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 文学

文学

2024-05-14 2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影《情人》中女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杜拉斯自己

小说荣获了1984年的龚古尔文学奖,被译成40多种文字,至今销售250多万册,这也使杜拉斯成为享誉世界的法语作家。

“法国的情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的胡志明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波雷诺(柬埔寨)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家中还有两个哥哥。

年幼的玛格丽特·杜拉斯

18岁的时候,她回到了故乡——法国,读书的时候就立志成为一个小说家,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2年,她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1943年她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并开始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

著作《无耻之徒》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离婚,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2年,发表了《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书中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当法国掀起新浪潮后,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1959年名导演阿仑·雷乃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1959)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世界。

电影《广岛之恋》剧照

电影讲述了法国女演员艾曼妞丽娃在一九五七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日本男子罔田英次,两人产生了婚外的热恋。罔田的出现令艾曼妞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长别离》

1974年,创作《印度之歌》,该作品于1975年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电影《印度之歌》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1984年发表小说《情人》,该作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书中记录了她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

晚年的杜拉斯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享年81岁,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杜拉斯不仅在写作上有追求,在政治上也有追求,作为法国知识界介入政治社会生活的积极分子,杜拉斯参加过抵抗运动、加入过法国共产党、游过行、卖过报、发过革命传单;作为文艺多面手,她既是作家,也是戏剧家、导演和专栏记者;作为对热爱生活的模范,她热情好客,能做一手好菜,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花草照料得停停当当,就连被她插在各种瓶子里的干花都有一种颓废的物哀之美。她有过情人,甚至太多,喜欢年轻的身体,但她在每一份爱里都倾注了真情,而爱也滋养了她的生命和写作。

杜拉斯的一生, 就是她不停创作的一部小说,而爱情是唯一的真相。在她的眼里,没有爱的时间是无权被记住的。她一生绯闻不断,崇拜者甚众。甚至在66 岁那年,仍然赢得了小她40多岁的大学生扬• 安德烈的爱情,并在扬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最后的16年。

哪怕你没有完整读过《情人》,对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下的那些深沉、优美,放射出饱经沧桑美感的句子,你也一定不会陌生。斑斓多彩的传奇人生,摇曳多姿的个性文字,让杜拉斯已成为法兰西文化中独一无二的“杜拉斯标签”。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杜拉斯“走进”中国之后,就以独特的文学魅力,加上与“中国情人”的渊源,形成了对中国年轻作家群强烈的“侵蚀”,并在有小资情怀的一代年轻读者心中,打下“导师般”的深刻烙印。

(文中资料综合《文史参考》、新京报、重庆商报、百科等,文中该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