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名人之文化巨匠沈从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从文乡土文学之父 凤凰名人之文化巨匠沈从文

凤凰名人之文化巨匠沈从文

2024-07-01 0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 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其事

孩童趣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沈从文题字

1982年5月,沈从文携夫人张女士一起去张家界,前一天看了山下的金鞭溪,第二天要上山去,他因腿脚不方便,夫人和陪同的人去了,他留在宾馆里,张家界管理处的同志拿来纸和笔要请他题字,他答应了。管理处的人员想陪着他,被他拒绝了。管理处的同志想到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放心,怕有什么不方便。沈从文说,“至于身体,我才检查的,没什么大毛病,你们放心吧”。玩了大半天,夫人和陪同的人回到宾馆时,看到沈从文写了“张家界”“金鞭岩”“展卷”等好多幅。这时,他已是一身疲倦,见了夫人便说,今天是真正写累了。看到一沓题字,管理处的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对于要出书请他题写书名的,他常常要写好几幅寄给人家,让人家去选。沈从文写字,从来不讲究笔和墨。1981年,他在给作家彭荆风信中说到,用的笔通只值一毛三分中小学习字笔,纸也只用一毛五分的糊窗高丽纸,墨是沉淀后加水的墨汁,所以无光彩,应叫死墨,用书行家看来就知道是外行。他也常常不满意自己写字。

文学巨匠沈从文

沈从文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如《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凤凰人民的骄傲。他的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沈从文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凤凰镇竿城(今沱江镇)。父名宗嗣,清将门之后,跟随天津总兵罗荣光,后任科长、军医,继在凤凰中医院供职。从文原名岳焕,笔名懋林、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等,苗族,兄妹9人,上有一姐一兄。

从文4岁开始识字,6岁读私塾,民国2年(1913),进凤凰模范国民学校(今文昌阁小学)。少年时旷课看戏一天,被毛先生罚跪于校楠木树下,受“勤有功,戏无益”、“人若自梅,而后人必侮之”严责,由此牢记“自尊而后人尊”之理,检点言行,发奋读书。民国6年,参加土著部队,后在陈渠珍部任书记、司书等职。一日游保靖石楼洞与友人论志说:“世界上的事无论怎样都应当老老实实地去学”。

民国12年(1923),从文闯北京,住酉西会馆。民国13年12月22日在《晨报》副刊第一次发表《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时,从文在北京大学旁听,博览群书。次年,到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任管理员,后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目录学等业务。民国15年,出作品集《鸭子》。民国18年始,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民国22年起在北平编辑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民国28—3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民国35—3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此间,从事业余写作,民国22—24年、民国35—37年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从文写作精神顽强,终日埋头书案,常说“时间可以战胜一切”。他的近50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等。其作品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城市各阶层人,但主要写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被誉为乡土作家。

北平解放前后,他摒弃各方面的裹胁与劝告,毅然留在国内。早在西南联大任教之时,从文就收集西南手工业品,研究祖国历史文物。1949年8月,沈从文由北大转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任设计员,后任副研究员。他认为文物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甘愿做“人弃我取”的工作。他搞文物编目和鉴定时,书写文物陈列品卡片,字迹秀丽。他还经常任讲解员接待观众,讲解不辍,无暇用餐,枵腹从公。观众为之感动。从文在山东任教时与江青有师生之谊,后江青显赫,从文薄其为人,不与往来,为士林称赞。1978年,沈从文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方志大家傅振伦与之共事30余年,言沈自奉俭约,淡于利名,忠于文物事业,以诚待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文物工作者与专家。并赞他研究文物,涉猎广博,文献实物,多有新义启迪后学。从文主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不单凭古代文献、杂文、实物资料为信,而以墓葬出土的陶、土、木、石、铜诸人形俑和图像、壁画,结合文献综合研究。其文物论著约100万字,其中1981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被文物界称为“不朽之作”。

1981年,从文应一些大学之邀赴美国讲学,他眷恋祖国,心系事业,急不可待地回来了。

1982年回乡省亲,返京后把积蓄的1万元稿费邮赠母校。该校拟建“从文藏书楼”,他知道后谦逊地删去“从文”二字。1988年5月 l0日,文星陨落。他无遗嘱,家人按其生平好恶不开追悼会。

沈从文是国际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历史学会会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从第二届起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后人纪念

沈从文故居

凤凰故居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特色,现为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在此出生;青岛故居位于八关山麓福山路三号,1931年至1933年沈先生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北京故居位于东堂子胡同中段北侧,坐北朝南,沈先生1953年入住里院靠东头的北房三间,至1980年搬出。

沈从文墓地

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沈从文骨灰安葬在“听涛”山下,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

沈从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6吨。碑石正面,集其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沈从文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沈从文纪念馆

沈从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学内,与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相临,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东等相关单位分别为纪念馆捐赠了沈从文图书全集、文物及书画作品。随后在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关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作协,国内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馆仪式。

沈从文广场

凤凰广场,又叫做从文广场。广场上有凤凰古城的标志物:铜铸的凤凰栩栩如生,伫立在广场中央,广场空旷,周边古旧建筑完好,旁边是凤凰旅游局所在,大多游客都要以此作为“到此一游”的留影处,所以广场也成为了游客和“拉客人”的聚集地之一。

后记

沈从文虽在城市生活了很久,却称自己“乡下人”。他从小就喜欢乡下,家里的祖屋在凤凰乡下黄罗寨的中寨,那里出强悍的人和猛鸷的兽,他爸爸小时还差点儿被老虎咬去。

沈从文参加辛亥革命的表哥——一个紫红脸膛守堡的兵——住在长宜哨的乡下,那里是生苗区与熟苗区的交界,每到黄昏就从山顶碉堡传出鼓角的声音。沈从文写码头和乡下最拿手,他用优美的文笔细细描画凤凰的乡下风光:

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为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

“西北二十里”,这个地理概念就是指腊尔山台地——一块干壑纵横的高原。实际上乡下的概念不止是西北,除,县城所辖管的极小区域,再除去那些较繁华的集镇,其余都可称为乡下了。凤凰的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等方向都有不错的去处,可以打发一天的时光,甚至可以在那儿消磨整个炎热的夏季。

凤凰养育了沈从文,沈从文也反哺着凤凰。他在文章里描写湘西,勾勒湘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向往湘西。来到湘西的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悼念沈从文,去品读沈从文。沈从文也会守护着湘西,守护着凤凰 ,看着人们游历凤凰,谈论凤凰,爱上凤凰。

凤凰其他名人

湘西三杰,沈从文,熊希龄,黄永玉,郑国鸿 ,宋祖英,萧纪美,田应诏, 龙云飞,陈渠珍, 何纪光,杨炳莲,李振军,顾家齐,戴季稻,田名瑜,田应全,吴天半,唐世钧,唐力臣

原文出处:www.yoofh.com/mingren/2542.html

更多凤凰旅游指南攻略:www.yoofh.com/shiyong/ www.yoofh.com/xingzou/

更多凤凰古城实用指南:www.yoofh.com/zuoche/ www.yoofh.com/daoda/

更多凤凰旅游攻略:www.yoofh.com/shike/ www.yoofh.com/santian/

更多凤凰自由行:www.yoofh.com/mudi/ www.yoofh.com/haowan/

凤凰古城实用:www.yoofh.com/oneday/ www.yoofh.com/twoday/

凤凰古城景点:www.yoofh.com/congwen/ www.yoofh.com/xiongxiling/

张家界旅游:www.zjj616.com www.527zjj.com www.527ss.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