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仙居永嘉古道 穿越华东最美水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淡竹上井村 徒步仙居永嘉古道 穿越华东最美水道

徒步仙居永嘉古道 穿越华东最美水道

2023-04-10 09: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徒步仙居永嘉古道 穿越华东最美水道——楠溪江源头百丈坑2017-08-25 10:40:00浏览数 10.8万 8264旅行网

仙居到永嘉的古道很多,本次徒步穿越选择连接楠溪江源头的两条古道:仙居俞坑经英坑、对山岗岭到永嘉屿山(暨家寨)以及永嘉罗垟到仙居上井的古道。再结合屿山——阎罗岭脚——天井潭——龙门峡——周坑口——石门槛——小倒口——龙凤大瀑布——石头湖口——罗垟这条经典的楠溪江源头穿越线路,费尽全力完成了整条线路的穿越。虽然走得非常辛苦,但还是按预定计划完成整个行程。

本次穿越的起点从位于俞坑的仙居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公路尽头边上过溪开始,经过一个叫英坑的小山村,沿古道翻过海拔800多米的对山岗岭垭口后,一路下行到达暨家寨(地图上叫屿山)。

俞坑位于仙居淡竹乡境内,永安溪支流十三都坑的源头,括苍山脉中部。作为台州唯一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俞坑目前已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多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的野生植物,包括南方红豆杉、长叶榧、榉树、香果树、厚朴、凹叶厚朴、黄山木兰、野大豆、榧树、花榈木、毛红椿、刺叶栎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豹、黑麂。很久以前括苍山基本被常绿阔叶林所覆盖,但是人类的活动将原始的植被基本破坏了,俞坑被专家称为“括苍山脉硕果仅存的一片常绿阔叶林”。

俞坑位于仙居与永嘉交界处,1991年设立县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是台州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2万亩,保护区将由核心区、科研区、缓冲区等几部分组成。

英坑是仙永古道上的一个小山村,村不大,但非常古老,古老到能看见有几百年树龄的江南红豆杉,一条溪流穿村而过,溪水清澈见底,两边房屋临溪而建,错落有致,村的四周有大片毛竹林,俨然是一处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因为不通公路,像其他山村一样,逃脱不了整体搬迁下山的命运。

过了英坑以后的古道,走的人较少,一些路段被杂草、箬竹掩盖。一路小心上行来到海拔800多米的对山岗岭垭口。对山岗岭是永安溪和大楠溪的分水岭,山岭两侧分属仙居和永嘉。今天天气非常不错,站在垭口可远看近观永嘉、仙居方向山景,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天柱岩。在垭口观赏美景后一路下山到达暨家寨。

暨家寨,原名屿山村,小村落有300来年历史。因居住此地的村民都姓暨,后改为暨家寨。该寨三面环山,寨门外是一个“V”字型的山谷,而村子就建在这个小山坳中。山寨两侧是悬崖,布满峡谷和瀑布,现在还有30来个人居住,小寨里小桥、流水、人家、老树、石头路,简简单单,却又是如此的和谐,令人神往。

游览了古村暨家寨后,继续沿着通往源头溪边的古道石阶行走,走了一段古道后拐入左侧一条山道,经过将近20分钟行走,到达百丈坑下游的乌龙溪边。到达溪边后,沿古道和溪谷交替行走,有些地方路径不是非常明显,需要仔细观察。由于前几天下过雨,溪水水位较高,给徒步、溯溪带来麻烦,只能尽量沿着溪边山道走。前面一段没有大的深潭,快到阎罗岭脚时峡谷变陡,只能沿山道走到阎罗岭脚。然后斜穿过溪进入通往天井潭的山道,阎罗岭脚通往天井潭的山道,个别地方比较陡峭,途中经过一处排满峰桶的岩壁,穿过一片松树林后到达天井潭。

天井潭是四周高山中的一个水潭,这里有一条通往周坑头的古道。我走的是沿龙门峡到周坑口的山道,过了天井潭后进入龙门峡,开始沿着右边山道走,山道的位置比较高,加上树木遮挡,看不到峡谷中的美景,只能下到溪谷中观赏峡谷美景,上上下下费了不少体力。中间有一段要过溪上到左侧山道,走过较长一段路后才下到溪中,快到周坑口的一段路沿着溪边走,一路艰辛,终于到达周坑口。

