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泽普县基本情况 泽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

泽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

2024-06-29 1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喀什地区泽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

泽普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

2021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基础 1

第一节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1

第二节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2

第三节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 3

第四节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3

第五节 基础建设明显增强 4

第六节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

第七节 对口援疆取得突破 5

第八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6

第九节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6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环境形势 6

第一节 发展环境 6

第二节 重大机遇 8

第三节 短板制约 10

第四节 远景目标 10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2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3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17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17

第二节 全面加强乡村建设 19

第三节 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21

第四节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 22

第五节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23

第五章 推进工业扩量升级,健全新型工业体系 24

第一节 加快园区建设 26

第二节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26

第三节 推进馕产业发展 27

第四节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27

第六章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商贸服务体系 28

第一节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 29

第二节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 29

第三节 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30

第七章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夯实发展基础支撑 31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1

第二节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2

第三节 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34

第四节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35

第八章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高品质城市 35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35

第二节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6

第三节 促进城镇环境整治提级扩能 37

第四节 补齐村镇建设短板 37

第五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7

第六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38

第九章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39

第一节 促进就业创业惠民 39

第二节 强化教育供给能力 40

第三节 推进健康泽普建设 41

第四节 构建康养服务体系 42

第五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43

第六节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44

第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践行绿色生态理念 46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6

第二节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 47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9

第四节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49

第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政策机制 50

第十一章 深化对口援疆合作,推进高质量援泽进程 52

第一节 深入推进产业和就业援疆 52

第二节 强化推进干部人才援疆 52

第三节 着力推进文化和教育援疆 53

第四节 切实推进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 53

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54

第一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54

第二节 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55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56

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7

第十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57

第一节 健全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58

第二节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支撑 58

第三节 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59

第四节 集聚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资源 59

第五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60

第六节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61

第十四章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 62

第一节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2

第二节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62

第三节 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 63

第四节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63

第十五章 坚定不移落实总目标,推进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64

第一节 加强法治泽普建设 64

第二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65

第十六章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66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66

第三节 加强规划实施措施保障 67

喀什地区泽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泽普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更是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持续安全稳定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点和区域发展需求入手,科学编制《喀什地区泽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泽普立足新时代、新阶段,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应对新机遇、新挑战,完成新目标、新任务的关键所在,是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行为导向,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更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对推动泽普县大局持续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环境持续优化,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泽普县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艰巨繁重的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泽普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地委工作部署在泽普落地生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泽普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十三五”末,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6.99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49倍,年均增长8.2%。工业增加值完成1.59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26倍,年均增长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10倍,年均增长2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9亿元,投资质量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42倍,年均增长7.2%。

第二节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44:15:41调整为“十三五”末的39:14:47。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稳粮、优棉、增菜、促经、兴果、强牧”战略深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成功入选国家现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到“十三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5.6%。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推进,累计投入2.85亿元,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及7个乡级产业园、67个乡村车间,农产品加工、电子产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68亿元,年均增长7.1%。三产服务快速发展,建成叶尔羌河民俗文化博物馆,着力构建县域旅游精品环线,落地运行一批高品质酒店,接续提升金湖杨5A级景区内涵,金湖杨景区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国旅游安全保障最佳景区”称号。“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96.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

第三节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

始终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党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自治区党委、地委“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十二项工程”、“十个全覆盖”,2019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率先在喀什地区实现脱贫摘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扎实有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一户一人或多人就业”目标,土地清理收益惠及全部贫困群众。

第四节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倾斜力度,把9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深入推进“九项”惠民工程,着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保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搭建产业园区、乡村生产车间就业平台,“十三五”期间,开发就业岗位3.58万个,做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脱贫。“教育强县”深入实施,建成第七中学、第三小学、桐安乡中心小学,完成35所乡镇幼儿园、14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扩建工程,高考上线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职业教育就业率达95%以上。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完成人民医院内科门、急诊综合楼、儿科楼及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维吾尔医院综合楼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实施,全国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城乡低保全面提标、应保尽保,建成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康养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成功涌现一批泽普特色文艺作品。

第五节 基础建设明显增强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基础改善、功能完善,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连续蝉联“国家卫生县城称号”,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县殊荣。稳步推进城市提升改造步伐。城市配套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东二环路、东一环路北延西延段、东一环南延段等一大批道路工程,完成团结公园及梧桐生态公园景观改造,实施街角绿地广场16个,着力营造了处处是景的环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城乡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建成农村安居房1.56万套,惠及6万余农民群众;改造防渗渠系109.4公里、农村饮水安全管网108公里,完成50.47公里叶尔羌河防洪工程,全县农村公路达到1809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煤改电”工程1.6万户,安全饮水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不断延伸,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六节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推进。全面落实生态环保责任,严禁“三高”项目进泽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有效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井电双控”措施全面落实,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县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节能减排措施严格落实,大气环境质量检测得到加强,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44.3%。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造林4.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7.5%增加到42.0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5%,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凸显。

第七节 对口援疆取得突破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干部援疆为关键,以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围绕稳定、产业就业、教育、民生、人才等重点工作,全方位推进对口援泽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落实援疆资金13.5亿元,实施援建项目99个。上海闵行区与所有乡镇在教育、卫生等四个层面开展结对帮扶,合作交流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开展“双线九进”等方式,助推农产品销售近万吨;大力推进旅游援疆,“引客入喀”工程有效实施,全方位援疆格局进一步构建。对口援疆工作在承接中创新、落实中深化、实施中提升,极大地改善泽普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了泽普县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大局稳定。

第八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访惠聚”驻村工作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有效整顿,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推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损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第九节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救治、精准施策要求,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自治区“八项监测预警机制”,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安定有序。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环境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泽普县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关键期。必须立足发展的阶段基础,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趋势,理性分析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在复杂环境中积极应对,在区域竞争合作中定位坐标。

