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最强两省,广东江苏1300余家上市公司,22万亿总市值大对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无锡gdp排名 中国GDP最强两省,广东江苏1300余家上市公司,22万亿总市值大对决

中国GDP最强两省,广东江苏1300余家上市公司,22万亿总市值大对决

2023-03-13 0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全国GDP万亿城1/3在苏粤,

江苏“腰部”城市阵容强

广东和江苏是中国经济第一和第二大省。2021年,江苏GDP达到11.6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广东GDP则更进一步,达12.44万亿元,同比增长8%,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并连续33年保持全国第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GDP为114.36万亿元,广东、江苏GDP合计24.08万亿元,占全国21.05%,稳稳超过两成。

最近5年(2017至2021年),江苏和广东两省GDP和占全国比例基本稳定在21%以上(图1)。

图1:江苏、广东两省GDP及占全国比例变化

数据来源:新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按“1美元=6.45元人民币”的汇率换算,广东、江苏GDP分别高达1.92万亿美元、1.8万亿美元,双双赶超俄罗斯、韩国,并将昔日“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甩在身后。

2021年广东人均GDP约9.87万元,江苏人均GDP约13.73万元,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1万元),江苏要远远高于广东。

2021年,江苏有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最强地级市”苏州2.27万亿元,一马当先,南京1.64万亿元紧随其后;无锡1.4万亿元,南通1.1万亿元,分列第三、四位。

广东有21个地级市,比江苏要多8个。佛山GDP于2019年突破万亿元,东莞GDP在2021年也突破万亿,成为中国第24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也让广东GDP万亿城市增加到4个,与江苏齐平(表1)。苏粤两省万亿城市8个,占全国比例为1/3。

两地的头部城市PK,广东更占优势,深圳成为上海、北京后第三个GDP破3万亿元的城市。广州去年GDP为2.82万亿元,如果在2022年增长6.4%,则会成为全国第四个破3万亿的城市。

相比之下,苏州GDP目前仅2.2万亿,突破3万亿还要数年,南京则需要更久。

广东头部城市竞争力强,但发展不够均衡,江苏13个城市GDP全部超过3000亿元,最低的宿迁市,去年GDP也有3719亿元(表2),超过青海(3347亿元)、西藏(2000亿元)。

而广东则有10个城市GDP低于3000亿元,第一名的深圳GDP是最后一名云浮的27倍,苏州GDP则只有宿迁的6倍。

GDP在5000亿元至1万亿元的“腰部”城市,广东呈现“断档”状态,江苏却有泰州、盐城、扬州、徐州、常州五大“生力军”。

常州若按照2020-2021年两年GDP年均增速7.8%继续稳步增长,有望在2023年突破万亿元,徐州可能是江苏第六个破万亿元的城市。广东第五个万亿GDP城市则需要等更长时间。中坚城市数量更多的江苏,也依稀看到GDP“翻盘”广东的希望。

02

深圳公司占据广东半壁江山,苏州力压广州

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尖子生”,是观察广东、江苏两省经济的另一个视角。

截至农历牛年最后一个交易日(2022年1月28日)收市,按照注册地维度,江苏省在A股上市的公司共计579家,广东共计766家,比江苏多187家,在全国稳居第一,但GDP第二的江苏,上市公司数量未能赶及浙江。

江苏、广东两省上市公司总计1345家,占A股总计4716家的比例为28.5%,比两省GDP占全国比例(21.05%)多7.45个百分点。

按照城市维度看,江苏省内,苏州上市公司177家,其次是省会南京,106家;无锡也有104家,位列前三。上市数量最多三城,也分别对应GDP最高三城。江苏其他地级市也都有上市公司。

广东省内,上市公司数量遥遥领先的是深圳,总计372家,占比近半,而其GDP占比仅1/4,说明其经济发展质量更高。广州131家,不到深圳1/3,这两个一线城市总计504家上市公司,占广东省上市公司总量的2/3(表3)。

江苏也大致相似。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四城GDP占江苏比例55%;上市公司数量和为433家,占比近3/4。

