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现实的前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军迷彩船 魔法与现实的前夜

魔法与现实的前夜

2024-06-30 08: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机械化战争早期开始,世界各地的军队就将五花八门的迷彩色块涂在建筑物、地面车辆、飞机和海军舰船上,以缩短被肉眼发现和识别的距离。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视觉(可见光)伪装/隐身手段,而且一直延用至今。

基于视错觉理论的传统迷彩涂装

迷彩的视觉伪装/隐身效果是基于视错觉理论的。事实上,这也是一切视觉隐身技术的基础理论。视错觉是指观察者的视网膜接收到色彩反射光的过程中,在自身以及客观环境的支配下,产生有误导性的视觉映像,从而分析出的视觉结果与原本图形的形状、色彩产生一定的偏差。视错觉主要由形态和色彩两种错觉组成。视错觉在生活中处处皆有,它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通过这种独特的形式在整齐的物体或环境中产生视觉上的虚实相间、曲直相交、冷暖变换、高低错落、粗细交替等不同的结果,从而给观察者不同的视觉体验。

作为视错觉理论的一种简单应用,舰艇、飞机、坦克的迷彩涂装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融合背景而降低识别度的伪装方式。最早获得成功的迷彩军事应用是海军舰艇。船舶伪装在古代就偶尔被使用,有书记载三世纪地中海的海盗船有时被漆成蓝灰色作掩饰;公元前56年至54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凯撒派侦察船前往不列颠海岸收集情报,这些船就完全用蓝绿色的蜡漆,帆和绳索颜色相同,水手和军团兵也穿着“威尼斯蓝”(和海一样的蓝绿色)。

在美国内战期间,南方邦联军有时也把他们的船漆成雾灰色,以便隐藏在沿海的雾中。到了一战时舰艇鱼雷和舰炮射程都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在测距仪的普遍使用,更是提高了精准度。于是如何伪装舰船、降低被击中的几率成为当时各国海军面临的新课题。

“眩惑迷彩”的伪装方案

英国是现代舰船、坦克装甲车辆迷彩伪装技术的先驱。一战初期,众多艺术家、博物学家和发明家向英国皇家海军提交关于如何伪装船只的建议和看法。1914年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根据动物学家约翰.格拉卡玛.科尔(John Graham Kerr)的建议,颁布命令使用部分着色的“破坏性迷彩”。但海军部在1915年决定重新恢复纯灰色的油漆方案。1916年底又启用了黑色伪装。

海军部之所以频繁更换迷彩模式,是希望开发一种在所有天气条件下有效伪装舰船的方案。传统的高相似性迷彩在在陆地上有效,但在开阔海域不起作用,因为海洋中不同时段不同海域的环境差别很大,天空的颜色、日照时间和太阳的角度都在不断变化,任何一种隐藏在单一环境下的伪装方案在其他情况下是明显的。

不过,1917年2月,德国的凯撒·威廉二世授权对中立舰艇和敌舰使用无限制的U艇战,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已经瘫痪的英国舰队,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925艘船只。英国为了对付肆虐的德国潜艇可谓是挖空心思。海军上尉兼海洋画家诺曼·威尔金森(Norman Wilkinson)提出了称为“眩惑迷彩”(Dazzle Camouflage)的伪装方案,在船体涂上高对比色线条和色块,通过制造视借觉来迷惑敌人的眼睛。

作为巡逻艇艇长,诺曼·威尔金森很清楚发射鱼雷攻击舰船前要先通过潜望镜对目标进行观测,判断目标船只的位置、航速和航向,并计算目标的运动轨迹,而这些要素通常是通过眼睛、潜望镜或测距仪来确定的。眩惑迷彩并不是为了将船只融入周围环境,目的是干扰测距与模糊舰形。它与立体派绘画相似,利用曲线、对角线和平行线,以强烈的几何形状让观察者的视线无法集中,破坏观察者对目标大小、形状、速度和方向的感知,近距离可以使观察者无法判断船只的航行状态,中距离难以分辨船体轮廓,使得观察者难以估算出准确的距离、速度和方向。