周坑口是岩龙方向的营地,许多驴队选择在此露营,这里有一条通往周坑头的山道。过了周坑口后,进入龙凤大峡谷,这一段溪谷相对平缓,一路溯溪前行,前往石门槛。当你看到深潭上面的瀑布口的小桥时离石门槛不远了,走过小桥从山道前往石门槛,途中下到峡谷中观赏了隐藏在峡谷深处的石门槛瀑布。在石门槛拍了几张照片后继续溯溪前行到达小倒口,雨后的小倒口瀑布水量较大。欣赏完小倒口景色后,继续沿山道走向龙凤大瀑布,雨后的龙凤大瀑布水量非常壮观,在下面远看近观龙凤大瀑布美景。

龙凤大瀑布,也称百丈漈,总落差达190米。瀑布分上下两段,上百丈瀑和下百丈瀑,长度相当,并形成一上一下两口深潭。上潭嵌在石壁中,约500平米大小,碧绿如翡翠,右方有一神秘幽深的石洞,晨间或雨天,常有白雾从洞中飘出,笼罩潭面。严冬时节,潭面常冻结成冰,有时厚达数厘米。石壁倒悬根根冰柱,阳光照射,晶莹剔透。潭右上方,岩峰为壁,石纹疑是神工刻凿,酷似光芒四射的太阳。如遇大雨,龙凤二瀑连成一线,瀑从190米的高崖上急泻直下,犹如巨龙咆哮,野马奔腾。瀑风袭来,寒气逼人,站在百米之外,衣襟尽湿。

欣赏了龙凤大瀑布的美景后,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龙凤大瀑布的上瀑出水口。从下龙潭到上瀑出水口,要走至少250多米高的石阶山道(龙凤大瀑布上下落差就有近200米),这对经过长途穿越了的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只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往上走。这段石阶山道走得快要崩溃了。终于爬到山顶,下面的路就轻松了许多,很快就到达上瀑出水口,从出水口可以看到上龙潭,俯瞰整个峡谷美景。本来还可以下到上龙潭,近距离观赏龙凤大瀑布上瀑及上龙潭美景。因时间关系加上以前去过,这次就免了吧。

看完美景继续前行到达龙凤大瀑布农家乐,老板正在准备给浴室浇水泥地,在此休息了十几分钟,与老板聊了一会后,继续沿山道快速行走赶往石头湖口,在石头湖口稍作停留后,走过瀑布上方的小水库后到达到处是牛屎的水泥公路,公路一头通往罗垟,一头连接通往仙居上井的古道,我的目标是仙居上井。很快到达公路尽头,跨过右侧石拱桥进入古道,接下来是通往上井的漫长的山道,要走两个多小时,天色不早,只能继续赶路,到达五山坑村时已经18:00,继续沿着土公路前行到达白龙线,沿白龙线走向上井,叫了一辆摩托车返回俞坑停车处,结束一天自虐之旅。

安全提示:

楠溪江源头一带山高林密,峡谷幽深,常有毒蛇出没,整个峡谷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熟悉路况的人带带队或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谨慎前行。其中,仙居上井经罗垟穿越龙凤大峡谷后经周坑口到岩龙古村的线路比较成熟,走的人也较多,其余路段走的人较少。穿越时要掌握好时间,因为一些路段到了晚上,很可能找不到路,即使是老驴,即使你有头灯、GPS装备也没有用,北雁也是经过探路后才敢独自穿越的。要想了解楠溪江源头的详情,请看北雁在8264的楠溪江源头系列帖子。

