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京东方A研究报告:LCD&OLED双龙头,半导体显示领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液晶行业龙头 2024年京东方A研究报告:LCD&OLED双龙头,半导体显示领航

2024年京东方A研究报告:LCD&OLED双龙头,半导体显示领航

2024-07-13 0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公司显示面板全球领先,业绩周期波动有望逐渐缓解

1.1 全球显示面板龙头,构建“1+4+N+生态链”业务架构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显示面板龙头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产品竞争力。公司成立于 1993 年,总部位于北京,前身为北京电子 管厂,2001 年在 A 股上市。公司成立 30 余年,成功突破日韩对显示面板领域的垄断,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显示面 板龙头企业,在技术、产品、产能等方面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为国家解决长期存在的“少屏”问题 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司在显示面板领域一路披荆斩棘,历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公司在显示面板领域逐渐 完成了“跟随者-并行者-引领者”的身份转变,公司的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在显示面板领域的突围历程。 公司自成立以来的重要节点总结如下:1994 年,公司明确了“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2005年,公司G5 液晶产 线量产;2009 年,公司投建中国大陆首条 G8.5 TFT-LCD 产线;2011 年,投建中国首条 AMOLED 产线-鄂尔多斯 G5.5 产线,正式进军 OLED 领域;2014 年,公司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占率达到全球第一;2015 年,公司投建全球首条 G10.5 TFT-LCD 产线,同年投建中国大陆首条柔性AMOLED 产线-成都 G6 AMOLED产线;2017 年,公司实现大尺寸& 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2019 年,公司推出 5644ppi 的 0.39”Micro OLED 显示产品;2023 年,公司公告投建 G8.6 高世代AMOLED 产线,强势进军中尺寸 OLED 领域。当前,公司 LCD&OLED 产能规模国内首屈一指,技术产品实力 雄厚,在显示面板领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龙头市场地位。

公司坚定“屏之物联”发展战略,构建“1+4+N+生态链”业务发展架构。2021 年,公司提出了面向物联网时代的“屏之 物联”发展战略,即充分发挥公司多年来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积累的核心能力,抓住数字化时代“屏”无处不在的产业机遇, 通过给屏集成更多功能、将屏置入更多场景、衍生屏的更多出货形态等方式,在不断赋能万千场景的同时,持续提升企业的 价值创造能力。在“屏之物联”战略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完善发展模式,构建了“1+4+N+生态链”业务发展架构,其中, “1”为半导体显示,是京东方所积累沉淀的核心能力与优质资源,是公司转型发展的策源地和原点;“4”为基于京东方核 心能力和价值链延伸所选定的发力方向,是公司在物联网转型过程中布局的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 及智慧医工四条主战 线;“N”为京东方不断开拓与耕耘的物联网细分应用场景,是公司物联网转型发展的具体着力点,如智慧车联、工业互联、 数字艺术等;“生态链”为京东方协同众多生态合作伙伴,聚合产业链和生态链优质资源,构筑的产业生态发展圈层。公司 目前的定位:致力于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不断追求卓越的物联网创新公司。

1.2 公司重视研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专利体系

公司坚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始终保持对技术的尊重与对创新的坚持,每年坚持将营收的 7%左右投入研发,其中营收 的 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2018-2023 年,公司研发投入从 72.38 亿元增长到 125.63 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124.36 亿元、126.02 亿元、125.63 亿元,较为稳定,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5.67%、7.06%、7.20%;研发人员方面,2018-2023 年,公司研发人员从 19627 人增长到21888 人,2023 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为 24.17%。 公司持续强化高质量专利布局,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利体系。截至 2023 年,公司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 9 万件,其中柔 性 OLED 相关专利申请已超 3 万件。2023 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 90%,海外专利超 33%,覆盖美、欧、日、 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柔性 OLED、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司全球持有授权有效专利超 4 万件, 并连续第六年位列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 TOP20。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专利护城河,为维持技术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3 面板周期减弱有望推动公司业绩趋稳,折旧峰值过后有望释放利润

