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之源的惊艳与神奇:凤凰羽化第一镇,为有源头活水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洱海附近的山叫什么名字 洱海之源的惊艳与神奇:凤凰羽化第一镇,为有源头活水来

洱海之源的惊艳与神奇:凤凰羽化第一镇,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4-02-22 01: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1:凤羽

凤凰羽化 源头第一镇

凤凰羽化 源头第一镇

探秘洱海之源,我最先遭遇的,是“凤羽”。我指的是凤羽,这个词本身。凤凰之羽?凤凰羽化?又或,凤凰之羽所羽化?不论哪一种,都美到缥缈,更甚于之前我最喜欢的大理的另一个地名——凤仪。

一查,这个凤羽镇还真有确切的记载,“凤殁于此,百鸟吊其,羽化而成”。也就是说,这是百鸟灵长、飞禽至尊凤凰涅槃之后,留下来的人间仙境。

凤羽镇(赵立林摄)

此处仙境,深藏于苍山云弄峰身后,正是洱海流域第一镇,早在2010年,便已加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古迹可谓多矣。

令我有些意外的是,仅庙寺观阁就有十几座,文庙、武庙、鹤林寺、灵鹫寺、三教宫,等等,且皆有不弱的香火。说明什么?此间民众敬神,敬天,深怀敬畏之心。

凤羽镇(赵立林摄)

我国古代,但凡临水之处皆广修宝塔以镇妖、震灾,凤羽镇亦不例外,作为文物在册保留至今的古塔,便有六座。

凤羽,何以如此繁盛?原来,位于古浪穹(即今洱源)城西南部的这个小镇,堪称八方通衢的小枢纽,茶马古道蜿蜒至此,带来了可观的人气与商机,也带来了中原文化,乃至各种宗教。

于是,就算多种信仰同在一个屋檐下,也能其乐融融,共同守护内心的宁静,三教宫便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其社会及人文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凤羽镇佛堂村(杨灿华摄)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方,试问,怎能不繁华好似江南胜地?事实上,这里山清水秀,且不乏中原风格建筑,确实让人不时有种身在江南的错觉。

关键词2:茈碧湖

源头之水 茈碧之花

源头之水 茈碧之花

无可争议,洱海源头第一镇之名头,归于凤羽。然而,洱海之水的真正发源究竟何在,就很难说得清了。相较于“九大高原明珠”头把交椅滇池的36条水源河流而言,“老二”洱海源头竟多达117条中小河流,湖泊也有3个,茈碧湖、西湖、海西海。

看起来,洱海是不是比滇池“阔绰”多了?

当我伫立于茈碧湖畔,“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水域清新扑鼻,让人脑海中澄澈一片。这里的水,有检测报告证明,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约等于或优于许多品牌的矿泉水或纯净水。

茈碧湖之名,源于湖内独有的一种花——茈碧花。此花属睡莲科,形似莲花,但更小更袖珍,清香扑鼻,惹人怜爱。不过,由于花期的问题,我们到来时,并没能目睹这份难得的美丽。

“奔来眼底的五百里滇池,如今,还剩多少里?”在昆明,每每站在滇池边,我都忍不住发出如此疑问和感慨。如今的茈碧湖呢,其面积不知还保留着历史上的几分之一?

面朝着晴空下波光粼粼的湖面,陪同前来的吴亚黎女士为我们介绍起了“九气台”和“水花树”。二者皆为历史上位于湖水之中的奇景,我们自无缘得见。

让我感慨的是,如今的九气台早已在陆地之上,且去湖面十余里之遥。究竟有多少水底的世界浮出了水面,又有多少地上的事务消失不见?所谓历史聚变,所谓沧海桑田,不过如此了吧?

关键词3:海菜花

净水植物 万亩湿地

净水植物 万亩湿地

除源头河流与湖泊,在洱海之源,还有着广阔的湿地。这种有着“地球之肾”美誉的自然形态,对于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言,至关重要。

美到炫目的海菜花(赵立林摄)

“我们保护洱海源头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保护这里的万亩湿地。”行走在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东湖湿地田埂上,云南省委网信办挂职干部、洱源县委副书记兼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龚飞如是说道。

他毫不讳言,“洱海保护压力极大,所以,洱源压力也就极大。”为保护下游的洱海水质,县里决定渐渐禁种大多数的农作物,连品质在全国屈指可数的当地大蒜,也在禁止之列。那么,湿地中多不胜数的池塘,该如何利用?

