重伤致死,但我方损失惨重,船舰都被击沉,兵器厂和造船厂全被炮击起火,何如璋逃走,水师官兵阵亡700多人,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5年(光绪十一年),穆图善被授予钦差大臣,来东北故乡会同东北三省将军办理扩军练兵事宜,这时三省兵制,奉天(沈阳)有旧队1000人、吉林1500人,其余均为新兵,黑龙江地广人稀兵力单薄,决定三省各组建马队二起备500人、步队八营备4000人,总统一人(总指挥)、帮统二人(副总指挥),负责组建和操练,抢械由上海军火采运局供应,穆图善奔波操劳于东三省,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病故于途中。

穆图善将军在清代戎马一生,赤心报国,战功卓著,清廷赠云骑尉世职,骑都尉世职,赏银一千两治丧,灵柩回旗时,沿途地方官员出来致哀迎送,妥为照料。光绪皇帝加恩已故穆图善宣国史馆立传,并准予立功省分建立专祠,黑龙江省在齐齐哈尔西北18里处巴奇屯建专祠,名“福州将军穆图善之墓”,1892年(光绪十八年),吉林省也为穆图善建了专祠。

扎木苏

木苏,布特哈打牲部鄂温克人,布特哈打牲部之初的副都统衔头人。

17世纪中叶沙俄帝国入侵黑龙江流域,战火蔓延,民不聊生,于是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精奇里江及外兴安岭一带的部分鄂温克人,会同达斡尔人,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自1649年至1652年(顺治六年至九年)间,渡江越岭,迁移到了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各支流居住。

对这部分人,清政府决定由中央政府理藩院直接管辖,任命了当地鄂温克达如汗(官长)布勒、扎木苏为副都统衔头领,洪吉为副头领,并发了官印,还任命了达斡尔章京孟格德、博尔吉岱为副都统衔头领。

1667年(康熙六年),清政府从“索伦”的总称下分出“打虎儿”(达斡尔)的族名,从此以后的文献中所称的“索伦”,就是单指鄂温克族。

1667年(康熙六年)起,按照满洲建制,对鄂温克头领敖鲁克腾的部众2]34人.按氏族编成29个牛录(汉译为佐,鄂语为聂日),并任命了温克德、透德、春内、阿吉布、恩德库、鄂勒奎、达大麦、德勒吉尔、干代、楚库内、布克塔等29员章京(汉译为佐领,鄂语为聂日达),然后陆续把图勒图、阿布纳、额和内、索嫩扎布根的部众也编成了若干佐,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把先后过来的4900多鄂温克人分别编成了若干佐,并与达斡尔、鄂伦春人一起,统称为“布特哈打牲部”,统辖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97个佐。

在编佐过程中,副都统品级扎木苏代表布特哈打牲部民众,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北京,向康熙皇帝进贡貂皮等物。

对布特哈打牲部编佐之后,当时未称“八旗”也未规定旗色,而采取“阿巴”(围猎场)和甲喇(固山之下,佐领之上的官职)的组织形式管辖各佐,把鄂温克人编成五个“阿巴”即:诺敏河流域一带的叫阿尔拉阿巴;阿伦河一带的叫涂格敦阿巴;雅鲁河及音河一带的叫雅鲁阿巴;绰尔河一带的叫托信阿巴;济沁河一带的叫济沁阿巴。此外的鄂温克人分别与达斡尔人归讷莫尔、都伯沁、莫尔丁三个“扎兰”(甲喇)管辖。

鄂温克人移住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各支流后,布特哈地区就成为了中国鄂温克人的主要聚居地方,清统治者认为鄂温克人骁勇善战,视为可利用之民,便当做征调兵员和猎貂纳贡的重要基地,战时从征疆场打仗,平时猎貂纳贡,还派人驻守卡伦(边防哨所)和巡逻边防,把沉重的兵役和劳役负担压在了鄂温克族人民头上。

