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底滑坡引起海啸 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2024-06-27 0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是什么?海啸预报与预警是防灾减灾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海啸预报主要侧重于对海啸可能发生的预测,而预警则侧重于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发布警报,提醒公众采取防护措施,下面就去看看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吧!

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海啸

地震海啸预报,从人的认知程度和科技水平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地震海啸预警却是可行的,尽管有时不太准确。

1.海啸预报引起

海啸的原因很多,就紧随地震而引发的海啸而言,目前是无法预报的。因为海底地震还不能预报,到目前为止,地震学家只知道地震环太平洋成环带状分布,沿地中海成东西向带状排列,而对于在上述地震带中将于何时、何地发生多大震级的地震还是无法预测的。地震与海啸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海底发生地震不一定都会引起海啸,据统计,海底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1.5万次,仅引发100次海啸。据作者研究,地震不直接引发海啸,地震的强烈震动和断裂突然错动,引起巨大体积的海底滑坡和崩塌,才能间接引发海啸。

但是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条件,要想查明全球地震海啸带哪些地段孕育、存在海底滑坡体和崩塌体,并且要鉴别它们的成熟程度,是很难办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1948~1996年,一共发布20次海啸预警,只有5次是真警报,其中15次属误报,实际没有发生海啸。基于上述两种理由,目前要预报地震海啸是不可能的。

2.海啸预警

从发生地震到地震引发海啸、从发生海啸到传至海岸,人类可以充分利用已知的地震发生时间与已预测到的海啸行程的时间差进行预防。尤其是对于远洋海啸或距离海啸发生源较远的沿岸地区,更有可利用的预防活动时间,但这必须以准确及时的预警为前提。如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传播到日本要经过22小时,传到夏威夷需13个小时,这样就可以利用海啸监测网获得信息,在短时间内做出预警,为该地区赢得时间。

(1)设立海啸预警系统美国是除日本之外遭受海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阿拉斯加州于1964年发生地震和海啸,导致132人死亡。此后,美国迅速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目前,美国有两个海啸预警中心:一个是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另一个就是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PTWC)。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1965年成立,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

所有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成员,都是通过全球通信网(GTS)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相连,通过卫星24小时不间断传输信息。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前身是1948年在夏威夷成立的海啸警报中心,1964年国际上成立了全球海啸预警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海啸多,海啸预警系统较完善。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是美国于196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设立的,后发展成太平洋沿岸国家联合组成的国际性海啸警报机构,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气象局主管。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地震发生后,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该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已知的地震位置、震源和发生时间及其与可能受震目标之间的大洋深度,以及海啸传播速度,则可以预测出海啸到达的时间。如果印度洋也有这样的系统,人们就可以利用震后到海啸登陆的宝贵90分钟时间进行预防。

预警早1分钟可挽救上万人的生命。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后,陆续有印度、印度尼西亚加入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此外,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除了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外,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海啸预警系统。

(2)海啸预警发布过程海啸预警系统是侦测海啸并发出警告以避免在海滨人员死亡的系统,它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侦测系统,另一部分是通信系统和海边预警系统。

①侦测系统的检测。当某地发生大地震时,地震仪器触发警报,并立即分析地震记录,将数据发送到PTWC。根据收到的地震台站的报告,或者根据自己的地震台站触发记录的结果,PTWC的工作人员将上网查询来自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的有关此次地震的邮件。如果NEIC的地震信息系统还没有发送电子邮件报告,PTWC的地球

物理学家便会登录到NEIC系统,使用国家地震台网(NSN)的数据进行定位。PTWC设置了警报阈值,大约6.5级或者更大地震时会激活预警系统。

②海啸预警的发布。地震的位置和大小确定后,就要准备发布海啸预警信息。如果地震是在太平洋海域内或其附近,震级达到6.5级或更大,但小于或等于7.5级(在阿留申群岛是大于7.0级),那么就要向预警系统的各成员国发布海啸信息公告。

当地震震级大于7.5级(在阿留申群岛是大于7.0级),就要向预警系统的各成员国发布海啸预警公告,通知它们海啸可能已经形成,要求它们将预警信息转发给公众,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果地震足够大,能够引发海啸,并且发生在海啸可能产生的地区,PTWC会检查震中附近的潮汐台站自动发来的潮汐数据,看是否有海啸产生的迹象。