“种海菜花,就是网上那个美到炫目的所谓‘水性杨花’嘛。这是最佳的净水植物,是水质好坏的检测仪,同时,水里还可以养这里的土著鱼弓鱼,二者经济价值都相当高。”谈起这条“环保链”和“产业链”,龚飞很兴奋,“种植环节由村里合作社组织村民来承担,县里引进企业,负责深加工、渠道和市场。如此一来,环保和扶贫的问题都解决了。”

采摘海菜花(赵立林摄)

“既要考虑环保因素,又要考虑村民致富,这是我们的使命。”大理江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志高介绍,该公司2019年1月正式进入松曲村,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以至少10元/公斤的价格,长期收购村民的海菜花。即便今年市场困难依然如此,确保了真正让利于广大种植户。

种植户代表小刘捧着印有“东湖·一条鱼·一朵花”字样的水袋,高兴地分享:“我家三亩水田加入合作社,土地流转金有六七千,我种海菜每天还能拿100工钱,一年收入一两万没问题。”

村民因海菜花产业而脱贫致富

关键词4:历史名人

杨升庵 徐霞客 建文帝

杨升庵 徐霞客 建文帝

手搭凉棚,放眼望去,万亩东湖湿地无边无际。身心愉悦的同时,我不禁畅想:脚下这片湿地,在历史长河中是怎样的形态?那些游历过、沉醉过古浪穹(即今洱源)的历史名人,是否走过我同样的路,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曾令杨升庵徐霞客建文帝流连忘返的茈碧湖

杨升庵(1488-1559),明朝状元,超级才子。被发配永昌卫(今保山地区)长达近三十年的岁月中,他踏遍云南各地,尤爱洱源,曾专门写诗赞美浪穹(今洱源):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

谁道洱河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

谁道洱河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

对于洱源,在杨升庵之后近百年亦来游历的徐霞客更是大爱,他在《徐霞客游记》中评断茈碧湖超越了杭州西湖,“……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渔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

徐霞客

关于“倒霉皇帝”建文帝的传说很多,多不可考。但据《浪穹县志略》《初建潜龙庵记》记载,他确曾在洱源“结庵而居”,并留下一首《逊国后赋诗》——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可见,洱源的田园风光与相对隐秘,曾给予过建文帝一段难得的安稳时光。

关键词5:当世隐者

《新周刊》封新城 茈碧农庄吴亚黎

《新周刊》封新城 茈碧农庄吴亚黎

离开东湖湿地,一路上,我不断畅想着关于我所钟爱的杨升庵、徐霞客的千年往事。他们都曾在洱海源头小住或隐居,为这片青山绿水留下了动人的传说,并注入了更多文化的内涵。

而当下,也有不少名流大家或成功人士选择这里,在一圆内心“隐居梦”的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洱海源头的保护默默奉献着。其中最有名、也最优代表性的,我想,当属国内顶级杂志《新周刊》创始人封新城。

封新城深藏于洱源第一镇凤羽乡间的退步堂

在凤羽镇乡间,他建起了自己的“退步堂”,以退为进地做着关于乡村与乡愁建设的种种努力。

还有一位,我忍不住要说,那便是陪我漫步茈碧湖畔的吴亚黎。前文我已提及,一笔带过,但她,注定是一个不容被忽略的存在。

吴亚黎原在北京,专门承接北京云南两地游。七年前回滇,选择扎根洱海源头,就在茈碧湖畔,倾尽积蓄,打造“茈碧农庄”。

吴亚黎的百草园

这是一座“生物动力农场”。她依托于洱海源头核心腹地的生态,却又看到了这里生态的某种脆弱与破坏,致力于最大限度的改良、保护与永续利用;她产出的大米,达到国际最高‘德米特’标准;她的花园植物繁盛,生态循坏,我称之为“犹如鲁迅幼年的天堂百草园”;她邀请中科院和顶级高校的大专家,来讲授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健康的生活理念;她与茈碧湖毗邻而居,与湖面咫尺相连,她面朝洱海源头的这片海,满眼满心随时随地都春暖花开。

我和茈碧农庄庄主吴亚黎

在我看来,茈碧农庄犹如洱海源头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吴亚黎于农庄里、湖岸边那形单影只的背景,也是所有热爱和敬畏大自然群体的缩影。

或许,封新城和吴亚黎们,其实,都并不孤独。

【相关系列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