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式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画像图案介绍 汉式艺术

汉式艺术

2024-07-10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 白虎瓦当

除了动物,还有一种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它装饰在宫殿楼阙等建筑上,像一朵朵升腾的祥云点缀在宏大的建筑之间,衬托出古代高台建筑高耸入云的非凡气势。祥云缭绕于建筑之上,就像瑶台琼阁,宛如神山仙境。秦皇汉武都留下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跟当时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汉 朱雀瓦当

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出现了文字瓦当。“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则直接地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它们时而方峭,时而流美,时而浑圆,时而遒劲,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汉 玄武瓦当

这些封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瓦当,成为秦宫汉殿一度富丽堂皇的证据,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在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画像砖:汉代生活“百科全书”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是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对后人而言,它们“画像”的意义要大于“砖”。

东汉 《辎车》画像砖拓本

“画像”一词源自宋代兴起的金石学,赵明诚在《金石录》中就有用过。清代中期,在书画家、金石家张芑堂所撰《金石契》中明确提出了“画像砖”这一专有名词,并在书中描摹了两幅画像砖图像。画像砖的流行和鉴赏并非依靠砖本身,而是依靠拓片。拓片也可以看成一种平面上的画,因此称之为“画像”也并非毫无道理。

西汉 《上林苑斗兽图》彩绘画像砖

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还有红、绿、白等色彩,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是两汉时期人们真实生活与美好愿景的真实记录。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东汉 《荷塘渔猎》画像砖

汉画像砖广泛分布于河南、四川、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其中河南和四川的汉画像砖较多,题材丰富,画面精彩。如河南画像砖《佩剑人物图》,刻画的是一位武士,他怒而扶剑,高度戒备,胡须与衣带飘飘,反衬出武士屹然不动的雄姿。四川汉画像砖则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日常生活及劳动画面较多。如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描绘秋收季节的田野。上半部是渔猎,下半部是收获。上面的猎人正搭弓引箭,即将射向塘中飞鸟,蓄势待发的气氛颇为紧张。而下面收割稻谷的农人,三三两两,错落有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东汉 《弋射收获图》 画像砖拓本

因为砖块疏松,其实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人物时而拉长,时而压短,有时人物的腰身甚至拉细得只成一根线,时而又被压缩成布娃娃似的小矮人,甚至一座高山也可以被抽象成一个三角形。

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运动与韵律,在汉画像砖里随处可见。就像前文提及的四川画像砖《弋射收获》中的收获部分,三个割穗人、两个割草人与一个挑担人因为错落的排布,形成了一种起伏有致的节奏感,宛如波浪一般层层推进。而这种喷薄欲出的动感与力量,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砖瓦砚:古砖旧瓦成新砚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经常见诸文人笔端。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人的视野。

清宫旧藏 铜雀台瓦砚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唐人吴融《古瓦砚赋》中载:“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成为砚台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又以文字瓦当砚、铜雀台瓦砚、汉魏铭文砖砚最富盛名。

最值得一提的是铜雀台瓦砚。铜雀台是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五年即210年建成。建安才子曹植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登台赋》:“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铜雀台何等壮丽恢弘,却抵不过隋文帝的一把火,日后文人只能对着废墟哀叹:“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楼台已毁,但砖瓦尚存。铜雀台所用的砖瓦,其土料经过精心处理,烧出来的砖瓦光洁细腻,用于制砚最合适不过,《文房四谱》上就说它:“体质细腻而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此古所重者,而今绝无。”

砖瓦砚既是古玩,又是实用的文具,自然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为王文叔写墓志铭文,其子以一块铜雀台瓦酬谢,黄庭坚非常高兴,制成瓦砚后还特地写了篇铭文记之。清宫所藏的铜雀台瓦砚上也留下了许多乾隆御玩、御赏印刻,可见乾隆对于瓦砚也极为欣赏。民国时期,号称海内藏砚第一的徐世昌,不仅四处收集古砖瓦砚,还专门聘请砚师,将自己所藏的古代砖瓦,能做成砚的都做成砚,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砖瓦砚。

古人注重文脉的延续,散落于荒草中的砖瓦承接秦汉魏晋的流风遗韵,将其磨而为砚,恰能触发文人的思古幽情,也难怪历代如此众多的文人骚客为之痴迷如狂。

相关阅读:

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

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

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的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之为“土木之功”。这种斗拱既起支撑的力学作用,又有装饰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传统住房建筑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大屋顶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梁画栋的宫殿形式和青砖黑瓦、朴素简易的民居形式。

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代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各地区、各民族得到了广泛交流,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突飞猛进。所以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生产规模、烧造技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素有“秦砖汉瓦”之称。

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风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划龙纹、凤纹,也有模射猎、宴客等场面的。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 《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在高山峻岭之顶端筑起雄伟浩迈、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

空心砖,是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被用作宫殿、官署或陵园建筑。到西汉时期,空心砖的制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砖面上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它不单是作为建筑材料,更多的是用来建造画像砖墓。这种空心画像砖,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阙门建筑、各种人物、乐舞、车马、狩猎、驯兽、击刺、禽兽、神话故事等有四十多种。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面貌及绘画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到东汉初期,画像空心砖的应用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四川一带,中原地区空心画像砖墓到东汉后期为小砖所替代,而四川则延续到蜀汉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像砖内容更为丰富。有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探矿、桑园等;有描写社会风俗的市集、宴乐、游戏、舞蹈、杂技、贵族家庭生活等;还有车骑出行、阙观及神话故事等等。这些画像砖是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现实写照,在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及艺术上有着重大价值。

建筑用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 圆形简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瓦坯制成后,在简瓦前端再按上园形或半圆形瓦当。这种简瓦和板瓦的烧造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大量出土,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用陶上的伟大创造,开创了瓦顶房屋建筑的先河。

瓦当即筒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瓦当有着强烈的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秦代瓦当,绝大多数为圆形带纹饰,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动物纹中有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等;植物纹中有叶纹、莲瓣纹和葵花纹。云纹瓦当图案结构,基本上是边轮范围内,用弦纹把瓦当正回分为两圈,外圆间四等分内填以各种云纹,内圈则饰方格纹、网纹、点纹、四叶纹或树叶纹等。这种云纹瓦当汉代沿用,但汉代的纹样较秦代粗一些。

秦瓦当,有文字的绝少。汉代瓦当纹饰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汉代瓦当,除常见的云纹瓦当外,大量的则是文字瓦当,许多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意识和愿望,如“干秋万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样富贵宜侯王”等。这些文字瓦当,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字之美。秦汉瓦的断代和分期:秦至西汉初期带圆形瓦当的筒瓦,制造方法是,先从瓦筒上横切到一半,再向下纵切成瓦筒。半瓦当从中央连瓦筒一起切开。因此在瓦的背面留有明显切痕。到西汉中期,瓦的制法采用一次范成,瓦筒则仅做半筒,瓦背没有刀切之痕迹。此外,秦代带纹饰的圆形瓦当,中央无大圆柱,而汉代的则必有圆柱。秦瓦当边狭,用手捏成,宽窄不匀,汉瓦当的边轮整齐。秦瓦面积不大,汉瓦面积小者也较秦瓦略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近期课程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旨在分享

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如涉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以便及时修改

中心承接传统礼仪庆典活动策划并执行,传统文化教育、汉式游学等项目,欲寻合作请发短信至13868849977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旨在分享

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如涉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以便及时修改

中心承接传统礼仪庆典活动策划并执行,传统文化教育、汉式游学等项目,欲寻合作请发短信至1386884997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