龙凤大瀑布 深藏在峡谷中的石门槛瀑布 小倒口瀑布

仙居俞坑括苍山自然保护区

途中经过英坑古村

仙居永嘉交界的海拔800多米的对山岗岭垭口 中国传统景观村落——暨家寨

溯溪上行

清澈的溪水

到达支流聋耳朵坑

天井潭

龙门峡

周坑口营地

过桥

峡谷中的石门槛瀑布

峡谷中的石门槛瀑布

石门槛

小倒口

龙凤大瀑布

龙凤大瀑布

太阳岩

龙凤大瀑布与太阳岩

站在百丈龙头俯瞰龙潭和峡谷

站在百丈龙头

到达龙凤大瀑布农家乐

瀑布

石头湖口双瀑

楠溪江源头第一瀑——石头湖口瀑布

本次徒步穿越线路图——俞坑、英坑、对山岗岭、屿山、阎罗岭脚、天井潭、周坑口、石门槛、小倒口、龙凤大瀑布石头湖口、五山坑、仙居上井线路图

屿山、阎罗岭脚、天井潭、周坑口、石门槛、小倒口、龙凤大瀑布石头湖口、五山坑、仙居上井线路图 1、徒步俞坑——屿山古道

位于仙居俞坑的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大门

从对面公路过溪进入通往俞坑的山道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阔叶林

通往英坑的山道

竹林中的古道

到达英坑村口

古老的红豆杉 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两侧山坡上的房屋错落有致

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两侧山坡上的房屋错落有致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古村——英坑

英坑通往屿山的古道走的人较少,古道被杂草、箬竹遮盖

回看山谷中那一挂瀑布

今天天气非常不错,在对山岗岭能看到远处神仙居景区的天柱岩

到达海拔800多米的对山岗岭,对山岗岭是永安溪和大楠溪的分水岭

对山岗岭风光,垭口上的那颗桃树不知什么原因死了

仙居永嘉交界的海拔800多米的对山岗岭风光

通往屿山的古道

这一段被水冲毁

遇见永嘉方向上来的一批人 山谷中的暨家寨

古道边上一颗大松树

需要2~3个人才能合抱

到达北侧村口三岔路口

北侧入口门廊

2、游览中国传统景观村落——暨家寨

前面就是暨家寨

北侧入口上面建了一个亭子

过溪碇步

通往后山方向的溪流

著名的屿山12间房 中国传统景观村落——暨家寨

古村中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的上有石兽的石桥

群山环抱的古村落——暨家寨

瀑布

通往深龙方向的峡谷

群山环抱的暨家寨古村 古树下面的停车场

寨门

停车场

笋干

通往后山的溪

瀑布

瀑布

瀑布

游客

观赏后山瀑布

俯看瀑布

踏上通往楠溪江源头的古道

回到三岔路口,右侧通往仙居俞坑方向

3、穿越楠溪江源头——屿山(暨家寨)、阎罗岭脚、天井潭、龙门峡、周坑口 此处左转进入山道,右侧石阶通往山上

回望暨家寨

经过20分钟的行走到达百丈坑下游的乌龙溪

雨后的溪流非常湍急

溪潭

阳光下的溪床

阳光照耀下的溪床

溪谷风光

清澈的溪水

清澈的溪水

溪谷风光

清澈的溪水

湍急的溪流

溪边花草

告示牌

溪床上的岩石

溪流

路标

此处路口被杂草掩盖

溪谷风光

溪边花草

路标

溪上巨石

溪谷风光

树根

瀑布

溪潭

溪谷风光

湍急的溪流

溪上巨石

溪上巨石

溪谷风光

清澈的溪水

清澈的溪水

水中巨鳄

水中鳄鱼

溪上巨石

溪谷风光

溪中巨石

溪潭

溪中巨石

平缓的溪流

前面就是支流聋耳朵坑

支流聋耳朵坑

阎罗岭脚的小庙

前面过溪后是通往天井潭的山道

回望对面隐藏在树丛中的阎罗岭脚小庙

岩壁下的峰桶

这么大的神虫你见过吗

溪上巨石

经过一处陡峭的岩壁

经过一片杉树林

到达天井潭路口,左侧过河前往周坑头,前行是通往龙门峡的山道

峡谷中的溪潭——天井潭

从天井潭仰望天空,蓝天白云

龙门峡两侧山上茂密的森林

岩壁上陡峭的山道

龙门峡溪潭

龙门峡瀑布

龙门峡瀑布

溪潭

龙门峡溪潭

溪谷中的柱状节理岩石

又一处溪潭

龙门峡风光

溪上巨石

龙门峡风光

溪流

溪上巨石

又一处溪潭

龙门峡

龙门峡风光

又从山道下到溪边

这一段峡谷比较平缓

峡谷风光

又一处溪潭

深不见底的溪潭

深潭

溪鱼

前面就是周坑口 4、溯溪楠溪江源头百丈坑(周坑口、石门槛、小到口、龙凤大瀑布、石头湖口)

