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淮安区复兴镇镇长 区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区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03-27 1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淮安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淮安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

 

为巩固和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持续放大水环境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应,进一步彰显淮安生态水城的独特魅力,现就开展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水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聚力开展污水治理、生态活水、生态湿地、幸福河湖和绿色产业五大行动,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推动生态碧水成为淮安转型跨越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厚植生态根基。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条块结合。强化属地主体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条块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凝聚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强大合力。

2.补短强特,绿色发展。立足我区河湖众多的禀赋优势,大力实施水资源调配、水系连通、水景观打造,持续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污水收集率较低、水环境问题易反复等问题。

3.源头治理,系统根治。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污水管网覆盖、收集、治理全流程管控,推进生态护坡、水源涵养、尾水湿地等建设,实现减污、降碳、增绿协同并进。

4.科学管控,常态长效。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以及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生态湿地保护等机制,理顺重要湖泊、河流和其他各类水体管理体制,科学治理、精准施策、长效管控、严防反弹,实现水环境的“长制久清”。

二、总体目标

到2024年,城市建成区6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均达70%,建制镇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全面完成,各镇街“十必接”重点排水户接管率达100%;全区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44.81%,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5%,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1.4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建设湿地保护小区2处;创成市级绿色标杆企业12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每年实施秸秆离田6万亩,每年建设5条(段/个)以上幸福河湖。

深入贯彻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部署,聚力实施四个系统性工程:(1)大运河淮安段污水治理“十百千万”工程:未来三年,新建2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21个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累计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0个;新建、改造、修复城乡污水管网100公里;实现污水互联互通10万吨/日;(2)淮安区全域活水畅流工程:即主城区区域实施水系连通、流量管控、水系调整等;(3)淮安区乡村河道“百河千岸”生态修复工程:未来三年,将建设农村生态河道247.80公里、畜禽养殖污染处理项目1个、生态湿地项目2个,大力推进河道绿化、秸秆离田、河道连通、景观提升等工程;(4)淮安区生态碧水“智慧大脑”工程:整合断面水质(生态环境)、流量流速(水利)、黑臭水体、雨污管网、污水处理(住建)、湿地监测(资规)等现有和拟新建的智慧系统,通过数据整合、改造提升和新建监测设施,形成全区实时监测分析、数据成果共享、科学决策管控、统一指挥调度的智能化系统,接入智慧淮安大数据平台。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生态河道碧水涌流、湿地保护体系完善、幸福河湖覆盖全域、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的目标,让生态碧水成为淮安城乡发展的靓丽底色。

三、推进措施

(一)全力推进污水治理行动(牵头部门:区住建局,责任主体:各镇街、绿色建造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国信工业园、生态环境局、城管局、水利局、白马湖农场)

2022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50%、处理率达到54%;基本完成建制镇排水管网排查检测;500吨及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测设备与省住建监管平台联网率达到100%。2023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60%;建制镇排水管网修复改造任务完成50%以上,各镇街、园区“十必接”重点排水户接管率达到90%。2024年底,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全面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70%,城市建成区60%以上的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提前1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建制镇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各镇街、园区“十必接”重点排水户接管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不低于100mg/L。

1.加快城市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1)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尾水湿地,削减氮磷等污染负荷,鼓励将净化后符合相关要求的尾水用于企业和园区内部工业循环用水、区域生态补水、景观绿化用水和市政用水等。2022年底前,完成淮安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项目各项前置审批并力争开工建设。推广生态净化型安全缓冲区建设,到2024年底,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2)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互联互通建设,系统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应急能力。重点对城市管网薄弱区域实施排水管网新改建工程,2023年新建、修复、改造城市污水管网10公里,2024年底前完成三、四级结构性缺陷的问题管网修复,着力补齐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短板,系统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应急能力。(3)加快“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重点对工业企业、“小散乱”、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排水开展整治及雨污分流改造。2024年底前,城市建成区60%以上的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提前1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2.加快建制镇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1)完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对21座目前仍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的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2022年完成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23年完成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24年完成8座。在新改建过程中,同步优化调整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结合排水专项规划,按照“城旁接管、就近联建、独建补全”的模式,将分散的镇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整合,提高污染削减的规模效应。(2)推动建制镇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对建制镇雨污管网开展排查检测,全面摸清管网、排水户现状底数和存在问题,完成“一图一表”绘制,有序推进修复改造,解决镇街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问题。全面落实建制镇重点排水户“十必接”要求,补齐建制镇管网“毛细血管”。