第一节 发展环境

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正经历冷战以来最重大的变革,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突发性暴发,极大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正常进程,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变化。全球贸易需求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跨国投资总体疲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元化转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快重塑,世界经济加速进入深度的大调整期。新科技革命正深刻影响科研范式转变和产业变革,创新驱动产业数字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塑,国际经济格局加速调整变化。在新的国际形势背景下,泽普县需要深刻理解把握国际形势变化趋势,把握经济全球化的主流方向,把握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特殊地缘和政策优势,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能效提升,社会大局稳定,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明显,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向西开放力度,持续发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作用,中西部成为新一轮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的热点区域。泽普县需要在新格局中确立新目标新定位,把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来谋划和推进,立足新疆,面向中西南亚,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国际先进要素,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依然突出。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深入谋划了新疆工作,标志着新时代新疆工作又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十四五”仍是新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需持续加大。聚焦泽普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瓶颈,围绕“两新一重”建设重点,在国家和援助省市大力支持下,补短板,强弱项,发挥比较优势和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泽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期。进入“十四五”时期,泽普县高质量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不少现实困难和问题制约着、阻碍着发展前进的步伐。但机遇大于挑战,随着国家战略和政策红利的多重叠加,乘数效应正在逐步放大,泽普县大发展新局面已经打开。牢牢把握当前城镇化进入城镇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工业化进入先进制造业、资源开发向高效利用迈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加大的阶段特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壮大整体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是实现泽普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重大机遇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工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泽普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指明任务方向和工作路径。“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的支持和关怀下,必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创业者聚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利的要素支撑。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发展机遇。中央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了谋篇布局。为泽普融入国内国际市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培育构建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带来了发展机遇。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带来的政策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对西部省区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这将有效改善包括泽普县在内广大西部地区“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和创新环境,为推进泽普县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明确提出要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泽普地处核心区南通道关键节点,也是未来中巴经济走廊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必将会为泽普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广泛的机遇,深度融入握核心区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放大泽普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泽普开放发展。

国家推动“两新一重”的建设机遇。推动“两新一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也是补齐欠发达地区历史欠账短板的历史性建设机遇。围绕泽普县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瓶颈,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有助于为推动泽普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承载空间和发展平台。

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改革机遇。新形势下,我国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必将有助于泽普县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和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进程,构建有利于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的发展环境,为新时代泽普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口援疆战略走深走实的援助机遇。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化对口援疆战略,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在干部人才、产业援疆、改善民生、民族团结上聚焦发力。“十四五”时期,进一步瞄准短板,精准援疆,将会更好的发挥上海援助作用,有助于提升泽普自身“造血”功能。

第三节 短板制约

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十四五”时期,泽普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实力仍然薄弱,增长后劲尚显不足;产业基础较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弱;农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城乡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历史欠账多,自身财力难以满足建设发展需要,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与百姓的需求仍有差距,社会建设仍然滞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这些突出的短板问题和困难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加以改善与解决。

第四节 远景目标

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2035年远景的战略安排,结合泽普县实际,提出与全疆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法治泽普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治久安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打造南疆经济强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构建具有鲜明泽普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润疆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种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外向型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重要的产业发展支点和“中巴经济走廊”通道油气资源加工产业战略支撑区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镇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高品质城市全面建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平安泽普、健康泽普、文明泽普、富裕泽普、幸福泽普、美丽泽普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和喀什地委任务安排,聚焦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加快绿色文明发展、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谱写好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泽普新篇章。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加强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领导,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推进泽普县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紧紧围绕总目标来谋划和推进泽普县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各族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融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全面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稳定与发展,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中央支持、对口支援与发挥自身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自治区党委和喀什地委对泽普县的定位要求,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挑战和阶段特征,紧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要求,不搞层层加码、不盲目攀比,坚持求真务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注重实效,稳中有进、扎实推进。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充分放大泽普产业、区位、人文等领域比较优势,按照地区“1个龙头”“2个城镇群”“3个经济带”“5大中心”“7大产业体系”发展布局,全面融入叶尔羌河流域城镇群和叶尔羌河流域经济带建设,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喀什经济开发区泽普飞地园区,以建好经济开发区泽普飞地园区为引擎,带动泽普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增强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生产运营体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卫生文化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打造喀什地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重要的产业发展承载区,面向“中巴经济走廊”通道油气资源加工产业支撑区,喀什地区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力争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产业多元化发展步伐更加坚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稳定发展再谱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到2025年,地方生产总值基本实现74.99亿元,年均增长9.8%,工业增加值4.84亿元,年均增长25%。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继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达到4.02亿元以上,年均增速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67.81亿元,年均增速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4亿元,年均增速10%。外贸出口年均增速10%。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一产增加值达24.8亿元,年均增长6.5%;以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组装、医药保健等比较优势产业持续壮大,二产(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达16.64亿元,年均增长20%;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层次全面提升,三产增加值达33.55亿元,年均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33:22:45,产业经济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进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三高”项目零增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彻底解决绝对贫困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38元,年均增速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8元,年均增速8%。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团结得到新加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深入开展,对泽普历史民俗文化研究阐释宣传形成重要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

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社会稳定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反恐维稳实现法治化常态化,“三股势力”滋生蔓延得到有效治理,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

表1:“十四五”时期泽普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基数

2025年

年均/累计

(%)

属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7.69

76.11

9.8%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

预期性

3.工业增加值

亿元

1.64

5

25%

预期性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4.16

65.29

22%

预期性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68

4.03

8.5%

预期性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27

11.71

10%

预期性

7.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110

177.1

10%

预期性

8.常住人员城镇化率

%

43

53

[10]

预期性

创新驱动

9.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

%

0.055

预期性

10.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

2.5

预期性

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

全区平均水平

预期性

居民福祉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7449

39406

7.5%

预期性

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2723

18694

8%

预期性

14.城镇调查失业率

%

4

4

预期性

1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6462]

[7135]

[10]

预期性

1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全区平均水平

约束性

1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全区平均水平

预期性

18.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3.18

预期性

1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100

100

预期性

20.人均预期寿命

74

78

[4]

预期性

绿色生态

21.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1.50%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2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2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2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25.森林覆盖率

%

42.08

44.8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6.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8.8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27.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 标煤

约束性

注:1.带[]为五年累计数。2.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2020年价格计算。

第四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泽普县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坚持“稳粮、优棉、增菜、促经、兴果、强牧”,围绕建设粮棉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区,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低产田改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相结合,加快农业生产、加工、物流、品牌、市场、研发全产业链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林果业示范基地,饲草料种植基地、田园综合体、智慧(数字)农业。

稳定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县域良种扩繁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依托新疆农科院泽普县育种家基地,加强小麦“125”种子工程建设,建设小麦原种(穗行穗系圃)基地、原种繁育田基地。建设繁育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和原种生产基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增收。通过筛选、繁育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实现良种自给自足,良种覆盖率100%,提高全县粮食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多措并举促农增收。优化棉花种植区域布局。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化特色经济区域布局、作物布局、品种布局,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到2025年,粮食种植面积21万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发展种植蔬菜6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3万亩。

做优做强林果业。狠抓林果业产前、产中、产后建设管理。大力实施林果业种苗建设工程,以泽普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为依托,新建以苹果等鲜果为主的育苗基地,培育各类鲜果苗木,为优化林果品种提供保障;持续实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打造林果示范基地,建立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基地1.5万亩;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配强机械设备装备;加快推动“泽普苹果”“泽普骏枣”品牌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泽普特色林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做好有机、绿色林果认证体系建设,加大果品加工销售的扶持力度,大幅提升特色果品初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种植面积,新增以苹果等鲜食果品为主的经济林3万亩,到2025年全县林果业总面积达到56万亩,完成林果提质增效40万亩。

