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状态启动后,如何规范开展流调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流调技术手段 应急状态启动后,如何规范开展流调工作?

应急状态启动后,如何规范开展流调工作?

#应急状态启动后,如何规范开展流调工作?|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工信(通管)、大数据等部门。

1.根据公安、疾控部门判定的风险区域和风险时段,利用通信大数据手段,分析风险区域漫出人员,利用一体化指挥平台,立即发送省内各地和省外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排查。

2.根据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提出的溯源需求,对相关人员的时空轨迹进行关联分析。

3.根据赋码规则和要求,对各类风险人员进行赋码、转码、解码,短信提醒等。

(四)其他部门。

教育、交通运输、海关、市场监管、民航、铁路等部门根据现场流调和疫情溯源需求,按职责分工提供相关工作支持。

二、个案调查实施流程

(一)启动调查。接到初筛阳性人员信息后,立即开展病例调查。公安和疾控抽调骨干力量,建立公安、疾控“2+2”混编流调小组,将调查的阳性人员轨迹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和整合,确保活动轨迹信息准确、完整,30分钟内完成信息快报,持续开展深入流调。

(二)判定密接。针对个案流调、现场调查、视频监控、支付信息等多源信息,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力量进行审核分析和综合研判,精准判定密接和一般接触者,填报密接登记表。

(三)判定次密接。针对判定的密接开展调查,判定次密接。优先调查感染风险较高的密接者(对应病例发现晚、与病例接触频繁),将与其同住、同吃、同乘、同工作、同娱乐、同学习等长时间密切接触的人员判定为次密接。若密接的核酸检测阳性、发现次密接曾经接触过病例或确定一般接触者与病例有密切接触,评估后及时将次密接或一般接触者调整为密接,并对其开展调查,判定次密接。

(四)形成流调报告。流调小组实行“一案到底”负责制,持续跟踪调查病例和密接,动态更新报告内容,出现新增或排除密接、新增风险点位时要及时报信息流转组。安排专家组负责流调报告质量审核,统一规范报告编号和命名,每日至少两次集中更新上报。

(五)工作要求。接初筛阳性报告后,流调小组立即开展电话流调,公安部门在30分钟内提供阳性人员近14天内(或暴露时间后)的主要活动轨迹初步情况,2小时内开展现场流调,4小时内完成个案流调核心信息,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三、专题调查实施流程

(一)个案调查。由流调小组负责,重点是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来源不明病例和新发病例,除常规调查内容外,要更关注其可能感染方式、活动范围、与既往病例有无时空交集等。

(二)环境调查。包括现场环境勘查、环境和物品采样等。现场查看病例的生活、活动环境,了解人员密集程度、病例行进路线,建筑空间布局和空调通风设计等。环境采样要点多面广,关注卫生间、电梯间、步梯扶手、门把手、交通工具等点位,判断环境和物品被污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预估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同时为开展环境消毒和效果评价提供支撑。

(三)关键人物调查。对疫情关联的重点单位、重点场所负责人,包括学校校长、班主任,企业或单位负责人,商超负责人,隔离点负责人,首诊医生和社区管理人员等,获取基础人员名单,了解日常核酸检测、外来人员登记,以及是否有聚集性活动等情况,用于判定可能感染来源和人群规模。

(四)实验室检测。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和基因测序,联合使用有助于确定首发病例、厘清传播链条和判定病毒来源。核酸检测的范围可适当扩大,利于发现隐匿性传播;结合疫苗接种情况,早期血清抗体检测便于查找早期感染者、一过性排毒者;基因测序可以查找感染来源,相互间代际关系等。

(五)工作要求。专题调查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安排专组、专人负责,拟定调查方案,每日提交工作进展,短期内完成调查任务。

四、分析研判工作流程

(一)实时更新数据库。实时收集阳性人员信息,建立病例分析数据库并动态实时更新,提供病例一览表。根据流调报告梳理传播链条,绘制传播关系图;疫情稳定后,重点关注新增病例发现方式、感染来源、传播风险等。

(二)每日疫情分析。根据疫情概况、三间分布、病例发现途径、病例发现及时性、活动范围及场所、接触人员数量、感染来源和病例间传播关系等,结合信息流转组提供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区域核酸筛查结果等,对疫情进展、态势、特征、风险等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传播风险点和防控中存在问题,提出防控建议。

(三)适时风险研判。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由指挥部组织专家组进行风险研判,提出风险场所、风险区域(中高风险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划定与管控建议,包括风险区域调整、区域核酸筛查范围及频次等。

风险场所是病例活动轨迹中有传播风险或被感染风险的点位,尤其是人员密集处,如出现医院、集中隔离点、学校、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监所、建筑工地、餐馆、商超、浴池、麻将馆、理发店、KTV、网吧、小旅馆等,应立即分析研判,形成研判报告,提交指挥部。针对风险场所,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摸排密接、次密人员;风险场所立即临时性封闭管理,进行疫点终末消毒,环境采样检测合格后,经专家研判方能解除封闭管理。

(四)工作要求。综合现场流调、临床信息、风险人员排查管控情况、区域核酸筛查结果、溯源进展等多源信息,及时开展疫情分析和风险研判。疫情常规分析至少每日一次。疫情处置前期,每日开展分析研判,形势稳定后,根据需要开展分析研判。

五、信息流转工作流程

(一)对接隔离转运。获取集中隔离点(含本地和外转)基础信息,包括隔离点名称、位置,负责人、联系方式、隔离房间数、已隔离人数、隔离点启用时间等。

每2小时收集汇总现场流调组判定的密接、次密人员、一般接触人员信息,制作风险人员信息一览表,汇总、分类后流转至隔离转运专班。同时收集既往已隔离转运人员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进入隔离点日期、隔离点名称(含集中、居家)、房间号、接触史、属性(密接/次密/其他)、联系方式、是否为特殊人群等。未集中隔离的,要填写隔离方式及原因。

(二)对接核酸检测。至少每2小时收集汇总核酸检测组工作信息,收到混管阳性、初筛阳性信息后,立即通报流调溯源专班现场流调组,分派流调溯源任务,迅速启动快速流调。

全员核酸检测:收集辖区基本人口信息、基础检测能力和组织动员情况,掌握核酸检测预、采、送、检、报、核的工作进度和检测结果。

重点人群检测:实时收集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封控区、管控区等高风险人群的检测情况。

(三)对接社会管控。每2小时收集、汇总现场流调组判定的风险场所/区域,内容包括风险场所/区域的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及时流转至社会管控组,同时从社会管控组收集、统计既往风险场所的封控、消毒情况。

(四)对接分析研判组。每2小时收集汇总现场流调组判定的密接、次密人员、一般接触人员信息,及时流转至指挥部内大数据局,根据标准进行赋码。每日将数据汇聚至风险研判专家组,供分析研判使用。

来源|平观新闻

点亮+ 在看,小布陪你每一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