3.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结合水质日常监测及群众反馈等情况,深入开展城市建成区水体排查,对出现返黑返臭的,加强溯源分析,落实整治措施,实施动态治理。区水利部门完成畅源活水方案编制,科学引水活水,控制河道流速,促进泥沙沉降,降低水体浊度。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加强日常巡河,强化长效管理,切实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主要水质指标持续达到或优于V类标准。

4.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体系。大力推进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推行“厂—网”一体化运行维护机制,逐步建立同一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内的管网由一个单位实施专业化养护的机制,保障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定期排查检测制度,建设排水管网信息(GIS)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在线监控平台,科学、高效做好城市排水管网维护保障及污水处理厂运行实时监管,逐步将建制镇管网纳入系统管理。规范开展污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污泥处置联单制度。加大对工业企业以及餐饮、洗车等“小散乱”排水整治和监管力度,严控违法排放行为。到2024年底,实现餐饮、洗车、洗涤等排水许可核发管理全覆盖。区级建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政府监管”的镇街污水处理工作模式,落实专业运营团队的维护管理,健全污水处理数据统计、填报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手工填报数据核查,严肃查处瞒报污水处理实际水量等弄虚作假行为。

(二)持续推进生态活水行动(牵头部门:区水利局,责任主体:各镇街、绿色建造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国信工业园、白马湖农场)

以水系连通、生态活水、提质增效为目标,实施城区河道轮浚、农村生态河道、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着力强化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2022年,建设农村生态河道82.6km,覆盖率目标为32.81%,清淤疏浚城区河道2条;2023年,建设农村生态河道82.6km,覆盖率目标为38.31%,清淤疏浚城区河道2条;2024年,建设农村生态河道82.6km,覆盖率目标为44.81%,清淤疏浚城区河道2条。

1.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生态用水管理机制,根据年度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任务,优化细化水量调度计划,在保证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情况下,充分兼顾生态用水,着力维持主要河湖生态水位(流量)。统筹全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事权,明确职能,健全用水考核监督机制,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长效管理。

2.加强水系连通。完成白马湖下游引河治理扫尾工作,推进实施渔滨河—窑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纬三河中段治理,实施相关水系调整工程。

3.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到2024年,全区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44.81%。对城区范围内12条区域骨干河道,建立3-5年一周期的轮浚制度,进一步提高河湖水体自净能力,维持河湖生态系统及功能。

4.加强长效常态管护。按照区、镇(街道)分级统筹的原则,根据水利工程受益区域,制定完善区、镇(街道)两级财政投资分摊比例。对城市范围内区域骨干河道,区级承担跨区域骨干河道轮浚,纳入区政府年度中心城市建设项目,经费由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其余镇级河道由各相关镇(街道、园区)落实资金、组织疏浚。加强水域空间管控,维持河湖蓄水排水能力,维护河湖生态空间,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按照“一河一策”方案,进一步压实河湖长责任,积极推广“五位一体”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

(三)扎实推进生态湿地行动(牵头部门:区资规局、区水利局,责任主体:各镇街、绿色建造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白马湖农场)

全面梳理全区范围内的重点河湖湿地,实施河湖湿地修复,开展重要湿地认定,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湿地科研监测能力。

1.全面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坚持科学修复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实施河流、湖泊和库塘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提升全区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通过清除围网、生态清淤、水系疏通等措施,开展重要湖泊沿岸生态修复和生态缓冲湿地建设。在重要湖泊水体的环湖沿岸的坑洼地、废弃坑塘以及清退围网区域、部分硬质边坡、淤泥堆积的自然浅滩等,通过微地形改造、水生植被恢复和生物栖息地营造,构建生态缓冲湿地,净化入湖河流水质。

2.推进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对重要湖泊区域、河流自然湿地及其他生态区位特别重要或生态脆弱地带的自然湿地,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基础上,继续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等,持续增加受保护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未来三年,新建2个湿地保护小区。

3.建设和完善湿地保护体系。结合全区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恢复和管理。

(四)大力推进幸福河湖行动(牵头部门:区水利局,责任主体:各镇街、区住建局、绿色建造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国信工业园、白马湖农场)

