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2024-04-17 1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附答案 导读:【原文】: 清平调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1:飞燕:赵飞燕 【翻译】:杨贵妃似一枝红花沾着露水凝发着馨香,楚襄王云雨山中的梦中仙女根本比不上这花的美丽。问一下汉宫中谁和那只红花最相似?可怜赵飞燕即使扮上新妆也无法和她相比。 【赏析】: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运用典故,以牡丹带露比贵妃得宠。“一枝红艳露凝香”一句,从字面上看来似乎是在写牡丹的颜色和牡丹的香味,但仔细品味后,不难体会,李白仍是想借花写人,写贵妃自身之美,以及她承恩露之美。这比起第一首中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一句,借用楚襄王的故事,将第一句的花比作人,写使楚王断肠的梦中仙女,根本就比不上面前的美人。三、四句写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即使扮上新妆,也无法和不施粉黛的杨贵妃相比。所以,杨贵妃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这一首诗正是通过贬抑巫

山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褒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阅读训练】: (1)据说这首诗是写杨贵妃的,那它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非心气度和备受恩宠。一、三、四句写出了杨贵妃的娇鲜艳丽,二句写出了杨贵妃备受皇上恩宠,与君王鱼水相倾,不是虚诞的梦境。 (2)反衬(衬托)。二句“枉断肠”感叹楚王神女两两相惜,但毕竟只是梦中相会,根本不能和杨贵妃相比。因此,连神女也要自惭形秽,即神不如人。三、四句“倚新装”说明赵飞燕美则美矣,但若无新装相助,则怕比不上杨贵妃。因此赵不如扬,即古人不如今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images/20171225/232c11cd615571357deeb98be64e035 9.jpg" width="600"/>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

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

李白诗词《清平调·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清平调·其一》原文译文赏析《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

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扩展阅读:李白轶事典故之姓名由来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清平调·其一》李白(注释,翻译,点评,赏析)

《清平调·其一》李白(注释,翻译,点评,赏 析) 【作品简介】 《清平调;其一》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清平调三首,乃李白奉诏而写的新乐章。虽然吟咏的是白牡丹,事实上是将花比人。花之容人之面,这样超绝人寰的姿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里才能相见,将杨妃比作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原文】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

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6、会:应。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诗文解释】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评析】: 清平调三首,乃李白奉诏而写的新乐章。虽然吟咏的是白牡丹,事实上是将花比人。花之容人之面,这样超绝人寰的姿容恐怕只有在

上天仙境里才能相见,将杨妃比作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英汉对照】 清平调(之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A SONG OF PURE HAPPINESS I Li Bai Her robe is a cloud, her face a flower;

【诗歌鉴赏】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一》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如果我们不是在群玉山之首相遇,我们会在瑶台的月下相遇。 李白《清平调?其一》注释 清平调:一种曲调。“平调、青调、瑟调”都留在周朝的房间里。 2、“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 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窗台: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有水晶露珠,颜色更鲜艳。 4、“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 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 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李白对《清平调》的翻译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李白《清平调?第一首》赏析 《清平调?其一》是唐末诗人李白的诗词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 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从空间的角度写的,牡丹花比杨贵妃更美,并向读者介绍了嫦娥郎媛。这首 诗有七个字:“云思衣,花思貌。”把杨贵妃的衣服写成现实,像霓虹灯的衣服和羽毛的 衣服,被她丰满的玉面包围着。“向”这个词既有正面的理解,也有负面的理解。可以说,当你看到云的时候,你会想到衣服,当你看到花的时候,你会想到你的外表。也可以说, 你可以想象衣服是云,你的外表是花。这样,互动是不均衡的,这七个字给人一种花的感觉。接下来,“春风吹露华浓窗台”,并进一步用“露华浓”来染花的外观。美丽的牡丹 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绚烂,这使上面的句子更加充实。同时,它也用风露来隐喻国 王的恩典,使花的外观更具灵性。接下来,诗人的想象力突然上升到玉山和瑶台,那里是 西天王母的居住地。“如果没有”和“会”,诗人假装选择了,但实际上肯定了这样一朵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爱读诗的出guo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赏析二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 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移动版] 作者:李白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原诗】: 清平调三首①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注释】: 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②槛:栏杆。华:花。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④红艳:指牡丹。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⑤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⑥倾国:喻美色惊人。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⑦解释:消散。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写作背景】: 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

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翻译】: 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 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翻译二】: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唐诗《清平调词》鉴赏及译文注释

唐诗《清平调词》鉴赏及译文注释 《清平调词》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清平调词》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平调词》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清平调词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古诗简介 《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翻译/译文 【清平调词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词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明白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清平调词》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 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解释:了解,体会,一作“解识”。春风:指唐玄宗。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清平调词》赏析/鉴赏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赏析二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 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诗三百首,乐府,赞美女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译文二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

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赏析二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像为云,把容貌想像为花,这样互动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像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 华:通花。 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槛:栏杆。 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翻译: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译文2: 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花朵更为浓艳。这样的美女如果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的.话,也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曾经见过的。 译文3: 杨贵妃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竟连白云也想来做她的舞衣,牡丹也想做它的粉脸。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牡丹花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越发显得红艳润泽,而这娇美无比的牡丹花仿佛就是杨贵妃的化身,也只是在西王母的居处瑶台才能见到你。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比贵妃,歌咏她的美艳。“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将贵妃的衣服比作云霞,将容貌比作花朵,将杨贵妃的美丽形象地描

绘了出来。其中“云想衣裳”既可以理解为看见云而想到衣裳,又可以理解为把衣裳想象为云;“花想容”既可以理解为看见花而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貌,又可以理解为把杨贵妃的容貌想象为花。寥寥七个字,却将人美、花美、景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用“露华浓”来形容花容,充实上句,同时将君王的恩泽比作雨露,表现人与花皆受宠幸。下面,诗人开始调动丰富的想象力,飞升至西王母住的群玉山瑶台。诗人故意用“若非”和“会向”两个词来表示一种选择的意味,但表达的却是非常肯定的意思:美丽的花色、美丽的容貌都如此超凡脱俗,看来也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见到吧!这两句中,诗人多处用了比喻。虽然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等字眼比较朴素,却不露痕迹地赞颂了杨贵妃如牡丹一样美丽的容貌。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可怜赵飞燕也要靠精心梳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 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李白《清平调·其一》译文及鉴赏答案精选6篇

李白《清平调·其一》译文及鉴赏答案精选6篇 《清平调·其一》译文篇一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清平调·其一》创作背景篇二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调·其一》赏析篇三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清平调·其一》赏析篇四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

【诗歌鉴赏】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其一》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 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4、“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 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 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李白《清平调?其一》翻译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李白《清平调?其一》赏析 《清平调?其一》是唐末诗人李白的诗词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 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这首诗一起 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 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 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 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 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