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战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陆军军事实力 法兰西战役

法兰西战役

2023-07-13 1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封面需要

                                     前言

  笔者写这个系列文章的原因在于:站内很多人对于法国战役的具体细节有许多误解。大多是人云亦云,只会跟风。再加上站内目前的视频,专栏主要只分为两类:无脑乳法和无脑吹法。所以在这种氛围之下,我们大家很难有对与法国战役客观,清醒的认知。这反过来也使得无脑乳法,无脑吹法之风更盛。

  笔者认为这几乎是一个死循环。如多年前我国网络流行乳意,把意呆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还攻击意大利这个民族!后来乳意风波退散,又流行无脑吹意,以至于出现了“没有意呆,德国早就被英国从南方登陆”,“隆美尔只会抢无敌的意大利军队的补给”这种暴论。

  现在轮到法国了。最开始我们一股脑乳法,“法国没放一枪一炮就投降。”“法国只能在矮子,女人,外国人得领导下才能打胜仗。”这种屁话甚是流行。现在可好,风向变了,许多当初的乳法小鬼摇身一变成了“精法”,并且无脑诋毁德国,英国等国来吹捧法国。以前的暴论是“法国在1940年不抵抗就投降了”。现在的暴论是“自由法军带着英美大反击。”

  试问,这种吹法小鬼和当初的乳法小鬼有何区别?实属一丘之貉。这种人的事例如下图。

具体例子,不是空气靶子罗斯图诺夫主编,苏联官修《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合计着英国人不是人?统计德军战损算英法军战果之和,统计协约国战损只算法军?双标狗。

    照你这么说,莫非英国人在阿拉斯伤亡了16万官兵,然后一个德国兵都没打死?德军的损失就全是法军的战绩喽?

“打穿意呆”,指被克拉克表扬了在古斯塔夫防线的表现,没了。就这?无论怎么说,英美盟军都是在意大利战场的绝对主力,不接受反驳。自由法军确实在小规模交战中表现值得表扬,但是“带着英美……独自手撕德军”?你法在科尔马打了一万年有脸说带着英美呢?

  我真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你说美军地位不如苏军就算了,毕竟苏联确实是抗德主力。现在法军地位都比美军高了?你法在意大利就那4个师,还带着英美?解放法国本土的战役自由法军确实有功劳,可是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带着英美”。挫败北风行动,科尔马战役哪次不是有美军撑腰的?美第7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帕奇真想来一句MMP!

  做人得讲原则!没有英美盟军法国人就等着在非洲待一辈子吧!没有盟军在法北和德军的生死搏杀,自由法军和游击队那几个人还能有捡漏南法的机会?

拿破仑三世:我赢着赢着就被普鲁士蛮子抓了。

    “法国衰弱期靠偷袭赢得战争”照你这逻辑我也可以这么说,拿破仑是趁着普鲁士军队腐化堕落打赢了普鲁士。法兰西王国是趁着神罗分裂,帝国中央权力势衰才打赢的德意志。所以他们的胜利就不值一提了?荒谬!还拿皖南事变来相提并论?你是真找不到素材了?

我已经不知道这是吃错药还是怎么了。这种言论其实很好反驳,从1944年6月到12月,德军在西线狭义的“死亡”就至少30余万。哪怕假设英国兵全是纸糊的,连路都走不好,只会躲在美军后面看戏,战死德军只有十分之一是英军的战果,这难道还比不上法兰西战役德军的死亡人数?这还没有考虑到英德在北非打了1年多,意大利打了2年,海空战更是从头打到尾。知乎大V开千岁的回答

  这就是现实。无脑乳法风波之后,无脑吹法风波随之而来。某些人为了吹法不惜颠倒黑白,这和乳法小鬼有区别吗?!

  于是,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试图以尽量客观的态度来描写一下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与第三共和国在间战期与战时的情况。由于笔者主要研究的并不是二战史,手头的资料也较为有限,如文章有谬误,还望不吝赐教。

        战间期——风雨飘摇的法兰西

   世界大战的烽火终于在1918年11月11号熄灭,于泥泞的堑壕中与德国鏖战4年的法国终于盼来了胜利的曙光。1918年的法国陆军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陆地武装力量。法国陆军此时拥有101个师,野战部队160万人,无疑是欧陆霸主。正如基斯林所讲“没有几只军队如1918年的法国陆军那样自信。”无疑,这是二十世纪法兰西军队的巅峰。在普法战争的耻辱之后,法国陆军又一次站在了欧陆之巅。