鄂温克人在黑龙江中、上游,被沙俄侵略军抢劫,在远涉迁移过程中消耗,已经陷入了贫困之中,除了狩猎、打鱼、采集糊口外,没有什么家产可言,来到新地方,一切都从头做起。生活非常艰苦。可是清政府不顾鄂温克人的死活,规定:凡l5岁以上的男子都称“哈嘎”(壮丁),到18岁就是“乌格辛”(披甲),每个“阿巴”经常保持40名“披甲”,每年十月远涉猎貂,往返三个月,每年向朝廷纳贡40张貂皮,40对野鸡,两个大公野猪。除此之外,每三年给黑龙江将军打一次猎,猎获物全部交给将军,这样,大部分青壮年男子都陷入了繁重的劳役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扎木苏与洪吉总管考虑鄂温克猎民之苦,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上奏清政府,在布特哈地区鄂温克38佐中发现有334人,因贫因无牲畜,实在不能远涉猎貂纳贡,奏请免除贫困壮丁猎貂纳贡,可是理藩院认为要求“不相宜”而驳回了申诉。

扎木苏作为副都统级鄂温克头领,与布勒、洪吉通力合作,带领鄂温克民众从事生产、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各支流落村就绪,并与达斡尔、鄂伦春人携手并肩开拓了布特哈地区,保卫了大兴安岭,做出了贡献。

扎尔善

扎尔善,杜拉尔(又称多拉尔)哈拉,呼伦贝尔索伦正白旗鄂温克人。1755年(乾隆二十年)以总管衔从征新疆伊犁,征战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势力,奋勇效力,赐“沙尔泰巴图鲁”称号。

二十三年转战天山南路追剿霍集占,定边右将军兆惠率清军抵进叶尔羌,在黑水受阻,霍集占坚壁固守。并包围了清军。清军无援军,被围困了三个多月。鄂博什、成衮扎布、富德分别率清军来援救兆惠将军。鄂博什副都统率索伦劲旅,会同成衮扎布的部队,分两路渡河乘夜袭击了黑水之敌。在战斗中,扎尔善奋不顾身。跃马横戈,冲锋陷阵,轻骑深入,追至大山梁间,杀敌多人,叛军失魂落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死伤甚多。兆惠将军率包围之清军乘饥突围脱险,返阿克苏休整。

扎尔善,在黑水之战中,奋勇效力,战功卓著,图像于皇宫紫光阁,载入功臣史册,列后五十功臣,应次二十四乾隆皇帝赞日:“黑水一豹,跃马横戈,如入无人,格杀独多,讵云力尽,结缨气倍,鸟孙大宛,屡试功在。”

由屯

由屯,又作优吞、悦屯,布特哈镶黄旗鄂温克人,佐领,优等猎手。

清朝从乾隆年代起,乾隆皇帝每年出围猎时,从布特哈八旗选调30名鄂温克优秀猎手随同围猎,直到嘉庆年间,因陪同围猎的猎手过多而减半,选较好的留15人常住北京,随时陪同皇帝围猎。

由屯,身材魁梧,威猛有力,善于用强弓大箭,百发百中,常射鹿洞胸,矢横双树间,鹿奔而矢不折。有一次由屯随同乾隆皇帝去木兰围猎,途中在乾隆乘坐的轿车前,发现一只虎,由屯发箭射死,乾隆十分高兴,拿起箭,叹曰:“吕布善射,未必能尔。”比喻三国时的吕布虽善射,但不一定能做

1755年(乾隆二十年),由屯从征新疆伊犁,征战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势力,而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在沙俄的唆使下,举兵反清,二十二年七月清军追剿阿睦尔撒纳,由屯冲锋陷阵,在哈什河阿尔察图山口俘尼玛大臣,二十三年三月在伊犁河南的特克斯河俘鄂哲特大臣,杀皆台吉,阿睦尔撒纳率余众逃入俄罗斯。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霍集占据天山南路举兵反清,杀清廷官员(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鲁汗”,清廷命驻新疆清军征讨,由屯随兆惠将军参与了征讨霍集占,抵进叶尔羌,在黑水激战,总兵高天喜战死,兆惠、明瑞受伤,霍集占乘胜围攻,攻打五昼夜,由于由屯、温布等索伦官兵英勇顽强,打退了敌寇多次进攻,保住了阵地,霍集占改变战术,围困清军,围而不打,清军与京城相隔万里,无法联络,2000多人被围了三个多月,后来,鄂博什等率官军应救,兆惠乘机突围,返阿克苏休整,二十四年兆惠、富德合军再次出击,霍集占因抵挡不住,驱人畜逃往今阿富汗国东境巴达克山,被当地酋长杀死。