近年公司业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性,后续随着面板行业周期性趋弱,公司业绩的波动性有望平缓,盈利能力有望稳中 有升。收入方面,2019-2023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1160.6 亿元、1355.5 亿元、2210.4 亿元、1784.1 亿元、1745.4 亿元, 波动明显,其中,公司 2021 年收入达到 2210.4 亿元的阶段性峰值,主要原因为 2021 年是面板大周期(2019 年末-2022 年末)的价格高位阶段,当年公司深度受益;2024Q1,公司收入为 458.9 亿元,同比增长 20.84%。利润方面,2019-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2 亿元、50.4 亿元、259.6 亿元、75.4 亿元、25.5 亿元,与收入的波动规律基本一致,2024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9.8 亿元,同比大增 297.8%。当前,中国大陆集中了全球大部分面板产能,且产能集中度未来有望进一 步提升,面板厂具备控产保价、按需生产的能力,面板行业的周期性将得到抑制,公司业绩的波动性有望逐渐弱化。

公司是全球面板行业龙头,核心为显示器件业务,收入占比长期维持在 80%-90%之间。公司业务范围划分为显示器件业务、 物联网创新业务、MLED 事业、智慧健康服务、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其中,显示器件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也是公司的主 要收入来源,2021-2023 年,公司显示器件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91.49%、88.53%、84.25%,长期维持在约 80%-90%的 较高水平。费用率方面,2019-2023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从 5.77%增长至 6.49%,销售费用率从 2.51%下降至 2.14%,管 理费用率从 4.49%下降至 3.41%,财务费用率从 1.72%下降至 0.66%,除研发费用率外,公司其他三大费用率整体呈现下 降趋势。

公司毛利率波动与行业周期较为吻合,固定资产折旧近年维持在 330-340 亿元的较高水平。2019-2023 年,公司综合毛利 率分别为 15.18%、18.55%、28.84%、11.70%、12.55%,与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波动规律较为吻合,后续随着面板 行业的周期波动减弱,公司毛利率有望趋于稳定。此外,公司所处的面板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折旧节奏对其盈利表现影响 较大,经过前些年的大规模产线投资,目前逐渐接近公司的折旧高峰期,根据公司历年年报,2019-2023 年,公司固定资产 折旧计提分别为 184.2亿元、218.8 亿元、330.8 亿元、332.3 亿元、339.2 亿,固定资产折旧近三年维持在 330-340 亿元的 较高水平,后续随着各条新建产线陆续转固,公司将迎来折旧高峰期,再之后公司早期产线将陆续折旧完毕,利润将逐渐释 放。

二、 LCD 面板巨头,有望受益于行业周期弱化趋势

2.1 LCD 产业成熟,长期呈现强周期属性

液晶显示( LCD)产业成熟,是目前中大尺寸显示应用场景的主流。LCD 显示属于被动发光,需要搭配背光源及两层偏光 片,液晶分子则充当开关作用,通过施加电压即可控制液晶分子偏转从而实现对显示像素的亮暗控制。LCD 产业目前已经 成熟,在小(手机)、中(IT、车载)、大(电视)尺寸市场中均有广泛应用,虽然在部分市场的高端场景中可能面对 OLED 等新技术的竞争,但 LCD 显示仍然是中、大尺寸显示应用场景的主流,且 Mini LED 背光以及 QD 技术的加持赋予了 LCD 与 OLED 等新技术媲美的竞争力,LCD 是显示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 LCD 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LCD 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先后在美欧、日本、韩国、中国间发生了技术及产业转移: LCD 最初的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而日本则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之后韩国、中国 台湾地区则利用逆周期投资成功取代日本成为 LCD 新霸主,到如今韩国、中国台湾的 LCD 产业日渐衰退,中国大陆则后来 居上,在技术、产能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超越。

长期以来,LCD面板产业具备强周期属性,面板价格伴随供需关系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复盘 2019 年末-2022 年末 的面板周期:该轮周期起于 2019 年末,在需求端疫情宅经济拉动需求上升以及供给端韩国厂商逐步关停产线的共同推动下,面板价格开始上涨,面板产业迎来上行周期;2021 年 6 月该上涨周期迎来高点,需求逐渐透支,供过于求严重,面板价格 开始下跌,面板产业进入下跌周期,到 2022 年末面板价格跌至谷底,在供给端严格控产后,供需逐渐平衡,价格维持稳定。 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本轮周期中,以 55”电视面板为例,2019 年 12 月价格约为 106 美元/片,到 2021 年 6 月,价格上涨 到约 226 美元/片,涨幅达到 113.2%,属于罕见的面板大牛市,到 2022 年末,55”电视面板的价格下降到约 82 美元/片左 右,降幅为 63.7%。

