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蚁巢伞”在复旦落地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孜一中的老师 这把“蚁巢伞”在复旦落地了!

这把“蚁巢伞”在复旦落地了!

2023-04-13 1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行,复旦大学2021级生命科学学院遗传系研究生崔雨晨团队项目《蚁菌共舞——特色鸡枞菌栽培及产业化促进乡村振兴》斩获金奖。

当天,在会场大门“啪”的一声关上后,决赛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崔雨晨的创业故事开始徐徐展开。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现场的复旦大学参赛队伍

开幕:从一只白蚁说起

崔雨晨对鸡枞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科时期。大二时,他跟随本科学校龙雁华副教授初入科研领域。“龙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昆虫共生菌的开发和白蚁种群多样性。”崔雨晨回忆道,龙雁华实验室有深厚的白蚁研究基础,尤其是黑翅土白蚁共生真菌——鸡枞菌方面。

鸡枞菌另有一个别名“蚁巢伞”,意思是自然界的鸡枞菌与白蚁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白蚁找来枯枝落叶,伴着唾液和粪便,筑成了能为鸡枞菌的生长提供优质养料的蚁巢。在蚁巢中,鸡枞的小白球菌成长为优势菌种,为巢中的白蚁提供理想的食物。它们相互依赖而生,共同维护着这个“家”。白蚁一旦弃巢而去,就不会再长出鸡枞。

鸡枞与白蚁的这种奇妙共生关系深深吸引了崔雨晨,从此他便将鸡枞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了持续的科研探索。

在龙雁华、吴国卿老师的指导下,崔雨晨和团队选择液体与固体培养并行。考虑到液体培养鸡枞菌一直面临着技术重复性差、生长缓慢、条件不稳定等种种问题,团队采用“两步走”的思路,分别从基因层面和环境层面入手。团队一方面筛选出不同发育阶段控制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功能基因,使之过表达,得到转化子菌株;另一方面,继续优化培养基的最优配比,为其生长创造一个尽可能稳定的有利环境。

崔雨晨团队到江苏江阴采集鸡枞菌样本

为此,团队从江苏省江阴市、安徽省合肥市和大别山等地采样。让崔雨晨印象深刻的是,在暑期前往安徽、湖北、河南交界的大别山深处进行考察时,“车子开了一天,还是在重峦叠嶂的大山里。”

将菌种及蚁巢带回实验室后,团队选取小白球菌阶段、出菇阶段和子实体阶段三种不同形态的鸡枞菌为样本,构建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谱,筛选出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针对微量元素、维生素类和蚁巢浸提液等诸多可能影响菌丝体生长的因素进行逐个优化,最终使得产物中的必需氨基酸、必需微量元素、粗多糖等多种营养物质高于野生生长的鸡枞菌子实体。

团队的初步研究取得新的突破,也让他们斩获了40余项AB类竞赛校级及以上奖项。2021年,“蚁巢伞”入围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系列作品。

登台:“复旦是一个更高的平台”

2021年,崔雨晨的“蚁巢伞”项目基本成型。以专业综合成绩第一保研至复旦后,他一如既往保持着创新创业的热情,“这个项目我从本科到现在一直在做,复旦的平台给了我极大帮助。”在校期间,他参加并主持了2021年在杨浦滨江举行的“校企行”全国双创周复旦专场活动,并于去年暑期担任了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举办的第六期“博实”国际商业创新创业精英人才特训班班长,这使他对产业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1年,复旦大学与安徽省黄山市政府共建“复旦-黄山高新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受助项目先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旁的湾谷斐迪园进行孵化,然后在黄山高新区被积极推进转化。实验室的成立,让崔雨晨喜出望外,这与他对“蚁巢伞”的创业路径设想十分契合。他先后于2021年、2022年参与联合实验室组织的考察交流活动,收获颇多。

2022年,“蚁巢伞”获得了“复旦-云锋大健康基金”扶持。该专项基金由云锋基金捐资设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管理,旨在鼓励复旦大学在读学生及校友依托科技自主进行创新创业。紧接着,“蚁巢伞”依托学校平台成功申报并获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实践立项。今年,崔雨晨和在复旦组建的团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奖金牌。一路走来,“蚁巢伞”越长越大,并在复旦完成新进程。

复旦-云锋梦想墙

与本科阶段重在液培鸡枞菌的理论和研发不同,如何将初步成果更好、更广泛的落地,是崔雨晨在进入复旦后的项目重点。“组建完团队后,一方面,我们还是继续优化流程,增加菌粉的产量和营养;另一方面则放在应用和创新创业上。”

