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走进黄河博物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浏览博物馆的目的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走进黄河博物馆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走进黄河博物馆

2023-10-08 08: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河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也是截止2016年 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专题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并指出要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博物馆陈列以“华夏国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题,除序厅外,共分为 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五个展区。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隋唐洛阳城复原图、北宋堤防管理文献……步入河南郑州的黄河博物馆,仿佛走进一条黄河文化的时光隧道。

黄河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一个缩影。

进入序厅,迎面是一幅立体的巨幅壶口瀑布图,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铿锵有力的红色大字: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大字后面,则是电光映照下的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汹涌奔腾气势磅礴。

第一展区以“流域地理”为主题,向人们勾勒出一幅黄河自然概况图:大约67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原来散落在黄河流域的众多湖泊,逐渐融汇,大约14万年前,形成万里巨川——黄河。

行至黄河流域沙盘模型前,黄河流域河川大地尽收眼底,黄河如腾飞的巨龙,翱翔在中国北方大地上。

一段四分钟的《黄河自然概况》短片,讲述了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风光。

连接第一展区和第二展区的是一条通道,拾级而上,仿佛穿越了开封“城摞城”那段历史时光。通道右手侧墙壁呈现的是开封“城摞城”的历史变迁。

底部,绘制了地下十几米的战国时期的魏大梁城;中间,描绘了地下8米的北宋东京城;中上部,地下5米的明代的城;上部则象征现在的开封城。

进入第二展区“民族摇篮”,展柜中形态各异的石器、造型精美的陶器,都在无言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墙壁上刻画着精美的诸子百家代表以及每个学派对于水的精辟论述,被称作“百家戏水”。徐步于此,可以了解黄河作为“民族摇篮”的历史。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先民们逐水而居,文明也逐水而生。从夏到北宋3300多年的历史,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朝代不胜枚举。

黄河如同一条项链,而曾经的都城则像璀璨的珍珠。著名的八大古都,有五座都分布在黄河流域,分别是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和安阳。

进入第三展区“千秋治河”,墙上的历史诉说着彼时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水患频发,给中华儿女带来的无尽灾难。这里展出的镇馆之宝——郑工合龙碑、明代《河防一览图》、宋代黄河分段管理的界碑——埄堠碑等一一展现了先民丰富的治河思想和技术。

黄河博物馆就是一座黄河知识宝库。置身馆中,俯瞰黄河流域地图,黄河如腾飞的巨龙,翱翔在中国北方大地上。馆中的古生物化石展品,诉说着黄河形成初期的风云变幻;历次改道的地图,折射着黄河千百年来给中下游带来的深重灾难。

行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展区,则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史。

1946年,中共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

1949年,成立统一的治黄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巡视就来到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走过黄河博物馆每个展厅,看过600多件照片、文献、文物、雕塑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参观者在有限的时空中,既可以了解到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自然概况,又能够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灿烂。

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述说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在黄河边,祖先逐水而居,创造出冶金、青铜器,发明文字,涌现“百家论水”。在博物馆里,通过石器、彩陶、碑刻等文物,人们得以穿越时空阻隔,与历史对话。 当人们回溯悠久的黄河文明,也是在回望民族发展的历程。

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一座黄河博物馆,承载着不变的民族精神。黄河,塑造了中华儿女刚毅不屈的鲜明气质,而我们的拼搏与奋斗,亦将为黄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文 | 综合 人民日报、郑州日报、惠济发布等

图 | 遇见郑州

编辑:王海萍 石嫣睿

转载请尊重来源 ,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