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记忆:宜昌历史上的一个古墓群,距今已成往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汤阴有哪些古墓群名称 鲜为人知的记忆:宜昌历史上的一个古墓群,距今已成往昔

鲜为人知的记忆:宜昌历史上的一个古墓群,距今已成往昔

2024-07-05 07: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湖北历史上,距今发现的的古墓群众多,而历经2000多年(古夷陵)历史的宜昌,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很多文化印记依然在此彰显。现在,一起去探寻在宜昌城郊发现的一处古墓群,那些共同回忆,是宜昌即将消失的记忆。

  

  这次要说的是宜昌的碑湾墓群和王氏家族墓地,这片墓群位于宜昌市点军区的紫阳,南临点军李家河村,东临长江。它是一座明代“中书舍人”墓葬,周围埋葬着许多王氏家族的坟茔,主人的姓名叫王璲。

  

  王璲是明代宜昌除了刘一儒(明朝刑部侍郎)之外,另一位比较显赫官员,他也是为家乡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的重要官员。夷陵(今宜昌)王氏家族是一个官宦世家,值得一提的是,在宜昌曾被叫做“王天官”的王篆,在宜昌更是声名显赫。王篆(1519年-1603年),字绍芳,夷陵(今宜昌)人。其曾祖父王杰,曾任府同知,他的祖父王璲,曾任左长史进阶通议大夫;其父名叫王良策。

  从王篆的高祖父王文选开始,王氏家族成员一直都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到了王篆这一代,已经官至吏部左侍郎(当时的左侍郎为尚书的第一副手)。当时吏部是掌管全国官员任免、考核、调动、升迁大权,还将吏部与《周礼》中的天官冢宰相对应,称王篆为“王天官”。

  由于王篆的显赫地位和口碑,家乡夷陵(宜昌)百姓为其家族修建了在当时名噪一时的“新四坊”、“中书坊”、“夺锦坊”、“天章三赐坊”、“天官封宠坊”等牌坊,所建造出来的牌坊全都雕梁画柱,栩栩如生,其复杂的工艺及精美的雕饰至今难以描绘,成为夷陵地方最显赫和隆盛的一道风景。

  

  随着历史的变迁,期间发生了诸多的变故和战争,到现在,人们只知道天官牌坊,而不知道如今真正的地名了。

  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记录(1981年-1989年):“碑湾墓葬面积1000平方米。墓园里只有一座“中书舍人”的墓,这座墓便是王璲的墓,发掘时发现,墓葬拥有有很高的土堆和神道,在神道的两边,有石人、石马和石羊。陵墓周围保存着许多平民墓,后来发现了众多的墓志铭、土地券和铜镜。”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沿江护岸公路建设,碑湾墓群墓地被破坏,墓地出土的部分墓志等被宜昌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石碑、石人、石马等部分被埋护岸之下,部分出土文物被紫阳龙洞(现今鸣翠谷景区)搬迁至景区内。

  

  搬迁时因无文物部门介入,当时仅将碑额、石人像、石羊等“好看”、“好运”的构件运走,而真正最重要的石碑、碑座等又因其高大、重实而放弃,至今可能埋藏于长江之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