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禹襄太极拳论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2023-10-26 17: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禄禅三下陈家沟,并在陈家沟习武功成之后,便回到河北省永年县家乡以授拳为生。太极拳从此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

  

太极拳在永年的传播

  永年人都说,"杨禄禅传武禹襄,武禹襄传其外甥李亦畲,李亦禽传郝为真” (皆为永年人)。武禹襄为永年望族,教书为生,亦好武。有人说杨禄禅前两次下陈家沟时,曾得武氏资助。禄禅返里将所习技艺全部授于禹囊,以谢其恩。

  然而前述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说,“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且说禹襄因公赴豫省,过访赵堡镇陈清平,“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

  武氏还从其兄武澄清(时任河南舞阳县令)处,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遂精研发展,创武式太极拳。因此可以说,武氏太极得传于杨禄禅和陈清平二人;我们应尊重武氏传人的记载。

  但是也应揩出,武氏太极,主要还是源于杨氏。从套路上看,武氏太极与杨氏太极基本一致,与赵堡架则有明显差别;从时间条件看,杨、武既为同乡,又有资助关系,传授条件优越,而武氏赴陈清平处“研究月余”,所得必然有限,按吴图南先生的说法,连架子也学不好,更谈不上“尽得奥密”。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至于武禹襄为何从杨禄禅学拳仅得其大概,有种种说法,其实是功夫未到,不知精髓也。后至赵堡月余,又得《太极拳论》,加之演练揣摸,豁然贯通,这是学习太极拳的必然规律。

  武禹襄及其甥李亦畲,皆为文人,重视对太极拳理论的收集与整理。也写了些个人体会。李亦畲手抄的武禹襄《打手要言》五段,就是武禹囊按照《十三势歌》的句子顺序,对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心解》进行了重新整理,同时也抄录了王宗岳的其它拳论。

  此外,有一位赵堡太极的传人声称,杨氏太极是“武禹襄将赵堡太极传授给杨禄禅的儿子杨班候后”,杨氏父子才得武当真谛而创杨氏太极。似乎杨禄禅三下陈家沟十多年,未得太极真谤,必由其子向在赵堡“研究月余”的武禹襄学习,才能获得太极真蹄,这种说法是杨武两家都不会承认的。

  班侯幼年可能向禹襄学过拳。传说因他自幼好斗,禄禅怕他闯祸,不让学拳,令其到禹襄所办学馆学文。禹襄发现班侯“学文愚”而“学武智”,就暗授其艺。后被禄禅知通,遂继续培养。而杨氏父子的拳艺,决不可能在武禹襄之下。更不能把杨、武两家的师承关系颠倒了。

  其次,杨班侯虽然英雄一世,但在太极拳艺上并未超过其父。吴图南曾和禄禅高足载治的儿子搏侗相处几十年,关系极好。据搏侗说,杨禄禅在京授拳时,父子三人以老先生技艺最好,杨班侯是老先生之下的第一人。

  健侯比起父兄稍差一些,但比一般人则高深得多。据杨氏家传,班侯幼时与其父比枪,仅数回合,就对父亲说,"我比你强。“禄禅笑曰、“好,算你比我强。先看看你的胸膛。”原来班侯的棉衣前襟,已被父亲刺破多处,露出棉絮,他自己却毫无感觉。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杨家原来也练太极枪。因班侯生母怕他闯祸,卸掉枪头,所以变为杨家杆子。太极杆,通称白腊杆,与棍不同,功力强者,可舞动两丈开外粗如童臂的杆子。练杆子就是练枪。其动作名称仍袭原来的“上刺咽喉”,“平刺心窝”等等。这也是杨家的一大贡献。

  总之,杨禄禅回永年授拳,首先是武禹襄得其艺,武传李亦畲,李传郝为真。因武、李皆以儒生自居,不轻授拳。郝为真得其精髓,且善教人。故在永年以至北方名气甚大。赵斌老师上蒙学时,郝为真曾为其师,亦组织学童集体练太极拳。不少人后来也成为太极名师。

  赵斌老师的五叔赵绶卿,即为郝为真门徒,功夫很深,在陕西宝鸡教拳几十年,1969年 (88岁)逝世。武氏太极拳由郝为真之子郝月如,其孙郝少如继承下来。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又从郝为真习太极,溶太极、八卦、形意于一炉,创孙式太极拳。其女孙剑云为当代孙式太极之代表。

  

杨禄禅创天下,杨班侯打天下

  这是杨氏后人对这两位先师的高度评价。杨禄禅在永年不久又赴北京教拳,从而使太板拳的传播更加广泛。

  杨禄禅如何去的北京,又如何到了端王府,此事著文尚少。吴图南先生在《太极拳之研究》中介绍说,武禹囊因为私仇,怂恿杨禄禅打死了永年南关一位练少林拳的和尚,禹襄托其在北京刑部四川司任员外郎的哥哥武汝清,把禄禅介绍到在北京开设天义酱园的张家教拳,同时可躲避官司。