实施生态修复、河道疏浚、控源截污、景观提升等工程,对全区重点河湖进行系统治理,全方位打造“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的幸福河湖。按照《淮安市幸福河湖建设评价办法(试行)》要求,2022年建设荷湖等5条(段/个)幸福河湖;2023年建设月湖等5条(段/个)幸福河湖;2024年建设新一支大沟等5条(段/个)幸福河湖。

1.全面提升防洪保安全能力。实施淮安区里运河堤防除险加固修复工程,推进渔滨河、窑头河等骨干河道堤防加固、河道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强跨区域河库水、雨、工情信息共享,健全流域联防联控机制,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全力保障河库防洪安全。

2.不断强化优质水资源供给。坚持量水而行、以供定需,通过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满足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健全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供水保障建设成果。

3.有效改善宜居水环境质量。积极恢复河道自然岸线、滩涂和滨水植被群落,科学开展水体清淤,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拓展城市河道滨水公共空间,满足居民健身休闲和公共活动需要。深入开展水葫芦、水花生和水浮萍“三水”清除行动,全面加强农村河道水环境长效管护。在石塘镇等城市边界区域实施生产、生活、生态“一地三用”,统筹实施有机农业、农旅融合、滨水空间改造等项目,提升水清岸绿的“大地景观”。推动荷湖、月湖、萧湖、西汪塘等水质实现“长制久清”。

4.持续维护健康水生态系统。在合理实施水系连通、清淤疏浚的基础上,采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滨河滨湖生态湿地建设。

(五)加快推进绿色产业行动(牵头部门: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发改委,责任主体:各镇街、区教体局、市监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文广旅游局、绿色建造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国信工业园、白马湖农场)

2022年底,创建市级绿色标杆企业4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个;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左右;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分别削减1.2%、1%;实施秸秆离田6万亩,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6%以上;压减直播稻面积3万亩;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0.6万亩。2023年底,累计建成市级绿色标杆企业8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个;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左右;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分别削减1.8%、1.5%;实施秸秆离田6万亩,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6%以上;压减直播稻面积2万亩;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0.4万亩。2024年底,累计建成市级绿色标杆企业12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个;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左右;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分别削减2.4%、2%;实施秸秆离田6万亩,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6%以上;压减直播稻面积2万亩;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0.4万亩。

1.推进工业企业绿色节水改造。持续开展余热余压利用、中水回用等重点绿色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鼓励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突出抓好大运河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加强搬迁关停过渡期间安全环保日常监管,组织企业编制安全环保应急预案,加快推进广源石化等关停搬迁工作,确保大运河沿岸水质安全。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绿色标杆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储备、培育和推广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典型,培育构建绿色企业集群。

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每年实施秸秆离田6万亩,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壮大生物质发电、食用菌生产等高附加值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探索种养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新路径,建立健全粪污全量还田、就近还田利用体系,多途径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4年底,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6%、95%以上。加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绿色防控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机插秧,2022年、2023、2024年分别压减直播稻面积3万亩、2万亩、2万亩。示范推广“两减+生态循环”绿色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推动粮食、蔬菜绿色生产。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升,推进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形成养殖、屠宰、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百亩以上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创新推广稻虾综合、“繁养分离”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深化农业+观光、旅游、康养、体验、教学等功能拓展、深度融合,创建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优质食味稻面积35万亩、畜禽产值突破9.6亿元、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保持在2万亩以上,大力推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

3.严控服务业水环境污染。在旅游景区、景点、洗浴等场所等张贴节水、保护水环境等宣传标语。大型戏水场所、洗浴、游泳馆等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做到节水和降本相结合。对住宿、餐饮等行业提倡使用节水器具和餐具专用洗涤剂,有条件的中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可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严防私自开采地下水,严格餐饮业污水排放,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建立港口、码头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和应急处置机制,严防污染物入河。

四、重点工程项目

方案共编排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9.17605亿元,其中2022年实施22个项目,计划投资11.42305亿元(含3年实施期)。

其中,污水治理项目11个,投资11.0425亿元;

生态活水项目10个,投资3.95975亿元;

生态湿地项目2个,投资0.804亿元;

幸福河湖项目6个,投资3.096亿元;

绿色产业项目共5个,其中工业项目1个,投资1200万元;农业项目4个,投资1538万元;合计0.2738亿元

具体清单见附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河长负责、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度、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有关部门根据责任清单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各镇街、园区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属地责任,推动各项任务网格化包干、项目化管理。