2024 年全球电视市场有望迎来触底反转,叠加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快速增长,电视面板的市场需求较为乐观。根据奥维睿沃 数据,2024 年在体育赛事带动下,全球电视出货规模将达到 2.01 亿台,同比增长 1.1%。2014-2020 年间,电视出货量常 年维持在约 2.2 亿台-2.3 亿台的区间内,2020 年在疫情带来的宅经济推动下,电视出货规模达到 2.29 亿台,达到近年来的 峰值;随后,在需求下滑的影响下,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23 年,预计全球电视出货量为 1.99 亿台;进入 2024 年,随着 多个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电视市场有望迎来转机,全球电视出货量将实现触底回暖,根据奥维睿沃数据,预计 2024 年将实 现 2.01 亿台的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 1.1%。此外,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维持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奥维睿沃数据,2022 年 Q2,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为 47.5”,2023 年 Q4 电视面板平均尺寸预计将增长到 52.0”,面积涨幅达到 4.5”,电视面板平均 尺寸的持续上涨将对 LCD 产业带来持续的增长需求。

2.2 中国大陆面板产能集中度高企,控产保价驱动面板周期走弱

随着 LCD 产业中心转移至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 LCD面板产能集中度高企,国内面板厂逐渐掌握产业链话语权。京东方、 TCL 华星光电、惠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 LCD 面板领域的三大龙头,均在中国大陆,根据液晶网信息,这三家面板厂拥有 G8.5/G8.6 LCD 产线共 14 条,拥有 G10.5/G11 LCD 产线 4 条,牢牢把握全球 LCD 产业之牛耳,为掌握产业链话语权奠定 了基础。此外,根据 Omdia源引 Mainichi Shinbun 信息,夏普将关闭旗下的 G10 LCD 产线SDP,根据 Cinno 消息,LGD 计划出售其位于广州的 G8.5 LCD 产线,若上述两件事情发生,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产能集中度,中国大陆在面 板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将进一步提升。

规模庞大的 LCD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面板厂市场份额高企。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3 年 H1,全球液晶电视面 板出货量排名依次为: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群创、彩虹光电、友达、夏普、LGD,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稳居前三; 从市场份额角度看,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2 年 H1,中国大陆面板厂在 LCD 电视面板领域的全球份额为 67.3%,牢牢占 据液晶面板产业主导地位,2023 年 H1,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上涨 2.7 个百分点,达到 70%,全球 LCD 电视面板的 话语权基本掌握在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手中。

中国大陆面板厂凭借极高的产能集中度已经掌握了产业链话语权,基本具备控产保价、按需生产的能力,面板的周期属性 逐渐得到抑制。复盘 2023 年至今的面板行情:2023 年初,在供给端严格控产的推动下,面板库存水平逐渐恢复健康,供 需关系开始转变,面板产业迎来温和的上涨趋势,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3 年 1 月,55”电视面板价格约为 86.0 美元/片, 2023 年 8-9 月价格达到顶点,约为 130.0 美元/片,涨幅为 51.2%,之后面板价格开始下跌,截止到 2023 年 12 月,55” 电视面板价格下降到 125.0 美元/片,降幅约为 3.8%,面板厂再次启动控产保价策略;时间进入 2024 年,控产保价效果初 显,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开始复苏,2023 年的面板行情开始重演,面板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4 年 4 月,55”电视面板价格为 135 美元/片,较 1 月上涨 7.1%。综上,在供给端按需生产的策略下,面板周期的持续时间、价 格波动幅度正逐渐减弱,面板的周期性得到抑制,面板厂的盈利能力有望趋于稳定。