由屯,在平息阿睦尔撒纳、霍集占两股叛乱势力的作战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立下了战功,清廷赏“克特尔克巴图鲁”称号,一等轻车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图像于皇宫紫光阁,载入功臣史册,列前五十功臣,位次三十七。乾隆皇帝赞日:“本射生手,狼不暇走。以之杀贼,如探囊取。奇功屡建,亦因阅历。世职崇阶,酬其劳勋。”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任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后任齐齐哈尔副都统,又转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统。

叶雷

叶雷,是明末清初,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勒拿河支流维季姆河、威吕河一带森林苔原高地的使鹿(饲养驯鹿)鄂温克部落,被称为“索伦别部”(共有15个氏族)部落酋长(基那斯),还有舍尔库特、巴古奈、土古素等人,其中叶雷是个大基那斯。

16世纪,沙皇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1587年在鄂毕河和托博尔河汇流处建立托博尔斯克城,以托博尔斯克为据点,从鄂毕河推进到叶尼塞河,占领叶尼塞河下游曼加提亚地区,进而入安加拉河(通古斯甘河),又向东进入勒拿河流域,骚扰安加拉河、勒拿河流域雅库特、鄂温克森林居民,这时鄂温克人初次接触俄罗斯人(鄂语称“罗特贝”),“不速之客”(指意想不到的客人)来了就强迫征收毛皮,甚至残酷掠夺,触怒了鄂温克人鄂温克人奋起反抗入侵者,到17世纪初叶,1613年与俄罗斯人发生了一场战争,装备精良的哥萨克军队打败了鄂温克人,但勤劳勇敢的鄂温克人,对于俄罗斯人的压迫始终坚持了斗争。

沙俄于1619年在叶尼塞河中游建立叶尼塞斯克城,1632年在勒拿河建立雅库斯克城,许多毛皮商涌进东西伯利亚,继续向四面八方扩张和掠夺,严重威胁着鄂温克人。于是有一部分鄂温克人为逃避俄罗斯人的压迫,逐渐离开领地向东南方向迁徙,居住在勒拿河支流维季姆河(今俄罗斯联邦境内)一带的使鹿鄂温克部落向贝加尔湖以东方向迁徙的过程中,于1636年5月与清追剿蒙古茂明安部逃人的阿古达尔汗相遇,阿古达尔汗招见了叶雷、舍尔库特等人,叶雷、舍尔库特带领100多人表示归附清政权,并向清廷献了貂皮等物,阿古达尔汗也代表清廷给叶雷、舍尔库特赠送了礼物。此后,叶雷就率部众迁入大兴安岭(也称内兴安岭)嫩江上游多布库尔河(今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流域居住。

落脚后发现,多布库尔河流域山地没有苔藓,苔藓是驯鹿的必需饲料,叶雷等人考虑驯鹿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寻找有苔藓的地方,多数人的意见是返回故地,于是带领部众82人,赶着驯鹿返回。在归途中赶走蒙古科尔沁部马800匹和宾图王马45匹,宾图王闻讯后派17人追击,使鹿部还击时射杀3人,夺马17匹而走。

清廷发现叶雷率部众迁返原地后,当作逃人,皇太极于1637年下令盛京守将甲喇章京席特库率清兵22人,会l司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守将武巴海率清兵45人,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理派鄂尔多木率蒙古兵200人,以及卓利克图亲王吴克善的部队,共700人,分兵几路追剿。