(二)强化部门联动。住建、水利、发改、工信、资规、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加强行业指导和工作督导,确保生态碧水三年行动落细落实。各镇街、园区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各项工程建设。

(三)强化考核评价。建立日常监督、第三方评估、公众满意度测评、年度考核等考评体系,分年度明确工作目标并签订责任状。加大对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造成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恶化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

(四)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建立项目向上争取、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监管,对资金的来源、申请、使用实行全过程跟踪,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建立有效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五)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和企业等各方力量,组建生态碧水建设专家咨询团队,加强对污水处理、生态活水、生态湿地、幸福河湖和绿色产业等方面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先进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六)强化舆论引导。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附件:1.全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2.全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表

 

 

 

 

 

 

 

附件1

 

全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邓  萌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副组长:印  祺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沈涵哲  区政府办主任

王友胜  区住建局局长

胡华德  区水利局局长

孙一卫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陶正东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陈开昶  区资规局局长

邵  冰  区工信局局长

胡忠权  区财政局局长

唐士海  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雷  军  区政府办副主任

成太新  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

时彦军  区发改委副主任

徐爱春  淮城街道办主任

陆  星  河下街道办主任

张  卓  山阳街道办主任

张  康  平桥镇镇长

马志建  石塘镇镇长

李  建  朱桥镇镇长

张玉叶  施河镇镇长

何  叶  车桥镇镇长

鲍  巍  流均镇镇长

黄厚高  博里镇镇长

吕  毅  复兴镇镇长

周志勇  苏嘴镇镇长

刘海霞  钦工镇镇长

李  杰  顺河镇镇长

张洪永  漕运镇镇长

刘美林  范集镇镇长

张晓扣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马建芳  绿色建造产业园党工委书记

刘旭先  国信工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衡爱军  白马湖农场总经理助理

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生态环境局,唐士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军、成太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全区生态碧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表

表1  污水治理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总投资  (万元)

起止   年限

当年进度

责任单位

资金来源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1

茭陵抽水站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

实施茭陵抽水一站、二站的厂房维修及管理区综合提升和改造,包括茭陵抽水一站、二站主厂房及管理用房建筑屋面外立面出新、防水维修,入口环境改造,围墙出新,道路维修改造,绿化提升以及水文化展陈室改造等,同步实施相关配套附属工程。

1850

 2021-   2022

完工

/

/

区水利局

自筹

+

向上争取

2

城区污水泵站提升改造及设备更换工程

对4个泵站提升改造并更换老旧设备。

1300

2022-    2024

完成泵站提升改造方案制定。

30%

完工

区住建局

向上争取

3

淮安区城区污水管网新建改造及修复工程

新建城区污水管网15公里,完成约33公里老旧污水管网修复改造。

22000

2022-    2024

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修复老旧污水管网10公里。

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修复老旧污水管网10公里。

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修复老旧污水管网约13公里。

区住建局

自筹

4

淮安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工程

对6个达标区(05、06、07、08、09、10)实施“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共计13.45平方公里。

15000

2022-     2024

完成05、06达标区建设。

完成07、08达标区建设。

完成09、10达标区建设。

区住建局

自筹

5

淮安区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实施2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包括土建及设备安装。

2100

2022-    2024

完成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完成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完成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区住建局    相关镇街

自筹

6

淮安区乡镇污水管网新建及老旧管网排查、疏通、修复、改造工程

新建乡镇污水管网55公里,对乡镇老旧污水管网进行清淤检测并实施修复改造。

25000

2022-    2024

新建污水管网15公里,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排查检测。

新建污水管网15公里,完成约30公里老旧污水管网疏通修复。

新建污水管网25公里,完成剩余老旧污水管网修复工作。

区住建局    各镇街

自筹

7

新涧河整治工程

新建空箱预制块挡墙驳岸,河口宽20米,墙顶设链式大理石矮栏杆;拆除钛白粉厂暗涵,恢复明河,长200米;新建进厂桥梁2座;将原新涧河穿翔宇大道1.5米涵洞扩建为45米宽、30米长交通桥;拆建黄土闸桥等。