2.3 公司 LCD 产能规模庞大,有望在周期减弱趋势中充分受益

公司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 LCD 产能规模,在下游各类终端应用中的市占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在 LCD 产业链中拥有较强的 话语权,此外,公司持续升级 LCD 技术,通过多方面创新赋予 LCD 这一成熟技术新的竞争活力,市场地位稳健。 公司共拥有 8条 G8.5及以上高世代 LCD产线,产线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公司在北京、合肥、重庆、福州布局了 4 条 G8.5 LCD 产线,并收购了中电熊猫在南京和成都的两条G8.5/G8.6 LCD 产线,目前公司共拥有 6 条 G8.5/G8.6 高世代 LCD 产 线;此外,公司在合肥、武汉布局了两条G10.5 LCD 产线,主要生产 TV 面板产品,因此,公司合计拥有 8 条 G8.5 及以上 高世代 LCD 产线,规模位居行业榜首。 随着多条 LCD 产线折旧压力缓解,公司 LCD 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逐渐释放。LCD 产线属于重资产投资,折旧节奏会对其 利润产生影响,从公司各条 LCD 产线的投产日期看,根据液晶网信息,公司北京、合肥两条 G8.5 以及 1 条 G6 LCD 产线 已经投产超 10 年,重庆 G8.5 产线也已投产 9 年,福州 G8.5 产线投产 7 年,这些 LCD 产线的折旧压力不大,利润释放潜 力凸显,根据公司年报披露,2023 年,重庆京东方光电、合肥鑫晟光电、合肥京东方光电的净利润分别为 34.2 亿元、7.8 亿元、8.1 亿元,合计 50.1 亿,是 2023 年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后续随着公司更多 LCD 产线折旧接近尾声,LCD 面板业 务将逐渐为公司释放可观的利润。

公司持续对 LCD进行技术升级,改善 LCD 显示性能,激发 LCD市场活力。2021 年,京东方发布技术品牌-高端液晶显示 技术 ADS Pro。ADS Pro 是高端 LCD 技术解决方案,具有全视角、无色偏、超高刷新率的优势,其在京东方 ADS 技术的 基础之上,进一步叠加Mini LED、BD Cell、高刷新率、高分辨率、高色域、健康护眼等高端技术,使屏幕显示效果更接近 人眼所看到的真实的画面,更能保护人眼健康。在新技术的加持下,LCD 显示性能大幅改善,基本具备在高端市场与 OLED 等新技术正面竞争的实力,为 LCD 这一成熟技术注入新活力。

公司在 LCD 技术、产能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市场竞争力强大,在 LCD 整体及五大主流领域产品的出货连续多年 保持全球第一。根据公司年报,2023 年,公司继续稳居半导体显示领域领先市场地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 脑、显示器、电视五大主流应用领域出货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优势高端旗舰产品保持突破,超大尺寸(≥85 英寸)产品 全球出货量第一,ADS Pro 产品实现 TV 高端市场突破。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产能规模,连续多年取得了优异的市场 表现,后续 LCD 产业周期弱化,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三、 OLED 行业快速发展,静待公司盈利能力释放

3.1 OLED 在小尺寸持续攻城略地,并逐渐往中尺寸产品渗透

OLED 凭借全固态、可柔性、高画质等优势,在小尺寸手机应用中占据半壁江山,且正在强势开拓 IT 等中尺寸产品应用, 处于快速发展期。 OLED 正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显示技术。2011 年,全球首款 OLED 手机-诺基亚 N85 发布,标志着 OLED 技术正式进 入智能手机领域,随后三星也推出了搭载 OLED 面板的智能手机,并在 FMM OLED 领域持续发力,逐渐成为 OLED 领域 的技术和产品引领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全球主流手机品牌均已采用 OLED 技术,其旗舰机型大都搭载 AMOLED 面 板,且正逐渐往中低端机型渗透,根据 TrendForce 数据,2018 年 OLED 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约为 29.2%,预计 2023 年将增长到 50.8%,OLED 已占据小尺寸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智能手机上搭载的 OLED 面板分为刚性 OLED 和柔性 OLED,其中柔性 OLED 由于轻薄、形态可变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 3D 弯曲屏是目前最常见的柔性形态,其特征为屏幕边缘呈弧形形状,能够给用户提供不一样的触感,而折叠、滑卷、卷曲等全新的柔性形态层出不穷,这些新形态将赋予终端用户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待后续折痕、信赖性等问题解决后,柔性新 形态有望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大增长点。根据 UBI Research 数据,2023 年,全球折叠手机面板出货量约为 2180 万片, 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527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9.3%。

OLED 技术正逐渐从智能手机往 IT产品拓展。IT产品(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在显示形态方面已经有较长时间未更新 迭代,终端客户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市场亟待新的创新点出现,OLED 技术凭借其柔性、轻薄、窄边框、高画质等优势, 完美符合以上需求,有望在 IT领域大放异彩。2024 年 5 月 7 日,苹果发布最新款 iPad,iPad Pro 型号已经搭载双层串联 OLED 屏,另外,根据 Omdia 信息,苹果计划 2026 年在其 MacBook 产品上搭载 OLED 屏,鉴于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龙 头地位,引领能力强大,苹果此举有望带动 OLED 技术在 IT产品中快速拓展。根据 Omdia 数据,2023 年,用于笔记本电 脑的 OLED 面板出货量约为 340 万片,用于平板电脑的 OLED 面板出货量约为 370 万片,预计 2028 年出货量将分别增长 到约 4270 万片和 296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65.9%和51.6%。

