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浒传古诗词和文言文日积月累 讲座

讲座

2023-11-23 0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我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区学校的王云老师,很高兴借助钉钉直播网络平台将跨越2400公里的首都北京和乌鲁木齐首府的小学语文同仁齐聚一堂,也感谢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世梅校长的邀请,接下来,我和同伴周紫宣老师,还有“诗意成长”研修小组的寇怡老师、徐欢老师,相约大家共同研讨,相互交流,同品第八单元教材。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知识技能、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审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文化。

语文课如领学生登山

单元整体解读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明智,编排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围绕着这样的人文主题和这样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以及一系列的专题栏目。

《古人谈读书》是孔子、朱熹二人对读书的理解和要求,孔子用他的话告诫我们:读书要有好学的精神;朱熹启发我们:读书要调动自己的多个感官进行读书。在《忆读书》当中,冰心回忆了她幼年、少年时的读书经历,从而总结出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读书好,能去多读书,能够读好书。《我的长生果》是叶少玲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分享了自己的独有的读书感受,读书对自己的影响,在读书和作文当中悟出的道理。通过她的介绍,也阐明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本单元的其他栏目也都紧紧围绕着这样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在口语交际当中,引导学生去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当中的人物,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能够做到分条讲述,做到条理清楚。听的时候,要能够抓住别人说话的重点,也就是这次口语交际,从说和听两个角度需要达成这个标准,那么在这个栏目当中就提供话题和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说之前,介绍之前先去根据需要搜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填写表格,把它作为自己有调理讲述的一个支架。

习作是推荐一本书。要求重点要写清推荐理由,要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理由,要注意分段阅读。阅读教学当中要练习,根据需要提取、归纳整理信息,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当中,同样需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整理介绍的理由和推荐的理由,进行有条理的分条或分段来表述。这一单元里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他们是密切相关的。

在语文园地当中的交流平台,小伙伴们的交流也在围绕着读书这件事以及读书的方法来进行分享,如何去找书读呢?这里提到,从一篇文章,连接去读整本书,去读这位作家的其他的作品,又从整本书,串联出了一类的书去阅读。在词句段运用当中罗列了一些名人对书的比喻,并且通过给句子排序的练习让学生再次让学生体会读书与阅读的关系。

教学思考

以读促思,归纳梳理,

读中获得真感悟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课例分析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区实验学校

周紫宣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周紫宣,很荣幸参加此次活动,能有机会向各位老师学习请教。

基于王云老师刚刚所讲的本单元的几点教学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要求在本单元的具体课文中应该如何落实。

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两点建议中。第一,重在理解大意,不要逐字翻译。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而不是老师逐字逐句地带着学生翻译。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等有效的方法达成对文言文大意的把握。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经验谈谈看法和感悟。如《论语》第六句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孔子曾经废寝忘食地思考却没有受益,不如改去学习。可以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候遭遇难题任凭自己想破脑袋也没有结果,拿起书本来仔细研究,不一会儿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重视以读的策略来促理解。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达成熟读成诵,达成积累的目的。例如《论语》当中有一些长句子,学生读起来可能在断句上有困难。对于长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是需要借助注释和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学生明确了这样断句的理由,才能达成朗读和背诵的要求。

在小学的文言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读,读也是有要求的,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可以借助多种方式的朗读,注意每遍朗读时老师要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务。如《古人谈读书》第二则的前两遍朗读旨在疏通词句,能够正确流利的将课文读通、读顺。在朗读中,会有同学习惯性地把“漫浪”一词读成“浪漫”。老师可以及时点出这便是“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不在焉”,此乃读书的大忌,学习上亦是如此。与现实的例子相结合,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对文章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当中,孩子们并不排斥读,尤其喜欢将读与背相结合,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熟读成诵。但往往思维也到此为止,根本达不到我们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读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这时候老师设计的有趣活动,便成为孩子们朗读很好的助力。

比如,老师可以为同学们创设情境。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各位优秀的同学想不想和朱熹做朋友?那么,和朱熹做朋友可能会聊些什么?同时明确要求,同学们谈论的话题要从课文中得出。我们一起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如果你是朱熹的朋友,老师是现代人,你可以和我聊些什么?尝试用自己的话将古文翻译给我这个现代人听。读书有“三到”分别是什么?孩子会说心到、眼到、口到。老师再次提问,那这“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孩子会说是“心到”,因为“心到最急”。老师继续追问,那么“心到最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用书中的原句回答,这时候鼓励孩子,作为朱熹的朋友,你能不能把古文翻译成现代的语言为我这个现代人答疑解惑。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借助课文旁边的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大意。也就很好地完成了书中的课后习题,更能用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探索文中所阐述的读书之道。同时,为了有更多能“聊起来”的话题,学生会一次次地进入文本寻找信息,关注细节。这些是单凭老师的讲解难以达成的。