  但是辉煌的背后是已经不堪重负的法兰西。法国的国力已经配不上第一陆军的桂冠了。

  法国在1918年的债务是340亿法郎,约合13亿战前英镑。要知道,战前一艘无畏舰的造价也不过约200万英镑,这笔够建造几百艘无畏舰的巨额债务,是法兰西经济的一个沉重包袱。昔日的世界债主短短四年后就债台高筑,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法国国土被德国侵略者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1580亿法郎。1919年的煤炭产量仅仅是战前的53%,制造业衰退40%,1919年末甚至爆发了饥荒。战后的经济崩溃让法国不可能维持住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国家在走向死亡。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就已显露颓势,1870年,随着德国的崛起,法兰西首次失去了欧陆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自此之后法国再也没有回到这个位置。1913年,德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3倍,国民生产总值是法国的2倍,机械制造业产值是法国的10倍。到一战之后,法国进一步衰落。以此时法国的人力和工业实力,她已经不可能建立像王国时期与拿破仑时期那样对德意志的绝对优势了。

 随着德国威胁的解除,法国开始了大刀阔斧地裁军。1919年法国陆军裁撤到49个师,90万野战部队。虽然仍然保持着对德国的优势,但是很快法国的灾难就来了。 

                           殖民地危机

  法兰西殖民帝国广大的殖民地对法国曾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整个战间期,殖民地却是法国最大的负担。

  1924年,摩洛哥的暴乱升级为“里夫战争”。法国仅仅第一年就花费了10亿法郎,并从本土抽掉了2个军,但是丝毫不起作用。正如法国军官,未来的战略大师安德鲁.博福尔所说“和我们打仗的都是很好的战士,打赢他们并不轻松。”法国在摩洛哥被折磨得要死要活,最终贝当元帅力排众议,重拳出击派出20万野战军(相当于此时法国陆军一半的兵员),终于在1926年打垮了摩洛哥起义军的主力。但是加下来几年的善后问题仍然消耗巨大。直到1934年,法国在摩洛哥都投入了3万多野战部队。

  叙利亚的问题更加严重。1925年法国军队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甘莫林二话不说出动炮兵与飞机把大马士革炸成一片废墟。从此,法国深陷叙利亚泥潭。1926年一年法国就花费了10亿法郎,1万5千法国军人丧生。一直到1934年,叙利亚依然需要40亿法郎的预算。

  或许大家对这笔数字没什么概念,没事,笔者在这里将给出间战期法国个别年份的陆军军费。

1920年,68亿法郎

1925年,39亿法郎

1927年,56亿法郎

1930年,101亿法郎

1935年,66亿法郎

1936年,140亿法郎

  可以看出,殖民地的巨额开支严重影响了法国军队的建设。毕竟陆军经费就那么点,殖民地的动乱又格外烧钱,这就致使法国陆军被迫忍受多年的低军事投入。

                 海军建设导致的预算浪费

  由于国内经济崩溃与殖民地的开支,法国的军费本就少得可怜,结果上述的问题又让军费短缺雪上加霜。

  从1930年到1938年,法国海军仅仅建造舰船便花费了51.3亿法郎,这还没算海军脑抽搞得各种奇葩的“面子工程”法国海军在1938年已经成为世界第四海军,但是有用吗?试问法国海军在抗击德寇的战争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这笔钱都够修一条新的马奇诺了!

  仅仅是在比赛大,科西嘉,开比尔的工事与港口扩建便花费约28亿法郎。

  诚然,法兰西共和国作为一个全球帝国,维持一支海军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支海军严重拖累了法国陆军的建设,这支强大的海军在法兰西战役时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德意志第二帝国公海舰队:真是风水轮流转啊,法国佬。)

 但必须注意到,以法国的国力,同时维持一支足以压制欧陆的陆军和足以让英国感到如芒在背而不得不重视的海军是根本不现实的。用二流国家的国力去支持一流的陆海军,这可能吗?

  二十世纪的法国不是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那个可以争夺世界霸权的法国了,法国早就失去了这个资格。法国应该意识到,法国现在不过是个依附于英国秩序的次等强权。没有英国,靠法国自己不仅不可能捍卫她的世界帝国,甚至连最基本的国防安全都无法保证。

  德皇威廉二世曾有一句名言:“德意志帝国的未来在海上”。但笔者想说的是,“德意志帝国的命根子在陆地上!”海军不够强大无非就是万年的一流强国,始终不可能称雄世界。然而对德法这样的国家来说,陆军不够强大是要亡国的!什么法兰西世界霸权?什么打倒英国秩序?打不过德国你连老家都保不住,谈什么“世界霸权”?德意志帝国尚且没有足够的实力同时维持强大的陆军和海军,综合国力更弱的法国自然更不可能。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说的真轻巧哇。作为一个人口负增长,工业实力在西方列强中中仅比意大利强的法国有这个能力吗?

