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万中国人跨省就医,难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北一例患者是哪里的 599万中国人跨省就医,难在哪里?

599万中国人跨省就医,难在哪里?

2024-07-08 1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数据火锅 数据火锅 

引言

2020年,全国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省外就医患者达到599万例。这一数据,在2016年是440万,5年间,跨省异地求医者增加159万。

若统计范围扩大到异地就医(包括省内异地就医和跨省异地就医),数量更大。2018-2020年的异地就医总人次分别达到了6532万、9790万、8238万。其中,2020年异地就医总人次的减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也是一项重大民生问题。那么,我国异地就医的情况如何?他们为何跨省求医?要承担什么样的成本?我们用数据展现这一过程,以探求异地求医背后的困境。

1

“我相信上海的医院。”

“我爸才50啊!”H先生强忍住泪水哽咽着说。

H先生是安徽人,高中毕业后就出国留学,直到硕士毕业才回国,并留在上海发展——“在国外漂泊了多年,好不容易回了国,也刚刚结了婚。本是准备在上海买房定居了,谁料发生了这样的变故?”

变故发生在半年前。2021年底,H先生的父亲突然出现腹部饱胀、疼痛的症状,经诊断是疑似胰腺恶性肿瘤。在上海工作的H先生了解后,急忙把父亲从安徽接到上海进行肿瘤切割手术。

“很多人都说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不管是常规的放疗、化疗、梗阻手术、中医治疗,还是昂贵的靶向药、免疫治疗、重离子,只要能救我的父亲,我都愿意尝试!我相信上海的医疗水平,我也相信我的父亲会善有善报。”

从440万到559万:不断增长的异地求医者

H先生将父亲从安徽接到上海进行住院手术的情况并非个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省外就医患者达到了599万例。这一数据,在2016年是440万,5年间,跨省异地求医者增加159万。

若统计范围扩大到异地就医(包括省内异地就医和跨省异地就医),数量更大。根据中国社会保障协会援引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0年的异地就医总人次分别达到了6532万、9790万、8238万,总费用分别为3050亿元 、4361亿元、3961亿元 。其中,2020年异地就医总人次的减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

2018-2020跨省异地就医总人次(万)

 

2018-2020跨省异地就医总费用(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0年国家质量服务与安全报告》

2

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是一种信任。远赴外地寻医、“相信上海医生”的人们,为这份信任承担着高昂的成本。

交通食宿费:治疗费外的不菲花销

“父亲生病期间,仅仅是高铁票一项开支,就已经接近五位数,几乎占了我积蓄的一半。”H先生感叹道。异地求医的患者,首先要面临去往外地的交通成本。以患者流出省份最多的安徽、流入地最多的上海为例,从安徽到上海求医,单程高铁票为210元,飞机票1600元,且因预约、复诊等一系列流程,一年中需多次往返。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外地患者看病最多的科室为内科,我们选取内科常见的重病肿瘤为例。一名异地求医的癌症患者,以化疗28天为周期,除去排队等候和住院时间,一年至少需要往返6次,仅交通费一项便达上万元。若加上门诊、食宿等固定自费支出,治疗费外的自费成本高达3万元。而安徽省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04元。

安徽赴上海异地求医患者成本结构图(单次住院成本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美团、国航航空等航空官网。其中,单次住院天数采用上海卫健委公布的三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11.38天为基准计算。

安徽赴上海异地求医患者成本结构图(不同交通方式成本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国家统计局、美团、国航航空等航空官网。其中,全年总费用分为乘坐高铁和乘坐飞机两种情况计算交通成本。

住院难:等待中的成本和风险

辗转奔波来到就诊医院,挂号是第二道坎。挂专家号和特需门诊是外来就医者首选。在国内顶尖综合医院的挂号系统中,挂号费在60-100元之间,特需门诊高达300-800元。即便如此,就医者在网上挂号,等上一周、两周、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预约、检查、再复诊。漫长的等待,意味着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更高的病情变化风险。

排上队,看上病,也只是漫长等待过程的前奏。大城市的大三甲,不仅挂号紧张,床位更紧张。

“爸爸在华西医院看病,挂专家号等了一周,住院等了一个月。在等床位期间,爸爸病情恶化,消化道大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差点没命。”一位赴四川成都求医的患者家属说道。

全国排名前十医院的专家号等待时长

数据来源:医院挂号系统

病未愈,身已疲

舟车劳顿和长周期的治疗流程,患者家属面临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为了探求异地求医患者的生活状态,我们在社交媒体(微博、小红书、政府官网留言)上收集了279条留言。“异地医保”“报销”是提及的高频词汇,“压力”“难”是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心理状态。

279条留言中的诉求

数据来源:新浪微博、小红书、政府官网

3

超70%患者赴京沪求医,安徽外流最多

根据《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共收治了599万人次的住院省外就医患者。其中,流出患者数量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安徽、河北、江苏、浙江、河南;流入患者最多的地区则分别是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

上海:异地患者流入最高,占比40.12%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省外就医患者主要来自于周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例如,上海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有40.12%来自于省外,主要是江苏(12.09%)、浙江(7.98%)和安徽(6.67%);北京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有37.21%来自于省外,主要是河北(10.99%)、内蒙古(4.18%)和山东(3.71%)。江苏、浙江、广东的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来自省外的就医住院患者占比分别是7.56%、6.94%、5.12%,其“住院患者集中来自于周边城市”的趋势不如上海、北京明显。

北京:异地患者流入全国第二,占比37.21%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地区分配失衡:医疗资源集中京沪浙

患者外地求医,主要缘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三级医院中,级别最高的三级甲等医院,能够反映人均拥有医疗资源的质量。国家卫健委2021年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浙江,每百万人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更高。

每百万人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所)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1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全国排名前50位的三甲医院,北京、上海有22个,而安徽、河北没有一所三甲医院进入排行榜。

前50医院排行及其所属省份、手术量

医院 手术量(台) 所属省份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从医疗队伍配置看,京浙沪三个异地患者流入“大户”每千人拥有的医护数量更高;从治疗结果看,这三个地区的死亡率也更低。

流入流出前十省份每千人拥有医护数(个)

数据来源:各省市卫健委官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异地患者流入、流出前十省份死亡率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1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4

难以撼动的大医院虹吸效应

2015年医改以来,我国政策开始着力解决异地求医患者的困境。2016年起,试点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过去6年间,跨省联网的区域从22省覆盖到全国。

2015-2019:跨省医保直接结算从试点到全覆盖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在过去的医保体系下,外地求医的患者需先自行垫付医疗费,再回本地报销:复杂流程与漫长的等待时间在经济和精神上对老百姓而言都是负担。如今,跨省直接结算缩短报销周期,减轻老百姓垫付压力。

除住院跨省直接结算外,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启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京津冀、西南地区相继于2019年6月、12月启动试点。

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数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然而,无论是建立医联体、医生多点执业还是分级诊疗制度、医保差异化报销,似乎都很难改变大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

“国家的钱在逐步向基层下沉,病人和医生却不断往大医院上浮。”一医生向笔者表示。2013-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补助由1059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年均增长14.3%,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44.2%。而基层医院的分流效果仍不理想。

“大型公立医院具有虹吸效应,不仅吸引百姓,更吸引医生,基层医院很难吸引到优秀医生,患者更不愿去,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在病人眼里,大城市大医院里的名医说话分量才是最重的。

作者:彭绍娟 肖煜嘉 杨毅

指导教师:叶韦明

原标题:《599万中国人跨省就医,难在哪里?》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