加快发展畜牧业。按照“强基础、上规模、突特色、提质量、增产量”发展思路,以“发展肉牛产业、做强肉羊产业、扩大生猪产业,做优家禽产业、突出特色养殖”为抓手,持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规范运行东片区畜牧养殖园区,推动西片区畜牧养殖园区建设运营,推广“四良一规范”标准化生产,形成畜牧业“良繁中心+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户”产业体系;加大饲草料基地及加工建设,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以1个肉羊良种繁育中心、1个肉羊养殖基地和9个养殖小区为依托,新建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2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1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30个。扩大生猪产业。将现有的生猪养殖合作社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逐步延伸建设屠宰线、深加工等产业链,全县生猪养殖量达到5万头以上。做优家禽产业。建设家禽孵化基地,在发展种禽、孵化、育雏、肉鸡养殖基础上促进发展林下养殖点和肉鸽养殖。突出特色养殖。扩增驴合作社、驴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驴养殖量力争突破1万头,促进驴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牲畜存栏达到51万头(只),家禽440万只(羽)。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农业节水体系,完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优先推进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节水灌溉发展,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有效采取大田节水、渠系节水、管道节水、膜下滴灌等多项节水措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管理,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利用人工、机械方式进行废旧地膜、微灌材料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引进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使白色污染治理率提高到90%以上。

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生产运营体系。重点围绕农、林、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林果示范基地建设,围绕蔬菜、瓜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及特色林果业管理,围绕新疆农科院泽普县育种家基地专家技术支撑建立种子产业园,力争建成集新品种试验示范、现代农业展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实践及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泽普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节 全面加强乡村建设

强化镇区综合服务能力。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新农村。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建设具有泽普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大乡村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巩固广播电视户户通成果,提升农房质量。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由县、乡镇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快递“村村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抓好庭院环境整治、居住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沟渠清淤、村庄环境卫生清扫等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措施。着力补齐短板,加大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力度。持续做好拆旧复垦,严禁私搭乱建,违法侵占土地,占用社会公共资源。推进住房饮水建设,持续抓好水厂运行、维护管理,实施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解决管网老化、跑冒滴漏问题,供水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县乡加快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做到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坚持“建管并重”,探索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环保设施管理体制,将管理主体、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运行维护长效管理。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加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房前屋后、乡村道路、渠道两旁、乡镇和城区绿化及农田生态林网建设。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对泽普重点生态区域进行集中治理。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违法违规项目和历史遗留问题逐一提出退出意见。编制实施自然保护地中长期保护规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组织对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统一领导。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乡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坚持依法办事,熟悉党务工作和“三农”工作。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以“主题党日6+X”为载体,抓严抓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常态开展周五“党团活动日”活动,探索提升党的组织生活活力的途径和办法。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第三节 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梳理形成本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清单,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到2025年,建立一批综合培育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创新团队农业专家、辐射带动农业科研人才,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全覆盖。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发挥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利用村级文化大舞台、网络教室、田间地头实训教学等形式开展普遍培训。

鼓励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县城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推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持续开展对口帮扶、“访惠聚”驻村等工作。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吸引各行各业优秀青年返乡下乡创业,为农村发展党员、村“两委”班子做好人才储备。针对急需人才设立“特岗”,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鼓励社会事业人才服务基层。

第四节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

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机生产、服务与管理全过程,积极引进推广无人机防控技术,推广林果管理机械、农林间作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全面提升农机化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与农林间作相适应,实施县域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完善农机作业机具集中检修制度,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全覆盖。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5%以上。

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支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力争“十四五”末,全县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彻底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生产经营零碎化、生产效益差别化的根本矛盾。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5万亩,到“十四五”末泽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20万亩,积极推进粮食、林果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对已建成的16.8万亩高效节水进行改造,新增高效节水18.8万亩,达到35.6万亩。积极构建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构建智慧农业、智慧牧业,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控可看的农牧业生产管理体系。推进食用农产品销售自我承诺合格证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加强林果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统种统收、代种代管生产模式。以集中孵化、分散养殖为基础,鼓励引导涉牧企业与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加强蔬菜加工企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达150家以上,家庭农场建设达3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自治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以上,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以上。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健全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增强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步推进林果业保险“以奖代补”试点。

建立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重大农业病虫害防控、重大动物疫情、防汛抗旱、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控制指挥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等能力建设。

第五节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继续落实“四个不摘”,确保保持“八个不变”,做到工作力度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度不减,确保脱贫退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坚持强化预警监测,健全致贫返贫、就业失业、脱贫攻坚防风险三大监测一体帮扶机制,持续用好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强化易致贫返贫群体、脱贫攻坚风险因素、就业失业信息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早阻断,有效防止返贫致贫。积极推进政策落实,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电子商务、社会保障兜底,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实现扶贫开发可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搬迁帮扶,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员的后续帮扶,分类扶持后续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完善安置点精细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有劳动能力搬迁群众,有产业、有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开展消费扶贫。鼓励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助力销售、消费泽普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开展“互联网+社会力量”“百企帮百村”等行动,规范泽普专柜运营,持续推进托市收购,让更多优质、绿色的泽普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强化项目支撑。滚动充实完善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支撑。建立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常态化调度机制,确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项目精准实施。

第五章 推进工业扩量升级,健全新型工业体系

深入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提高工业园区承载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增加税收收入、带动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为目标,加快培植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电子信息产品组装加工为主导,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依托、资源转换为保障的新型工业体系,促进工业扩量升级,打造喀什地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引领区。

第一节 加快园区发展

按照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推进“一园、五区”功能布局,以泽普工业园区为核心,带动石油化工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及喀什经济开发区飞地园区,辐射带动乡级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把园区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重要的产业发展支点,加快推进泽普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在“十四五”期间工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工业作为拉动就业、促进发展的支撑,以提高工业园区承载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基础,针对园区厂房配套不足、供排水管网老化,绿化、亮化滞后、化工公用工程配套不足等短板问题,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补齐园区配套设施短板,把园区建成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发展重要载体,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软硬环境,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吸纳承载力。

着力培育石油化工园区。依托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和奎依巴格镇的地理优势,致力于打造新疆油气特色城镇,布局建设“千万吨”级国家油气炼化储备基地;推进泽普油气基地炼化项目恢复生产,发展大中型石化下游加工产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引进大型企业入住,实施泽普县油气化工物流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建设面向“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通道油气资源加工储运基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培育做大新兴产业孵化园。以喀什经济开发区为引领,辐射带动我县发展手机、平板电脑、耳机、音箱、智能手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组装,发展线材、电子、电感等电子配件加工。一是依托现有企业,做好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提高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加大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体系。二是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耳机、线材、视频监控企业的纵向整合,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竞争力。三是积极争取电镀产业园及电镀污水处理项目规划布局和建设,形成电子产品加工生产产业链条。

