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桌面云价值主张:极致体验和安全高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信服云桌面解决方案有哪些 深信服桌面云价值主张:极致体验和安全高效

深信服桌面云价值主张:极致体验和安全高效

2024-07-16 1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企业信息化向云端转型,应该从何处入手?“云桌面”应该是企业开启云之旅的最普适化应用。尤其是后PC时代的来临,让云桌面应用备受关注。如今,不仅VMware、Citrix等国际巨头在布局自己的云桌面解决方案,锐捷、深信服、新华三、和信创天等国内企业,也在这一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那么,云桌面技术为什么能够替代传统PC?目前,云桌面技术处于怎样的发展现状?针对,大家推崇的融合、超融合理念,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针对一系列问题,我们采访了深信服云计算运营总监 陈小亮。

深信服云计算运营总监 陈小亮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云桌面被称为是后PC时代崛起的最新技术,是云计算领域最典型应用。因国内市场需求巨大, 出现了很多产品及解决方案。您如何看待云桌面技术当前发展现状?

  陈小亮:云桌面技术虽然已经有很多落地案例,但是普及范围还不够广。总体来看,影响云桌面普及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三个:一、从体验上来看,有外设兼容、视频流畅度、性能消耗、图形场景适配等问题;二、从管理上来看,管理PC虽然事情很多,但随便找一个普通工程师都能做。而管理VDI,虽然方便了,但一旦出问题,排障因为涉及环节多,变得很困难,往往需要高级别工程师才能搞定;三、从安全上来看,像国外的一些云桌面厂商,主要实现了数据不落地,但还需安装其他安全软件来辅助控制,使用和管理都不方便。

  记者:融合、超融合是这两年云最热的词汇之一,每家厂商都在提及自己做融合。对于,云桌面厂商来说,我们要融合的究竟是什么?您怎么看“融合”和“超融合这两个概念?

  陈小亮:“超融合”其实是指深度融合的架构。深信服推出了云桌面超融合一体机,主要是前后端、软硬件深度融合=2种硬件(终端、服务器)+1套软,基于这种架构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云桌面要想获得客户认可,必须做到在任意环境的流畅度都要保持与PC一样。另外,是安全。云桌面解决方案要简单、敏捷,但不会因安全管控而影响办公效率。最终的目的是高效,除了超融合的极简架构,还会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运维高效。

  记者:您认为云桌面能替代商用PC吗?相比传统PC,云桌面技术到底好在哪里?

  陈小亮:云桌面的产生,主要目的是替代现有传统PC办公模式,解决运维管理难题。在传统办公模式下,报废PC越来越多,堆积在库房里很难处理。尤其是新员工入职、新公司开业的时候,PC上线太慢,无法快速进行工作。如果PC坏了,需要维护,工作就得停,大大影响了办公效率。所以,从长远来看,云桌面技术在很多场景下可以替代传统PC。

  记者: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布局云桌面市场,贵公司在云桌面领域有哪些最新战略?

  陈小亮:深信服桌面云在12年下半年推出,截止2018年上半年,总共6年,我们的VDI终端授权数累积超过55w个。从IDC市场数据来看,深信服终端发货量位居国内第二,其中在政企市场的份额第一,可以说已成为政企客户桌面云化的首选品牌。仅1000并发规模的客户案例就超过100家,我们比较熟悉的企业客户有很多,比如:富士康10000点。也有省厅级政府客户,比如:江西省检察院5000点。还有三甲医院,比如:孙逸仙医院1000点。

  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两点:一个是快速创新;一个是持续加大投入。在创新方面,我们每年都是围绕一个主线在快速迭代,每个季度至少推出一个新版本,这6年加起来发布了接近30个版本;在投入方面,目前深信服桌面云研发+测试有200多人,这比华为还要多,每年还保持20%的人员增长。

  记者:贵公司的云桌面解决方案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价值?有哪些差异化特色?

  陈小亮:深信服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的就是能够让桌面云成为终端建设的默认选择。 深信服是国内首家打造前后端、软硬件深 度融合的桌面云架构,也是国内首家拥有基于KVM vGPU方 案的厂商,还是国内首家实现广域网VDI自适应算 法和流量削减。

  深信服研发投入目前已超过200人,技术专家投入保持每年20%比例的增长 , 博士团队有50人以上,主要来自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 港中文大学等。未来,在技术创新上,深信服要在智能排障与卡慢诊断平台IOM、 DaaS(自助服务、租户隔离)、大规模集群、提高生产力工具等方面,加大力量。

  具体而言,深信服的云桌面技术主要有五大创新点:

  第一个创新,叫零总线外设映射通道技术。在桌面云架构下,外设插在瘦终端上,需要有一个专用的外设通道从终端USB口连接到虚拟机,这样才能正常使用,所以这个通道的稳定性、兼容性很重要。传统方案构建通道主要是从虚拟机层来完成的,整个调用依赖于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但实际上桌面在使用时难免会有配置上的改动、软件上的新增等等,这种变动会导致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影响外设通道的稳定性。为了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深信服从内核层直接构建外设通道,完全不依赖于虚拟机操作系统,保持与PC一样的总线通道,这样上层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影响到外设的正常使用,稳定性、兼容性都比较好,基本上可以实现像PC一样去使用各种外设。

  第二个创新,是深信服和英伟达联合发布的基于KVM的vgpu解决方案。过去桌面云上的vgpu方案,都是国外厂商统治的,国内厂商根本没有能力做,深信服是第一家中国厂商和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并且在2018年6月份正式推出市场,推广3个多月时间,已经成功交付了30多家客户,大部分是企业的图形设计场景,涉及的软件包括catia、cad、pro-e、3dmax等。

  这套方案在硬件层,是采用深信服超融合一体机+英伟达的M系列显卡(M10和M60),在软件层,在深信服超融合内核里集成了英伟达的显卡虚拟化软件,从而为上层虚拟机提供vgpu服务,按现在的配置来看,一块显卡最高可以切要32个vgpu实例,分配给32个虚机并发使用,这样虚拟机就可以运行除了普通办公软件之外的更多图形软件、多媒体软件。

  第三个创新,是高效能桌面编码协议HEDC。这是深信服自研协议的升级版,主要有两个技术变革,第一个是缓存削减,我们会把传输的图像做切片,第一次传输时缓存在终端上,后面传输前会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有重叠的地方,就不需要重复传输了,减少时间和带宽占用。我们实际测试,正常的办公场景,缓存命中率可以到95%以上。第二个是编辑算法的再次突破,比之前压缩算法提升10倍,比如之前播放1080P视频,可能需要40M小B,现在只需要4M,流量越大,压缩效果越好。

  第四个创新,是深度集成可视化安全能力。传统终端安全方案一般是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加密软件、桌管软件,甚至更多,这样做能解决大部分防泄密问题,但却造成PC体验不好、管理难度变大,影响员工的办公效率和满意度。在新时代,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安全情况下,能够不断把办公边界扩大,让员工随时随地办公,让员工使用桌面更便捷。

  第五个创新,是智能排障和卡慢诊断平台IOM。过去,维护PC的功能较多方法就是重装系统,换成桌面云之后,有很多问题是重装解决不了的,比如桌面卡顿、外设不能用了等等,这些问题跟终端、网络、软件和服务器都可能有关系,需要很有经验的IT人员才能完成排障。所以,为了减轻用户排障压力,有两个核心,第一个是诊断日志,很多时候问题都是不可复现的,比如访问某个页面卡了,下次再来看又好了,但过段时间又出现问题了,所以就需要后台自动监控和记录各类组件的问题,包括主机、平台和网络等所有故障节点;第二个是分析平台,当出现问题后,我们有一个智能分析平台,IT人员只需要点击几个按钮,就可以精准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在哪里,并且给出排障建议,节省故障查找成本。

  记者:拓展云桌面市场,不同厂商有不同打法,但深化行业应用,几乎是每家企业都有的动作,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到底什么才是云桌面的未来?

  陈小亮:推动桌面云成为终端建设的“标配方案”,深信服正在努力适配更多场景。深信服的场景覆盖能力,可以通过几个标杆客户来体现。

  第一个是富士康。这家公司第一次购买的时候是在三年前,那个时候才部署了几百点,这三年来加点超过了10次,目前总用户超过了1万,在全国6个厂区都有使用,场景主要是生产线和办公,明年规划在图形设计场景也使用。深信服桌面云主要帮助富士康解决了2个问题,第一是富士康作为一家科技集团,在办公区、生产区有大量敏感数据在流转,过去也曾发生过泄密事件,采用云桌面做到了数据不落地和灵活管控;第二是富士康有10几万台PC,分布在全国各地,管理人员也少,运维非常低效,采用云桌面做到了集中管理,效率很高。

  第二个是华通云,既是深信服的客户,也是合作伙伴。它们采用深信服桌面云建了一个平台,租给中小企业和政府单位,目前并发超过2000用户,出口总带宽是1G,在我们的优化算法的支持,为500家客户提供的流畅的桌面服务。

  第三个是南京市公安局,下辖15个分局,拥有PC规模接近20000台,涵盖不同年限、品牌和操作系统。随着信息化发展,有几个问题比较严重,一个是PC统一管理很困难;一个是警务人员流动性大,各自的办公数据在调动的时候必须通过传统拷贝方式带走,不仅不便捷而且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办公PC安全管控难,如公安网IP地址修改、应用/外设管控以及终端数据备份等问题。所以,云桌面项目建设旨在实现从十五个分局到市局2000点桌面的统一管理、安全管控,共计采用了40台第三方服务器,组成了5个集群(7+1模式),实现冗余部署。同时5个集群通过aCenter统一管理,既有效解决了统一管理问题,也降低了平台故障的影响范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