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宿行业预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宿生意惨淡 2023年民宿行业预测

2023年民宿行业预测

2023-08-28 1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像梓山漫居、松赞、西坡、既下山等民宿,依旧保持着良好入住率,甚至有增无减。

2022年12月5日,卫生局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第一阶段结束,已经确定将奥密克戎定位为普通流感传染病,出行不再查询健康码、核酸,旅游和民宿产业终于迎来了转机。

随着防疫新十条以及元旦放假安排公布 ,12月7日携程2023年出行搜索热度较去年上涨超900%,大众出游的情绪高涨,民宿预定平台也订单激增。

一切尘埃落定,民宿业沉浮数年后终于迎来了春天,回暖复苏已成大势, 那么民宿业的前景真的好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PART

02

未来策略

国内民宿早已从早期农家乐变为大众化,又向精品化民宿迈进,未来发展的方向十分广阔。

这几年民宿行业与国家战略挂钩,乡村民宿已成为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形式,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都相继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和《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发展。”“促进乡村观光向乡村旅居、乡村生活转型,提升乡村民宿品质,开发乡村美食、夜间游览、深度体验、主题研学等产品。”

民宿能够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产业振兴农村经济,更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发展空间广阔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需依托产业体系的完善与融合。

因此,除了民宿产业本身之外,加强与其他乡村产业的联动是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民宿行业政策包括三条主线:①向高质量、精品化升级;②乡村区域重点开发;③实现产业联动。

市场上的民宿硬件和设施还普遍不够完善,需要对环境及周边进行升级,服务需要更系统化、精细化,从拼硬件到引入生活美学的概念,要更注重旅客的舒适性、体验性。

发展民宿,传承历史文脉,要展现地域特色,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段乡村历史故事。为避免脱离乡村文化风貌,形成同质性的民宿,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原真性体验,在建筑特色、场所空间塑造方面体现地域风貌特色。

要把故事和情怀作为民宿的一个吸引点,文化和文创的发展都需要有很好的载体来进行呈现和感悟,把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相结合,打造出独属于地方区域的民宿品牌。比如“主题博物馆+民宿”,这里的“主题”就可以是“民族文化”、“非遗工艺”等等。

PART

03

消费人群分析

一二线大型城市目前是民宿的主要客源市场, 释放二三线城市人群的消费力将驱动市场增长。麦肯锡和中国旅游研究所的数据表示,90及95后是民宿的主力消费者,消费趋于个性化,对于民宿的“非标准”特征接受程度更高;70后、75后同样是旅游消费的主要拉动力量,但这一群体的观念相对传统,其出行消费诉求偏向于高端、品质,中高端酒店是其出游住宿的主流选择。

90后的年轻白领人群是民宿的主力消费者,该人群的消费趋于个性化,追求娱乐与潮流,对于民宿的“非标准”特征接受程度更高;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高管群体是高品质民宿的主要消费人群。

未来向中高收入的消费者结构转移将成为行业重要驱动力:溢价需要由中高收入的人群拉动,而民宿的主力消费者依然是中低收入人群,民宿引导中高收入消费者是很大的着力点。

消费者偏好向品质化、休闲短途游演进,城市周边区域的精品民宿与消费趋势匹配度高,休闲娱乐将取代观光成为民宿消费主流需求。那么如今全国开放后,消费者对民宿的喜好会有改变吗?

AD国际的文旅专家陈华伟认为:“旅游业会加快复苏,出境游也将不受限制,民宿在深受重创下,还在恢复整顿阶段,不会马上反弹, 但主流的消费市场已经形成,短时间不会改变 ,民宿前景良好。在多元模式及收益渠道进行变革探索,拓宽除客房外的收入渠道,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PART

04

行业格局

从智研咨询等提供的数据来看,2016至2019年,民宿行业规模扩张迅速,2019年后进入调整期,规模有所收缩。从规模增速来看,行业已完成一轮高速增长,目前处于调整期。从规模占比来看,民宿行业占住宿业整体比重不足10%,对标发达国家民宿对住宿行业的渗透率,我国民宿行业有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从2017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量上升趋势,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下跌,而2022后有望恢复。受旅游市场带动,民宿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未来会有更多产业融入。