  就凭法国早已衰落的国力,既不想老实追随英国,还成天想着给皇家海军上眼药,又不肯甘居德国之下,处处压制德国。你不完蛋谁完蛋?

  1939年的那支世界第四的海军换来的是:彻底完蛋的法国陆军

                               陆军的停滞不前

  军费吃紧,陆军大爷也只好忍耐了。在政客们看来,陆军建设一定要以省钱为第一要务!怎么能花钱去建设军队呢?荒唐!于是乎,法国陆军直到1933年都在使用19世纪80年代的老式步枪,而新式步枪的量产也困难重重。

  如下图所示的MAS36步枪,截止1940年6月23号(就是法国已经完蛋的时候),也只有250000把MAS36交付军队。因此这款步枪只能分配给军中的精英,普通大兵是不可能领到的。

MAS 36步枪,这其实是一款性能非常优异的武器,然而其的量产却遭遇了诸多困难。直到开战后,理应有装备优先供应权在德法边境驻军都没有列装这款武器,可见其产能确实严重不足。

   甚至到了1940年,法国陆军居然还在用哈奇开斯这种老古董对付MG34!由于军费不足,整个法国陆军都在省吃俭用,1925年法国陆军裁撤到只剩25个师,1927年则只剩下了可怜的20个师。为了省钱,整个20年代的预备役训练都被取消了!1930年魏刚开始大力推进法军的摩托化,并大力普及坦克(对,就是摩托化,不要以为法国陆军全是故步自封的老古董。)。但是魏刚很快就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没钱。

  因为大萧条的打击与法国陆军军费吃紧,1930至1933年,法国居然只生产了40辆坦克!到1936年法国陆军第一轻机械化师(1reDLM)组建时,军中只有少量AMR33式轻坦,而此时德国已经在组建3个装甲师。

  同时法国摩托化部队的建设也不容乐观。为了省钱,法国一个摩托化步兵师(DIM)只有1500辆机动车,相比之下德军在1937年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便有3000辆机动车。并且法军摩托化步兵师的数量也少得可怜,直到1940年这样的师也只有7个(开战后其中6个都交代在比利时了。)。

  很多朋友会列举戴高乐的《建立职业军队》一书中的“建立一只10万人的常规机动部队是保卫祖国的最好方法。”这一观点来指责法国高层的愚昧。但是各位朋友们别忘了,法国可没有那么多预算去组建这些部队。魏刚和甘莫林也不是不想,但是真的穷啊……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法国军方高层一定程度上没有预测到未来战争的趋势。比如从1920年至1935年,法国陆军军费为1135亿法郎,但是其中只有2%用于研发通讯设备。而1940年战局中,盟军糟糕的通讯装备也饱受吐槽。

  总的说,战间期法国的战备无疑是糟糕的,而且是非常糟糕。可以说法国由于经济崩溃,预算的浪费导致陆军的建设停滞不前,也难怪会在1940年的战争中被德国教做人。

  诸如《第三共和国的崩溃》这种书为了突出德国的虚弱会告诉你德国在1935年才恢复了预备役训练,但他们不会告诉你法国人直到1934年才恢复了正儿八经的预备役训练,1920年代则是压根没有预备役训练的,他们并不比德国人强到哪里去。哪怕到1940年,法国陆军中有大概20个B类预备役师的士兵甚至是常年没开过枪的。为什么呢?很简单,要省钱。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法国陆军是当时的欧洲第一陆军”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荒唐的。20年战间期的低军事投入已经把法国陆军从1919年的那只能征善战之师变成了1939年的泥足巨人。法国人自己毁了自己,他们成功用20年的时间让曾经的欧陆霸主法国陆军变得虚弱不堪。1919年的法国陆军称得上是欧洲第一陆军,但是1939年的法国陆军只不过是空架子。

  法国直到1937年大难临头的时候才开始大规模重整军备,但是因为财政限制致使军备重整极为缓慢。尽管如此法国陆军的军备重整依旧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如1937年4月法国斥巨资组建了伞兵部队,甘莫林对坦克的重视使得法国陆军在1939年所拥有的坦克数量已十分可观。

