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护课堂】教你如何正确的搀扶老人[附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步行梯怎么做的 【介护课堂】教你如何正确的搀扶老人[附图]

【介护课堂】教你如何正确的搀扶老人[附图]

2024-06-29 2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像我们乘电梯、乘车是为了更高效更顺利的移动一样,老人会借助手杖,轮椅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同时也让移动更加安全。

为了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步行的辅助器具,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来协助老人。

老人行走的特征和风险

身体障碍、疾病,以及因年龄造成的身体机能衰退,使老人面临平衡能力、柔软性、肌肉力量、持久力等多方面的问题,让许多老人都面临容易摔倒的风险。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老人在行走方面的特征和风险。

除了这些步行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之外,还可能出现因为脑卒中的后遗症或者是帕金森病等进行性疾病造成的“步行障碍”。

步行障碍具体的表现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医生、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等各方专业人士共同交流并商讨具体的护理方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正确安全地辅助老人行走吧!

辅助行走的种类和操作顺序

→引导式辅助行走

引导式辅助行走,是介护方和老人面对面站立,介护方托住老人双手辅助行走的方式,这种方式多见于短距离的移动。

引导式辅助行走的最大优点是安全和安心。介护方和老人面对面站立,可以很好的避免向前或向后摔倒,同时可以一边观察老人的表情,一边用双手引导着老人行走,双方都会感觉踏实放心。

【引导式行走的步骤要领】

①确认在移动路线上没有障碍物。

② 介护方轻轻地用双手支托住老人的双肘。老人也将双手扶在介护方的小臂。

③ 一边确认老人的表情,一边告诉老人开始行走。

④ 一边确认周边状况,一边配合老人的步行速度缓慢前行。

※注意事项

・托住老人双肘时,注意不要抬得太高

・不要生拉硬拽,注意配合老人的速度

・老人不要穿拖鞋或者是凉鞋,而是选用轻便、防滑的鞋

・介护方因为是背朝前方,难以确认周边环境和脚下,需要特别小心、谨防摔跤

→ 搀扶式辅助行走

搀扶式辅助行走时,介护方站在老人身旁,在双方同时面向前方的状态下辅助老人行走。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确认周围的障碍物,即便是完成较长距离的移动也不会感到什么压力。

【搀扶式辅助行走的步骤要领】

①介护方站在老人常用手的另一侧。如果老人有半身不遂,就选择站在患侧(麻痹侧)的后方。

② 介护方将手或放在老人患侧的腋下,或用手托住患侧的手臂,另外一只手支撑并扶好老人的腰部。

③ 视线为行进方向,配合老人步伐,缓慢前进。

→ 拄手杖的辅助行走

利用手杖的辅助行走,主要针对腰腿肌肉衰退、难以完成长距离行走的老人,以及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的老人。

※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当使用最普遍的T字型手杖时,老人步行的方法和辅助行走方法。

【半身不遂老人的拄手杖】

<3点步态>

按照 ① 手杖 ② 患侧腿 ③ 健全侧腿的顺序行走。

<2点步态>

按照 ① 手杖・患侧腿,② 健全侧腿的顺序行走。

【拄手杖时辅助行走的步骤要领】

①手杖长度调节到胳膊肘弯曲在30度左右的位置。

② 介护方站在不持手杖一侧的后方(半身不遂的老人则是患侧的后方),不要妨碍老人自由行走。

③ 介护方将手或放在老人患侧的腋下,或用手托住患侧的手臂,另外一只手支撑并扶好老人的腰部。

④ 老人迈步时,介护方也在老人后面迈出同侧脚与老人同步前行。

辅助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在我们辅助老人行走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才能让老人更顺利更安全的行走。

维护保养辅助步行器具

定期检查手杖前端的防滑橡胶是否严重磨耗,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身体压住手杖,用这个方法检查手杖是否可以承重。

针对手杖之外的辅助行走器械,对照厂家使用说明书之后,定期检查步行器的轮胎是否磨耗、刹车是否有效,再根据需要进行维护。

细心观察老人的身心状态和生活基本动作(ADL)、切忌勉强

不要强迫老人跟着自己的节奏步伐移动,尽可能配合老人的行走速度。另外为老人选择大小合适的鞋,不要穿容易摔倒的凉鞋、拖鞋。

根据障碍物、路面状况、休息场所决定行走路线

老人行走之前尽可能去除障碍物,如果在室内活动,尽量提高室内照明度,并留意地毯和其他有高度差的地方。

如果是在室外活动,则要确认路面状况。另外最好可以事先确认途中是否有可以让老人歇脚的地方。

人无论活到多大年龄,相信都希望一直可以用自己的双脚行走。为了让老人可以安全愉快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具备协助那些行走不便老人安全正确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老人适度的辅助。希望今天的内容也给您带来了一些启示和帮助。

让乘客舒适安心的轮椅操作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