8000

2022-    2024

完成施工招标。

50%

完工

区水利局

自筹

8

五中沟新增排水通道工程

从永怀东路南侧沿绿化带向西,再从G233东侧绿化带、樱桃园路北侧绿化带,新开河道。驳岸采用生态板桩,河口宽6米,河底高3.5米,桩顶设置安全防护栏杆,两侧道路红线范围恢复绿化等。

1000

2022    -     2023

80%

完工

/

区水利局

自筹

9

淮安区2022年城区低洼受涝片区治理项目

新开纬三河经六路至梁红玉路段排水河道,长1公里,新建箱涵2座,引水闸一座;新建刘伶泵站西侧涵洞一座;五中沟华西路至纬七路段护岸整治,长600米;新建刘伶泵站引河穿华西路涵洞一座等。

1500

2022

完工

/

/

区水利局

自筹

10

车桥羽绒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

项目占地约5480平方米,总体建设规模为1万m³/d,新建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歹旋流沉砂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事故应急池、二沉池、污泥泵房等,新建综合楼、变配电间及鼓风机房、脱水机房等。

5675

2022    -     2024

完成排污口审批及项目前期工作。

开工建设

完工

车桥镇政府

自筹

11

淮昆产业园南园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

新建位于经五北路东侧、东西一路北侧,建设日处理规模达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尾水湿地各一座。其中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沙池、应急调节池、高密度沉定池、水解酸化池、组合式AAO生化池、二沉池、芬顿流化床、芬顿絮凝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罐区、活性炭装卸车间、消毒及回用水池、再生水车间、污泥泵房浓缩池调理池、脱水机房、除臭系统、在线监测间及相关综合楼。

27000

2022     -    2024

完成排污口审批及项目前期工作。

开工建设

完工

淮安区国信产业园、淮安荣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自筹

表2  生态活水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总投资(万元)

起止  年限

当年进度

责任单位

资金来源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1

渔滨河—窑头河治理工程

全面疏浚渔滨河、窑头河,总长约35.0km,其中渔滨河24.0km、窑头河11.0km;加固未达标段堤防,长10.0km;河道防护长约17.0km(两岸);拆(新)建沿线建筑物,新建防汛道路等。

9000

    2022- 2024

开工实施

完成主体工程70%。

完工

区水利局

自筹+向上争取

2

城区河道疏浚整治工程

对文渠、老涧河等9-12条城区河道实施3-5年轮浚。

1800

2022- 2024

实施3-4条河道疏浚。

实施3-4条河道疏浚。

实施3-4条河道疏浚。

区水利局

自筹

3

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加固堤防,配套建筑物除险加固。

12000

2023- 2024

开展前期工作。

开工实施,完成主体工程50%。

完工

区水利局

财政统筹

4

纬三河治理工程

新开纬三河西延段河道,长1.0km;新建箱涵2座,新建引水闸1座。

780

2022- 2023

开工实施,完成工程50%。

完工

/

区水利局

5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

清淤疏浚、生态护岸、绿化植被、景观文化、截污治污、长效管护。到2024年,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目标为44.81%。

7100

2022- 2024

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目标为32.81%。

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目标为38.81%。

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目标为44.81%。

区水利局

自筹

6

萧湖勺湖连通段(萧湖-勺湖)

清淤及新建闸站

300

2023

/

启动并完成前期手续。

完工

区水利局

财政统筹

7

十四中沟清淤项目

项目开展十四中沟清淤工作,建设内容包括对河道全线进行清淤,清杂等,清淤长度为2.61km,清淤量为16000m3。

224.4

2022

项目开工并完成

/

/

区水利局

财政统筹+

向上争取

8

北调度河(村镇段)清淤项目

项目开展十四中沟清淤工作,建设内容包括对河道全线进行清淤,清杂等,清淤长度为20.5km,清淤量为105000m3。

378.1

2022

开始实施,2022年底前完成

/

/

区水利局

财政统筹+

向上争取

9

纬三河中段清淤绿化项目

综合整治纬三河楚州大道至沈坤路段,长度约890m,清淤量约24800m3,治理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新建两侧生态护坡、护岸;新建两侧滨河缓冲带;新建河道绿化带。

1015

2023

-

2024

/

开始实施

完工

区水利局

财政统筹+

向上争取

10

运西支渠水环境项目

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结合运河文化主题元素打造运西支渠城市生态廊道。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河流的清淤、驳岸绿化,堤顶建设。