纵深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转向“专、精、特、深”等循环经济模式方向发展。一是做好有机农产品加工。以红枣、核桃、苹果等为原料,生产各种休闲食品、保健品、果汁酒类等,以闽龙达为龙头企业,为循环经济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作用。二是做好畜产品加工。进一步做大做强屠宰、肉类、熟食加工生产线,充分发挥生猪养殖规模优势,从单纯的屠宰加工,延伸到熟食加工、皮革加工等产业链,形成更为复合的畜产品加工产业群。三是做好废物代谢链产业。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以及肉食加工、果品加工、畜禽屠宰的血、内脏、羽毛等废弃物,做足开发利用文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切实加快飞地园区规划建设。喀什经济开发区城北加工转化区泽普飞地园区,对接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四县)发展规划,发挥上海市场、技术、管理等优势,推进沪喀全方位经济合作。鼓励上海国资国企来喀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支持沪喀共建“1+4”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助推泽普县产业发展。建设综合服务区、综合厂房区、自由贸易区、双创孵化区、智能科技制造区、工业创意与转化区,打造以“飞地经济”为特色高端产业生态综合体。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附属建设项目,为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奠定基础。

第二节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以提质增效、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突出特色、创建品牌、搞活流通,建设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和规模,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核心集群,推动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增值、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延伸产业链。重点支持农产品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增值产业快速发展。强化大宗常规品种储藏保鲜,延长有机农产品产业链,完善互联网+林果产品+储藏加工体系,依托县域畜禽产品资源,建设完善的屠宰、分割、保鲜、真空包装产业链条,以订单养殖的方式发展驴全产业链新模式。依托泽普核桃、苹果、红枣等优质农产品资源,着力推进核桃粉、核桃油、活性炭、红枣、核桃休闲食品等林果产品深加工。运用生产棉籽油、花生油、核桃油产生的副产品,生产优质食用蛋白粉及饲用蛋白,以棉籽壳为原料生产木糖醇等。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提质改造,引导贫困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建立从生产到用棉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定向、订单、定制生产。着力提升产品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构建“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完整产业链,全力解决产品销售难问题。

第三节  推进馕产业发展

发展泽普民族特色美食和面食糕点加工,重点开发馕、列巴、烘焙等面食产品,形成从小麦种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加工体系。推进馕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培育馕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村馕加工屋发展。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推出开包即食、自加热、二次烘焙、水泡式等多种食用方式的馕产品,开发各类特色馕、保健馕、鲜果馕等系列馕品种,推进馕与喀什文化、旅游等行业深度融合,提升馕产业品牌价值。

第四节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数字新基建。扶持发展呼叫产业,促进智慧呼叫产业园二期建设,全面促进消费升级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企业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企业落户泽普“云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发展充电桩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光储+充电基础设施”“现代综合体+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展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交直流一体充电桩设备制造业,组建生产、组装、建设、销售、运营、研究综合性产业。

壮大医疗健康产业。推进药材种植业和中(维)药研发生产项目建设,改扩建泽普县维吾尔医药厂,加强维吾尔药茶研究和开发。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药优势专科专病救治、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泽普县康(医)养中心,依托泽普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最佳宜居城市的定位,推进泽普镇、奎依巴格镇(石油基地)康养小镇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推进资源化利用产业。加强农林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林果产品废渣加工有机肥料。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发展有机肥料和生物燃气。加快工业废渣和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水泥和路面材料等新材料。加大废旧家电、废旧汽车以及报废电子信息产品和废旧铅酸电池的拆解和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制造业发展,建设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玻璃钢式和栅栏式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管制造项目,推动中水回用制造业发展。

第六章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商贸服务体系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健全多部门协同发展机制,集聚政策、技术、市场、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加速形成服务业全产业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节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

围绕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六大“产业服务区”,加快推动集电子商务及物流企业总部办公、生产研发、人才孵化、金融创新、信息交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形式为一体的网上货物交易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搭建完善的企业合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形成企业办公、孵化、物流、交易、加工、综合服务六大功能区。通过培育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及金融服务业,构建专业孵化场地,融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泽普电子商务及物流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生产研发、人才孵化、仓储物流、金融创新等综合服务。积极推动火车货运、公铁联运项目实施,打造规模化电子商务物流交易集散地,构筑泽普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

第二节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

深入实施“旅游兴泽”战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泽普战略性支柱产业,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产业。依托“一核一园三区四廊五线六镇”旅游发展布局的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冬季冰雪旅游。立足金湖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古勒巴格景区和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等3A级景区,进一步打响华夏梧桐第一县、全疆最大的梧桐生态公园和“梧桐小城·生态家园”金字招牌,积极探索“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休闲小城镇。围绕打造叶尔羌河绿洲田园旅游区和叶尔羌河流域千里生态观光旅游走廊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完善各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短板,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叶尔羌河民俗文化博物馆、刘国忠先进事迹展示馆和知青岁月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精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探索引进品牌化、专业化民宿经营模式,带动发展长寿民俗文化村、布依鲁克乡精品民宿,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变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喀什地区三个5A黄金三角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自驾游旅游路线。深入挖掘泽普民俗、文化、地缘等优势资源,精心打造,培育一批旅游新业态,研发一批特色文创商品,不断丰富泽普旅游内容内涵,增强旅游感染力,丰富文化看点、观景点、摄影点、网红打卡点。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办好丝路文化胡杨节、金湖杨旅游文化节,常态化举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活动。推行“泽普人游泽普”活动,提升本地居民旅游体验,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推进全域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力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服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践行服务承诺,增强发展活力,打造南疆景区标准化旅游服务示范区、旅游休闲小城镇。

第三节 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园区带动战略,加快培育内生动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园区按企业要求建,服务依生活需求配。不断完善园区“吃、住、娱”等生活配套设施,丰富园区全方位社区化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园区医院、幼儿园、员工俱乐部及商业区,配套餐厅、咖啡厅、健身房等服务设施。支持在县城、园区周边发展商贸、餐饮、文化服务业,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鼓励支持各类夜间经济主体,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创新发展“互联网+商贸服务”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构建连接农家店、农产品加工、民宿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增强文化、教育、体育等绿色消费能力,促进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模式,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服务消费,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健康咨询等多样化健康消费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第七章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夯实发展基础支撑

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加快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谋划新基建,着力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保障和引领发展能力。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加快县外通道、县域内道路和农村路网建设,增强区域间、城际间与资源产地间的交通联系和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协作,实现重要交通节点多路连通,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绿色化发展,形成连接县域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莎车机场—奎巴格镇(泽普工业园区)—叶城物流大通道,实施44公里金湖杨5A景区连接G3012泽普路口连接线一级道路建设项目,加快金湖杨景区至莎塔公路连接线道路建设,提升奎巴格镇、工业园区等地联系塔什库尔干县和边境口岸的对外交通便捷度。

