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古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淡溪镇坭山村人口 玛瑙古道

玛瑙古道

2024-07-15 1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玛瑙古道位于淡溪镇西南面,俗称“玛瑙岭”,起于樟岙村,终于玛瑙村,长约10公里,宽1.5米。古道路面石块筑成,最高处马鸟岭头海拔533米,是连接樟岙村玛瑙村之间唯一道路。   

  相传古道始建于南宋间,因该村的薛氏始祖薛绎(源出闽之长溪,后徙温州),于宋乾道间自温州梯云里迁徙至此,那时村人到四都各地与虹桥等地,仅走一条黄坭路的羊肠小道,故这条石头岭便是在那时筑成,直通往山下的樟岙村。世代的玛瑙村人就是依靠这条石头岭出山奔波,到各地走亲访友、谋生。也是这条岭在解放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乐清、永嘉两县地下党人员对敌斗争等活动的主要通道。由于独特的地形,当时的乐清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周丕振、邱清华、叶令银等同志经常到玛瑙活动,四都党组织负责人梅迪民等同志更多次在这个村发动民众抗日、抗粮等革命斗争与在此率先建立党支部。因此这里曾出了一位名闻浙南的“勇斗群匪,荣获战功”的薛立溪,其当时对敌斗争的事迹曾被乐清县文化馆编成剧本搬上舞台演出,事迹被浙江日报与解放军报相继刊登。   

  从樟岙村开始,古道沿途青山飞瀑,林翠气鲜,一路有五龙观道教圣地,四都革命纪念馆与纪念亭。一到这“玛瑙岭”的倒“V” 字形的岭头,真可谓大开眼界,四都“十地”风光尽收眼底,足下四面青山,蜿蜒起伏,中间小盆地碧野如茵,清流映带,绿树烟村。更有趣的是身在这岭头,山溪水流分东西,东流至四都梅溪,西流至永嘉楠溪,玛瑙便似楠溪江中的一只大游船停泊于西处的山坳中,在此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玛瑙村在群山怀抱里,只有足下的公路似银带飘舞在这古村之东头,括苍山脉蜿蜒起伏,楠溪山水若隐若现·····风景美不胜收。   

  至玛瑙古村时,有层层梯田,有古洞桥,更有五百多年树龄的红豆杉与古枫树及“仙人岩”、“龙潭”、“打铁岩”、“悬棺群”等活灵活现的旅游风景。尤其玛瑙村人文历史颇为丰富:在该村西水口有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的平水圣王庙三间,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后曾重修),庙中塑平水圣王与两位王后坐像,是当地人最信赖的圣人,听说十分威灵显赫。相传很早以前就有此庙,原址在村东头。在万历十三年,因遭飓风暴雨,此庙被洪水冲垮,当大水过后,人们发现平水圣王的神像坐在村西水口的溪坑中,故当年村人们便在溪边重建了这座平水圣王庙,至今每天香火缭绕。 

  玛瑙村,是一个拥有近五百户人家,约2千人口大多属薛姓居住在山上的大村落,村西属永嘉县的大溪村,南首是乐清城北的黄檀硐村,北首是淡溪镇的坭山、岭下两个山村,邻村间自古就有石头路连接,至各村步行都分别约需半小时的路程。这里又要说的是,关于玛瑙村的村名亦颇有意思,明志称“马袅”,清志称“马鸟”与“马仰”,至解放后又改称“玛瑙”,至于为何数易其名,乐清地名志亦载其出处无考,而老人们只记得那个“马仰岭”,因这条古老的山岭既峻且长,曲折蜿蜒连马也被走得前翻后仰啊?故此四都有一句地名歇后语称“马失前蹄”,便指“马仰”村名。   

  玛瑙古村还有一大民俗活动富有特色,在乐清县东乡人人皆知,报纸、电视台曾作过报道。那便是每年村人闹元宵的“泥鳅龙”(据传在明朝中叶开始),源于该村人们为纪念在明朝成化六年(1470)时出一进士薛宗澄,官至广东沧州司李,后擢升巡河御史,他为官清正廉洁,村中人们为纪念先祖,特地从福建长溪仿照了“泥鳅龙”样式至玛瑙来,故在每年元宵节时均行舞龙活动。“泥鳅龙”有一百多节灯桥组成,每节1.65米长,各节紧扣插闩,每节有红灯三盏,出龙路线包括村内所有大路,从始至终要历5个小时,气势壮观。该活动在正月初八至十一为筹备阶段,十二至十四日“排殿”,内容别具特色,将佛“洗白”,制“贺粉”,“认犯人”,打“新娘鼓”等等,至十五日夜出龙闹元宵,先将龙头背至“三退屋”原御史门第,待炮响三声后始行舞龙,场面热闹非凡。……   

  解放以后,玛瑙村的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条可以通车的公路,这一夙愿终于在改革开放后1982年起,玛瑙村双委干部在为筑这条公路批办手续而四处奔波,历时十个年头,一条弯弯曲曲,酷似长龙的13公里公路终于在1993年修成。公路建成后,玛瑙岭古道今天仅留部分错落的遗址,长年隐蔽在丛山茂林间。 

   往昔的“玛瑙岭”已成历史,至今被当地人称为永乐古道。而玛瑙这个近千年的古村落,2012年又得到市政府的批准,将整体移民至虹桥第四村,玛瑙这个古村,这条古岭,她正在告诉着人们这里的历史渊源与挥之不去的记忆。(文/薛文甫  图/黄大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