  打死和尚之事,在杨家并无传闻。杨家就住在永年城外甫关。据家传,南关瓮城中间有一座庙,住有一位老道,杨班侯与他经常来往。有次班侯拍拍敲门,道人闻声即出,一看无人,待关好门向后转,却见班侯站在自己面前,方知班侯以轻功跃墙而入。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但是,杨禄禅初去北京,确实是由武禹襄通过哥哥介绍先到张家教拳的。张家是个富商,家中也有武师多人。据说汝清陪禄禅至张家时,小宴之中,杨禄禅演了一遍太极拳。

  家中武师见禄禅其貌不扬,其拳如捕鱼摸虾,甚是小觑于是动问禄禅“练的是哪路功夫?”禄禅对日:“沾绵拳。”武师又挑衅性地问道,“你这拳能不能打人?”禄禅针锋相对地答道,“除了铜人、铁人、石头人不能打,凡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躯,都可以打。”

  遂在院中摆开阵势试技。张家武师恨不得一拳将禄禅打出门外。谁料一个个上来,一触即被禄禅抛出丈外。事后禄禅扭头就走,张家主人急央武汝清说情挽留,并立即更换盛宴招待。从此禄禅开始在张家教拳。

  后又任旗营教练,晚年进入端王府。禄禅又叫次子班侯,三子健侯一起进京,名满京都,盛极一时。禄禅与八卦掌先师董海川亦由此结识,极为友善。相传董杨二人比武三日,不分胜负,皆互相称赞。

  杨氏父子在京授拳时,得其传者,除王府贝勒外,尚有护卫凌山、全佑、万春。皆拜在班侯名下,实际是父子同教的。全佑 (满族)传其子鉴泉,鉴泉取汉姓为吴,亦从学于杨健侯之子澄甫。后创吴式太极拳。传播之广,仅次于陈式、杨式。其女吴英华为当代楷模。

  禄禅晚年,又收端王府总管王兰亭为徒。兰亭为人忠厚,深得禄禅喜爱而尽授其秘。王兰亭又将此艺传给好友李瑞东。李瑞东先习外家拳术,颇有功底,人称鼻子李,有王兰亭折服鼻子李一段故事。王兰亭以师兄名义代师授拳。

  李艺成后,任端王府教师及清宫侍卫等职。他还从甘风池的曾孙甘淡然学习甘氏祖传“武当金蟾派太极功” (亦称《江南派太极拳》),另又学得“陕西派”太极拳,遂综合各派精华,创李氏太极拳。

  杨班侯性情刚烈,好与人斗,故其武技传奇不胜枚举。如“拳击雄县刘,擂打万斤力,智胜飞刀张,白腊杆救火”,以及班侯办案、班侯训马、杨班侯“墙上挂画” (飞身贴于墙壁之侧)等等。其中以擂打万斤力影响最大,也确有其事,最为杨家称道。“万斤力”名谁,已不得而知,自言曾打七省擂台,无人能敌。

  能以双手搓石成粉。至京后,听说太极拳能以柔克刚,揭贴九门,语侵杨氏父子,激其比武。班侯闻之,遂约期在北京西四牌楼设擂比武。观之者人山人海,班侯骑白马而至。有人说,此处原置丈六巨碑一个,两人对阵,万斤力以迅雷之势举拳先发。班侯略闪,拳到碑碎。

  观者喝彩,以为班侯必败无疑。万斤力再进,直取面门。班侯大喝一声,双手一扬,万已仰跌数丈之外。班侯在掌声雷动之中策马扬长而去。另有说双方只转了三圈,万斤力即被班侯抛出。断碑之说,另有传闻。雄县刘有个当和尚的哥哥,气功与武技非凡。

  为报弟仇,找班侯比武。班侠背靠石碑让和尚击腹。彼拳到,班侯早已立于碑顶。碑遂断,和尚四指关节俱成碎骨。班侯笑日,练武之人,不知腾挪闪展,何为武术?总之,杨班侯的武功铁事,确为太极拳打出了声震武坛的神奇威名。凡以班侯名义保镖者,无人敢挡。

  班侯对其弟子,随意打骂,出手不留情,故从学者甚少。膝下有二女一子,长女竟被他失手打死。《武林》杂志1982年第一期《杨班侯的太极提放术》一文,说班侯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十岁时溺水而死。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班侯悲痛之下,自发跳起五尺多高,众人皆惊。恐为班侯打死长女之误传。班侯次女在族中排行为九,与赵斌老师之母 (杨兆元之女)同岁,1888年生,后来嫁于白姓。班侯子兆鹏,小名祥子,又叫三妮,襁褓丧父,自幼亦好斗。外号十八场 (每天与人打十八次架)。杨澄甫在杭州时,他亦随往。后来误入贩毒歧路,甚至企图利用赵斌老师在军队中的地位予以掩护。