提升县域内通达能力。提升G315国道功能,县城段由过境交通道路改建为生活、交通综合型道路;将X484-Y314-Y366线改造成G315线泽普县城过境道路。提升改造部分乡道、村道,部分断头路实施贯通,形成通达性良好、标准统一的县道网络。到2025年,县道全部实现三级公路标准建设,部分县道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完善农村公路网。全面完成各乡镇区域内乡(镇)驻地至各个行政村道路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县乡道全面实现四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公交系统,建设公交首末站,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到80%。

巩固“四好”农村公路成效。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积极动员全民参与道路养护,努力构建“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管理体系,使全县农村公路好路率达90%以上。

第二节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围绕支撑和保障“美丽幸福新泽普”战略布局,增强水危机意识,转变治水思路,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涉水活动监管,构建节约高效、保障有力、人水和谐、风险可控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把节水作为解决泽普县水资源问题的根本之策和革命性措施,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提高每一滴水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精准研判水资源可利用量,合理核定水资源三条红线,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实施水资源承载能力分区管控。按照农业用水零增长、工业用水微增长,服务业用水适度增长的原则,优化调整用水结构,严格实施农业灌溉面积退减计划。坚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大力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效益。实施产业园区用水保障工程,加强中水回用和雨水集蓄利用,实施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与居民生活供水管网分离,工业园区内生产与生活用水管网分离,强化工业园区用水计量监控,提高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水平。

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道和灌区现代化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初始水权确权登记,2025年前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实施叶尔羌河灌区等3个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防渗改建骨干输水渠道8条;610眼抗旱机电井改造项目,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率。

完善供水保障体系。针对水资源供求新变化,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战略性水源储备,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工业园区、粮食作物的合理用水需求。加强已建供水工程更新改造,提升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以主城区、工业园区为重点,提高污废水处理回收水平,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等优先利用再生水。加大抗旱应急机电井维修改造力度,确保抗旱供水规模。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全县域供水管网互相连通、水源互为备用、水量互相调剂,提高城乡供水区域联合调度能力,推进农村供水质量提升,加强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加快推进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农村地区应急水源更新改造工程建设。

增强防洪减灾能力。蓄泄兼筹,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防洪工程体系。积极推进河道治理项目建设。加强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治理,及时消除隐患。以防洪保护区、中小河流等区域为重点,更新全县洪水风险图,适时建立洪水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实现洪水威胁区全覆盖。完善提孜那甫河防洪工程,新建加依托格拉克、阿普墩、库木萨、阿拉格尔、下阿尔硝、科克墩、以及依克苏乡亚布拉克段、团结桥段、上恰卡段、下恰卡段等10处防洪堤建设。完成桑株、桑株二库、图呼其、吾库塔木等四座水库的清淤工作。

改善水生态环境。严格生态用水管理,积极开展生态修复。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协调河流上、中、下游、人工绿洲与天然生态的用水关系,保证自然生态基本水量。严格落实流域生态水量占用补偿机制,对流域内用水单位挤占生态水,实施强制性高额补偿制度。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推进叶尔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优化经济带产业布局和规模。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非法采砂整治、湿地生态修复等领域综合治理。加快城乡黑臭水体治理,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河湖、渠系、机电井、城乡供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信息采集能力。加快完善云数据系统,为全县智慧水务上层应用提供优质的数据支撑。加快建设水利数字化治理平台和县水利对外服务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建立水权(交易)服务、城乡一体化供排水服务、农业灌溉服务、水旱灾害预警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平台建设,提高水利管理效率,加强水利行业服务能力。

第三节 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提升电网安全供电水平,进一步升级配电网,增强系统调节能力,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卡脖子”、“低电压”、“高跳高损”、乡村用户煤改电电表安装,以及对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单台配变供电户数过多,配变容量过低,配变分布不合理,用户电压过低,农村小型加工、种植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原有低压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优化配置,降低农村电网技术线损,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加强城网联络率,降低停电时间。“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839亿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增变电容量36万兆伏安,新建220千伏输电线路1条;改造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增变电容量5万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2条;改造35千伏津泽变电站和依克苏变电站,各新增变电容量2万兆伏安并新建线路12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和0.38千伏线路共计285条413.2千米;增换配电变压器220台48.4兆伏安,新装户表1.5369万块。

第四节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建设完善县域信息基础设施。抢抓“互联网+”和“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推进信息化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改造提升现有基础网络,提升应用性基础网络,积极对接发展“数字新基建”,深入推进信息化融合发展。全面推进4G网络向5G网络升级,实现县城、重点乡镇和园区5G网络覆盖。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公共区域免费全覆盖。探索推进“数字新基建”,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新动力。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力度,不断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推进三网融合和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第八章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高品质城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城镇职能定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精品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优化村镇体系布局,继续培育“一体两翼、双核驱动”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打造中部主体发展区,东部草原湿地保护控制区,西部戈壁绿洲保护控制区。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继续推动形成“双轴引领,双核驱动”的城镇空间结构。沿315国道、吐和高速、喀和铁路的交通廊道,串联县城、赛力乡、依克苏乡,形成南北向的发展主轴,发挥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轴线作用;以县城、奎巴格镇为主要节点,串联形成东西向的发展主轴,形成泽普县城镇综合服务、工业、旅游等功能轴线。以县城为核心形成城市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核心,整合老城区、城东片区,统筹考虑阿依库勒乡、赛力乡、波斯喀木乡等乡镇,打造功能复合的现代化城区;以奎巴格镇为核心形成产业功能为主的经济发展核心,整合泽普工业园区、石油基地等功能主体,统筹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等乡镇,形成新型工业化的集中发展区。围绕种养加、产供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乡镇产业园区,合理确定特色小城镇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打造泽普县旅游休闲型小城镇。“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和奎巴格镇、布依鲁克乡、古勒巴格乡、依克苏乡等特色小城镇试点建设工作,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设施服务便捷、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城镇。加快编制实施《泽普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十四五”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

第二节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城市积水点综合改造。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加强城市路灯管理,提高城市照明亮化水平,推广使用节能照明,提升城中村、小街小巷的装灯率和亮灯率。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村镇城镇户籍人口向乡镇集中,加快小城镇发展。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住房市场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的定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老旧小区水电气路信等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可加装电梯等便民设施,积极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社区养老中心、家政、便民超市、小区卫生所、文化体育健身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大力发展文旅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广场和公园、全民健身步道和社会足球场地。

第三节 促进城镇环境整治提级扩能

持续推进城市街景立面、临街沿线杆线、夜景亮化、户外广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城市建筑工地、门店装修、夜市摊点等的管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第四节 补齐村镇建设短板