产业格局方面,韩国 SDC 和 LGD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近年国内面板厂强势切入 OLED领域并陆续实现技术突破,已成功 打破韩国垄断,与韩国厂商同台竞争。AMOLED 属于技术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条月产 45K 产能的产线投资大约 400-500 亿人民币,目前AMOLED 面板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于韩国、中国两地。长期以来,韩国厂商在OLED 领域拥有明 显的先发优势,紧握 OLED 产业之牛耳,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1 年,韩国 SDC、LGD 在 OLED 手机面板的市 占率合计为 79%,中国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天马、和辉光电市占率合计仅为 20%左右,OLED 产业话语权基本掌 握在韩国手中;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进步,与韩国厂商逐渐展开正面竞争,市场地位稳步提升,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 据,2024 年一季度,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天马、和辉光电 OLED 手机面板市占率合计约为 53%,超过韩国 SDC 和 LGD 的 47%,较 2021 年增长约 33 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 OLED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3.2 公司 OLED 业务实力雄厚,扭亏为盈未来可期

公司 OLED 业务国内领先,具备较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公司 OLED 业务在技术水平、产能规模、出货量、客户结构等方 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发展势头迅猛,与韩国 OLED 面板厂商基本处于同台竞争的水平,随着 OLED 产业边际向好, 近年公司 OLED 业务减亏趋势明显,未来盈利可期。 公司在柔性新形态、EL发光器件等 OLED核心领域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2021年发布技术品牌 f-OLED。柔性形态方面, 公司拥有柔性 N 形折叠、柔性 360°折叠、滑卷显示、腕带显示、柔性“十字双向折叠”、柔性双滑卷、柔性卷曲笔记本显 示、柔性升降滑卷车载中控屏等系列尖端柔性 AMOLED 技术,并持续进行创新突破;核心 EL 器件方面,公司持续打造柔 性 OLED Q/K 系列技术平台,其中,Q 系列平台采用新型发光器件,在亮度、寿命、续航、色域和温升控制等方面性能卓 越,优于市面上的常规 OLED 器件,适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穿戴等场景,K 系列平台则是采用双层堆叠方案,具备高亮度、 长寿命、高效率等优势,适用于车载显示、笔记本电脑、旗舰手机等场景。2021 年,公司推出 f-OLED 技术品牌,f-OLED 是公司高端柔性 OLED 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色彩绚丽、形态多变、集成度高等优势,基于 f-OLED 技术品牌,公司研发出折 叠屏、四曲屏、超视网膜护眼屏等创新产品,重塑了显示产业新标杆。

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 OLED产线产能,2023 年公告投建 G8.6高世代 OLED 产线,与国际同业基本处于并行状态。根 据公司公告,公司在成都、绵阳、重庆分别拥有 1 条 G6 AMOLED 产线,设计产能均为 48K/M,产能合计 144K/M,此外, 公司在鄂尔多斯还拥有一条 G5.5 AMOLED 产线,主要生产中小尺寸 LTPS LCD 和 AMOLED 显示器件,综合来看,公司 AMOLED 产能规模国内第一;2023 年 11 月,公司公告投建 G8.6 AMOLED 产线,设计产能 32K/M,分两期分阶段建设, 主攻中尺寸 OLED IT 类产品,总投资 630 亿元,属于全球首批高世代 AMOLED 半导体显示产线,与国际同业基本处于并 行状态。

