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院士“一桌菜”⑤丨“油菜院士”的金色梦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油菜育苗技术视频 长沙院士“一桌菜”⑤丨“油菜院士”的金色梦想

长沙院士“一桌菜”⑤丨“油菜院士”的金色梦想

2023-12-26 0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沙院士“一桌菜”⑤丨“油菜院士”的金色梦想——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育种专家官春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隆 王晗 摄影 范远志

【院士名片】

官春云,1938年2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三熟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他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生情怀与油菜结缘,在油菜培育领域做出来卓越贡献。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化、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0余项;育成油菜品种26个,推广面积近3亿亩;获得专利38项;出版专著8本(主编);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菜单】

“湘油系列”“高油酸系列”“湘杂油系列”等

特点:菜油两用、高产“双低”、含油量高、油酸含量高、色泽翠绿、气味清香、健康爽口。

【正文】

春风和煦,油菜花开,遍地金黄,秀美诗意。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恰逢春日,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漫山遍野,这种高颜值农作物,其实浑身都是宝,可做菜、可榨油、可药用、可观赏、可饲用……

六十年风雨一甲子,一位耄耋老人却与“油菜”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官春云。

机缘巧合的“油菜院士”

命运有时很玄妙,从小矢志成为工程师的官春云,因一场意外眼疾,不得不选择农学。多年后他甚至坦言,自己并非“爱农才学农”,而是“学农就要爱农”。

上世纪50年代末,正是无数年轻人用青春和热血建设新中国的光荣年代。1959年,刚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的官春云选择留校任教。

彼时,正值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年轻的官春云常常目睹人们因缺少食用油而只能吃“红锅菜”(没放油的菜)。

正是此时,他被分配从事油料作物研究,从此与油菜一生结缘。

“哪怕种油菜的农民也吃不上油,因为油菜籽产油量实在太低,我家三口人也只有四两油。”官春云回忆那段艰苦岁月仍心有余悸,正是在那时,他就立志要把油菜研究好。

“我就是油菜,油菜就是我。”从此,官春云人生字典的封面便烙印上了“油菜”二字。

打破常规,“冬发”理论促产量翻番

梦想虽然可贵,但现实的困难也摆在眼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菜的平均亩产极低,还不到30公斤,如何破局,这是官春云念兹在兹的问题。

长期以来,油菜栽培理论采取的是“春发”。油菜作为一种越冬植物,在栽培时往往要到春天再开始。但一种似乎反常规的现象却引起了官春云的注意。

通过长期观察,官春云发现,播种早的、冬前管理好的、施肥多的油菜收获时产量却更高。这种现象与“春发”理论背道而驰,官春云脑海中逐渐形成了“冬发”的构想。

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官春云通过深入调查,逐步印证了“冬发”的科学性,并首次提出“促进冬发是长江中游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官春云还建立了一整套冬发栽培技术体系。

通过推广示范,“冬发”技术在湖南全省逐步广泛应用,油菜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菜籽油的自给自足。数据显示,1978年至1995年,仅湖南地区,因推广油菜冬发技术,就增收20.7亿元。在农业农村部的推动下,这一理论与技术在长江中游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促使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单产翻了近一番。

“有油吃”到“吃好油”

俗话说,无油不成菜。

解决了油的产量,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油的质量如何提高?官春云始终没有停止思考。

原来,在油菜籽中,含有两种对人畜有害的成分,即芥酸和硫苷。如何培养出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油菜品种,是国内外专家争相攻克的难题。

1987年,通过艰难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官春云育成中国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1号’,填补了双低油菜空白。此后,官春云和他的团队又将双低与高产紧密结合,育成湘油13号和湘油15号等20余个高产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超过两亿多亩,大大推动中国油菜双低化进程。

“我们研究的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从过去的50%左右下降到3%以下,硫苷含量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作为官春云团队成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钱论文表示,除了双低油菜已经普及,我们还选育出高油酸油菜品种。油酸是人体极为重要的营养物质,被营养学界称为安全脂肪酸。长期食用高油酸油能降低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适合现代家庭的健康用油标准。目前,“高油酸”可以称得上在食用油行业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岁月更迭,不变的是官春云院士的初心。2020年,官春云院士团队制定了高油酸油菜籽国家标准(NY/T 3786-2020),要求高油酸油菜籽应符合“双低”标准,且油酸含量 ≥73%,同时还选育出了湘杂油787、湘杂油512等黄籽高油系列品种,含油量高达48%、亩产达180公斤,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支撑着油菜产业稳步提质增效。

如今,官春云还在不断发掘油菜更多的功能,团队正在培育高神经酸、高吲哚类硫苷油菜等功能性新品种。

最牵挂的永远都是油菜

“油菜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油菜耐渍性差,第二油菜早熟不高产,我们要继续努力。”回忆起官春云在住院期间仍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油菜,仔细询问最新的科研进展的话,湖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熊兴华至今深受感动。

“在科研成果的分享上,他总是考虑团队所有成员,激发大家创新的积极性。”在熊兴华眼里,官春云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油菜院士,更是“不贪功、不计较”的前辈师长。是好专家,更是好师长。

哪怕已经80余岁,他仍会不时下田察看。官春云认为,搞农业研究就是要常常穿梭在泥里土里、风里雨里,这是学农人最大的乐趣。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这让官春云倍感振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要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大力发展油菜发展。油菜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还亟待官春云和他的团队解决,他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油菜花开,仿若一个金色的梦想。当我们路过湖南农业大学油菜试验基地时,似乎依稀能看到,一位老人,一甲子岁月,就在这里凝视它们、培育它们、守护它们,最终他成为了他。

风雨一甲子,传奇六十年的故事还在继续!

【院士寄语】

“有时,五分钟很长,只要利用好就可以做许多事。可有时,五十年却很短,因为一个人一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时间,大概也就五十年。”

如今,官春云已经为国家的油菜事业奋斗了六十多年,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除了油菜研究之外,官春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与学农的年轻人说说话、谈谈心。他多次叮嘱青年学子珍惜时间:“只有不畏艰苦、勤于实践,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

出品/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 新湖南长沙频道

策划/曹辉

监制/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撰稿/ 王文隆 王晗

视频制作/范远志

编辑/胡什

作者:王文隆 王晗 摄影 范远志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