虽然深圳GDP和上海(4.32万亿元)还有差距,但上市公司数量已非常接近上海(388家)。而北京(GDP4.03万亿元)则以427家上市公司领衔城市榜。

广州共131家上市公司,不仅明显落后其他三大一线城市,还落后于苏州(177家),背后的原因或值得进一步探索分析。重庆和广州在GDP争位赛中“较量”多年。2021年,重庆GDP为2.79万亿元,略低于广州;但上市公司数量,重庆不到广州一半(表4)。

03

10倍股144家,诞生A股涨幅“冠亚军”

苏粤两省总计1345家A股公司中,诞生5家百倍股,千倍股两只,万科(000002)涨3300多倍,格力电器(000651)涨近2600倍。A股迄今共有4家公司股价涨幅千倍以上,另两家是福耀玻璃(600660)、泸州老窖(000568),分别涨2593倍、1229倍;因此,万科也是A股“涨幅王”。虽然最近市值不振,格力电器依旧则力压福耀玻璃,摘得“榜眼”。

恒瑞医药(600276)、中国宝安(000009)、国电南瑞(600406)上市后分别涨218倍、113倍、111倍;10倍股则高达144家,占两省上市公司总数近11%,其中广东91家,江苏53家。

广东公司因有万科和格力电器两只千倍股,平均涨幅1279%,高于所有A股公司的大约9倍涨幅,江苏公司平均涨幅401%。

涨幅超过50倍的公司共21家,制造业公司14家,占比2/3;IT业和房地产贡献了多家50倍股(表5)。

04

总资产11.8万亿对41.2万亿,

总市值6.85万亿对15.57万亿

截至2021年三季度,江苏上市公司总资产11.81万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资产约205亿元。超过万亿资产有两家,即江苏银行(600919)和南京银行(601009);超过千亿资产有16家,银行是主力部队,苏州银行(002966)、无锡银行(600908)等资产都超过千亿元。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在100亿元至1000亿元有73家;100亿元以下的490家,占比84%。

全国A股上市银行共计42家,江苏省就有9家,仅仅比北京少1家,大大高于上海的4家和广东两家。

广东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41.2万亿元,是江苏近4倍。广东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538亿元,是江苏2.5倍以上,这主要是招行和中国平安这两个巨无霸,一家资产超过10万亿元,一家接近9万亿元;并有平安银行(000001)、中信证券(600030)、招商证券(600999)、广发证券(000776)、国信证券(002736)等金融企业,以及万科、保利发展(600048)、招商蛇口(001979)、华侨城(000069)、金地集团(600383)等地产企业,它们都是重资产高杠杆运营,大大推升了广东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

广东万亿以上资产的上市公司6家,千亿以上资产规模公司29家;100亿至1000亿共141家;100亿元资产以下的则有595家,占比77%(图2)。

图2:苏粤两省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截至1月28日,江苏上市公司总市值6.85万亿元,平均市值118.4亿元。市值超过千亿元共8家,最高是药明康德(603259),市值3098亿元。东方盛虹(000301)、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市值分别是997亿元、983亿元、972亿元,也很接近千亿市值。

截至1月28日,广东上市公司总市值15.57万亿元,平均市值大约203.2亿元。江苏和广东上市公司总市值22.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92.35万亿元比例为24.3%,超过GDP占全国的比例(21.1%),但低于上市公司数量占比(28.5%)。

广东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公司共4家,招商银行(600036)以12411亿元总市值领衔,并在A股排第五;此前万亿市值俱乐部的“常客”中国平安(601318),2021年以来市值下滑明显,目前以9135亿元居广东第二,在A股排第九。

广东头部城市的竞争力,与头部上市公司的实力相互辉映,其千亿市值以上公司共计29家,比江苏要多20家。低于50亿元的中小市值公司,江苏占比为48.8%,广东占比为45.6%,说明江苏小微经济体系相对更为发达(图3)。

