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写作秘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宏非微博 专栏文章写作秘笈

专栏文章写作秘笈

2024-07-17 2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专栏文章写作秘笈  ——沈宏非《上流社会知识竞赛》读书笔记

沈宏非专栏作品集《上流社会知识竞赛》一书,涵盖了饮食、男女、人生、时尚等为大众媒体热衷的内容,让人充分感受到这厮不仅会吃、好吃,而且还会说、善辩。  从沈文中,可以非常典型地见出写专栏文章的一些技巧。我谨概括如下:    一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古今中外的瞎扯一圈,顺便夹叙夹议地发点文人的小感慨。有种说法,将专栏作家描述为整天在案头备着古代笔记、古文诗词、中外名人轶事之类书籍,然后想到一个主题就搜罗一番,即可成就一篇千把字的专栏文字——这情形,简直就是“剪刀浆糊”的升级版嘛。当然,这个说法应该还是在遥远的上个世纪,换成今天,直接百度一下就行了,更方便省事——不过,为了另辟蹊径的考虑,还是要备点冷门货的。  沈宏非是深得此道的高人。在谈论朱伟所著《考吃》的《美味训诂》一文中,沈自陈其当年因“写食主义”专栏一炮走红的发家史:“任何人以任何文字任何风格写中国饮食如果不参考《考吃》,就像明明有盐却忘了放。‘写食主义’和《考吃》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属于‘白话文笔记’,都是考据性的。对于‘写食主义’和它的作者来说,《考吃》的好处不仅是资料之丰富,尤在于取材之繁杂。”(P69)看到这里,不得不让人感慨:好在方舟子还没盯上这个沈胖子。  沈宏非《上海百年老浓汤》一文中,为了说明旧上海“金必多”汤这道“中西合璧”的菜,开篇就直接端上来高阳小说《粉磨春秋》里的赌场片段,继之以唐鲁孙先生关于晋隆饮店的一番“想当年”,再下来是鲁迅先生的笔名“康白度”,又提到爱因斯坦夫妇、罗素都曾到过的“一品香西菜馆”,另有陈定山《春申旧闻》等考据,更添香港诗人梁秉钧诗集《蔬菜的政治》里的同名诗歌,最后是根据美国食品科技专家李亚宁的童年味觉记忆整理出的菜谱。你看,如此这般通古博今,东拉西扯,兜兜转转,汤汤水水,怎不叫人唇齿生香,垂涎三尺?  在这本《上流社会知识竞赛》里,被沈宏非屡屡提及而经常出来露面的有:张爱玲、齐泽克(真不知道从哪里发掘出的这个斯洛文尼亚学者?)、艾柯(意大利学者、作家,引用的是其关于色情电影的两段调侃式描述)、钱钟书。    二曰广泛联想,大胆比喻。典故不够,比喻来凑。要不然,如何将一个小话题铺陈千言,而趣味成文呢?正所谓人类失去联想,专栏文章不知如何写是好?所以,本着老祖宗“食色,性也”的忠告,沈宏非极其擅长将食色联通起来。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苍蝇馆子》一文,标题自然是套用过来,内容则更是颇多比喻或类比:“成都人说的‘苍蝇馆子’,其实就是广州人和香港人说的大排档,台湾人说的夜市,法国人的Bistrots以及日本人说的‘屋台’。”(P2)“如果说‘非苍蝇类’馆子都属于合法夫妻,则不少苍蝇馆子就都是既无营业执照又缺卫生许可证的奸夫淫妇了。”(P3)  其他的妙喻有:  “以法国酒为首的旧世界酒,综合口感上就像法国女人的性格,两个字:世故。而所余大部分的旧世界酒,则大致上一如美国大妞的脾气:热情奔放,毫无保留,全部都给你。”(P25)  “在上海男人看来,如果上海女人是粉蒸肉,北京女人就是一块葱烤大排。”(P86)  “在武侠小说里,春宫画还有一种极其另类作用,是迷惑敌人的小规模不杀伤性武器。”(P156)  “把‘烂尾’工程,说成和犯罪学上的‘未遂’有某些相似之处”P264  除了比喻,还有戏仿。如:  “‘做女人挺好’这句广告词就不如改成‘做女人大好’了,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好。”