民宿中低端市场相对饱和,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另一方面这一区间的产品竞争围绕性价比展开,溢价空间有限。行业未来的结构性机会在于中高端市场一行业的新进入者应选择中高端市场切入,而中低端民宿产品应加速向中高端转型。

一二线城市的民宿增量见顶,下沉成为趋势:下沉市场正在成为民宿增量新蓝海。未来县级城市、乡村区域的民宿是行业的结构性机会所在。

从民宿数量排名来看,目前我国民宿主要集中于我国北京、浙江等东部地区,福建、广东等东南部地区以及云南、四川等西南部地区。具体分布于:大型旅游城市周边(地区排名前十名中,北京,厦门.成都、杭州均位列其中)与热门旅游景区周边(丽江、大理、秦皇岛),但从增量来看,大型旅游城市与热门旅游景点的民宿已是红海市场,增长相对乏力。民宿行业在下一阶段的增量在于开发空间更大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郊县、乡村区域。

民宿入住率受到旅游淡旺季的影响明显,造成客源不稳定,这是行业的一大痛点。与旅游景点的挂靠性决定了民宿的季节性特征,降低民宿产品与旅游景点的关联性将弱化淡旺季分化,有利于行业收入增长;要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多渠道,平衡淡旺季客流。

城市民宿对本地客源依赖性强,本地化消费反映出消费端“休闲”需求旺盛。民宿类型与城市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整体形态相对单一,在体验维度的拓展空间小。城市民宿数量众多且集中在中低端定位,细分市场发展成熟,呈红海竞争状态,未来城市民宿开发别墅、洋房、独院等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而乡村民宿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非景区民宿满足休闲需求,市场空间广阔。2018年至今,乡村民宿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潜力大。数据统计,2020年途家国内乡 村民宿的房源数量达到54万套,同比2019年(16万套) 增加近2.4倍;乡村民宿创收超17亿,是2019年创收 (5.5亿元)水平的3倍以上。乡村民宿的市场重心逐渐向西南地区或未开发的地方、偏远、冷门乡村区域转移。

PART

05

市场方向

民宿作为住宿产业重要的一环,未来的发展将逐步开始走向品牌化和集群化,不再是散打原始的模式。住宿与餐饮业态的占比过高,民宿的业态延伸空间大,产业资源的引入将有利于民宿开发多渠道收益,在提升收入的同时提高民宿的抗风险能力。例如文创、实体类的商品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持续与消费者发生关联。这是提升消费者长期价值的有效方式。文旅综合体的建成无法依靠单一主体,而是涉及多方合作,包括: 民宿品牌方、政府、地产商、产业资本、文旅公司等。

以产业综合体形态呈现的民宿产品大多在近两年通现,产品的稀缺性和差异化明显,发展空间大,但业态尚不成熟,内容缺失是这一类产品的最大问题一一产业综合体的运营环节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

消费升级趋势下,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的意愿提升。从文化消费的特征来看,消费者对于深度体验的需求增长明显。作为一种体验性质的业态,民宿本身具备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优势,应从“体验”的角度设计民宿产品的文化属性,挖掘民宿当地特色文化。

不同收入人群的文化消费动机差异明显,因此,不同定位的民宿在文化内容结合的侧重性上有所差异:对于中低端的民宿,应强调文化内容的娱乐属性;对于中高端的民宿,应强调文化内容的社交属性与自我提升属性。

国民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带有健康属性的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从消费者选择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来看,农家乐类型的体验型业态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是生态风光类型,未来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业态与健康养生的结合接受程度将持续上升。

民宿经营者应在文化设计、周边环境营造上多下功夫,要想方设法拉升平均入住率,寻找新的增收点让民宿保持长久的盈利。

民宿提供除了空间之外更多能够满足客群的玩法。比如文创、研学、运动、康养等民宿产品及业态等,针对年轻人的露营、剧本杀,针对小朋友的亲子游乐设施,针对老年人的养生康养项目等,这些可以提高消费黏性,打造“民宿+”组合产品,为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民宿业即将蓬勃复苏,开启新的里程碑。疫情的影响为民宿业制造了一个喘息沉淀的机会,市场被重新洗牌。展望2023年,随着人的需求和审美越来越高,民宿业要重新思考,唯有匠心设计,注重精神内涵,让民宿更高品质、更人性化,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