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张济南城大学和中学校门的老照片,您还能认出这些学校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济南废弃学校 28张济南城大学和中学校门的老照片,您还能认出这些学校吗?

28张济南城大学和中学校门的老照片,您还能认出这些学校吗?

2024-06-21 2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东省立济南女子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立济南女子中学,简称省立济南女中,校址运署街。学校是民国时期山东省立中学中唯一一所我女子中学(也曾有省立第二女中,但存在时间不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流亡。

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简称济南初中,其师生多以省立一中自称,1934年由省立一中更名为济南初中。学校初在贡院墙根街,后搬迁,与省立高中一墙之隔,分别隶属。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老照片

国立山东大学,1932年由国立青岛大学更名而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途中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教育部令派赵太侔代理校长,负责筹备复校。学校以敌产鱼山路日本中学校为校本部及文理两学院址,泰山路日本第三小学工农两学院址。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员,此照片即是复员后的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齐鲁大学校门老照片

齐鲁大学,全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大学。起源于登州,后在济南南郊(现文化西路)建校。规模宏大,校舍至今有部分留存。

山东大学堂校门老照片

山东大学堂,清末新政后山东大学堂是全国各地区建大学堂最早的,校址院西大街(现泉城路),学校系山东大学前身。1926年复建省立山东大学,后搬迁青岛办学。

山东高等学堂

山东高等学堂,校址杆石桥街,1904年由院西大街搬迁此址,并由山东大学堂更名为山东高等学堂。大学堂初建时三级制,分别为备斋、正斋、专斋,其正斋为中学制,似乎与民国时期的省立山东大学附中、省立高中有关联。

山东师范学院校门老照片

山东师范学院,五十年代中期经三路纬六路校门。五十年代中期搬迁现文化路东路,即现在山东师范大学。有人说山东师范学院与清末山东高等师范学堂有关联,笔者认为没有。山东高等师范学堂民国初期改为中等师范,简称省立一师,解放初搬迁现师范路 ,变迁及传承很清晰。

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简称济南师范。学校为院西大街原山东大学堂址,民国初期更名省立一师。1934年更名为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流亡,加入全省流亡学校中,名山东联合中学(师范一部)。抗战胜利后复员,原址复校。1949年底搬迁现师范路址。

国立第六中学校门老照片

国立第六中学,国立六中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省教育厅统一安排,西迁的三十二所山东省中等学校集合,师生五千人,多数为公立中等学校。初名国立湖北中学,迁至四川绵阳后名国立山东中学、国立第六中学。国立六中流亡征途相当艰难,途径湖北汉江老河口石灰窑险滩时,有22名女生及部分家属溺江身亡。

国立六中最后驻扎四川绵阳、罗江等县区,设一个校本部,四个分校。虽国家包吃包住,并有助学贷金,但正至战争,衣食住行艰苦,很多学生因营养不良、看病不及时死亡。师生把死去的同学埋在校本部门前的山岗上,名国立六中‘’五分校‘’。

抗战胜利后教育复员,国立六中在济南曾成立国立六中复校筹委会,终因战事没有完整复员,师生安置济南三临中、四临中、二临中较多。国立六中是国家为储备山东教育资源,不受奴化教育,主动搬迁大后方而成立一所国立中学。其流亡过程相当艰难,艰苦性不亚于西南联大。可惜其流亡历程不被大家所熟知,遗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也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省中等学校师生流亡所组成一所国立中学,校长李仙洲。这是继1937年底山东中等学校师生流亡后第二批流亡师生。初名私立成城中学,1942年改制为国立中学,师生三千人。国立二十二中1944年再迁陕西时,在路过河南韩庄时,遭日本鬼子枪杀,史称“韩庄惨案”。抗战胜利后,国立二十二中学教员安置在济南五临中、一临中较多。

山东省立济南第五临时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立济南第五临时中学,简称济南五临中,校址南营。校长赵蓝亭,继王明伦。抗战胜利后教育复员,因当时国立中学复杂境况及社会环境,全国部分省区复员的流亡中学,有的以省立临时中学暂时接纳,至稳定后再转化成抗战前省立中学形式。济南五所临时中学即是这样一个背景产生,终因战事没有所愿。济南五临中解放初并入济南三中。

济南私立育英中学校门老照片

济南私立育英中学,成立于1913年,校址在旧藩署经历厅署。1919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搬迁杆石桥原高等学堂偏西院,系济南老牌私立中学。

济南私立正谊中学校门老照片

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建于1913年6月,校长鞠思敏,校址阎敬铭废祠。1925年增添黄台分校。与正谊中学有关的教育家:鞠思敏、王世栋、于明信、綦际霖马克先等。该校有悠久历史,系济南老牌私立学校。