周坑口·的溪潭

到达周坑口营地,周坑口是岩龙方向穿越楠溪江源头下到溪边第一站

今天周坑口营地空无一人

树林中的周坑口营地

路标

通往周坑头(岩龙古村)方向的山道

回望周坑口

继续溯溪上行

路标 继续溯溪上行

溯溪上行

到达离石门槛下面不远的一个溪潭

以前这里雨后溪流非常湍急,过溪比较危险

架了桥影响这里的原始风貌,但雨后过溪就不怕了

桥下面的溪潭

桥上面通往石门槛方向的溪潭比较难走,一般驴队选择过桥进入山道前往石门槛

从山道俯看过溪桥

隐藏在峡谷深处的石门槛瀑布,不注意容易错过

隐藏在峡谷深处的石门槛瀑布

深藏在峡谷中的石门槛瀑布

石门槛下面的三折瀑

溪上巨石

石门槛瀑布

柱状节理岩石

瀑布边上的石洞

石门槛下方的深潭

石门槛

瀑布

石门槛

石门槛

下面的深潭

溪谷风光

溪潭

这一段溪流比较平缓

平缓的溪流

溪上巨石

到达小倒口

小倒口三折瀑

小倒口三折瀑

山道边上的大树

看到上面的龙凤大瀑布了

溪上瀑布

雨后的龙凤大瀑布水量不错

到达龙凤大瀑布底下

龙凤大瀑布下瀑

龙凤大瀑布

龙凤大瀑布与太阳岩

龙凤大瀑布

瀑布边上的太阳岩

龙凤大瀑布

太阳崖

近看龙凤大瀑布

龙凤大瀑布与太阳崖

从龙凤大瀑布底部沿着石阶山道拔高近200米前往山顶

沿着石阶山道拔高近200米到达龙凤大瀑布山上

这边是通往石下林场的山道

山顶路标

从山上下到通往龙凤大瀑布溪边

通往龙凤大瀑布顶部的溪流

流向百丈龙头之水

在百丈龙头——龙凤大瀑布出水口留个影吧

龙凤大瀑布出水口

站在龙凤大瀑布出水口俯看中间龙潭和下龙潭

站在百丈龙头俯瞰峡谷

从百丈龙头看峡谷山景

流行龙凤大瀑布出水口之水

从百丈龙头看峡谷山景

龙凤大瀑布上游溪流

告别百丈龙头,继续沿山道前往罗垟

前面就是罗垟一侧的龙凤大瀑布农家乐

罗垟一侧的龙凤大瀑布农家乐,老板正在准备给浴室浇水泥地

溪上瀑布

山道

到达石头湖口,这是石头湖口的两条瀑布

石头湖口双瀑

石头湖口瀑布

继续沿山道前行

到达石头湖口瀑布上方的一个小水库

流向石头湖口瀑布之水

从小水库看罗垟方向

罗垟方向的一大片田地

到达通往罗垟方向的水泥公路

路边山坡上的路标和告示牌

通往仙居上井方向的水泥路上都是牛屎

通往仙居上井方向的公路

公路尽头右侧跨过石拱桥是通往仙居上井方向的古道

公路尽头右侧跨过石拱桥是通往仙居上井方向的古道

温州永嘉罗垟通往仙居上井的古道

永嘉罗垟与仙居上井隔着好几座山。

从温州永嘉罗垟到台州仙居上井要翻过N座山岭

古道边上的路廊屋顶已倒塌,只剩下石墙

经过一片草地

经过一片草地

草地上的古道通往前方垭口

草地上的古道

古道通往前方垭口

永嘉罗垟通往仙居上井的古道

走向垭口

从垭口看对面山景

山景

山上茂密的树林

继续沿着古道前行

经过一处草地

走过草地

这片草地较大

回望这片开阔的草地

这个地方容易走错路,应该在登山杖位置缺口处过溪,路在溪对面,如果往前走前面就没路了。

又经过一处路廊

松树林下走过

前面就是仙居上井的五山坑村

到达五山坑村

五山坑村沿溪而建的房屋

过溪路

五山坑村溪边的房屋

回望走过的山岭

走过五山坑村口的门楼

村口石拱桥(危桥)已改为钢筋混凝土桥

山坡上的房屋

路边的牛群

前面是仙居上井龙潭头

白龙线终点的龙潭头村

白龙线跨溪桥

白龙线终点龙潭头村

到达白龙线通往五山坑村路口

白龙线边上的教堂

上井村梯田

田野上的参天古树

回到仙居上井村

目的地: 楠溪江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于氢气球内容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络信息侵权保障索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