如果这些数据显示海啸已经形成,并对太平洋部分或所有地区的人们构成威胁,PTWC将发布海啸预警公告,该海啸预警公告也可能升级为整个太平洋范围的海啸预警公告。海啸预警发布机构需要预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将危险地区人员疏散。如果潮汐数据表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海啸,或者海啸还没有形成,PTWC将发布消息,取消其先前发出的海啸预警。

海啸预报与预警的关系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海啸

(3)经验预警

海啸科普知识告知人们,海啸来临之际常发生海水退潮现象。在海啸频发地带。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与长年在海中作业的渔民,都有这种常识。

①知识的力量。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南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大海啸,在泰国布吉岛,一个名叫蒂莉的小女孩正与家人一起享受美妙的阳光和沙滩。突然,她发觉海水有些反常,变得有些古怪,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去了,而这正好和地理老师曾经讲过的关于地震及地震如何引

发海啸的知识吻合:地理老师曾经告诉她,在海啸发生前10分钟左右,海水会出现退潮现象。“我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并且有一种感觉,将会是海啸。我就告诉了妈妈。”蒂莉事后在接受英国《太阳报》采访时说。蒂莉的警觉得到了重视,整个海滩和邻近饭店的人们在海啸袭至岸上前都及时撤离了。《太阳报》的报道说,因为小蒂莉的一句警告,海滩上没有一人伤亡,因此把这个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

关于这件事情,蒂莉说:“如果你身处海啸或其他自然灾难,那么了解海啸或其他自然灾难的知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对我能够在海滩上说海啸就要到来感到很高兴。我对他们能够听取我的意见感到很高兴。”的确,“知识就是力量”!毋庸置疑,在很多时候,知识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也会减少其他方面的损失。

②信仰崇拜。在泰国,有一群被称为“摩根海流浪者”的渔民。可以说,在整个国家中,他们与海洋的关系最为密切。当雨季来临的时候,他们航行在安达曼海上,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再返回泰国。在4月过后,他们就会待在岸上的小屋中,主要靠捕捉鱼虾来维持生活。在5月的节日上,这些渔民会通过自己的形式来请求得到大海的宽恕。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海啸就会如期而至。

“摩根海流浪者”们发现,海水迅速地向地平线退去,而很多人都会下海捡那些被冲到沙滩上的鱼。但这些“摩根海流浪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往山顶出发。最终躲过了这场灾难。众所周知,“海水突然退潮,就可能有海啸来临”。当然这也是生活在海啸频发的地带的居民应该懂得的常识。但是,很多人仍然不知道这个道理。而“摩根海流浪者”们之所以能够得救是因为他们拥有信仰,他们相信关于海啸的传说。

(4)科学指导防海啸

①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地震发生了,千万不要到海洋或者是河流的入海口。如果听到关于附近有地震的消息,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时刻关注电视和广播新闻,做到未雨绸缪。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

②如果行驶在海上的船接到海啸预警,应该避免返回港湾,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时间充足,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之前将船开到开阔的海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就要尽其所能地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③在海啸登陆的时候,海水高度会有明显的变化,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那么就要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④在出海的时候,每个人都应确保有急救包。在这个急救包中还应该有足够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只有充分做好这些准备,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海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等。其中,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最常见的原因,占全球海啸发生区的80%左右。

海底地震:当海底地震发生时,震源位于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在6.5以上,可能会导致海底变形,从而在附近的水体中产生巨大波动,形成海啸。

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岩浆和气体的快速释放会导致海水剧烈波动,从而引发海啸。

海底滑坡:海底山崩或滑坡,尤其是在海底地震或火山活动后,这些沉积物和岩石的快速移动会引发海啸。

气象变化:虽然较少见,但某些极端的气象事件,如风暴潮等也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的破坏力极大,因为它们能够在海洋中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开阔的海洋中,海浪的高度通常不超过1米,但在接近海岸时,由于水深变浅,波高急剧增加,可能达到数十米甚至更高。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上,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