围绕农村住房安全补短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庭院改造。推进农村饮水供水保障,保障供水安全。围绕农村生态环境补短板,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增设垃圾桶和垃圾池(垃圾箱)转运车、转运站等设施,区别对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开展垃圾分类筛选收集、运输、处理综合考虑。结合已建化粪池进行以居民点为单位集中处理转化,解决生活污水问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引导乡镇企业、乡村车间,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批发零售、农贸市场、文化旅游等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

第五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建设。整合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运用平台,建设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城市管理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应急管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制,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第六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让群众分享农村土地改革的红利。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规范流转程序,拓展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空间。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进一步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突出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巩固提高学前教育成果,加强农村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教育资源向农村教育普及,支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把农村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纳入特殊教育体系。鼓励城镇教师下基层,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坚持医疗惠民政策,扎实开展城乡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高结核病等重点疾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第九章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补短板、扩供给、提质量、促创新”主线,攻克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短板和弱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节 促进就业创业惠民

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立足产业带动、就地就近、疆内解决、援疆促进。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继续实施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百万人就业工程,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互联网+创业模式,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最大限度地争取援疆省市支持,发挥产业援疆的就业效应。加快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加强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金,完善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提升培训质量,加快培训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到2025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135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全方位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6%。建成覆盖城乡、标准统一、内外协同、方便快捷的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00%。

提升农业劳动力就业水平。以稳就业、稳增收为着力点,加强县城农贸市场建设,新建、改建乡级农贸市场,完成惠民超市建设,持续完善乡级产业园、乡村生产车间附属设施配套,发挥好村级托幼所和幸福养老院作用,积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确保人均收入稳定增长,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依托土地流转、林果托管、牲畜托养等措施,充分发挥就业信息平台和劳务工作站作用,常态化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二节 强化教育供给能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治理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标准化和教育均衡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强力推进国家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不断优化高中教育,实现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学生普职比大体相当,达到5:5。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构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大力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办学与多样化发展,把县第一中学、县第二中学、县第七中学建设成基础学科、科技、艺术和体育等见长的特色高中,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普通高中特色办学与多样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明显扩大,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上线率每年保持在99.5%以上。

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探索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产业、企业、就业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构建中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教育与培训并举、特色明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现代化。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加大困难家庭学生帮扶力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着力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

第三节 推进健康泽普建设

完善卫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重大疫情智慧监测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打造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大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完善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优化卫生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县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维吾尔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建成运行好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持续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加强慢性病防控,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做好地方病防控,做好职业病危害普查和防控。持续实施上海援疆“三降一提高”项目建设,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完善托育服务,现有的155个托幼所正常投入使用,建立一所县级托育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防治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分级诊疗模式,着力解决疑难复杂疾病和住院手术“堵点、难点”问题,进行就医流程改造,合理布局诊区设置,科学实施预约诊疗、推行日间手术,大力开展远程医疗,实现远程诊疗全覆盖,实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争取县域就诊率达到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到65%。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实行就医引导、诊间结算、检查检验结果推送。全力推进“组团式”卫生援疆,力争到2025年末建成3-5个地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生、村医生队伍及紧缺型专业人才、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和管理人才、中医民族医药人才等队伍建设,力争到“十四五”年末,每千人口(助理)医师达到3.18以上、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人以上,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

推进中医药继承协同创新。借鉴对口援疆省市建设高水平医院的经验,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着力培养本地中医药传承人才,利用本地中医药优势,形成多学科、跨地域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中医药研发中心,完善中医药科研体系,研发28个市场迫切需求的中药制剂品种,获得批准文号并上市。

第四节 构建康养服务体系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建立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村级组织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互助幸福院、养老大院等适合农村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

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幸福院、幸福大院等养老机构紧密结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老年人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加大检查督导力度。

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认真落实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强化本位意识,抓好用好现行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养老机构事中事后监管和发展全过程中的业务指导,确保所有养老机构情况明、底数清、服务优。

加强基层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业专业化人才培育工作力度,强化与教育、卫健等部门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待遇、加强服务人才管理和使用,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引进专业服务团队和志愿者队伍的方式,增加养老服务人才储备量。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推广医养结合模式,鼓励接续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紧密对接,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推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护理机构;结合泽普县旅游休闲小城镇及县城、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优势新建泽普县医养中心,积极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医疗养老设施,提升优化现有的医养模式。

第五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人口文化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拓展青少年健康教育规模,实现中小学青春教育全覆盖。搭建集宣教、服务、管理、帮扶和娱乐一体的人口文化公共平台,促进生育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整合。提高人口工作法治化水平,继续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进一步做好各项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衔接,强化各种形式的计生帮扶、救助制度,建立贫困计生家庭救助和重大疾病帮扶机制。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计生家庭养老工作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把免费婚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实施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一道防线”,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提高人口素质的“第一道关口”。积极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开展经常性体育运动,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能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第六节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以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好困难群众。

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高孤残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逐步建立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推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社会化进程。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的力度。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开展内外数据比对,精准推进参保工作。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各项基金安全运行。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做好救灾救济,落实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着力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与公益事业。稳妥做好慈善组织认定、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认定工作,加强慈善组织活动的监管,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福利彩票事业的发展,提升福利彩票公益金筹集能力,加强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使用质量和效益,切实发挥公益慈善助力民生保障的作用。

完善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推进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标准体系和评估制度。出台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等政策制度,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社区协助服务事项。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管理和行业自律作用,社会事务管理更趋完善。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依法开展收养登记工作。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提高惠民殡葬政策的覆盖面。加强区划地名、婚丧管理和收养登记服务。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做到依法管理、文明服务。

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建立泽普县退役军人党组织体系。推动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依法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优化退役军人安置体系,建立军转干部“阳光安置”机制。加速建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完善优抚规范制度及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疆退役军人工作信息化暨大数据平台。

第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践行绿色生态理念

严控国土开发强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严控国土开发强度,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推动划拨土地盘活利用和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宅基地上市交易试点。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准入机制,制定工业项目入园标准和联席会议审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和土地利用奖惩机制,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积极做好土地储备,研究建立产业发展与建设用地联动机制,实现良性滚动开发。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管控,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完善城市外围周边防护林体系,构建城区外围生态屏障。积极探索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各级各类资源空间规划的整合和融合及规划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十四五”末,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35万亩,农田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