清军追剿到勒拿河中游温多森林苔原高地后,夜间包围了使鹿鄂温克人驻地,先是劝降,劝降不从,就攻打,使鹿部鄂温克人奋起抵抗,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清军乘风大,点火烧营地,杀94人,俘虏87人,缴马56匹。

使鹿部失败后,叶雷杀妻子逃入深山密林中,杀鹿为食。席特库、吴四海率清军追上叶雷时,叶雷射箭抵抗,突然有一只白狐狸触弓而驰,叶雷失手,而被清军射箭致死。

此后,叶雷兄弟率40人归附清军,从而,清兵征服了勒拿河中游地区使鹿鄂温克部落。

乌木布尔代

乌木布尔代,索伦(鄂温克)副总管,在反击俄国侵略军的雅克萨战争中,机智勇敢地深入敌阵,俘获俄匪的一位战斗英雄。

第一次雅克萨战争胜利结束,清军官兵欢天喜地,胜利冲昏了头脑,战斗一结束就一把火烧掉了雅克萨据点,没有留下一兵一卒,匆匆忙忙撤回瑗珲,高级将领分别回到齐齐哈尔和北京。可是,沙俄侵略军野心不死,还想卷土重来。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派出70人,侦察后,派拜顿率200人重占了雅克萨。同年9月7日败将托尔布津也重返雅克萨,并带来了大批后续部队。侵略军返回来就着手重建工事和住房,作长期固守的准备。

1686年初,奇勒尔族人向清军报告说:俄军已重占雅克萨,清军才得知,派鄂温克族副总官乌木布尔代率领勇士前往雅克萨进行侦察。乌木布尔代抵近雅克萨城外围后,机智勇敢地插入敌人心脏,捕抓了“舌头”,俘获了俄兵鄂克索木果等人。从俄兵浮虏的口供中了解到了俄军重返雅克萨后的兵力装备和构筑工事的情况,为清军第二次攻打雅克萨提供了重要情报。

然后,乌木布尔代又率领骑兵侦察队42人,1686年3月走到呼玛河口,与俄军相遇。俄军由拜顿率300人,驻扎在呼玛河IZl,沿黑龙江而下,侦察清军动向。乌木布尔代立即指挥骑兵侦察队,与拜顿的300名俄军交战。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以寡抵众,击毙俄军7人,打伤30人。

雅克萨再一次遭到俄军铁蹄的蹂躏,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出兵,驱逐入侵者。于是.1 686年(康熙二十五年)3月6日,康熙令萨布素)肾军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宫兵2 000人攻取雅克萨城,若得雅克萨城,即往尼布楚。1686年6月底清军从瑗珲出发。7月18日水陆两路大军会师于查克丹,逼近了雅克萨城,先是警告俄军头目拖尔布津,劝俄军主动撤退。但俄军置之不理,准备抗拒到底。

这时,清军士气很高,战斗勇猛,还有许多在原地坚持斗争的鄂温克人积极配合清军一起作战,他们都是可畏的弓箭手。在鄂温克人的参战和配合下,开始就在雅克萨城郊的战斗中打死俄军’22人,俄军退入城内。清军占领了外围阵地,控制了黑龙江江面,切断了从尼布楚来增援的道路。

从7月23日起,清军发动攻势,向城内轰击,打响了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俄军几次出城反扑都被清军击退,几天之内就打死俄军111人,俄军不得不龟缩在城内。清军到达雅克萨后的第五天,托尔布津正在塔楼里观看战况,被炮弹击中右腿,过了4天后因重伤致死,结束了他穷凶极恶的一生,由拜顿接替了指挥职务。

严冬季节降临,战斗活动已减少。经过五个月的包围和战斗,城内蔓延了致命的坏血病,俄军大部分战死、病死,只剩下150人,也得不到援救。清政府的军事行动虽然得到成功,但也不愿意把战争拖延很久,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严重动荡,噶尔丹率兵进扰喀尔喀蒙古地区,康熙希望结束与俄国的战争,使东北边境安定下来,以便腾出手来。处理西北局势。