公司 OLED 面板出货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出货量近 1.2亿片,市占率仅次于 SDC,位居全球第二。出货规模方面,根据 公司历年年报,2020-2023 年公司 AMOLED 销售面积从 501km2快速增长到 1704km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0.4%,2023 年,公司 AMOLED 出货量近 1.2 亿片,创单年出货量新高,公司预计 2024 年 AMOLED 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到 1.6 亿片, 增幅超过 30%;市占率方面,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4 年 Q1,公司AMOLED 手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 18%, 仅次于三星显示(SDC),位居全球第二,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公司 OLED 手机面板的下游客户包括华为、荣耀、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京东方 OLED 手机面板性能优异,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多款旗舰手机如荣耀 Magic 6 系列、OPPO Find X7 系列、VIVO X100 系列等均搭载了公司的 OLED 屏,且其在折叠 OLED 方面积累雄厚,包括荣耀 Magic V、OPPO Find N3、 VIVO X Flip 等在内的折叠手机搭载的也是公司的折叠 OLED 屏,充分表明京东方 OLED 手机面板具备优异的性能以及强大 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京东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位列苹果公布的 2023 财年供应链名单之中,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绵阳京东方 OLED 产线减亏趋势明显,扭亏为盈的标志性时点将近。根据公司历年年报,2020-2023 年,绵阳京东方营收 分别为 14.1 亿元、152.5 亿元、163.6 亿元、193.8 亿元,维持稳定的上涨趋势,净利润则分别为-8.3 亿元、-10.0 亿元、-23.0 亿元、-0.24 亿元,2023 全年大幅减亏;另外,2023 上半年,绵阳京东方实现了 2.0 亿的盈利,表明该条产线扭亏时点将 近,盈利潜力有望逐渐释放。

四、 坚定“屏之物联”战略,构建“1+4+N+生态链”发展架构

4.1 坚定“屏之物联”战略,建立生态协同的价值增长体系

基于在半导体显示与物联网产业的多年探索实践,公司创新提出了适配企业物联网转型发展的“屏之物联”战略,将“屏” 作为人类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及物联时代数实融合的第一触点,发掘“屏”无处不在的增长机遇,依托自身“屏”之核心优 势,通过将“屏”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协同众多伙伴不断拓展“屏”之应用能力,实现数字化时 代“屏即终端”的用户感知革命,构建“屏即平台、屏即系统”的产业生态。在“屏之物联”的战略引领下,公司打造了从 显示面板到智慧终端,再到系统方案的全产业链价值创造体系。 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智慧医工是公司在物联网转型中布局的四条主战线。1)物联网创新。为客户提供电视、显示 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低功耗、IoT、3D 显示等领域的智慧终端产品,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技术支撑,聚焦软硬融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智慧园区、智慧金融等物联网细分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2)传感。覆盖玻璃基和硅基两大领域, 业务聚焦于智慧视窗、创新玻璃基传感器件、MEMS 传感器、工业传感器、消费电子等,为客户提供智能调光视窗及调光 系统解决方案、工业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EMS 传感器、X-ray 平板探测器背板等产品和解决方案。3)MLED。包括 LED 背 光以及户外、商用、透明等细分应用领域的Mini/Micro LED 显示产品。4)智慧医工。提供健康医疗、智慧康养、医工融合 产品等服务与解决方案。

4.2 公司在 MLED 领域深入布局,推出α-MLED 技术品牌

背光、直显双布局,推出α-MLED技术品牌。公司 MLED 业务包括背光、直显两大组成部分,其中,Mini LED 背光是 LCD 的重要升级方向,具有黑区更深邃、亮部更明媚、抑制眩光让明暗画面更自然的特点,在大尺寸 TV、中尺寸 IT以及车载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直显部分,公司引入玻璃基技术,AM 驱动,从根源上解决屏闪问题,减少对眼睛的损伤,提高画面 稳定性和流畅度,安全舒适。2021 年,公司推出α-MLED 技术品牌,是业界领先的玻璃基新型 LED 显示系统及解决方案, 具有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广色域与极低频闪的特点,2021 年完成首个玻璃基AM P0.9 直显 MLED 产品的交付。

公司控股华灿光电,补全上游芯片端版图,有望实现 1+1>2的协同效应,在 Mini/Micro LED 领域大放异彩。根据洛图科 技数据,2024-2028 年,全球 Mini LED 直显市场规模将从 8 亿美元增长到 33 亿美元,CAGR 约为 43%,全球Micro LED 市场将从 14 亿美元增长到 102 亿美元,CAGR 约为 64%,市场潜力巨大。公司通过控股华灿光电,补足了其在上游材料端 的布局,打通了 Mini/Micro LED 垂直产业链,有望激发 MLED 显示面板和芯片两大核心技术“1+1>2”的融合优势,建立 完整的 MLED 技术和生态体系,从而在 Mini/Micro LED 领域大放异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