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坚持严控增量、消化存量,加强综合管控,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从严审批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县域境内的服装加工业、棉纺织业、物流业等低污染、无污染的产业,实行绿色通道审批,促进发展;在县域范围内不再新建、扩建污染物排放量大或排放有毒污染物的重工业类项目。加快发展集中供热系统,扩大供热范围,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提高供热供气管网覆盖率和居民用气、用热入户率;实施好燃煤污染控制、加快煤改电工程进度。加强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喷涂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进行集中排查整治。抓好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推进餐饮经营场所的油烟污染治理和餐饮业炉灶煤改气工作。强化城乡交通污染源治理,在公共交通、中短途客运、物流运输、出租车行业、城镇公共事业车辆(垃圾运输、洒水等)等领域,分步骤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十四五”末,县城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达到16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5%;全县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以上。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入河排污口分类管理,将污染物总量限排方案分解到入河排污口,建立入河排污口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严控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加快已有管网分流改造。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推动污泥处置集约化、处理分散化。稳妥处理突发水污染事件。健全水污染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水污染风险评估体系,实施重大污染企业和污染物清单式管理。积极开展水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完善水污染信息公开制度。以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目标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稳妥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到2025年,水源保护区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率达到100%;叶尔羌河河段水质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标准;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全县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加强土壤环境安全管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开展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耕地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和等级划分。开展粮食产区、蔬菜基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检测,掌握土壤环境变化情况。定期对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以及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造成污染的要限期予以治理。强化被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被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控制。建立泽普县土壤环境风险预警技术体系和业务化运行的土壤环境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完善地膜回收机制,确保农业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着力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监管,以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强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高危险废物处理水平,逐步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积极推进乡镇、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加强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的监管,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和渗滤液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加强电动车废旧铅蓄酸电池的环境监管;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实施集中回收、集中储运和利用。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建立美丽宜居村庄。强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防治,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推进畜禽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提高养殖场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水平。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和耕作方式,推进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优化养殖密度和方式,推广生态健康养殖。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将县域内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贯彻落实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保护修复方案,推进建立全县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评估考核。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限期进行整治修复。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布局一批重大工程。积极加强交通干道沿线、县城周边荒地、重要水源地、绿洲荒漠过渡带、防风固沙基干林的造林绿化工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果园周边和基本农田退化防护林的修复改造工作,加强林木管护,有效巩固现有造林绿化成果。全面保护天然林,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推进生态林、南水北调渠等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对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稳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全面推行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第四节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网络、建筑体系和工业体系,从源头减少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标准,严禁“三高”项目进泽普县。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建材、采矿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照区域、规划环评要求落实。加强能耗“双控”管理,进一步挖掘重点领域节能的潜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动企业清洁化升级转型和绿色工厂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用水、用电价格,体现环境损害成本的污水、垃圾处理价格,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施全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行动计划,推广绿色生活行为准则,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利用环境教育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等各类平台,开展以生活方式绿色化为主题的互动式教育,创建一批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和完善绿色消费指南,引导抵制和谴责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浪费资源能源等行为,推广绿色产品,限制和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加大政府绿色公共采购力度和范围,推动强制性绿色公共采购。放宽绿色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类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循环为先”的理念,强化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协同处理城市和产业废弃物,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废旧轮胎、建筑垃圾、塑料废弃物等的资源化利用,努力构建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的产城融合和共生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全行政区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持续加大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商贸流通、农村农业领域节能减排,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第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政策机制

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常态监管力度,完善监测点空间布局,丰富监测点信息采集数据种类和数量;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完善大气、水环境质量的常态化监测,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常态化监测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估、环境风险预警和环保执法的综合集成,提高常态环保监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增强环保常态监管的成效。

积极构建多元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环保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继续探索完善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体系。探索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生态补偿;建立资金引导机制,通过财政贴息引导商业银行向从事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主体提供贷款,鼓励政策性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适当额度的财政补贴,试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捆绑开展环境治理与经营开发项目的模式,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回报机制。规范环保组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县域环保组织的管理工作,依托环保组织开展居民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创新开展互联网+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积极性。强化公众监督,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构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

建立生态治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重点突出生态环保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任务,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要求的政绩考核目标体系、差别化考核政策体系。将严守生态红线等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大幅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绿色发展等指标的权重。探索实施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环境审计与责任追究制度,对盲目决策、不顾生态环境红线的行为要终身追责,严格问责。

第十一章 深化对口援疆合作,推进高质量援泽进程

坚持需求导向,做好问需于民,突出干部人才援疆、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等方面,实施好“十四五”援疆重点项目,高质量地做好“十四五”援疆工作。

第一节 深入推进产业和就业援疆

有效提高泽普自身“造血”功能。始终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泽普县自我发展能力和长远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抓紧抓实。“十四五”时期,继续引进和做大一批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促进泽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财政收入,增加群众就业。通过上海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不断开通和扩展网络营销渠道,解决泽普县农产品销售问题,完善电子商务推广中心、青年创业指导中心和专业建设工作室等。扶持泽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设施农业、规模化牲畜养殖、手工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带动本地群众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一乡一品”项目等方式助力泽普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林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和就业。形成招商引资推进产业援疆、产业援疆助力招商引资、产业援疆与招商引资加快泽普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节 强化推进干部人才援疆

引进人才智力援疆,编制人力资源援疆项目。着力打造人才品牌项目。协调高层次专家智力援泽普,组织上海专家科技服务团、高层次专家团来泽普进行针对性的“组团式”智力服务,进行结对帮扶,现场科研指导。结合泽普的实际情况开办职业训练营,实现未就业青年大学生就业;继续推进“影子校长”、“雪莲计划”培养计划,选派泽普本地教卫工作者到上海挂职培养;协调上海健康医学院定向委培招收本地医学本科生。加强团结凝聚,通过组织文体活动、谈心谈话等各类活动凝聚人心,为援疆干部人才创造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平台。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以人干事、以事论人的工作效果,更好地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能力与智慧。

第三节 着力推进文化和教育援疆

坚持文化润疆,结合开展百名艺术家进疆采风、百件珍贵文物进疆巡展、百篇(部)文艺作品基层巡展等活动,有效提升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底子薄和师资短缺的问题,组建群众文化体育队伍,开展文体培训活动。结合各乡镇、各村(社区)实际需求,开展贴近群众、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培训活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素养。实施一批村级阵地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借助上海援疆力量,优先保障相对贫困乡镇教育扶贫,着力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解决基础教育薄弱的状况。通过教育部启动实施支教计划、“特岗计划”等,大力充实乡村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力争上海有条件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泽普县设立青训基地。

第四节 切实推进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

将上海闵行区和泽普县两地各学校缔结成为友好学校,以小学为主,同时涵盖幼儿园、中学。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心连心、点亮万个微心愿等活动,掀起两地学校、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新热潮。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作品展览。主旨围绕两地民族团结,共创未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3-5年时间,以两地学生为重点,组织开展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推进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

