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园:从“图”到“园”,隐藏了哪些北宋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上河园吗 清明上河园:从“图”到“园”,隐藏了哪些北宋密码

清明上河园:从“图”到“园”,隐藏了哪些北宋密码

2024-07-07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存《清明上河图》是否被裁剪过?

现藏于故宫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画幅长度是5.28米,但从明代开始,就有人推测原画应该更长,被人裁剪截断了。画幅左边应该延伸进汴梁城内,甚至穿城而过,直到城西的金明池。但张择端早就在画中留下了一个密钥,以证明画幅的原长确定是5.28米。

这个密钥藏在画面中央,是由汴河和虹桥构成的一个斜X。

我们都知道,开封是水城,汴水是开封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北宋时期,开封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全国统一的“八方辐辏,四面云集”的大都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条烟波浩瀚的汴河。它把黄河和长江联系起来,使各地的粮食和物资得以源源不断的运进开封。元代还有“一苏、二杭、三汴梁”的谚语。

历史上,这条河流的舟船如织,日夜不停。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每当秋天,汴水猛涨,碧波千顷,宛如银链。当阵阵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水声清越。水面上的波纹,宛如银镜上的浮花,分外好看,自然使人产生一种美感。这大概就是“汴水秋声”的由来。

而虹桥则是北宋时开封汴河上的最有特色的一座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

北宋汴河上原来并没有这种无柱桥,由于汴河水深流急,船只在过桥时经常撞在桥柱上,舟毁人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仁宗年间,山东青州一个普通的“牢城废卒”,首创飞桥成功。后来,东京至泗水段汴河上的桥全部改为飞桥,这其中就包括东京东水门内外的上土桥、下土桥和虹桥。

汴河航运因此而变得非常便利,汴河漕船和其它大船可以通过东水门一直到达市中心的大相国寺门前。

张择端在将它们收入画中的时候,汴河和虹桥构成的一个斜X的交叉点正好将画幅平分。它不但确定了画幅的中间点,在构图上,更避免了桥与河十字型构图的呆板,一动一静交叉,斜贯画幅,形成强烈的张力。

X两边的画幅,又各有一个中心点,分别是两座建筑:左边是一座城门,它是城内和城外的分界点;右边是一间茅屋,图上最后一间房舍,它是人户聚集区和田野的分界点。三个分界点设置极其严谨,使整个画幅正好平均分成四段——城内、城外、南岸、北岸。从城中闹市直到城外郊野,完整描绘了汴梁的繁华全景图。

两边如果再继续延伸,向城内街景难免显得重复,向郊野就只剩田野树木,则更为单调多余。所以,猜测原图更长,是没有看出张择端谋篇布局、严谨分段的精妙构想。

国画没有透视法则?

国花和西方绘画最大的差异就是,西方绘画讲究眼球聚焦的科学透视法则,中国绘画则是散点式构图,没有固定的视线聚焦点。但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会发现,其实张择端早在八百多年前绘制的时候,就已经严格遵照并惊人呈现了透视法则。这也是宋代绘画超越前代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这幅长达5.28米画幅上,近千个人物、几十座大小建筑并不是随意平行排列,而是统一在一个固定视角之下,按照透视法则井然分布。

比如说,汴河和虹桥构成的X确定了画幅的中间点,但并非视线聚焦点。视线聚焦点在桥下那只客船左船头。

整个画幅正是以此为视点,采用斜俯瞰的角度。画中的所有人物景观一律依照这个视线焦点,和虹桥保持平行倾斜。没有任何一处偏离这个透视法则。因此,整幅画才如同实景航拍一样,效果既真实又震撼。

当然国画的透视和西方仍有所不同,西方是客观描绘眼睛所观察到的实景,《清明上河图》却超越了肉眼局限。以当时汴京的地理环境,并没有这样一个能够俯瞰全景的高空位置,更不可能有航拍。张择端能够设计出这样一个视角,不但需要扎实细致的观察写实功力,更要借助于强大的空间移位想象力。

仅凭想象就能够实现这样一次伟大的透视实践,达到完全符合透视法则的逼真效果,是宋代强调观察、追求合理的时代精神的巅峰呈现。

《清明上河图》没有创作寓意?