(P132)  “既给钱又给时间者,虽不至孝感动天,却足以孝傲江湖了。”(P186)  “阿姆斯特朗被盗的头发,实在是个人的一小撮,人类的一大把。”(P236)  “过去我信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现在,我不得不相信烂尾楼所给予的无言的启示:‘人生是一座很高的楼,贴满了玻璃幕墙,最终烂尾。’”(P267)  “天下寻根认祖之事,通常只寻好人,不认坏蛋,循的是‘良祖宗驱逐劣祖宗’定律。”(P335)      三曰插科打诨,段子伺候。写专栏要学会做文字游戏,不管有无实质内容,将一些你熟识的语句词汇任意排列组合,既能体现自己的妙语连珠妙笔生花,更可收出其不意之奇效。如沈宏非《在广州吃》一文,“不断帮‘吃在广州’这四个字交换体位”(P50),变换出“吃在广州”、“广州在吃”、“在广州吃”等,在我看来实则应是沈胖子“在吃广州”,“流年中暗中偷换,杯盘狼藉,不觉东方之既白”(P48)。又如,对一些俗语热词的活学活用:“生的伟大,熟的光荣”,“吃喝型家庭”。  至于有些饶舌的话,难免有凑字数的嫌疑:“80年代的著名朦胧女诗人舒婷在写给80年代著名朦胧男诗人顾城的一首今天看来不算太朦胧的诗里也给我们留下过这样的传世金句:‘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可见,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做大做强,50年来一脉相承。照这么无休止地‘大’下去,总有一天,这句话会被读成‘心也许很小很小,胸的领域很大很大’。”(P133 )  还有脚踩西瓜皮的写法,信手由缰,恣意飘洒,在《辟谷真人秀》一文中非常典型。  老是一本正经地写些陈年旧事,谈些理论玄学,难免让人审美疲劳,所以,时不时地穿插几个段子,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理气通便之功效。  如《数字人生》中,为了说明“可计数的货币不仅简化了所有可计数或不可计数的价值观念,而且使这些价值观念之间可以任意地进行换算”这样一个道理,作者插叙了这样一个段子:  某执法部门俩芝麻官,一日忽觉嘴里淡出鸟来,遂决定深入基层检查工作。当下戴好大盖帽,骑单车来到郊外一养猪场,对养猪专业户户主打官腔道:“每天都给猪吃什么?”  “报告:每天给猪吃潲水。”  “什么?潲水那么脏,猪吃了以后人再吃猪,肯定危害健康。不行,罚款10块!”  第二天,两顶大盖帽又飘然而至。“罚款之后,改进了没有?”  “报告,本人已痛改前非,再也不敢喂潲水了。”  “嗯。那么,现在给猪吃什么?”  “每天改喂面包。”  “什么?喂猪吃面包?!这不是浪费国家宝贵的粮食资源嘛!你好大的胆子。不行,还要罚款10块!”  罚上了瘾,大盖帽第三日一早又来。声色俱厉:  “经过两次罚款,有否改进?”  “有。本人已彻底悔改。现在不喂潲水,也不喂面包。”  “现在喂猪吃什么?”  “报告:我现在每天给猪10块钱,丫爱吃什么吃什么!”  段子稍长了点,可既凑了字数,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何乐而不为呢?  在《你的明白》一文开头,作者说到电影“对白里之所以会蹦出几句外语,通常是为了渲染某种异国风情,一般也只是做个引子,点到为止”(P309),便由此而联想到一个段子:  英语作文课,老师出的题目是“当黑羊碰到白羊”,起首提示曰:“One day the black goat meet the white goat on a bridge……”  一中国小学生偷懒,灵机一动,挥笔写道:Then the black goat asked the white goat:“Can you speak Chinese?”The white goat answer:“Why not!”  接下来,羊儿们就全程以中文问答了……  在《袋装一代男》中,作者调侃以前大而呆板的传统公文包时,顺手拿来这么一段子:“老虎和乌龟打架,被乌龟咬了虎鞭不放。