静坐战时期法国的坦克生产情况。虽说法国的军工产能已经大大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如S35,B1这样的坦克产量依旧很感人。如1939年9月居然只搓出来了4辆B1。S35的最高产量也只有每月22辆。

  1930年开始的陆军摩托化改革也成绩显著,至1939年,法军拥有了7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轻机械化师,1个装甲师。这在当时的欧洲是仅次于德国的机动部队。同时法国空军1939年的预算相比1936年增加了3倍,空军的境况大大改善。

  然而,一切都晚了。法国的这点进步跟德国的突飞猛进相比较就显得相形见绌。法军的军备重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陆军虽然增加了预算,大力采购新式装备,但是坑爹的本土动员机制并没有解决;工程兵部队在1936至1940年间只获得了5亿法郎的预算,工程装备严重不足;这也是1939年法军无法在波兰战役期间发动有效攻势的原因;法国空军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飞行员的训练并没有跟上,法国空军直到1940年居然只拥有800名熟练飞行员。同时因为空军装备生产计划的混乱(短短几年时间居然出台了5套不同的长远规划),这导致法国的工厂在明明已经有新式飞机的情况下还在生产老式飞机。且由于生产计划的快速变更,法国人没有时间去制造足够的备用零件,这致使他们的飞机有很多在几年后就成了一堆废品。

  我们现在反复指责法国在1940年犯的重大错误导致其战败,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法国陆军的实力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战略上的致命错误确实是法国战败的重要原因,但是法军本身实力不济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所谓的欧洲第一陆军早已名不副实。等到1940年西线战役开始后,盟军的实力事实上已经吃亏。笔者在接下来几篇文章中会具体说明双方的实力对比,并且破除一些关于法国战役常见的误解。

       小专题:关于修马奇诺防线是否是浪费钱

   很多朋友认为法国人修马奇诺防线完全是浪费。其实不然。事实上修防线是最省钱的方法,马奇诺防线事实上极大的节约了法军本就不富裕的兵力。1940年法国在本土北部的陆军总共只有89个师,整个法国本土的师级单位不到100个,兵力短缺严重。(其中法国青壮年人力不足是兵力短缺的重要原因)可是由于马奇诺防线的存在,法国得以把军力部署到更需要的地方(比荷卢),而在马奇诺防线只部署了20多个静态师。

  退一万步说,马奇诺防线花费真的有那么大吗?整道防线算上后来的扩建到1938年也才花费了61亿法郎,这相比于法国海军的浪费又算什么呢?法国海军从1925到1935年花费的军费占总军费的25%(不算“面子工程”),而马奇诺防线不过5%左右!再算上法国的面子工程,这笔钱真的是浪费吗?不,笔者认为,马奇诺防线的钱花的值。

  与其去指责马奇诺防线是“浪费预算”。我们倒不如去指责法国海军的那一堆“面子工程”才是真正对于预算的浪费。

附:法军的人力危机。

 稍微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法国的出生率危机与其导致的兵源短缺问题。由于出生率的持续低迷与一战巨大的创伤,这个问题到二战时期已经严重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为了更好的说明人口危机对法国军队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法国历年的征兵数据。

  首先要了解的是,法国的兵役法是年满21周岁的健康男子都要服兵役。具体的时间为:现役2年,后备人员3年,A类预备役人员16年,B类预备役7年。关于这些不同等级预备役人员的具体信息笔者将在《无奈的静坐战》中进行说明。

  现役

 1939年入伍(即该年份年满21周岁的男子,下同):222000

  1938年入伍:206000

  后备人员

  1937年入伍:182000

  1936年入伍:173000

  1935年入伍:209000

  A类预备役

  1934年入伍:316000

  1933年入伍:324000

  1932年入伍:328000

  1931年入伍:307000

  1930年入伍:332000

  1929年入伍:331000

  1928年入伍:337000

  1927年入伍:330000

  1926年入伍:339000

  1925年入伍:342000

  1924年入伍:339000

  1923年入伍:339000

  1922年入伍:345000

  1921年入伍:340000

  1920年入伍:339000

  1919年入伍:320000

  B类预备役

  1918年入伍:301000,其中21000人死于一战。

  1917年入伍:291000,其中29000人死于一战。

  1916年入伍:280000,其中54000人死于一战。

  1915年入伍:238000,其中78000人死于一战。

  1914年入伍:235000,其中85000人死于一战。

  1913年入伍:235000,其中67000人死于一战。

  1912年入伍:222000,其中77000人死于一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