沙皇俄国和土耳其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发生土俄战争,迫在眉睫。加上黑龙江前线的俄军死伤殆尽,只剩下100多人,雅克萨城立即被攻克。沙皇政府才接受了清政府的谈判建议,派出了以大使戈洛文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使团。中方派出了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使团,在尼布楚河边设帐篷,于1689年8月22日开始正式谈判,经过艰巨、复杂的谈判,中方作出领土让步,对于条约内容才达成协议,然后,于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河边帐幕里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总之,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中间经过两次雅克萨战争,陆陆续续37年的战争,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遭到了一场浩劫。但是,勤劳勇敢的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始终坚持抗战,经受了战争考验.尤其是首当其冲的鄂温克族官兵和民众,无论是作战、侦察敌情、筑城堡、建驿站,还是运输军需粮草的工作中都谱写了英勇善战的新篇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涌现了许多英勇善战,指挥有方,战功卓著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保卫北部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受到了清朝政府的嘉奖,史书载:“索伦效力勤劳。传谕异日加恩,以示鼓励”。

温布

温布,布特哈鄂温克人。1755年(乾隆二十年)从征新疆准噶尔部,征战准噶尔部汗达瓦齐割据势力,温布编入北路军,在定北将军班第的指挥下,与西路军同时进剿,大军至伊犁,达瓦齐在格登山战败,是年6月13日被擒,平定了准噶尔部。

乾隆十八年与达瓦齐联兵攻打伊犁的阿睦尔撒纳,因争夺汗位与达瓦齐发生冲突而战败后,仍贼心不死,企图乘机当准噶尔部汗,而对清政府采取的“众建以分其势”的方针,封四汗为分统卫鲁特四部不满,自用浑台吉菊形篆印,行文各部,以卫鲁特四部总台吉自处,乾隆皇帝召其来热河避暑山庄议事,阿睦尔撒纳行前在布拉托辉遮留其妻子和部人,行至乌隆古河,把副将军印交给Ⅱ客尔喀亲王琳沁多尔济,逃回塔尔巴哈台举兵反清。

于是,温布奉命带领清兵偷袭布拉托辉,生擒其妻子和部人,补为总管。

乾隆二十二年,清军进剿阿睦尔撤纳,在伊犁河南特克斯打败了阿睦尔撤纳,其残部少数人逃往俄罗斯国,总管温布带兵追剿其残部布库察罕,二十三年追至察起尔山,夺其垒,歼灭了布库察罕残部,升为副都统。

接着,副都统温布随兆惠将军转战天山南路,初战占领库车,继续深入,抵近叶尔羌时受阻,遇霍集占坚壁固守,在黑水被包围,围困了三个多月,次年正月,鄂博什、富德、成衮扎布率清军来增援,分两路乘夜袭击黑水之贼,打死打伤多人,兆惠将军率兵乘机突围脱险,返阿克苏休整。

温布,有勇有谋,指挥有方,打了很多胜仗,战功卓著,乾隆皇帝赞日:“生不知惧,战不知退。亦不受伤,铜额铁背。弓可担不,箭如鍪铧。问候名布,是耶非耶?”清廷特赏花翎,赠“图布巴图鲁”称号,图像于紫光阁,载入功臣史册,列前五十功臣,位次三十六,并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寻授齐齐哈尔副都统。