图3:苏粤两省上市公司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广东省的高市值公司主要集中在深圳,不仅前三名的招行、中国平安、比亚迪(002594)都在深圳,前11名中,除了位于佛山的美的集团和海天味业,剩下9家公司都来自深圳。市值前20则有15家公司来自深圳。深圳所有A股公司总市值9.58万亿元,在广东省中的占比达61.5%,超过上市公司数量占比(1/2),更超过GDP占比(1/4)。这意味着,广东经济发展核心力量较为依赖深圳,而深圳2021年的GDP增速,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垫底,其未来增速几何,或对苏粤两省GDP争霸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资产和市值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ROE)。2021年前三季度,广东公司平均ROE为4.69%,中值为6.14%。受累于ST德威,其ROE为-3717%,导致江苏的上市公司平均ROE为-1.07%,但是中值为6.64%,比广东公司略高出0.5个百分点。

上市公司对当地财政贡献还体现在所得税上。江苏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所得税总额423.58亿元,平均每家0.74亿元,贡献最高的是江苏银行,大约43亿元。广东公司所得税则高达1346.7亿元,是江苏3倍多,平均1.76亿元;有6家公司所得税超过50亿元,招行223亿元、中国平安161.6亿元居前。

05

江苏民企更活跃,广东公司扎堆深交所

从公司属性看,江苏、广东两省的上市公司中,民企都占据较大优势。

广东上市民企522家,占比为68%,超过2/3(图4)。

图4:广东上市公司属性分布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而江苏上市民企421家,占比73%,比广东高出5个百分点,比A股整体比例则多出10.5个百分点(图5)。

图5:江苏上市公司属性分布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有意思的是,广东和江苏,经济第一大城市都不是省会城市,而这与它们的民企占比领先或有一定关联。如深圳上市民企250家,占上市公司比例为68%;而广州这一比例仅为56%。苏州上市民企占比75%,也远高过南京的52%。

省会城市的优势在于地方国企,广州上市公司中,地方国企占比达到25.6%,超过深圳(15.1%)10个百分点。南京的地方上市国企占比也高达28%。

江苏上市公司分布在沪深两市较为均衡。具体是上交所主板201家,深交所主板129家,创业板159家,科创板74家,北交所15家,分别占比34.7%、22.3%、27.5%、12.8%、2.6%。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比例分别为:47.5%、49.8%,基本是五五开(图6)。

图6:苏粤上市公司板块分布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广东的上市公司则扎堆深交所。其中,深交所主板359家,创业板252家,共计611家,占比近八成,足足高出江苏30个百分点。

广东公司更多选择在深交所上市,应该和深交所就在“家门口”有关。至于深圳,深交所主板+创业板共计317家,占该市上市公司比例超过85%,进一步彰显“主场”效应。

06

制造业占比超七成,广东金融业更发达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制造业公司在江苏和广东上市公司中都占据绝对优势,其中广东520家,占比大约68%;江苏443家,占比更是高达76.5%;苏粤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963家,占总数1345家比例为71.6%(表6)。

广东因为有招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推高了资产、营收规模,拉低了制造业资产占比。2021年前三季度,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总资产5.12万亿元,占比12%;营收总规模29129亿元,归母净利润2167亿元,分别占比47%、39%。截至1月28日,广东制造业公司总市值9.2万亿元,占比约58%。可见,制造行业资产创造营收和利润效率更高,也获得了A股更高的估值认可。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总计23214亿元、营收总规模11799亿元、净利润1000亿元,占省内上市公司总资产(11.8万亿元)、总营收(22526亿元)、总净利润(1894亿元)比例分别为20%、52%、53%。截至1月28日,江苏制造业公司市值总计4.71万亿元,占总市值(6.85万亿元)比例为69%。

从这些比例来看,江苏省内,制造业实力相对更高。

江苏制造业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共有5家,最高是恒瑞医药,其次是洋河股份(002304),分别是2619亿元、2356亿元。医药生物股和白酒股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大幅回撤,恒瑞医药股价自高点相比腰斩不止;洋河股份回撤也超过四成。

