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朝名将表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2024-07-15 2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那么汉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张释之

张释之(卒于景帝时),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有重要贡献。有一兄张仲、长子张琪,次子张挚。司马迁著《史记》,将其与冯唐合立《张释之冯唐列传》;班固《汉书》列入《张冯汲郑传》。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冯唐

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其以孝行著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进攻。冯唐直言道,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大怒,并起身回宫。之后帝召见并指责其当众羞辱自己,冯唐道歉说:“我这个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彼时,匈奴大举进犯、并杀死都尉孙昂。汉文帝向冯唐请教当初言语的原因,冯唐回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如果要支持边防将领,必须赏罚恰当。并主张应当宽恕当时因为瞒报杀敌人数的魏尚,支持其防事。文帝赞同冯唐劝谏,并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复职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车骑都尉,辅佐战事。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罢免。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班固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后进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才得以送到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家通姑)。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逝世后,皇太后亲自为多年的老师素服举哀,由使者监护丧事,死后也给予她应得的荣誉。

班彪 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 ) , 为大将军窦融从事 , 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苏武

苏武,中国西汉大臣。(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张安世(?-前62年)字子孺,西汉汉武帝到汉宣帝时代的和政治人物,是著名酷吏张汤之子,武帝时为尚书令,汉昭帝时,为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宣帝时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长安区发现一汉代高级别墓葬,后经证实该墓园为张安世家族墓,墓中出土大量文物,其中张安世墓葬级别堪比汉王。据史书记载,张安世是西汉重臣。其曾孙是张临,生子张放。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张汤

张汤(?—公元前116年12月),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诬陷,被强令自杀。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禄及皇帝赏赐。张汤虽用法严酷,后人常以他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为官清廉俭朴,不失为古代廉吏。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鲍宣

鲍宣(前30-3年),西汉大夫。字子都。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哀帝时,为谏大夫,敢于上书直言,抨击时政。他在上书中,曾指出:“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后任司隶。哀帝时为豫州牧,征为谏大夫,对哀帝宠信外戚子弟及幸臣董贤等,谏争甚切,其言少文多实。后拜司隶,因摧辱丞相,下狱,博士弟子王威等千余人上书营救,得减灭髡钳。王莽秉政,因宣不附己,以事逮之入狱,自杀。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辛庆忌

辛庆忌(?—前12年),字子真,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人,破羌将军辛武贤之子,西汉将领。初因父亲的关系,担任右校丞。后随常惠率军前往赤谷城(今苏联中亚伊塞克湖东南)驻兵守边,开垦屯田。甘露二年(前52年),乌孙大、小昆弥王内争,辛庆忌与歙侯作战,陷阵却敌有功,升任侍郎,后又升任校尉。汉元帝初年,补任金城长史,荐为茂才,又调任郎中、车骑将,累迁张掖、酒泉太守,汉成帝初年,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后拜左将军,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元延元年(前12年),辛庆忌去世。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丙吉

丙(或作邴)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属山东)人。西汉名臣。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后,口不言保护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得知实情后,封丙吉为博阳侯。神爵三年(前59年)任丞相。政尚宽大。掾史不称职,辄给长假以去。五凤三年(前55年),丙吉去世,谥号定。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汉朝名臣一览表(下)

刘德

刘德(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30年),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栗姬,西汉宗室、藏书家。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今河北省献县)。刘德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所得残缺不全、 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者,必组织群儒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成册。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今留传后世的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应是刘德之功绩。后刘德因遭武帝猜疑而终忧悒成疾,于公元前130年逝于封国。汉武帝念其功劳,遂赐谥为 "献王",当地人则俗称之为“献书王”。刘德死后葬于封疆之内,其陵寝即此地的献王陵。

汉朝四百年天下,名臣较多,如有未尽之处,请在评论区补充,此排位不分先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