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种扇子叫便面,除了用来扇风,还有一个贴心功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朝纨绔子弟用的扇子 古代有一种扇子叫便面,除了用来扇风,还有一个贴心功能!

古代有一种扇子叫便面,除了用来扇风,还有一个贴心功能!

2023-12-22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外,据传阮籍连吃饭、喝茶都拿着便面。由此可见,阮籍对便面的喜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只是阮籍,在魏晋时期的相关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吃饭时拿着便面的场景。

那么,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那么钟爱便面呢?这跟便面的功能有关:一方面,便面的基本功能就是扇风,是古代最方便的避暑神器;另一方面,便面有一个贴心功能——遮脸,遇到不想见的人拿便面挡住即可,一点都不用觉得尴尬。

没错,古代扇子之所以被称为“便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可以用来遮脸。这一点,唐初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中做过详细注解——“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

便面最早采用细竹篾作为材料,形制的主要特点是“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即不方不圆、非规非矩,一般多为半规形。因便面状似单扇门,所以又叫“户扇”。当然,这东西乍一看长得还有点儿像刀,所以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刀把扇”。

后来,随着丝织工艺的发展,布、锦、丝、绢等都被用来当作做便面的材料。因此,到宋代的时候,细竹篾做的便面就逐渐发展成了布、锦、丝、绢等做的折扇,并最终被后者取代。

虽然细竹篾做的便面慢慢消失了,但是,便面作为扇子的通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所以,一直到清朝,文人墨客中的诗文中都会出现有关便面的字眼。比如: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诚斋荆溪集序》中就有“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的记载,金人党怀英在《上皇书扇后》一诗中也有“便面团圝字点鸦,天风吹堕委尘沙”的字样,而清朝的孔尚任在《桃花扇·寄扇》中也出现了“便面小,血心肠一万条;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的描写。

当然,除了便面之后,古代的扇子还有很多别称,比如:凉友、摇风等。怎么样,扇子的这些别称是不是都非常容易理解?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