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库巴曲的每日剂量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4-07-11 0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四)地高辛

1. 药品分类:洋地黄类药物。

2. 用药目的:用于心衰的治疗。

3. 禁忌证:对任何洋地黄类制剂过敏或中毒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伴心房颤动或扑动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禁忌与钙注射剂合用。

4. 不良反应:常见促心律失常作用、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少见视物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腹泻、精神抑郁或错乱。罕见嗜睡、头痛及皮疹、荨麻疹;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促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

5. 剂型和规格:

(1)片剂,0.25 mg/片。

(2)口服溶液剂:10 ml∶0.5 mg、30 ml∶1.5 mg、50 ml∶2.5 mg、100 ml∶5.0 mg。

6.用法和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0.125~0.500 mg/次、1次/d,7 d可达稳态血药浓度。若需快速洋地黄化,0.25 mg/次, 1次/6~8 h,总剂量0.75~1.25 mg/d。维持剂量为0.125~0.500 mg、1次/d。

(2)儿童常用量:口服,早产儿0.02~0.03 mg/kg;1个月以下新生儿0.03~0.04 mg/kg;1个月~2岁,0.05~0.06 mg/kg;2~5岁,0.03~0.04 mg/kg;5~10岁,0.020~0.035 mg/kg;年龄≥10岁同成人常用量;总剂量分3次给予或1次/6~8 h。维持剂量为洋地黄化总量的1/5~1/3,分2次给予(1次/12 h)或1次/d。

7. 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后主要经小肠上部吸收,吸收不完全且不规则,吸收率约为75%,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60%~80%,口服起效时间为0.5~2.0 h,血浆浓度达峰时间为2~3 h,获最大效应时间为4~6 h。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部分经胆道吸收入血,形成肠肝循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25%,表观分布容积为6~10 L/kg。体内转化代谢较少,主要以原形药物经肾脏排泄,给药量的50%~70%随尿液排泄,排泄较快而蓄积性较小,消除半衰期平均为36 h。

8. 药物相互作用: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排钾利尿剂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与抑酸药或止泻吸附药、柳氮磺吡啶或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强心甙吸收而导致强心甙作用减弱;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胺、萝芙木碱、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正常血钾者者应用洋地黄也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奎尼丁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提高约1倍;与维拉帕米、地尔硫䓬、胺碘酮合用,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螺内酯可延长地高辛半衰期,需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ACEI及ARB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高;吲哚美辛可使地高辛半衰期延长,有中毒危险,需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红霉素可增加地高辛在胃肠道的吸收;甲氧氯普胺可减少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普鲁本辛可增加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

组长:阚全程 赵杰 迟春花

副组长:张幸国 张晓坚 郭玉金

秘书长:梁淑红 杨思

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巴桑拉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曹力(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步星(北京天坛医院);陈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亚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迟春花(北京大学医学部);杜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杜智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方晴霞(浙江省人民医院);冯玫(山西白求恩医院);高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葛卫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龚志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郭代红(解放军总医院);郭瑞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郭玉金(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侯锐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胡欣(北京医院);黄品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菅凌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姜玲(安徽省立医院);阚全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焕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丽(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梁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皋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景丰(福建医科大学 孟超肝胆医院);刘丽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世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小玲(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卢海儒(青海省人民医院);卢晓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吕迁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丹(北京协和医院);缪丽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齐晓勇(河北省人民医院);史玲(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宋金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隋忠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孙洲亮(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童荣生(四川省人民医院);王建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文爱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文友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浩(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新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夏培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胥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宏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杨婉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鉴(山东省立医院);张抗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抒扬(北京协和医院);张伟(河南省人民医院);张晓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幸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永军(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志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志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庆春(北部战区总医院);赵青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志昌(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周云曙(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朱兰(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左笑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心血管系统疾病合理用药指南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步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杜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弓小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郭瑞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郭玉金(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焕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丽(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梁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世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晓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卢海儒(青海省人民医院);卢晓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齐晓勇(河北省人民医院);隋忠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婧(河北省人民医院);王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文爱东(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吴惠珍(河北省人民医院);夏培元(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抗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张幸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青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志昌(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本指南执笔专家:齐晓勇 审校专家:张幸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