涂寿升

涂寿升,字鹤龄,涂格(古)敦哈拉。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讷河县嘎布卡占音屯。他曾在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读书,高中未毕业就随父经商。二十多岁时独立经营木材和粮食等行业。由于连年军阀混战,盗匪四起,民不聊生,各行各业都处于萧条和破产状态。他的经营行业也全倒闭,只剩房地产和农田。后经朋友动员和介绍弃商入伍,当上了民国时剿匪部队连长,常驻安达县、通河县一带。为了重振家业辞去军职回乡务农,大量开荒,除自种外还向外出租,不到两年就开四、五百垧地。为了保卫家族产业和维持周围乡村的社会治安,他一面开荒一面组织民团武装。由于他有战斗经验和军事才能,曾几次打败劫匪,所以在四方乡间有了名声,附近乡村的老百姓纷纷逃到占音屯避难。势力较强的土匪也不敢轻举妄动,到占音屯抢劫。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日寇成立了兴安东省,讷河县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被划入。驻拉哈镇的日军头目石川茂特推荐指名要涂寿升出山,目的是利用他,又监视他。涂寿升为了保卫民间武装,为了父老乡亲的利益,也为大势所迫,他与父亲同时跻身于兴安东省的军政界。他任警备军上校团长,胞弟涂恩升任少校营长,都驻扎在博克图。他父亲任省署咨议带家属迁到扎兰屯。

1933年夏季涂寿升之父患病月余,经治疗无效去世,终年56岁。父尚未发丧入土,日本人就派他去阻击马占山部下。他不得不回驻地。这次战斗涂寿升指挥不利,死伤很多,战败回来。日军怀疑他与抗日将领马占山有勾结,在一次日军设宴招待完毕,涂寿升回家后有不适之感,后来竟卧床不起,送扎兰屯日本松本医院诊治十余日,又请中医医治无效去世,时年才36岁。同年冬季父子的灵柩双双载回老家讷河县嘎布卡安葬。奇怪的是父子俩死于同一种病,病情特征完全一样。

关于涂寿升的死.据他多年的随身副官李长胜(汉族)老人1988年回忆说:涂寿升能说善辩,经常顶撞日本人,因此日本人非常忌恨他。他常对部下说:“让人骑在脖子上的日子不好过,当亡国奴难,亡国奴当官更难。”他这人太耿直,脾气也暴躁。李长胜说:“涂寿升团长原来和马占山确实有关系,那时马占山还没当省长。在江桥战役中涂寿升还常领部下帮助马占山用大车运输武器弹药、粮食等。”涂寿升的好友讷河市二克浅张春元老人也证实上述情况属实。

涂黑全

涂黑全,涂格(古)敦哈拉,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生于布特哈镶白旗阿伦河流域前乌司门村鄂温克猎民家庭。

涂黑全是一位爱国人士,日伪时期在阿荣旗霍尔奇努图克(区)任努图克达时,身为日伪官员,暗中却支持抗日联军。

1940年10月,抗联队长王明贵、政委高禹民、参谋长王钧率东北抗联三路军第三支队来阿荣旗与霍尔奇郭兆兴等3人接触,以后通过郭兆兴的牵线,涂黑全秘密与抗联支队联系,常以进山拉木材为名,多带上几头牛,又以拉饲料为名装上粮食,到山后就给抗联支队留下,自己再拉点木材下山回来,在其他方面也给予抗联大力支持。

涂黑全的财力物力非常雄厚,又乐于帮助穷人,无论是本民族还是其它民族兄弟,尤其对抗联队伍,只要需要他。他都康慨解囊,给予极大的帮助。

图门吉日嘎拉

图门吉日嘎拉,哈赫尔(日)哈拉,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呼伦贝尔草原特尼河流域鄂温克牧民家庭。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后,1932年3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将大兴安岭以西地区划为兴安北分省,省会设在海拉尔,任命达斡尔族凌升为兴安北分省省长。

1932年将索伦右翼四旗合并为索伦右翼旗,索伦左翼二旗合并为索伦左翼旗,保留额鲁特和布利亚特旗。

1934年将兴安北分省改为兴安北省,并将索伦左、右两翼旗、额鲁特、布利亚特四旗合并为一个索伦旗(今鄂温克族自治旗),将原四旗行政区域和哈克至兴安站铁路沿线各站、村屯区域归属索伦旗管辖,旗公署从海拉尔西南文庙迁到胡吉尔托海(今巴彦托海镇)。

1936年4月13日,日本宪兵队逮捕了兴安北省省长凌升等人,送到新京(长春)以“通苏通蒙”罪处以死刑。然后,任命新巴尔虎左翼旗旗长额尔钦巴图(蒙古族)为兴安北省省长。