关于《清明上河图》,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它如实描绘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图景,再现了北宋的盛世繁荣。但事实仅限于如此吗?

很显然,答案是不准确的。

要读懂画中呈现的时代气息,可以先来看看张择端的生平。张择端于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也就是宋徽宗年间进的国画院。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画作上熙攘而闲适的生活场景,正是北宋末年、徽宗朝的时代气息。

仔细观察画卷你会发现又一个婚礼的场景:一只客船的船桅险些撞上虹桥的桥梁,船上船工齐力急救,几个赶忙放倒桅杆,其他的拼力划船、对抗急流。这个戏剧性危机场景处于画眼位置,自然是出于精心构思,绝不是随手绘就。

而且,这个精心绘制的核心事件有四大不合理处:一是河上视野开阔,并没有遮挡,船上船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前看到桥梁、预先放下桅杆?二是两岸数百人,桥上更有许多人在桥栏边赏河景,也没有一个人早一点发觉?三是河流水急,船是逆水而行,行速并不快,为什么临到桥洞下,才慌忙救急?四是船篷顶上有一个妇人,正在挥手叫喊,她身边站着个幼儿。船虽然陷入危机,但显然没有严重到会沉船,反倒是那孩子有摔倒跌落的危险。作为母亲首先必定会保护孩子,那个妇人却全然不顾孩子安危。是什么让她忘记了第一本能?

张择端笔笔精细,连角落里小食摊上的零碎货品都一丝不苟,怎么会在画眼位置留下这些不合理?

唯一答案是:张择端有意为之。

画面一片繁荣祥和,但实际上却危机乍现。这应该是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真正用意所在——这只船逆水而行,偏偏又陷入危机,正如当时的大宋江山,表面安宁繁荣,但国内腐败不堪、官逼民反,宋江、方腊相继起义,边地辽国、西夏的威逼还没有解除,又有女真崛起于东北。

画上的船如同大宋的命运,正处于最危机的一刻,它能否安全渡过危难?

北宋是否真的重文轻武?

大家都知道,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一个时代,也是危机四伏、军力最为孱弱的一个时代。而造成这个局面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宋太祖的疑心,重文轻武造成的。

从晚唐到五代,武人拥兵自重、四方割据,造成长达百年的兵灾战祸。宋太祖赵匡胤正是从乱军中崛起,平定天下后,他杯酒释兵权,全力打压武人势力、构建文官政府。这种政策虽然确保了国内长期平静安稳,对外却武力不振、连吃败仗,先后向辽国、西夏委屈求和,用岁币换来和平。

然而,在《清明上河图》的中央,除了河中那只船遭遇危机,虹桥上同时也发生了一场事件:两拨人狭路相逢、互不相让,正在展臂挥拳、剑拔弩张,一场殴斗即将发生。两边的主人,一个骑马,一个坐轿。

这场对峙同样位于画眼位置,自然也绝不是随手而画。它充满了寓意:河中那只客船由于众人的玩忽职守而陷入危机,桥上这两拨人的对峙,却显然是意气之争,亦如北宋政府官员党同伐异,百余年间持续不休的内斗内耗。

此外,文官坐轿,武人乘马。按北宋惯例,武人见到文官,必须恭敬避让。然而这种格局似乎已经改变,骑马那方不但不让,而且所处位置居高临下,似乎预示着国家危难即将降临,重用武人的时代也随之来到。

当时北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雇佣军体系,也正是《水浒传》中所言的“八十万禁军”,禁军人数最多时其实超过一百二十万。北宋财政收入,至少一半用于养兵。然而,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相反,北宋军力常年不振,不但无法与辽国抗衡,面对小小西夏也败多胜少。

《清明上河图》第二段中央位置有一处军巡铺屋,门前有几个士兵,或坐或躺,全都懒洋洋,有气无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择端用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浓缩展示了巨额军费养出来的骄兵惰将。一旦强敌逼近,结果可想而知。

北宋是当时最自由开放的时代?

