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情影像志 · 乡土江苏|中国名茶之乡·薛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 江苏省情影像志 · 乡土江苏|中国名茶之乡·薛埠

江苏省情影像志 · 乡土江苏|中国名茶之乡·薛埠

2024-06-14 08: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六山三地一分水”是薛埠的地貌特征,这里坐拥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茅山。茅山低山丘陵、雨水充沛的优越地理条件,为薛埠镇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江苏老茶区之一,早在隋代即为江南茶乡。以金坛雀舌、茅山青锋为代表的金坛绿茶多次荣获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薛埠镇亦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金坛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对故乡茶念念不忘,曾写下“亲,亲不过故乡人;香,香不过家乡茶”的赞美之语。

一方山水滋养一方文脉。青山绿水,不仅为薛埠描绘出依水而兴、因山而荣的灿烂图卷,更涵养出兼容并蓄、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

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金坛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宋代清官典范张纲;被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清代李清照”的贺双卿;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东方红之父钱骥……作为江南水乡的灵秀一隅,薛埠名人志士不断涌现,至今仍有众多中外学者、文人墨客前来寻踪觅迹。灵山秀水也让薛埠成为寄怀归隐的世外桃源,早在南朝时期,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就曾在乾元观炼丹问道,创立茅山宗。戊戌变法的名士康有为隐居茅山期间,不仅设立“述农茅庐”管理农场,还将母亲、弟弟等人迁葬于茅山脚下。

这里,崇文重教,人文荟萃。唐代中期,吴越高士秦系曾在茅山石墨池建山房,访道会友,饮酒赋诗。同时期的顾况,少时与家族子弟共读于元阳观,后成为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宋以文人治国,开科取士,众多士人聚书山林、建院讲学,民间书院遂得“声闻于天,风化于下”之名,申义书院、三角山书院、绡山书院等在薛埠兴建,山上的琅琅书声世代相传,崇德尚学蔚然成风。

于薛埠文化星空之中,还点缀着一颗颗非遗繁星,它们在创新传承中不断被赋予新内涵——茅山甩石锁传承千年,非遗进校园,成为茅山老区特色体育项目;茅山号子从田地走向荧幕,通过新媒体持续扩大传播影响力;上阮花鼓戏、仙姑抬阁以文塑旅,绘就薛埠乡村旅游的“诗”和“远方”……

若穿透触目可及的山水绿意,进一步探寻薛埠的发展肌理,会发现最深处流淌着的是不曾褪色的红色血脉。1938年6月,新四军“七条半枪进茅山”,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这是新四军东进抗日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也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于紧靠日本侵华统治中心和日军大本营——南京,又位于中国最富庶地带,对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威胁巨大,茅山抗日根据地就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

薛埠,处处都是红色地标,步步都有红色记忆——这里孕育了陈毅司令员称赞的“抗日模范村”阳山村;这里留下了陈毅“三顾茅麓”,感动红色资本家纪振纲支持新四军的动人故事;这里发生过新四军毙伤日军官兵120多人的“薛埠战斗”;这里至今存续着茅山金牛洞·新四军指挥所遗址、苏南抗战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拂去历史的烟尘,茅山老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山绿水与博彩人文的交相辉映,织就出薛埠的美丽图景,成就了薛埠的独特气质,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今,薛埠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道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和非遗文化内涵,规划提升一批特色旅游品牌、项目、路线,着力打造“上山看风景、下山赏民俗、村村有特色、全域大花园”的文旅格局。

春可赏花,夏可摘果,秋可美食,冬可养生,在薛埠,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好时节。在这里,可以寻找到自然清新的休闲胜地,也能遇见恬淡宁静的养生家园。东方盐湖城以道文化为基础、魏晋时期为时代背景打造逍遥仙镇,漫步其中可解锁道养乐趣;茅山森林世界让人们逃离城市,畅快“森”呼吸;花谷奇缘以四时不同的花海满足一切浪漫想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仙姑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上阮村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醉人心魄……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徜徉山野的美妙,惟有亲自前往方能真切领略。扎根丰茂的山水资源,沐浴丰厚的文化甘霖,薛埠,在新时代的光辉中,正不断绽放着百年积淀下的华光异彩。

来源: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常州市金坛区地方志办公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