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展新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沧州运河景观带最新进展 千年运河展新姿

千年运河展新姿

2023-04-23 20: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寒冬时节,百狮园里游人如织。书舍、茶室、渡口相得益彰,101尊石狮雕塑栩栩如生,远远望去,南川楼、朗吟楼、清风楼遥相呼应,诉说着大运河的悠悠岁月和千年传承。

几公里之外的园博园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2022年,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将在这里举办,一幅运河盛景正徐徐铺展开来。

千年运河美丽蝶变。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书记王东峰、代省长王正谱指示要求,以园博园、南川楼和朗吟楼、百狮园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构建“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全域谋篇布局

千年运河,虽历经一代代文化传承,但运河文化始终历久弥新。可以说,运河既是城市的精神文脉,又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是沧州的“根”和“魂”。

聚焦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市委、市政府以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指导思想为指导,以“两转两促三思考”活动为抓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系统性思维,坚持高位谋划、高频调度、高效推动,先后召开专题会、调度会30余次,调研检查20余次,紧密对接国家、省上位规划,对全域215公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对中心城区31公里运河沿线整体规划设计。

“着眼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全市形成了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总纲,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交通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为支撑,以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为指导的‘1+6+1’全域规划体系。”市运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坚持理念先行、规划引领,全市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

在此基础上,我市提出将大运河作为城市精彩中轴线、建设运河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将大运河规划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园博园、大化工业遗产改造提升、非遗展示中心、非遗服务中心、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南川楼片区改造、百狮园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形成中心城区完整规划系统,通过打通运河绿廊、促进城河互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再现运河繁荣盛景。

如今,漫步大运河沧州城区段,处处涌动着新生的“脉动”,既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坚持深挖内涵,“四带”建设扎实推进

大运河纵贯沧州8个县(市、区),是一座文化宝库,也是一条经济大动脉。我市强化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放大文化现象,迎来运河文化“高光”时刻。

2021年9月,大运河吴桥段9个运河驿站全部建设完工,驿站综合运河沿线的历史底蕴、人文典故、区位节点等元素建设,全线衔接吴桥运河绿道,展示运河沿线乡村的特色风情,成为带动运河沿线经济、环境、文化、旅游综合提升的一张靓丽名片。

大运河吴桥段的显著变化,是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科学利用文化资源,统筹推进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

千年运河水川流不息,沧州段大运河遗存甚多。我市始终坚持走保护优先之路,建设运河文化保护带。“一年来,我们从文物修缮、考古勘探等方面着手,对沿线176处文化遗产和375个非遗项目进行勘察摸底,建立保护名录,加强连镇谢家坝、泊头清真寺、吕宅、孙福友故居等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完成泊头沉船考古挖掘、郛堤城遗址考古勘探、南川楼建设工地新发现沉船抢救性清理。”这名负责人说,一项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拓展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

运河之美,美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一致,美在沿线风景的点缀。我市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运河生态景观带,持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形成“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绿块相嵌、景色优美的绿色长廊”。在此基础上,实施河道治理管护、加强引蓄水管理等工程,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全部清零,沿线2814个村庄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引黄引江水1.8亿立方米,实现运河全线有水。

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建设运河全域旅游带。我市抢抓省第六届园博会在沧举办机遇,坚持全域统筹、配置发展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全域协同发展转变,将沧州运河沿线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一方面,将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和沧州大化工业遗址作为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的先期展示区,与园博园同步使用,构建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文化展陈体验示范区,精心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另一方面,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完成吴桥杂技旅游片区5A创建、山水田园综合体、香海禅林综合度假区、大运河农业生态产业园等总投资51亿元的沿线18个特色项目,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沧州样板。特别是2021年,我市依托全域贯通的308公里堤顶路,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文武沧州·杂技醉心之旅”“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3条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沧州运河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

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建设运河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我市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推动沿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文旅休闲、产业发展、乡村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生态休闲农业、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带动美丽乡村提升……一年来,打造了东光特色种植、泊头鲜梨、青县瓜菜等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快构建百里运河休闲农业示范带;完成吴桥杂技、南皮张之洞文化、青县司马庄蔬菜等7个文化名镇建设和提档升级,并以吴桥县古运河畔和青县曹寺镇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引领,重点建设了89个省级美丽乡村,推动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

坚持打造项目,创新开发建设模式

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离不开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市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资金平衡的原则,积极采取多元化主体投资的方式,有效破解资金瓶颈。

走进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土方开挖。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成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集中承载地、活化文化的传承地、时代风采的展示地,形成大运河畔博物馆“南扬州、北沧州”格局。

“以片区平衡开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由单一项目建设向成片区域开发转变,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了中冶建工集团、中铁投资集团两家战略投资者,已组建项目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共协议引入资金85亿元。”这名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已完成园博园片区内5个村庄(社区)651户村民和8家企业搬迁安置。园博园已完成清表1150亩,城市展园区场地平整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园路施工和调蓄工程。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已完成房屋拆除和止水帷幕建设。南川楼、朗吟楼外装修及室外广场正进行整改,届时将呈现沧州运河历史名楼的精致风貌。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我市与省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运河文化带获得200亿元资金信贷额度,重点支持大运河沿线产业、城镇、生态、交通、文旅等项目建设,已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实施专项对接合作。同时,不断提升平台融资水平,先后完成百狮园、生态修复展示区、中心城区堤顶路、河道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源头活水”的注入,全面激活大运河文化带生机与活力。

坚持宣传交流,叫响沧州运河品牌

大运河是宣传国家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一张“金名片”,只有注重宣传交流,才能让运河故事代代传唱。

“在舞台上展现最好个人风貌,平时要投入感情地练,眼神、气质等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2021年暑期,在位于沧县文化馆内的“沧州木板大鼓传习所”里,七旬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板大鼓传承人刘银河,为小学员们讲解舞台上表演的细节动作,这样的培训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以大运河为纽带,我市加强非遗传承,讲好运河故事,先后建立舞狮、木板大鼓等文化传承基地、培训点34个,成立书法协会、戏剧协会等,会员达20万余人,并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整理,编撰出版《大运河文萃》《御河》《我们的大运河》《御河武韵》等系列丛书。

围绕打造运河艺术品牌,我市还推出《江湖》《大运河上》等舞台艺术精品,杂技节目《涟漪·扇变》荣获金菊奖,《一船明月过沧州》等9部作品入选“百年风华 红色旋律”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线上展演剧目。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我市不断强化与运河沿线城市的合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互访互动、互融互通,形成运河沿线“同生共长、美美与共”。

与扬州、杭州、淮安等运河沿线城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入“WCCO”合作组织理事会,积极参与运河沿线组织的研讨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以运河为主题的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大运河健步走、大运河摄影展等活动……每一次合作、每一项活动的背后,都在潜移默化中叫响沧州运河品牌。

水波为曲,桨帆为歌。驻足运河两岸,千年运河在传承与发展中精彩蝶变,孕育着新的希望,昭示着美好未来。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孙 健 通讯员 刘占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