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287号提案的答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南大气污染防治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287号提案的答复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287号提案的答复

2024-01-04 1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韧委员: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关心和支持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大气污染物传输气象规律研究提升重污染天气预警精度》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重污染天气消除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工作要求,聚焦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坚持目标导向、标本兼治、精准治污、协调联动。

  一、主要开展工作

  (一)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形成预报预警能力

  一是建立构建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空气质量站点,广泛覆盖各省辖市(区)行政区域。通过对细颗粒物(PM2.5)等六类主要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准确反映各行政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情况,为实施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原始数据。二是搭建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该系统始建于2015年,并于2018年进行了扩充完善,增加污染溯源和扩散模拟系统、管控情景模拟功能、动态污染源清单管理系统、重污染应急管理支持系统、预报会商系统等,极大提升了预报能力及重污染天气分析能力。目前拥有多个国际水平数值预报模式和统计模式客观预报系统,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00万亿次,已经能够实现提前24至48小时对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做出预警,72小时省级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城市和县域空气质量7天客观预报,10天-15天中长期趋势预报,15天-40天数值模式预报。经过几年的持续科研创新,目前已实现了实时空气污染输送轨迹源解析、基于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气象预报系统驱动的化学物种和空间源解析,可以相对客观解释区域污染相互传输和影响的定性半定量分析。三是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按照《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研判分析结果,我厅指导全省各地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并根据气象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响应级别。

  (二)开展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一是加强研判调度。坚持日分析、周研判、月讲评会商研判机制,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加强与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研判,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分析研判全省大气扩散条件,判断空气污染形势。依托信息化、一体化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平台,安排专人专班,24小时密切关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和企业在线排污情况,高频次开展数据分析,随时提醒各地解决突出问题、消除高值热点,尽可能将区域传输影响降到最低。二是实施精细化管控,按照“空气质量好、生产影响小”的要求,统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源保供、疫情防控和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实施重点行业“一企一策”差异化管控,并综合运用远程信息化技术手段,深入开展高值热点区域的污染源排查分析,实现对停、限产企业减排措施的实时跟踪、智能分析、动态评估,区域联防联工作实效更加显现。三是实施协商减排,鼓励引导污染排放大户在严格执行已有规定的基础上,自主加大减排力度,减少重污天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四是落实错峰生产。聚焦重点时段,合理调配全省64家水泥企业、967家烧结砖瓦企业实施秋冬季季节性生产调控,全省日均排放量减少近30%,既减少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排放,又推动水泥、砖瓦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

  2021年5月以来,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我省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等组成“1+x”专家团队,集合多种溯源技术,精准解析污染来源,为指导各地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的省级科技支撑团队,根据河南大气污染特点,理清秋冬季重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成因与来源,分析重点行业排放量时空变化,开展污染防治措施跟踪评估,为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献言建策,相关工作支撑了日常管控、污染过程应对和重大活动保障,推动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各驻市跟踪研究团队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料和技术手段开展驻市研究工作,与地市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先后开展驻市基本情况调查,污染成因分析,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规范、工作手册制定,重点企业调研帮扶,编制更新污染源排放清单,协助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空气质量预测研判、关键时间节点空气质量保障,建立臭氧和PM2.5污染案例库,组织开展区域热点走航监测、各类技术培训等,协助地方实施大气污染精准管控,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全面推行绩效分级。坚持把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作为提升工业企业治理能力,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实施科学精准管控的有效抓手,组织科研单位编制修订《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和《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在国家39个重点行业基础上,制定了12个省级重点行业和1个通用行业的绩效分级指标和减排措施,涉及金属、建材、化工、轻工等4大类行业及通用设备,对同类行业、同类企业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绩效分级管理,实现了全省涉气企业差异化减排措施全覆盖。组织“一市一策”、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开展现场帮扶指导,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添了企业主动治理、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二、下步工作打算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为此,我们将坚持科学研判、协同应对,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全过程科技支撑,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完善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体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一)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建设

  持续优化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开展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监测,分步推进全省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省辖市主要干道设立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开展PM2.5、非甲烷总烃、氮氧化物和交通流量一体化监测。推动工业园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开展园区内部、边界大气监测。加强省市一体化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和联合会商,深化城市重污染天气成因研究,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效果评估。实施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和绩效等级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优化绩效分级指标,实行差异化精准管控。

  (二)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科技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技术合作,深入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科技攻关。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制订陶瓷、铅锌、再生铜铝、玻璃、石灰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PM2.5组分观测、走航观测、省市一体化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技术规范,推进重点行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互联共享能力建设,加快公安、住建、交通、农业、气象、电力等相关部门涉生态环境治理监管数据和视频信号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和信息共享,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专业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先进技术推广。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人工影响干预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增雨(增雪)等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三)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

  开展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评估,科学合理确定联防联控区域,依法依规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跨区域、多部门协作联动,强化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确保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差异化管控措施落地见效,实现区域协同减排,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5月19日

  联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应对气候变化处) 熊 飚

  联系电话:0371-66309853;13803895487

  邮 编:450046

  抄 送: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洛阳市政府,洛阳市政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