山东省立济南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立济南中学,建于1938年10月,初建校址在贡院墙根街的爱美中学,后搬迁济南公署旧址。校长田象孚,教职员10人,学生188人。日伪时期“官方”称济南中学继承省立高中、省立济南初中。抗战胜利后召开“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制定政策对在日伪政府注册备案的学校甄别,不知济南中学及教职员命运如何?估计好不了。1949年8月济南中学更名为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济南市立中学图书馆老照片

济南市立中学地址在现师范路外国语中学院内,是民国时期济南较大一所中学,变迁较复杂。抗战胜利后搬迁(现)师范路,1948年10月新政府命令其为济南特别市第一中学。1949年8月与济南女中合并,成立(新)济南二中,其址被济南师范用。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建于1949年8月,其前身为济南中学。其校史也称前身还有省立高中、省立济南初中,不知根据是什么?是日伪时期“行政命令”?那是奴化教育政令呀!据说抗战胜利后有令学校继承省立高中、省立济南初中,此“令”在哪?据查其校史馆没有,这“镇宅之宝”到底有木有?

济南市立中学校门老照片

济南市立中学,学校建于1935年1月,校址原爱美中学址。据说学校抗日战争初期西迁,其校长在流亡中学中,曾代理国立中学校长。太平洋战争后济南也曾有个济南市立中学,上图即是这个时期的,不了解这个学校变迁,较复杂。

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常被人们称“红色乡师”,校址北园白鹤庄,后迁至东郊桑园。建于1929年8月,校长鞠思敏。1934年1月更名山东省立济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后迁南郊办学。1936年更名为山东乡村建设专科学校,七七事变后西迁(流亡)。抗战胜利后复校,名山东省立历城乡村师范学校,解放后并入济南师范。

山东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前身为山东省工农速成中学,建于1950年10月,1953年改称山东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5年停招工农速成干部学员,校名改为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9年迁东郊。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建于1948年10月。校长綦际霖,教员多来自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学或省立一中、省立高中。学生生源90%来自全省各地优秀学生,系解放初、五十年代山东名校,升学率很高,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竞赛中名列前茅,为社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基础人才。1956年全国少年运动会中田径比赛中,有十余名三中运动员参加比赛。五十年代后期改为三年制高中,1960年被命令迁至泰安,命运坎坷。经过1960年这一迁,三中由近五十个教学班减至二十七个班,一百三十余名教师,调走、退休、留泰安等减员二分之一,三十万册藏书几乎都丢失。教具、课桌多数滞留泰安。五十多年来,三中老校友们常徘徊在杆石桥老校门前,思绪万千。

济南三中泰安时期校门。1960年暑期,三中奉令搬迁泰安,初至校址为东岳大街的泰安专区党校,1961年5月再迁虎山东路泰安二中校址。济南三中、泰安二中,一校门两个校牌’。在泰安办学期间,三中师生多次向上级提出意见,要求迁回济南。时省教育厅派蔡处长调研三中在泰安境况,遂省教育厅令三中迁回济南。回济三中师生在杆石桥校院向实验中学争要原校院,两校遂起纷争。

济南东文学校老照片

济南东文学校,建于1917年,培养为“日人”服务的人员的学校。在济南名声不好,1922年停办。后在其址校舍基础上成立济南私立东鲁中学。

山东实验中学校门老照片

山东实验中学,前身为济南特别市第二中学、华大附中,校址经六路纬四路,1950年7月改称实验中学。1960年暑期,贵人提携搬迁杆石桥校院,换了大院子估计欢天喜地的,殊不知多少三中师生为此留下伤心泪。

山东济南第六中学

山东济南第六中学,前身为济南教会学校:黎明中学。1952年改制为济南第六中学,校长姜子修。学校运气很差,以后日子过的不好。

济南工人子弟中学老照片

济南工人子弟中学,建于1949年2月,校长姚仲明,1950年为隋灵璧,两位校长都是济南大干部。学校初建时期主要招收干部子弟和15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子弟。学生免膳食费、免住宿费、入学费,发统一服装,条件非常好,是解放初被重视的学校。1952年被命名为省重点学校。1956迁至陈家楼改名为济南十五中学,现为市属初级中学。

济南回民中学校门老照片

济南回民中学,建于1951年9月,校长马次塘。1952年迁至经七路纬九路(现十九中校址),1953年9月与永庆街私立崇新中学对换校址,1959年10月搬迁民生大街新址。学校主招回族学生,实行全省招生,1960年停止全省招生,曾被定为省重点中学。

“老济南文化传承者”受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