广东制造业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有14家,比亚迪市值6600亿元,美的集团(000333)也超过5100亿元。营收超过千亿元则有6家,工业富联(601138)营收3054亿元最高,中集集团(000039)营收1182亿元位列第六(表7)。

制造业还为各地创造就业机会。广东上市公司员工总数507万人,其中制造业公司员工总数超过308万。江苏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约164万人,制造业99万人。江苏长电科技(600584)、冠捷科技(000727)、东山精密(002384)等员工总数都超过2万。而广东则有多家公司员工超过10万,以比亚迪为首,工业富联、立讯精密(002475)、美的集团、华利集团(300979)都是就业“大户”,分别有22.4万人、19.6万人、17.2万人、14.9万人、11万人。

其他行业中,广东上市公司数量全面压制江苏。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简称“IT业”),广东有67家公司,是江苏大约2.58倍。

江苏IT公司市值最高的国电南瑞,超过2000亿元。深圳IT公司市值最高是深信服(300454),大约7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IT公司利润水平并不高。广东IT公司合计净利润44.5亿元,平均6600万元,还有16家亏损。江苏IT公司净利润总计52.8亿元,平均超过2亿元,3家亏损,亏损面低于广东。

即便没有中国恒大(03333.HK)和碧桂园(02007.HK)站队,广东A股地产公司共计25家,是江苏(7家)大约3.6倍。和地产密切相关的建筑业,广东有19家,也高于江苏的10家。

A股房企市值前六大公司中,万科、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团加上华侨城A均齐聚广东,只有新城控股(601155)来自江苏常州。地产业,广东完胜江苏。

令人略有意外的是,江苏金融业以14家上市公司超过广东的12家。

江苏有4家上市券商,以华泰证券(601688)为首,也是仅有市值过千亿的券商,东吴证券(601555)、南京证券(601990)和国联证券(601456),均属于中小券商(表8)。

  

江苏9家银行集中在苏南,且业务更多面向省内,南京、无锡、苏州经济强市都有上市银行;常熟银行(601128)、江阴银行(002807)、张家港行(002839)是县级市农商行,紫金银行(601860)曾是南京市六合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也属此列,资产规模都较小。

上市农商行对当地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通道,这或许也是江苏尤其是苏南民企更为活跃的原因之一。如张家港有26家上市公司,这甚至比西部省级行政区,如青海16家、西藏21家上市公司还多。

相比之下,广东金融类上市企业数量上虽然输了,但整体实力更强,中国平安、招行、中信证券都是头部公司,而平安银行、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市值也过千亿元,实力显赫(表9)。

07

热门概念股领先16:6,都将力拼硬核科技

我们从另一个维度感知苏粤两省布局新兴赛道的发展潜力,即A股热门概念股中,两省上市公司的分布数量(部分公司拥有不止一个概念)。

在代表先进产业的23个热门板块中,广东在16个板块领先,江苏则在6个板块中领先(表10)。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云计算领域,广东优势明显。江苏则占据了半导体产业尤其是晶圆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机器人公司,江苏15家,广东14家,旗鼓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广东和江苏省各有6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也为孵化更多热门概念上市公司打下了基础。

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碳中和概念股,江苏有23家,广东有14家。风电和光伏、锂电池产业,江苏明显领先,广东则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赛道上更具优势。

其他热门主题公司,新基建,江苏13家,广东31家;专精特新,江苏94家,广东99家;双循环,江苏10家,广东25家;工业4.0,江苏14家,广东17家;高端设备制造,江苏7家,广东8家。

近期,江苏和广东“两会”先后召开,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2022年重点工作提到,要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物联网、工程机械、高端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车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区块链等新技术场景化应用。

而广东则提出,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加快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实施新一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力争在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深入实施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信息光子、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可见广东和江苏2022年的工作重点,在硬核科技中均将有更多布局。

江苏有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985”大学,还有10多所“211”大学,高等教育资源要优于广东,这也为江苏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广东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兼具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优势,也是重任在肩。中国GDP前二的大省,未来发展谁将更胜一筹,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