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第十九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正歌剧是哪个时代的歌剧体裁 音乐课堂:第十九讲

音乐课堂:第十九讲

2024-06-24 1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这期课堂我们要进入到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那就是“古典主义时期”。

它通常是指1750-1820年,

也是巴赫逝世到贝多芬创作后期的近100年间。

 

古典主义音乐又分为“前古典主义时期”和“古典主义盛期”,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以洛可可风格为代表,

以喜歌剧的诞生和键盘奏鸣曲的发展为标志。

洛可可源于“rocaille”一词,

原指法国路易十五宫廷的室内装饰风格,

即用贝壳和小石子塑成的漩涡型的花纹。

反映到音乐上就是华丽风格,它的风格轻快优雅、情感克制,旋律简明流畅。

 

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地位大有改观。

这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前后,资产阶级崛起,成为了新一代的音乐赞助人。

音乐欣赏的主要人群从以往的贵族转向市民阶层。

音乐家逐步摆脱教会和宫廷,开始尝试自谋生路。

 

再看看看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它建立在主调音乐体系上,旋律是最重要的织体成分,

强调情绪的变化,废除了巴洛克通奏低音的简略写谱方式。

 

在古典主义时期,还逐渐形成了管弦乐队的标准配置,

即由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合打击乐器组构成的乐队,

木管和铜管乐器都运用两件,

配上相应的弦乐,

被称为“双管制管弦乐队”,

是古典主义乐队的典型配置。

 

同时,古典主义也是器乐音乐繁荣的时代,

由于奏鸣曲式结构的确立和成熟,

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这些体裁的发展也走向高峰。

器乐音乐的地位首次超过声乐音乐而占据主导。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从古典主义时期的声乐音乐开始说起~

上节课我们说到了巴洛克时期十分重要的歌剧体裁“正歌剧”,

它到古典主义中期,已经一蹶不振,被新兴的喜歌剧所取代,

但莫扎特仍然写作了两部正歌剧巨作《伊多梅纽》和《狄托的仁慈》,

为正歌剧这一体裁画上圆满的句号。

收藏 已收藏 播放 暂停

Mozart: Idomeneo (Theater an der Wien 2013) (Live) Richard Croft/Gaëlle Arquez/Sophie Karthäuser/Marlis Petersen La clemenza di Tito, K. 621: Overture Prague Sinfonia Orchestra/Christian Benda

为什么正歌剧到了古典主义中期就衰落了呢,

这也有着它自身的一些原因存在。

因为正歌剧的核心就是咏叹调,

有很多歌唱家(很多是阉伶歌手)就为了吸引观众,

在演唱中随意卖弄技巧,疯狂炫技,完全不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当时,德国歌剧作曲家格鲁克就对正歌剧展开了一场改革行动。

他与意大利剧作家卡扎比吉合作了第一部体现改革理想的歌剧《奥菲欧》,

歌剧摒弃了“清宣叙调”,代之以“有伴奏宣叙调”,

咏叹调也写的更为简单明晰,没有炫技性花腔。

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

5年后,格鲁克又推出歌剧《埃尔切斯特》,总谱前有一篇序言,

他指出音乐是戏剧发展的手段,歌剧中诗歌(剧本)的作用是占主导地位的。

Gluck: Alceste (1954 - Milan) - Callas Live Remastered Maria Callas

 

正歌剧后来被喜歌剧所取代,

由于它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是平民百姓,剧情通俗幽默,

受到了更多的普通百姓的喜爱。

喜歌剧在18世纪初期产生,

它的前身是“幕间剧”(正歌剧幕间休息时演出的小滑稽戏),

在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上演,

标志着意大利喜歌剧的诞生。

Pergolesi: La Serva Padrona Renato Capecchi

当喜歌剧传播到法国时,正歌剧和喜歌剧还引发了一场论战,

以国王贵族为首的保守派支持吕利、拉莫的正歌剧,

以启蒙思想家卢梭、狄德罗为代表的的激进派支持意大利喜歌剧。

总而言之这场论战推动了法国喜歌剧的发展,

成立了法国喜歌剧院,上演了卢梭创作的喜歌剧《乡村占卜师》。

Rousseau: Le Devin du village Les Nouveaux Caractères/Sébastien d'Hérin/Jean-Jacques Rousseau

在英国,他们的喜歌剧是民谣剧,

往往采用民间曲调,加入流行音乐,

还借用当时著名作曲家的音乐进行模仿和改编。

最著名的民谣剧是1728年在伦敦上演的《乞丐歌剧》。

The Beggar's Opera Various Artists

在德国,用德语演唱的喜歌剧称作“歌唱剧”,

莫扎特创作的《后宫诱逃》和《魔笛》超越了前人所有的歌唱剧,

Mozart: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莫扎特:后宫诱逃) Bayerisches Staatsorchester/Eugen Jochum

尤其是《魔笛》,更是18世纪德奥歌唱剧登峰造极的作品。,

大家肯定对其中的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不会感到陌生。

莫扎特歌剧《魔笛》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

再说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

其中十分重要的成就就是奏鸣曲式,

它被广泛应用于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的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

而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不同,

古典奏鸣曲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套曲。

1750年之后,奏鸣曲更多指的是器乐独奏或者二重奏,

通常是钢琴独奏奏鸣曲或是钢琴加小提琴。

C.P.E巴赫和D.斯卡拉蒂的古钢琴奏鸣曲,

代表了这一时期独奏键盘奏鸣曲的最高成就。

C.P.E巴赫:六首普鲁士奏鸣曲 房姗娜

D.斯卡拉蒂创作了古钢琴奏鸣曲有580首之巨,

他还充分发挥了键盘乐器的炫技功能,

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同音反复、刮奏、长颤音等。

D. Scarlatti: Sonates (斯卡拉蒂:奏鸣曲) Ivo Pogorelich/Domenico Scarlatti

此外,还有交响曲的形成和发展,

这也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贡献。

古典交响曲由4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总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快板,

第二乐章是慢速乐章,

第三乐章为舞曲性乐章,

海顿和莫扎特通常写作宫廷气质的小步舞曲,

Symphony No. 36 in C Major, K. 425 "Linz" - III. Menuetto (C大调第36号交响曲,作品425“林茨” -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 (1987 Remastered Version)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贝多芬则创造性地用谐谑曲取代了小步舞曲。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 III. Scherzo. Allegro (C Minor) - Trio (C Major) (C小调第5号交响曲,作品67) Wiener Philharmoniker/Carlos Kleiber

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急板的终曲,

贝多芬更倾向于写作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 IV. Allegro (C Major) (C小调第5号交响曲,作品67) Wiener Philharmoniker/Carlos Kleiber

并将之作为整个交响曲的高潮。

 

德奥地区交响曲的发展以柏林乐派、曼海姆乐派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为代表。

其中曼海姆乐派对交响曲发展有极大贡献,

它隶属于曼海姆选帝侯宫廷,拥有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创始人是小提琴家约翰·斯塔米茨,成员还有其子卡尔·斯塔米茨、歌唱家李赫特等人。

这个乐派在交响曲套曲结构形成和管弦乐队演奏技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确立了首席小提琴手带领乐队的传统。

 

古典主义盛期音乐文化的代表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

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

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

思想和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为整个西方音乐创造了千古不衰的经典曲目。

 

好的,本期课堂就到这里啦,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建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