诺曼·威尔金森(Norman Wilkinson)的眩惑伪装方案被英国海军部所接受。在威尔金森的带领下,海军部研究并发布了大量眩惑迷彩,最初仅应用于商船,后来又被应用到军舰,在1917—1918年间,超过4000艘英国商船和大约400艘海军舰艇在眩惑迷彩中涂装。由于不难理解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究竟有多少船舶舰艇受益于迷彩涂装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战后海事局分析航运损失只统计到1.47%涂有眩惑迷彩的船只在航行中受到攻击。

有意思的是,由于在一战中,坦克的发明与英国皇家海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事实上的陆地战舰,坦克一经发明就很自然地将迷彩技术进行了战术运用。在1916年6月初,即将交付的MK I过顶履带式坦克长8米,高2.5米,这在西部战场上是非常显眼的,敌方空中侦察很容易发现。坦克驻停的时候,可以用伪装网或树木树叶等作伪装,一旦行驶移动,则无法隐藏。于是艺术家索罗门(Solomon J. Solomon)被指派给坦克部队,任务是拿出坦克伪装图案,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四色迷彩方案,用粗黑线分隔红色、绿色、蓝色和棕色的斑块,目的是打破坦克车身的轮廓。 1916年9月15日这一迷彩方案被士兵准确地复制到第一批坦克上,并参加了随后的索姆河会战。

到了1917的春天,艺术家埃米斯特(Ernest Tudor Hart)又设计了一个使用“炫目”迷彩方案。这种模式使用了一系列颜色和形状,还使用了网罩遮盖车顶,其目的不是为了隐藏坦克,而是混淆敌方对坦克速度和行驶方向的判断,降低坦克被击中的几率。差不多在同时期,法国人也在自己的坦克上效仿英国人采用迷彩涂装。

法国人认为坦克迷彩伪装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艺术,取决于战场背景环境、季节及气候等诸多因素。所以法军大部分“圣沙蒙”坦克涂的是“扰乱性伪装”,有两色、三色模式,但以四色模式较多。另外,1917年后,欧洲交战各国的装甲车也从原来的浅灰色改为多色迷彩伪装。于是从1916年的索姆河到今天的乌克兰战场,坦克装甲车辆采用迷彩伪装成为一种通行的战技术方法。

现代坦克装甲车辆的迷彩伪装涂装

现代坦克装甲车辆迷彩伪装涂装的色彩和图案的使用都已经过大量的实验并理论化了,多数国家都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和独特的涂装。当然色彩和图案也会随着新理论的推出和作战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比如大部分坦克迷彩都是以野战使用为主,但也有迷彩是专为在城市战环境下设计的。冷战中的1982年,英国陆军驻西柏林的第4/7皇家龙骑兵团军官从一战时海军战舰使用的“眩晕”伪装迷彩中找到了灵感,可利用斑马状平行色块隐藏坦克实际位置,扭曲外形轮廓,利用大小不同的方形色块,甚至可以在一定距离外,让英军的“酋长”坦克“消失”在街道背景中。

第4/7团坦克指挥官通过多次试验,发现除黑、白色外,还可以加入城市中常见的灰色和褐色,利用大小不同的方形色块,甚至可以在一定距离外,让英军的“酋长”坦克“消失”在街道背景中。后来除第4/7团的坦克使用这种迷彩外,驻扎在西柏林的所有英军车辆全都更换为这种迷彩,成为了英军的制式迷彩之一。

结语

近年来,迷彩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生成的更复杂迷彩图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精确意义上的数码迷彩),但迷彩涂装的实际隐身效果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照明和天气条件,以及观察者的观看角度等。归根到底,迷彩涂装虽然成本低廉,简单易行,但作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视觉伪装/隐身手段,战场环境适应性差是一个致命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