《清明上河图》画幅左半边中央位置是一座城门,门洞大开,行人自由出入。城楼上没有兵士把守,只有一个文吏孤单无聊,趴在栏杆边看风景。

这就是当时的北宋,禁军一半戍边,一半驻扎在汴梁四周,护卫京城平安。因此,城门并不需要格外戒备。开国一百五十多年,汴京始终安宁无事。

另外,北宋彻底终结了从汉末以来的世族制度,让隋唐开创的科举制真正实现了平民化,最大限度保证平民上升通道的通畅。更打破了户籍限制,由国民自由迁徙,只要不是逃犯逃兵,在一个地方定居一年,就可入籍。这洞开的城门正展示着北宋的平等、宽松和自由。

然而,这大开的门户,也像一则预言,敌军一旦临城,汴梁将不攻自破。几年后,金兵围城,没费吹灰之力,就让北宋覆亡。

当然,这也是北宋商业得以自由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因为人虽然可以自由进入城门,但货却不行。在城门内右侧,有一间小屋,是税关。所有进城的货物必须先到这里验货交税。

在唐代城市,市场区和住宅区还用高墙分隔,定时开关。街边也没有店铺,并施行宵禁制度,夜晚不许随意出行。到了宋代,这些阻隔完全打破。住宅区和商业区已经完全混一,街边店铺密布,夜市通宵买卖,全国各地商人自由往来。

商业的繁荣,让北宋的商税收入急剧增长,过路行商税额2%,本地住商3%,此外,北宋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税,多达上百种,其中包括物业税。

财政收入中,北宋的商业税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业税,成为当时世界上商业最发达的国家,汴京在当时的地位类似于今天的纽约。

北宋才是当时“万国来朝”的时代?

历史上,要证明一个时代繁荣昌盛,最常用的时代是“万国来朝”。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所谓的“万国来朝”其实只是周边的一些小国来朝而已。而宋代,陆上丝绸之路虽然已经开始衰弱,但海运却异常发达。

航海,让大宋真的通联世界,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

比如说《清明上河图》上有一处在城门下,一支西域驼队正穿过城门洞。

由于丝绸之路被西夏扰乱,陆路受到影响,北宋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北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航海技术,指南针便是随着航海的发达应运而生。丝绸、瓷器、茶叶畅销国际,甚至远销到地中海。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开始出现了金融汇兑。

比如,画中就有一家店铺,门外挂着个招牌,上面写着个“解”字。

解,即是解库,通常说法是当铺。北宋时的解库不但经营抵当业务,更有贷款、汇兑以及其他票据业务。

北宋是金融汇兑业全面开启的时代,仅以货币发行来说,唐代玄宗最盛时,一年铸造钱币才三十万贯,而到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年铸钱则超过五百万贯!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货币需求量。纸币应运而生。

当时的四川地区用的是铁钱,比铜钱更重,一贯钱有七八斤重,携带极其不便,蜀地商人因此首创“交子”,用来代替铁钱。由于商人间发生信用危机,政府介入,“交子”由民间票据变为正式的国家货币。

除了交子,北宋还创制出茶盐交引、便钱钞等多种政府汇兑票据,推行了“青苗钱”等多种政府借贷业务,并发现了通过发行货币来缓解经济困境的手段。

开头已经说过,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对《清明上河图》的复制重现。如果想游得尽兴,可以带着一张《清明上河图》和一张清明上河园的平面图游园,探寻隐藏在图中的北宋密码,说不定是另外一种体验。

文/河南旅游新生活 图/刘永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