本单元最重要的单元目标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在有话题的活动中根据需要去提取、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忆读书》当中,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从而总结出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本篇课文的话题就在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按照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和她各个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再通过她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去梳理出她所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梳理的过程既可以像学习《松鼠》那篇课文那样去分条罗列信息,也可以将所需要的项目借助更清晰明了的表格来帮助自己看清。这里可以请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才能设计出既合理又清晰明了的表格?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项目的分类很重要。引导学生根据编者所提供的话题来尝试自己先列一列表格的项目,再进行有需要的提取和梳理。同样是梳理信息,在《我的“长生果”》当中,话题是要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整理出从她读书和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可以同咱们的教学用书那样梳理成图式来进行信息的呈现。

通过信息的梳理,让学生把握了要点、得出了观点、受到了影响才是最终的目的。比如《忆读书》中,梳理信息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冰心的心目中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的“长生果”》当中,梳理信息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领悟,作者对于读书和写作悟出的哪些道理能对我们当下的阅读写作有所助益。梳理出这样的观点,是要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过程产生影响,并运用在自己的学习实践当中。在《古人谈读书》的课后第3题当中,“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正可以作为本课“假如你是朱熹的朋友,大家一起来一场跨时空对话”活动的总结、归纳和反思;在《忆读书》当中“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赞成作者这种“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相信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读字读半边”的经历,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不求甚解”的阅读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可是只贪多而不重质量的阅读真的能有所收获吗?对于课文结尾作者的殷切期望“多读书,读好书”你是怎样理解的,一本好书的标准又是什么?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讨论中得以发展。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另一方面也在落实“读书明志”这样的人文主题。

最后,依托本单元的课文,要让学生去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同时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丰富的四字词语或成语以及恰当的比喻来表达自己读书生活当中真实的情感。如在《忆读书》当中,作者听她舅父讲三国演义听的“津津有味”,以至于后来自己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一知半解”地读起来。看了“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文学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都不如那些带着“真情实感”的文章。看这些文章,往往使她“心动神移”。对于这些四字词语或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和迁移应用往往比死记硬背其解释重要的多。引导学生将这些四字词语或成语归纳整理出来,并尝试说出使用他们的好处。这些词语在语音上有修饰效果,四个字音节鲜明清晰,念起来抑扬顿挫,起落跌宕,十分和谐,具有音韵上的美感。使用他们能增强音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有,成语和四字词语具有精炼性、形象性,词约义丰、力求简明,用较少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最后,使用语言应该讲究妙趣,以富有活力的词语感染他人,这是语言生动性所要求的。学生在归纳和整理后很容易看出“津津有味”和“索然无味”是一对反义词,感情色彩上的褒贬义更是一目了然。并适时鼓励学生讨论,我们在何种语境下可以使用“津津有味”这个成语,结合刚才对“使用成语有哪些好处”的讨论,说说它在文章中的妙用。即是将所学理论与阅读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我的“长生果”》当中,也有大量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开始她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如痴如醉”,让她“浮想联翩”;有的时候她读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有的时候她对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又“牵肠挂肚”。阅读对她来说是“如饥似渴”,书籍对她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最后她悟道,写作文要“真情实感”,因为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这些运用恰当的四字成语或词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感受,这些是非常值得学生积累下来的。另外在《我的“长生果”》当中,还有一些生动的比喻。她把书比喻成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把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喻成流光溢彩的画页和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把秋天比喻成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把月亮比喻成像现在蓝色天幕中的玉盘。借机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关于比喻的妙用。比喻是用具体的、人们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所以在文章中恰当的运用比喻,除了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外,还能把抽象的事物浅显而具体地表达出来,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独特作用。如果同学们在习作中能熟练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单元教学目标在三篇课例中应如何落实的一些理解,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讲座三

在语文园地中找寻“源头活水”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课例解析

周末静下心来和小语同仁们一起学习,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大家好,我是乌市第84中学的寇怡。刚才两位北京老师从“凸显核心目标,加强单元设计”“以读促思,归纳梳理,读中获得真感悟”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接下来由我来接棒,在这里与老师们探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与语文园地的教学内容。今天的主题,我借用语文园地中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的“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古名句做思想主线,我认为部编教材的就是在帮助学生拥有自己的“源头活水”,教会学生在语文园地中总结、积累,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以致用。前几年我跟随米东区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开展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我们认为一个单元应该整体去备课,把内容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会得到1+1大于2的效果。

讲座四

根据表达实际需要

语言表述突出重点

——统编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习作教学建议

分 享 | 王云 周紫宣 寇怡 徐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