7000

2022

-

2023

开始实施

完工

/

区住建局

财政统筹

+

向上争取

表3  生态湿地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总投资(万元)

起止年限

当年进度

责任单位

资金来源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1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项目

建设2处湿地保护小区。

40

2022- 2024

启动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建设湿地保护小区1处。

建设湿地保护小区1处。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财政统筹

2

城市污水处理厂湿地建设项目

土建及设备安装。

8000

2022-2024

完成污水处理厂湿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建设施工。

完工

区住建局

财政统筹

向上争取

表4  幸福河湖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总投资(万元)

起止年限

当年进度

 责任单位

资金来源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1

荷湖、清安圩泵站引河、里运河

荷湖绿化提升工程;清安圩泵站引河活水闸工程;里运河除险加固工程。

860

2022-2024

建设荷湖0.04km2、清安圩泵站引河0.79km、里运河1.5km。

/

/

区水利局区住建局

自筹

2

月湖、萧湖、老渔滨河

月湖绿化提升工程;萧湖道路绿化提升工程;老渔滨河生态修复及长效管护。

1300

/

建设月湖0.2km2、萧湖0.1km2、老渔滨河2km。

/

自筹

3

西汪塘、新一支渠、老涧河

西汪塘生态修复工程;新一支渠生态修复及长效管护;老涧河生态修复及道路提升。

900

/

/

建设西汪塘0.04km2、新一支渠3km、老涧河3km。

自筹

4

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航道护岸工程)

按二级航道标准实施京杭运河淮安船闸至宝应段内的水下土方疏浚,疏浚土方50万方;新建淮安船闸下游锚地,长度1955米。

12000

2022-    2024

/

完成航道土方疏浚10万方

完成航道土方疏浚40万方、完成护岸、锚地工程扫尾。

区交通运输局

向上争取

5

淮安船闸至宝应段24km生态修复工程

京杭运河沿线打造3处景观节点 (工程总造价:15000万元;拆迁315户、4个加油站 )

15000

2022-   2024

完成景观节点建设1处。

完成景观节点建设1处。

完成景观节点建设1处。

区交通运输局

向上争取

6

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

东港应急执法保障站点、水上服务区连接道路、桥梁亮化等(附属工程)。

900

2022-2023

实施东港应急执法保障站点、水上服务区连接道路、沿线4座桥梁亮化。

完成东港应急执法保障站点、水上服务区连接道路、沿线4座桥梁亮化。

/

区交通运输局

向上争取

表5 绿色产业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总投资(万元)

起止年限

当年进度

责任单位

资金来源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1

1#纸机节能和污水处理改造项目

项目不新增产能,通过将纸机压榨改为四驱三压榨,真空透明改用磁悬浮透平真空泵,污水系统新增气浮水塔浆塔、在线监测系统等,实现制浆系统智能化,减少污水排放,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1200

2022- 2024

四辊三压完成3/5;磁悬浮系统完成2/5;水塔浆塔建设完成,碎制浆系统改造升级启动;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开始。

四辊三压基本完成;磁悬浮系统完成4/5;碎制浆系统改造升级启动;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完成。

完工

区工信局   淮安市飞翔高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自筹

2

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升级改造项目

提升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粪污设备,包括购进干粪运输车、撒肥车;养殖场(户)粪污设施设备提升,包括干湿分离机、吸污(粪)车、撒肥车、粪污贮存所需的防渗膜以及污水管网铺设。

408

2022- 2023

10月底前确定建设主体,11月-12月开始建设。

完工

/

区农业农村局

向上争取

3

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项目

累计建设4个省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总建设面积3000亩以上,采用“腐熟畜禽粪肥+配方肥”、“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水稻侧深一次性施肥”等技术模式。

100

2022- 2023

50%

完工

/

区农业农村局

向上争取

4

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

粮食作物1000亩,经济作物100亩核心区,核心区化学农药减量20%以上。

30

2022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3个,示范区核心区内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覆盖率85%以上,化学农药减少20%以上。

/

/

区农业农村局

向上争取

5

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

在沿河沿湖地区或园区建设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2000亩。实施清淤浚深、固基护坡等池塘改造工程,加强道路、电力、进排水、增氧防逃等设施建设;分品种因地制宜开展尾水治理,实现池塘养殖产能稳步提升,尾水排放稳定达标。

1000

2022- 2024

开工建设

完工

/

区农业农村局

自筹+向上争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