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经方治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治疗恶寒发热 发热经方治疗

发热经方治疗

2023-09-28 06: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功效: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体虚之人,感冒后,症状(患者自我感觉)轻微,但发热较高,兼口渴心烦。(寒包火轻)

从药物上我们可以看成是桂枝汤加麻黄石膏,而石膏二十四铢,麻黄十八铢石膏用量大于麻黄,所以本方温散不及麻桂,凉透不及越婢。方后也未言及温覆等。可知本方实非发汗方,本方用于治疗表郁邪轻,外寒内热。“消息和之”。

5、葛根湯

组成:葛根4兩 麻黃3兩 桂枝2兩 芍藥2兩 甘草3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功效: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病人外感风寒,如果出现后项强痛,头痛,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症,就是葛根汤。

6、大青龙汤

组成:麻黃6兩 桂枝2两 甘草2兩 杏仁40枚 生薑3兩 大棗12枚 石膏如雞子大

功效: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寒包火重)。

寒”表现为:恶寒发热(就是感觉身上怕冷,发烧),身上疼痛;

热”表现为:烦躁、口渴、舌红。以上的这些症状表现,就可以选用大青龙汤。

7、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12枚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 干, 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

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

摘: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故虚人感冒纵有太阳表症,亦为病之标也;纵无少阳正证或变证,却总是腠理空疏,邪与正搏,故可借用小柴胡汤,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则太阳表症亦可除矣。"刘渡舟教授之论述,言简意赅,深切临床实际,亦可谓先得我心者也,故详加引述,以饷读者。由此可知无论经方抑或时方,治疗外感疾病诸方中,能广泛适应,普遍使用者,唯有小柴胡汤而已。

此外,小柴胡汤亦可治疗风温、瘟疫、湿温等初起证候。如《济阴纲目》曰:“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得效方》谓:“小柴胡汤治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苏沈良方》则曰:“此药极解暑毒。”类此之论述,诸书散见极多。是以知小柴胡汤不仅为治疗感冒风寒之圣剂,亦是其他外感热病之良方

再有,女子如果逢月经期而感冒,多容易出现少阳证,此时即可先用此方。并且,女子经期气血不足,感冒后很容易因正虚无力祛邪而变成缠绵难愈。结果以后每逢经期即发作感冒,痛苦异常。小柴胡汤即是治疗此类病证的一个主方,效果十分明显。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如果感冒后往往不容易康复。因为正虚,所以经常反复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紧接着又来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处于感冒状态之中。此时也可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来治疗虚人感冒,往往效果明显。

8、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

功效:温经解表

主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摘:没精神,身上痛,想睡觉,要是把脉很难摸到,大多用怕冷的感觉。“太少两感证”是本方的经典主治。所谓的“太少两感证”可以理解为少阴之体复感太阳。因此,本方对于阳虚之人有广泛的使用场合。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感冒的全身表现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严重恶寒感

二是极度疲倦感

三是病程多迁延不愈。

临床多见于体质虚寒之人或老年人。病人看上去,一副疲劳样,无精打采,面色白,甚或鼻塞、流清涕、鼻头发红(经常擤鼻涕所致)、声音低弱、脉沉细微弱。另外,素有咳喘、鼻炎等病人,早期服用大量抗菌素或清热解毒类巾药的感冒患者,也容易出现本方证。对此要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耽误治疗时机。

9、白虎汤

组成: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煎服: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之证。凡伤寒化热传入阳明,或温病邪传气分,皆可致此。临床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运用:

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

2).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头上生 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 晡潮热。

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

10、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煎服: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

功效:清泄热邪,急下存阴,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俯实热

症见壮热汗多,心烦口渴饮冷,项背反张,卧不着席,四肢挛急,口噤断齿,胸腹满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燥,脉沉弦有力;阳明腑实证,症见潮热汗出,不恶寒,大便硬而难,或绕脐痛,拒按,舌苔干黄或焦燥起芒刺,脉沉迟,或迟而滑,或沉实有力。常伴有精神症状,如烦躁,心中懊侬谵语,独语如见鬼状,重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伴汗出,如汗出不止,手足溅然汗出;或身微热或烦热;热结旁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腹满而喘,眩冒。

11、通脉四逆汤

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组成:炙甘草二两 生附子大者一枚破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煎服: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原方加减: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病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治则: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真寒则:怕冷,喜热饮,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或腹痛,或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

假热则: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面赤乃阴寒在下,逼阳上浮,即所谓戴阳证,或咽痛但不红。

从加减看:

加人参是通脉;

加葱茎是通阳;

加生姜是治呕;

加芍药是缓急止痛;

加桔梗,即利咽开结,也是咽部引经药。

12、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炙甘草二两

煎服: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功用: 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证发热。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 则谵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 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等。

1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组成: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一升。小便利则愈。

主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抓主证:即腹满、筋强、小便不利

14、竹叶石膏汤

“伤寒解后,虚蔗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升。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 煮采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症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纳呆,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或小儿夏季热。

另:时方如银翘散、升降散、柴葛解肌汤、三仁汤、蒿芩清胆汤、清瘟败毒散、清营汤、温病三宝等等,依据病机,可根据自己用药习惯皆可适当选择运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