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更好地宣传教育群众,团结凝聚人心。

第一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坚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铸入灵魂。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落实好文化润疆工程各项任务。着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活跃文艺活动、繁荣文艺创作、扶持文艺人才,大力弘扬包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推出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A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点工程项目。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实施“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国家红色记忆工程”。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持续深化“我和我的祖国”等群众性主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受幸福生活、厚植爱国情怀。夯实文化阵地建设,增加精品文化产品供给,打造具有泽普特色和整体影响力的外宣品牌,讲好泽普故事、传播泽普声音,真实立体宣介泽普。开展主题外宣活动,提炼泽普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背后的故事,展现泽普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潜移默化、化风成俗,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教育引导全县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第二节 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研究,进一步扩大“学习强国”平台在全县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加强新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宣传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感动泽普”十大人物评选、爱国卫生运动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大力推进世俗文化、现代文化发展,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成立县乡镇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深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规范失信行为信息记录和共享公开制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家庭和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乡风民风建设,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以及家风家训的道德自律作用,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参加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推动兴起文明家庭创建的热潮,展示文明家庭风采,夯实社会稳定思想根基。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达标建设、升级改造,完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配套设施设备。推进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民族地区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支具有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爱党爱国爱疆的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继续建好用好融媒体中心,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办好新闻、农牧、科技、文化等广播电视节目。进一步完善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尤其是村(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加大对乡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建立面向农村提供文化流动服务机制。组建文艺演出小分队、文化服务工作队常态化开展文化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乡土建筑、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护,加强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加大馆藏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民族文化起源研究和成果宣传,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本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扶持县级发展依托文化遗产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特色文化服务,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文化遗产教育与国民教育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创客空间,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民族文化起源研究和成果宣传,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促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充分挖掘整理泽普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遗文化进景区,培育打造“非遗+节庆” “非遗+文创”“非遗+特色街区”等旅游新业态,形成一批非遗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和旅游线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骨干企业,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载体。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实现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第十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和创业服务能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建成地区具有影响力和辐射面的科技中心、智力高地、新兴产业聚集区,为推动泽普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第一节 健全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坚决落实自治区有关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把科技创新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决做到经费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保障向科技倾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双创”发展动力升级,大幅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双创”主体升级。

第二节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支撑

强化各类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加快培育和扶持农业科技型企业,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团队,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农业企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完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创新高效安全生物制剂和高效健康种养模式,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以特色林果产业、设施农业、高效立体农业为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村信息化基地、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等科技服务组织形式。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建立农业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打造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推动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第三节 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县域各类企业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使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渠道更加顺畅。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加强保障条件建设,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逐步建立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推广机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第四节 集聚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资源

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建立符合泽普县实际需求的、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薪酬激励等机制,主动对接自治区“天山英才”“天山学者”等人才工程,加快构建与创新创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实施青年人才本地“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为青年人才提供安居、落户、创业、就业和环境优化等全方位支持。突出支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急需紧缺的青年人才,对符合产业领域的企业新引进的人才给予奖励和补贴。通过人才的集聚和引领,提升泽普县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人才培养。积极联合疆内高校,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所、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支持疆内高校与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民现代化、党政科技管理、优秀青年科技、乡土科技、技术创新等人才培养。以“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消防安全等为载体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宣传活动。科技管理部门、行业部门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开展培训工作,注重科技人员技能培训;确保各系统、行业的科技人员普遍接受一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接受科技培训率每年达到90%以上。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划要求,加大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强化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倡导科学、活泼的农村文化,增强广大农民发展现代新农村的能力。提升城乡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

第五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积极对标国家和自治区创新创业工作新要求,加快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创业培训、技术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国际合作等,开展符合泽普特色的双创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发放创新券等方式,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等服务。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及时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加大双创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创业网站、电视报纸及各级人力资源平台,加大泽普创业孵化基地及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创业人员回访登记及政策扶持工作。积极参与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创响中国”系列活动,培育创业创新精神,强化创业创新素质教育,树立创业创新榜样,通过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第六节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服务平台,探索服务于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向社会开放供应链,提供财务、市场、融资等服务,促进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办好一批科技企业,在发展空间、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行业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实施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小而强”“小而优”的“隐形冠军”企业。

第十四章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积极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以深化改革夯实高质量发展制度基础保障,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措施,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第二节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实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土地要素体制改革,建设产权清晰、规则一致、竞争有序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不同产业用地合理转化,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强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监管,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扎实做好水利体制改革,实行农业灌溉阶梯水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探索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并轨,打破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人力资源跨所有制、跨区域流动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第三节 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

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实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工作。进一步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巩固底板,加快形成与新时代泽普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对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民政、人社、市政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医保、助残等领域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

第四节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清单之外无审批”,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全面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能力,推动系统整合、数据共享、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加快政务服务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实现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最大限度的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市场平等准入制度建设,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切实降低涉企收费经营成本。创新信贷服务模式,优化贷款延期操作程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联合监管,积极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其他合法权益。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及时转办12345政务服务平台(投诉中心)反馈问题,切实做到“一号受理、按责转办、限期结办”。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

第十五章 坚定不移落实总目标,推进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和防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节 加强法治泽普建设

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疆的要求落实到泽普工作各个领域,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贯彻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运用法律武器开展斗争、打击犯罪,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风险、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协助做好反恐维稳、经济发展、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民生等领域立法,健全完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合法性审核工作机制,以良法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坚持公正司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和制约监督,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强化法治宣传,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大《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普及力度,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完善信访制度、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泽普。加强执法办案中心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法治泽普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为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二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和机动车查验区、摩托车考场等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能力水平;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打造现代化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强化基础配套建设,依法规范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检查,加强对危化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公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对物流寄递、食品药品等行业的监管,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求”,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的安全监管机制,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大力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实施精准治理,实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多举措加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应急调度指挥平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全面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完善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升火灾防控水平和灭火救援能力。健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乡镇、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按时开展公共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全面提升乡镇消防水平,筑牢村(社区)防控基础。到2025年底,所有自动消防设施单位100%接入远程物联网监测平台。

第十六章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广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统一规划体系。建立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本规划与喀什地区“十四五”规划以及泽普县年度计划的衔接,在制定和实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加强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进行规划衔接。泽普县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加强与自治区和喀什地区规划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方面的对接,保障规划得到有效支撑,推动规划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不断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成效。

完善目标考核。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各级政府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泽普县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对全县各族人民的承诺。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公共服务,特别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主要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完善评估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每年向泽普县人大报告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进展情况。完善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测,主动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提出调整和修订规划的意见。经中期评估需要修订本规划时,由规划编制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提请县人大审议批准实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措施保障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并将其列入泽普县人民政府考核目标。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应予公开发布,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全县各族人民参与规划实施、建设美丽富裕新泽普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县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实施规划成为全县上下的行动自觉。

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调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综合运用规划、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信贷、物价、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用规划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对规划所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加快组织推动实施。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咨询评估、审议决策制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相关稿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