猴子见了,对老虎竖起拇指:虎哥,你真牛啊,走到哪里都挂着个公文包。”(P325)  如此等等,不过博君一嘻耳。    四曰百科集锦,交叉研究。专栏文字就如百科全书,内容上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间再添加点历史佐料;论述上要能运用多学科、宽领域综合分析、交叉研究。换言之,专栏写作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创意多样型、技术复合型的高科技多功能低碳行业。如沈宏非《厨房里的解构主义大师》一文里的解构分析,《“燕鲍翅”第三梯队登场》里的饮食人类学解释,《让吃豆腐的变成豆腐》对性骚扰运用法理分析、历史分析、精神分析、生物学分析等多种骚扰法,深入研究受到性骚扰的生物基础、性骚扰行为的法律界定、反性骚扰立法的现实及历史意义、井冈山时代的性骚扰法律实践、不保护男性的执法成本和权力结构考量……凡此种种,务必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不服不足以平民愤!  在《头发大盗》一文中,作者对“怕去理发店”的解释是:“哲学上的理由是感觉不自由,失去了‘主体性’(与我后来不爱坐飞机是同一道理);伦理学上的原因,大概与夏侯的影响有关,最关键的,还是出于对私有财产的天生保护欲。”(P242)  在《上流社会知识竞赛》文末,作者说:“憎人富贵嫌人穷——这是粤语对人性的一个基本判断,也是结成想象共同体所必需的一个生物学基础,它的社会学表述就是‘虚荣’,后者对社会的建设性远高于破坏性,诚如杰罗姆所言……”(P318)你看,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再到一般读者不知何方神圣的杰罗姆,这可真是上流社会的知识竞赛啊。    不过,作为专栏作家中的前辈和佼佼者,沈宏非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即语言上随口而来的风趣,资料上包罗万象的丰富,以至于简直把专栏做到极致——弄得跟非专业论文一般。如《一瓶红酒,各自表述》、《外国火腿》,《春宫画——古人枕边的“秘密图纸”》、《天黑了你还不想睡》、《忧郁症》、《数字人生》、《头发大盗》、《海上风》、《从前有座山》等等,这些文章除了引经据典外,文中频现中英文结合的各类术语,最绝的是,大标题下还分设小标题。如关于春宫画,分别从画的啥、干啥用、谁画的、正确对待春宫画等方面层层递进,充分挖掘,这不是论文还是什么呢?我以为,沈宏非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此,当别人以为掌握了专栏写作的技巧而开始专栏生涯的时候,他已经升级到2.0时代了。  在《可疑的结婚登记者》中,作者对黑龙江恢复“强制婚检”的弊病展开深入分析,使得文章不仅有趣味性,而且还体现出思辩性、启发性。他首先指出,“性事者,一经济问题耳”——一语破的且立马将问题提升了一个层次;然后指出:“若坚信以强制婚检把一部分‘可疑男女’挡在婚姻门外的做法一定可以减少社会成本,也许就会出现哈耶克所谓‘当政府试图通过替人民做主实施社会控制(如人口政策)时’的那种‘出人意料的后果’。”(P104)这些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因实施强制婚检而注定会剥夺一部分不合格人群的结婚权利,进而进一步增加光棍数量,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和额外支出(包括这部分孤寡人口的养老开支)。如果你到这里还没被绕晕的话,你就不得不佩服老沈——每一个美食专栏作家,不仅有一张会吃的嘴,还有一张雄辩的嘴。    2010年8月2—17日于绍兴    《上流社会知识竞赛》,沈宏非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版,26元。评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