  赵斌老师大义凛然,严厉斥之日,“若再如此,我就捆你见官!”这位“祥老爷”还在杨澄甫面前告状说,“连科 (赵斌小名)了不得,竟要捆我。”后来他被澄甫弟子陈微明介绍到广西教拳,卒于广西。永年杨氏祖坟之杨兆鹏墓,乃为空坟。

  杨禄禅长子风侯早疡,班侯为次子,三子健侯。健侯性温和爱徒,从学者甚众,卒于1917年,享年约80。关于班侯的生卒年代,杨家亦无记载。有人说是1837一1852年,按班侯次女1888年生 (是确切的)来摧算,最小的兆鹏襁褓丧父,故班侯逝于1892年是差不多的。

  

杨氏太极拳的定型者杨澄甫

  健侯有三子,长子兆熊,字少侯;次子兆元,即赵斌老师亲外祖父,早殁;三子兆清,字澄甫。

  杨少侯之艺,得其祖、父、伯三人亲传。为杨氏第三代之最。但其性格亦似其伯,从学者不多。其蒙族弟子乌拉布,即吴图南先生,先从吴鉴泉学吴式太极,后随少侯习杨式四年。曾为北京市武协副主席,1989年1月去世,享年105岁。少侯有存钱存不住,且缺乏忍让之心。1930年在南京时,因对环境不满而自尽。吴图南著《国术概论》中,说他 "贫困商都,毅然白尽”,其实不纯为贫困之故。

  杨澄甫先师生于1883年7月11日(农历癸末六月初八),逝于1936年3月3口(农历二月初十)。他秉承乃祖乃父遗风,兢兢业业,温和笃实。继北平传拳之后,南下武汉、南京,赴广州,至沪杭,桃李满天下。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他又集杨氏三代之经验,将杨氏太极逐步定型。1925年,嘱弟子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按澄甫拳照详加说明。1931年重拍拳照,编著《太极拳使用法》,1933年修订为《太极拳体用全书》。

  杨师著作,虽托人代笔而成,但杨师并非目不识丁。在杭州时,他常以《前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形容太极拳。有人给他书赠《留侯论》开始一段,挂在房间。杨师对此十分喜爱,常观常读,背诵如流。

  澄甫公所处时代,杨拳已威名内外。加之太极拳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奇效,更为普及。武汉有一湖北最大的刘姓财主,邀澄甫抵汉授拳,欢迎队伍排列千米之遥。当地有一善剑武师,多次要与杨师比剑,皆被谢绝。彼声言杨师畏惧,徒有虚名。

  澄甫说,若如此言,则可一试。遂用竹剑对武师钢剑。对方举剑直向杨师胸部猛刺,杨师一个“等鱼式”,武师即腕折剑落。然杨师却以为不慎而引为憾事,其实,来者不善,应者必以熟练招数反击,身不由己。稍加温良怠慢,必致杀身之祸。

  澄甫公在杭州国术馆任教务长时,月薪八百大洋,馆内有个太乙拳名师高守武,其脚和手一样灵活。渺视太极而嫉妒杨师声望,常出不逊之言,甚至在杨师桌斗里胡翻乱攘,杨师忍无可忍,当即应其一较。高持大枪,杨持白腊杆。高如饿虎扑食般一枪刺来,杨杆只一抖,高枪脱手落地,满院观者无不叹服。

  杨师拜门弟子,计有陈月坡 (开山弟子)、阎仲魁、尤志学、崔毅士 (立志)、王慎东、牛春明(敬轩)、李春年 (雅轩)、陈微明 (旭先)、武汇川、田兆磷、董英杰、褚桂亭、郑曼青、曾如柏 (昭然,关门弟子)等。

  一口气读懂:杨氏太极拳的历史!

  尤志学、田光麟亦从学于少侯。崔毅士曾到西安、武汉、安徽传拳,后在北京颇有影响。李雅轩入川授拳40年,高足满门。陈微明在沪创办致柔拳社,且有著述,对推广杨氏太极贡献很大。

  武汇川亦在沪创办汇川拳社,顾留馨曾为该社门生。曾昭然先在致柔拳社从陈微明学,后被杨师收为关门弟子,在香港授拳,著有《太极拳全书》。至于受杨师亲传,且技艺高深而未作拜门弟子者,亦为数不少。

  

余 论

  解放后,国家体委按照杨架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又将杨氏太极整理为八十八式太极拳。后又以杨式为基础,吸收陈、吴、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创编四十八式太极拳。以上统称为国家套路,在各级体委的重视下,国家套路得到更广泛的晋及。

  在杨氏亲族中的现代传人中,杨少侯子振声 (1878-1939),从学其父与叔,但授拳不广。唯澄甫公四子振铭、振基、振铎、振国,均继承父艺,赫赫荷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