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师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华大学黄鹏飞博士 清华师者

清华师者

2024-05-04 2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外景

艰苦筹备

艺术博物馆从1999年提上议程,到2016年正式开馆,经历了17年的艰苦筹备。对于这样规模和体量的一座大学博物馆,经费完全靠学校自筹,其艰难可想而知。

整个筹建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二是设计方案征集遴选与完善阶段;三是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四是首展策划实施与正式开放阶段。前两个阶段我完全没有参与,博物馆筹备领导小组和美院的老师们做了大量工作,可谓筚路蓝缕,艰辛倍尝。而我当时刚刚到环境系工作不久,对美术学院的并入感到很兴奋,对艺术博物馆很是期待,但是也仅限于兴奋和期待而已,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工作有一天会和博物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三阶段我参与了一点儿,博物馆建筑工程自2012年破土动工,2016年春天落成,而我是在2014年春天受命来组建博物馆管理团队的。2014年1月7日,经2013-2014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并任命美院杨冬江教授为副馆长,3月28日我被任命为常务副馆长,于是我俩开始着手组建队伍、制定开馆计划,初步搭建了工作团队。2015年,学校领导千方百计、精诚所至,终于感动冯远老师出山,担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这对于整个博物馆定位和以何等姿态亮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工作局面随之打开。在学校大力支持和冯老师的积极带领下,我们团队总算不辱使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开馆的各项筹备工作。至今思之,当时压力之大,仍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景

一件憾事

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遗憾的,也是促使学校最终下决心推进博物馆破土动工的重要因素之一:吴冠中先生没能等到博物馆开工,更没能见到自己的作品进入清华自己的博物馆,在2010年6月25日带着遗憾过世了。从1999年并校起,吴先生就盼着在清华建一座博物馆,当时美术学院综合办公大楼和博物馆同时规划、招标、方案征集,2005年美术学院大楼建成,顺利从光华路搬进清华园,老师和同学们都盼着博物馆能赶紧建起来,可以在这里进行教学、参观优秀设计、举办高水平展览。吴冠中先生便是筹建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2001年学校启动美院新校区建筑方案国际征集工作,邀请了4家国际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和2家国内优秀的建筑设计单位。2002年方案提交后,组织了由国际一流建筑师和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吴良镛先生任组长。吴冠中先生是专家组成员,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艺术家,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美术学院综合办公楼由美国Perkins+Will(帕金斯·威尔建筑事务所)中标,艺术博物馆则选用了瑞士事务所马里奥 • 博塔的方案。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大家都知道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十分珍贵,就艺术水准和市场价值而言,同时代的艺术家罕有比肩者。他有一个愿望,清华的博物馆建成后,他将捐赠一批作品。可是没想到博物馆筹备过程如此艰巨,最终吴先生没能等到博物馆开工那一天,我想吴先生一定感到非常遗憾,对博物馆而言更是遗憾的事情。吴冠中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惟艺术是求。对于他曾经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城市,诸如巴黎、新加坡、上海、杭州、北京,他都无偿地捐出大量作品给当地的美术馆。然而清华自己的博物馆却没能留住一批吴先生的作品,这是吴先生的遗憾,更是清华大学的遗憾。

当然,类似的遗憾还有,比如张仃先生也没能等到博物馆落成。但是,无论此前留下多少遗憾,所谓never too late,博物馆毕竟建成了,尽管比大家的企盼晚了多年,但是已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营造 ·中华 —— 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

开馆前的紧张

开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之紧张与繁忙是超乎想象的。原本学校有在2016年校庆时开馆的期待,因为正好是建校105周年,校友云集返校,的确是比较理想的开馆日期。当我在2014年受命主持博物馆工作后,领导第一次找我谈话,曾明确指示按105周年校庆开馆进行各项筹备工作。然而,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周期和规律,也受外部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比如重大活动要停工、环境污染要停工、新的《消防法》出台后要整改提升,等等诸如此类不可预见的因素,以及博物馆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复杂性,最终导致建筑工期不得不多次顺延。于是经过慎重论证和决策,开馆日期最终确定在2016年9月10号,这是第32个教师节,对于大学博物馆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日子。

尽管开馆日期顺延了4个多月,但是筹备工作并未因此而可以有丝毫的松弛,时间依然十分紧张,工作依然压力山大。从建筑工程到室内装修工程,再到展览工程、展柜展具、展品陈列等等环节,几乎都要经历设计招标、工程招标、进场施工、变更洽商、初步验收、整改,最终才是竣工验收和进一步整改。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程序和周期,作为使用方,我们很多时候只能无奈地等待,反复地协商,想方设法地争取,争取尽早从一个环节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这期间所经历的种种紧张与惊险,可称惊心动魄!终于,总算不辱使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6年教师节的傍晚,我们在博物馆大厅里举行了简短而震撼的开幕仪式,博物馆甫一亮相,即赢得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历任校领导、许多前辈、各兄弟单位、博物馆团队,特别是冯远老师的倾力奉献,终于开花结果。