在项目组队时,崔雨晨结识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杨厚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欧阳子言及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同学。团队在项目上的通力合作对于此次大赛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在项目技术与亮点背后,如何将项目在短短的6分钟时间内充分展示出来,亦是考验。崔雨晨团队做到了。

欧阳子言(左一)、杨厚江(中间)、崔雨晨(右一)

“如何在短时间内打动评委、打动投资人,就在于现场的表现力。这就需要对商业计划书、PPT、视频等内容有着充分的理解与研究,并且能够从容应对评委的犀利提问。”在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崔雨晨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参赛时一直充满斗志,“大家一起待在实验室整理材料,探讨项目细节,精心打磨文本,反复模拟演练。”

国赛前一天晚上,团队还反复演练答辩流程,构思专家可能提到的问题,对技术指标等项目细节达到近乎“条件反射”式的熟悉程度。比赛当天,6分钟汇报、6分钟提问,评委问出了五六个问题。“答辩接近尾声时,主评委说‘感觉你们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当时我就觉得有底了。”

崔雨晨团队的获奖证书和奖杯

“登台”的过程中,崔雨晨直言自己面临诸多压力。“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需要长时间扎根在实验室,我的课题研究方向是有关双特异性抗体及病毒方面的研究,和‘蚁巢伞’是生命科学领域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研究。”他表示,自己需要努力平衡科研、课题与投入到比赛里的时间,而且这个项目只是团队项目,不属于任何实验室,几乎是“单枪匹马的研究”。

崔雨晨在实验室

去年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崔雨晨正在实验室赶制项目材料,“中间虽然有回宿舍的机会,我还是选择留在了实验室,打磨商业计划书。”于是,他在实验室的地上睡了三个多月。从市赛走到国赛也是一路艰难,他还记得在一次项目答辩前,忙到凌晨时发现材料有一页打错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现场汇报,他走到街上一家一家找还没打烊的打印店。“忙活完已是凌晨三点,坐在路边,我吃上了那天的第一顿饭。”

“我担心导师不支持这个项目。”谈起这个,他颇有惭愧,

发声: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

“我们正在和一些乡村合作。”崔雨晨说,希望为该项目寻找乡村振兴实践落脚点提供一个好思路。

“蚁巢伞”走出实验室,到乡村中落地,崔雨晨团队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在实验室中,团队运用RT-PCR(注释: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技术克隆得到特定的hmg(注释:high mobility group高迁移率族)基因编码序列。“在低利润、粗加工的农产品中加入鸡枞菌粉可以大大提升它的营养成分和食品的鲜味,通过精深加工农产品,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利润。” 团队也在对鸡枞真菌多糖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期待实现更大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同时,团队还推广猴头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新品种植,并通过改进菌种接种方式,带领农户扩大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增多食用菌数量,助推乡村振兴。

与白蚁共生的鸡枞菌

这条路径成为“蚁巢伞”振兴乡村的正确道路。仅在去年,“蚁巢伞”利润就达120多万元。这颗小小的“伞”还将继续漂流到更广大的地方。

收场:“蚁巢伞”不会收伞

“挑战杯”大赛不会是“蚁巢伞”的终点。崔雨晨团队希望,这把“伞”可以撑到更多的人。

回忆起“蚁巢伞”的研究,崔雨晨表示几乎是只凭着一腔兴趣。进入复旦后,他了解到学校在双创方面基础非常雄厚,复旦完备的双创体系为团队提供了各种项目孵化的土壤,“尤其是新闻学院童类人项目,他们真的‘做起来了’;还有上医的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他们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地为基层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帮扶。”崔雨晨团队本身,也受到学校创新创业平台的诸多支持。

2021年,崔雨晨导师王鹏飞从美国回到复旦,带回海内外丰富的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经历,筛选的系列抗体成功转让给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或进入临床试验。在其导师的影响下,他更倾向于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导师王鹏飞与实验室同学们的合照

(右五王鹏飞,左六崔雨晨)

谈及“蚁巢伞”的未来,崔雨晨说将继续经营本科阶段成立的“蚁巢伞”公司,并竭力在复旦找到一个可以孵化的新平台。“既要优化我们菌粉制品的包装,也要做市场营销。”他笑称,“视觉效果很重要。”他还欢迎在校学生加入团队之中,制作产品效果图,营销推广市场。在与企业继续接触的过程中,“蚁巢伞”还将进一步精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最终产品的干重和营养价值。

现今,“蚁巢伞”六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深刻影响崔雨晨的未来规划。凭着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崔雨晨也积极参与到导师实验室的产业化工作中,完成了从创新理论到创业实践的转化。未来,他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并把创业一直做下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