1941年,图门吉日嘎拉被任命为兴安北省额尔古纳左翼旗旗长,旗址在三河。

日伪时期,在索伦旗先后只有纳格策布、达门达两个鄂温克人担任过参领。

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后,10月1日在原兴安北省区域内成立了“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额尔钦巴图被推举为省主席。1946年11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统一领导,任命额尔钦巴图为盟长。

1946年4月,呼伦贝尔省自治政府任命图门吉日嘎拉为索伦旗旗长。

同年11月又调图门吉日嘎拉回额尔古纳旗右翼旗任旗长,旗址在奇乾。建国后,他曾被选为地方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1963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

突勒根哈拉

突勒根哈拉,是使马鄂温克部落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在莫尔格勒河一带鄂温克人中广为流传。

鄂温克人 很早以前就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附近也有浩里汗人过着游牧生活,后来与迁来的蒙古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布利亚特蒙古人,并沿色楞格河迁入贝加尔湖一带。于是鄂温克人放弃贝加尔湖,陆续向贝加尔湖西北、东北以东深山密林中发展,其中向东发展的部分,有的在较近的巴尔古津河以东布卢汉、乌隆哈一带居住,有的到赤塔河、音果达河、涅尔查河流域游猎。

多年后布利亚特人中有一部分向贝加尔湖以东延伸,深入到莫哥伊推一带草原,从事游牧生活,与鄂温克人为邻,而鄂温克人受布利亚特人牧业经济的影响,也开始经营了畜牧业,从此,被称为“使马鄂温克部落”。

后来,在布利亚特蒙古人中兴起喇嘛和寺庙时,伊尔库茨克的一个俄罗斯官得了病,先请鄂温克萨满看病没治好,后请布利亚特喇嘛用药给治好了。于是俄罗斯官下令发展喇嘛教,禁止萨满教,布利亚特人在俄罗斯官的支持下,抓住鄂温克头人和萨满就严刑烤打,甚至烧死,激起了鄂温克人的强烈不满,导致鄂温克人和布利亚特人的武装冲突,突勒根哈拉带领鄂温克民众,包围了布利亚特巴布吉尔巴特尔的据点,经过交战,布利亚特人趁机逃走。

经过这次交战,早就称鄂温克人为“哈米尼格台呼们”(汉译为“有团结的人们”之意)的布利亚特人,再次证明鄂温克人确实是非常有团结的人们。

这次交战虽然胜利了,但布利亚特人多势众,还有俄罗斯人支持,于是这部分鄂温克人又迁移,迁至额尔古纳河西北敖嫩宝日金、乌鲁楞古、乌者恩等地居住。

传说,突勒根哈拉巴特尔逝世后,安葬在“突勒库”山上,后来有人看见过他的坟墓,马鞍被土埋上鞍坐座还露着头,旁边插着他的刀,刀把还能看得见。

塔尔岱

塔尔岱,瓜尔佳哈拉。171 5年(康熙五十四年)以领催随副都统济,从征新疆准葛尔部,征战策妄阿拉布坦,在纳特和河战役中,勇往直前,率40名轻骑直入敌阵,降福1000余人,赏巴图鲁章京。

1725年(雍正三年),凯旋归营,次年补防御,被称之为“是卓绝键全好汉也”,著放佐领,赏元狐帽、貂挂等物,乾清门御前侍卫,雍正五年,升索伦总管,同年又任白都纳(吉林省扶余县)副都统.兼理总管事务,清廷发给白金五千两,酌量养育穷苦之鄂温克人,及赏给效力之兵丁。

1727年(雍正五年),准噶尔部汗策妄阿拉布坦死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表面上与清求和解-实质还是继续反清。七年春,乘清政府暂缓出兵之际,派兵20 000人扰掠科舍图卡伦牲畜。