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

对企业家朋友参观艺博的建议

小编希望我对企业家朋友提些参观博物馆的建议,我一向认为,艺术欣赏或者说审美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却恰恰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尽管我们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有美术课,但是我们的美术课偏重的是“术”,教你素描怎么画,色彩怎么画,毛笔水墨怎么画,而且大都停留在非常基础的技法训练层面。关于什么是美、如何去欣赏美就所涉不多了。对于美术的基本历史、基本发展脉络的训练则更是缺乏。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美育严重不足,尽管我们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严苛最残酷的艺术考试培训体系,但是,针对普通人的最基础的美育却普遍缺失或不足。当然,情况是在不断好转中,年轻一带的美术教育已经越来越系统。美育也绝不仅限于美术教育,不仅限于架上绘画与雕塑,美无处不在,文学、音乐、舞蹈、建筑、······都属美育范畴。一个人有没有美学训练,似乎是难以考量的,然而又是有迹可寻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培养,一定会通过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表露出来,这就是修养。

清华藏珍•翰墨丹青 书画展

如何弥补我们先天的美育训练不足呢?我认为要经常去博物馆,争取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去参观,去欣赏已被美术史所承认、被博物馆所典藏的经典艺术品,去慢慢累积关于各个地域、各个时期、各种文明的艺术常识,去慢慢构建起自己的审美参照系,也就是形成对世界美术史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整体认识。而这一点,去博物馆参观是最便捷的途径,最好再辅以美术史图书、专题论著和讲座。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强求艺术常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品味,欣赏自己所欣赏的,抛弃自己所讨厌的。即便如此,基本的美术史常识和美学理论也是有意义的,可以令你在单纯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得到理性的升华。

清华藏珍•晚霞余晖 瓷器展

继续教育学院为企业家学员专门安排了参观艺术博物馆的环节,我想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博物馆确实是清华一个比较靓丽的新场所,可以让参观者体验一个不一样的清华,清华不仅有高科技,还有高品位的艺术博物馆;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肯定的:无论是出于课程安排、还是出于学员意愿,大家对到艺术博物馆参观有高度共识和期待。我觉得各种教育培训中,哪怕是非常专业的企业高管培训中,能够加入一点儿艺术的熏陶,非常值得肯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育的渗透,提高大家的审美自觉。所以,我要特别感谢继续教育学院能有如此认识和安排。

小编还希望我对企业家朋友参观博物馆提些要求,这可如何使得?要求谈不上,不过,可以谈几点期望:

第一,期望大家能够经常来,能养成经常参观博物馆的生活习惯,因为博物馆的展览是不断更新的,每次来都会有新的体验。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文化艺术类的休闲娱乐和消费行为,在西方,付费参观博物馆就如同付费看一场电影、一场芭蕾、听一场音乐会一样,是比较普遍的生活方式,也是家人和朋友们很好的社会交流活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讲座

第二,期望大家在参观博物馆之前能够做一点儿功课,提前了解一下有哪些展览,恶补一些与展览相关的基本背景和基础知识,这都有助于你在参观的过程中产生更多共鸣,有更多收获和更好的体验。要知道博物馆参观是很微妙的,有人讲解与没有人讲解,什么人讲解,观众的体验会完全不同。

第三,期望能够从企业家朋友中走出一批艺术爱好者,走出一些艺术活动、艺术事业的支持者与赞助人。博物馆是典型的公益事业,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都是靠公益性捐赠来支撑和发展的,在美国几乎百分百都靠公益捐赠而生存和发展,包括大都会博物馆也如此,因为美国有完善的公益捐赠机制和文化,这一点,我们还需要慢慢培育。如果有能力,企业可以成为博物馆的长期的赞助者甚至终身赞助人。这种例子在国外有很多,大企业、大银行、大品牌通常都是某个或某些博物馆的重要赞助者。所以我也期望能够从我们的企业高管里走出一些艺术爱好者、艺术活动和艺术事业的支持者。

杜鹏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杜鹏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1970年生。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励十余项。

2014年起担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教工书法协会会长。兼事民国美术史资料集藏与研究,出版专著《艺苑重光:姚茫父编年事辑》,编著《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华笺清岚:清华大学博士后书画展》等,策划组织“清华百年书法展”、“刚毅坚卓——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大四校书法巡展”、“清风华翰——庆祝清华大学校庆师生书法展”等艺术活动。

作品入选“金石宿约——全国金石题跋名家邀请展”、“秦汉简牍特展暨简牍书风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50周年科技工作者书画展”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6月在青岛举办“书生本色”书法展。

文章来源:清华SCE高管教育

注 | 文中照片 摄影:肖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

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

清华招办官方微信号:tsingerhua

随时随地,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我在清华等你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