1727年(雍正七年)4月,清政府调集兵力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于五、六月间分路前进,北路军集结于阿尔泰(今蒙古国境内),副都统塔尔岱、西弥赖率索伦(鄂温克)塔尔岱兵2 000人到达阿尔泰后,九年,随靖边大将军缚尔丹,六月中旬渡科布多河西进至札克塞河,擒获厄鲁特探贼23人,谎言称厄鲁特未集结兵力,在博克托岭只有2 000人,驼马一万余匹,缚尔丹信以为真,轻敌急进,在和通脑儿(科布多西200华里)遇大小策凌敦多布伏兵30 000人,占据有利地形,列长阵袭击清军,攻打前锋,统领丁寿、塔尔岱两军被包围,虽然力战杀敌1000多人,仍无法解围,缚尔丹遣兵救出塔尔岱,西弥赖率兵援救丁寿未成而自尽,在危机中丁寿也自尽,塔尔岱负伤,在其他清军的援救下,缚尔丹率兵连战8天才突围,7月1日撤回到科布多(今蒙古国境内),塔尔岱养伤。

翌年,噶尔丹策零率兵至杭爱山,掠塔密河策凌额驸牧地。

1732年(雍正十年),靖边大将军王锡保,令北路副将军王丹多尔济统领满洲、蒙古、索伦官兵20000人进剿噶尔丹策零,参赞大臣塔尔岱、额驸策凌率索伦兵追至鄂尔坤河之厄尔得尼招地方,地势险要,叛贼据南山,垒石为塞,阻击清军,清军列长阵与敌对峙,摆开了进攻阵势,清军万箭齐发,向敌阵猛烈射箭,并分兵出击,鄂温克前锋侍卫阿兰吉喀等28人率先乘马冲锋,深入敌阵,随着塔尔岱率轻骑铺天盖地之势冲上来,贼惊惶失措,弃阵地而逃,清军乘胜追击,追至大山梁间,歼敌万余人,尸体遍山谷,并缴获大批器械和牛马驼羊,噶尔丹策零率残部逃亡鄂尔坤上游,向推河而去,清军跟踪追剿,噶尔丹策零溃不成军,无力再抗衡,向清政府乞和,十二年停止征战.定阿尔泰山为准噶尔部的游牧地。

塔尔岱,因在厄尔得尼招战役中指挥得力,战功卓著,诏授为黑龙江将军,统领东三省官兵,策凌、塔尔岱为左、右副将军.1736年(乾隆元年)准噶尔乞和后,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塔尔岱不识字,但忠勇绝伦,二十一年逝世后,赐鄂勒哲伊图阿尔萨郎巴图鲁号,意为有寿之狮。

在征战噶尔丹策零之厄尔得尼招战役中,鄂温克官兵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取得了重大胜利,清廷对于参战的所有鄂温克官兵给予了嘉奖,以示鼓励;对于奋勇效力的鄂温克总管和佐领给予奖赏,给总管班图、巴里孟古海萨尔图授予副都统职衔,总管那斯太苯、佐领克什克图、布赖等赏给孔雀翎。

索多尔凯

索多尔凯,又作索多尔海.阿拉尔(又称阿鲁)哈拉,布特哈正红旗(诺敏河阿尔拉阿巴)鄂温克人。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从布特哈围猎场随佐领阿木尔塔,在福康安、海兰察的带领下,从征台湾,平定内乱。为维护祖国统一而战,立下了战功,得头等功牌三,二等功牌一,并赏花翎。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以三等侍卫,作为海兰察的100名勇士之一,随海兰察从征西藏,反击廓尔喀侵略军。以鄂温克、达斡尔兵1000人,加上勇士队100人,组成的索伦劲旅为主力。在海兰察的指挥下,进剿廓尔喀侵略军。英勇顽强,首战擦木地告捷,连续作战,经过济(吉)咙等战役,收复失地,并乘胜追击,进征廓尔喀国,深入700里地,距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以北100里堆补木山口,贼兵凭据险要拒守,索多尔凯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强攻敌卡,中枪落崖阵亡,以身殉国。

战后,赐予“尼昇额巴图鲁”称号,赠云骑尉世职,赏银一百两。

来源:内蒙古三少民族多媒体资源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