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蓝牙耳机哪款好?亲测好用的骨传导蓝牙耳机推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歌德耳机哪款好用 骨传导蓝牙耳机哪款好?亲测好用的骨传导蓝牙耳机推荐!

骨传导蓝牙耳机哪款好?亲测好用的骨传导蓝牙耳机推荐!

2024-06-01 19: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从上班后,因为办公室的需要久坐的性质,有了不少办公室综合征,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小编开始做运动,坚持跑步跳绳和室内有氧,在保持了三个多月后,不但身体素质好多了,心理压力也在运动中被释放了。但运动总是枯燥的,需要音乐的陪伴,在试了n款耳机后,小编还是选择了骨传导耳机。这种耳机的佩戴方式是不用进入耳朵的,只需要贴在耳朵边就能听到声音,无线的设计,哪怕运动再激烈都不会滑落,久戴也不会难受,所以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后感觉良好的骨传导耳机款式。

第一款、南卡骨传导耳机

蓝牙:蓝牙5.3

防水:IP68

克重:31g

续航:10小时

南卡作为国内专业骨传导运动耳机品牌,凭借优秀的产品使用体验,受到不少运动发烧友的热爱,很多运动员、游泳冠军等专业运动人员,基本人手一台南卡Pro4S骨传导耳机,因为懂行的自然懂 ,它可是业内人士都极其认可的防水运动耳机的天花板存在,目前已经是国内该领域的Top1。

南卡骨传导耳机之所以好评度这么高,受到大家的追捧,除了音质效果体验优秀外,还有就是南卡的漏音情况比竞品对手好很多。为解决骨传导蓝牙耳机漏音问题,南卡Pro4S在上市的1年前,就已经和市面上大品牌的30多款骨传导耳机品牌进行音质、漏音对比测试。光漏音问题,Nank南卡团队通过180天的攻坚和多次技术迭代,南卡研发了业内盛名的OT闭合防漏音技术,南卡Pro4S在耳机的振子、机身设计、软件优化等方向进行了逐步改善,最终漏音可降低90%,避免“外放”的尴尬。

音质方面采用了业界盛名響科技2.0技术,配合上全新的蓝牙5.3芯片,使这款耳机音质表现非常优异,能带来立体、层次分明的音质,可以说这款耳机是骨传导耳机中的高性能的代表产品。

第二款、Earsopen骨聆SS900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

蓝牙:蓝牙5.2

防水:IPX7

克重:15g

续航:9小时

这款耳机在造型上就区别于传统的挂脖式,采用了立体的U型耳环设计,可以自行调整与耳朵的贴合度,长时间的久戴也不会感觉耳朵不适,但运动时间久了还是需要再调整,防止因为汗液滑落,此外,这款耳机一体化振子环形闭合设计的技术,有效降低了漏音问题,耳机内置BoCo 9代振子核心等技术,配置IPX7级防水和CVC 8.0降噪,续航可达9小时,小雨天气运动或出门玩一整天也不用太担心。

第三款、飞利浦TAA7607骨传导耳机

蓝牙:蓝牙5.2

防水:IPX6

克重:38g

续航:9小时

飞利浦这款耳机的音质在骨传导耳机中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它搭载的蓝牙芯片5.2和17mm骨传导动圈振子,很大程度还原了人声的自然真实感,改善了传统骨传导人声模糊,音质不清晰等问题。而在通话方面,飞利浦A7607也采用了他们专利的骨传导麦克风+气传导麦克风设计,而且通过AI数字降噪,把噪音降到最低,这样即便是在跑步或骑行时,用户也能清晰准确的获取电话信息和内容,并且它内置160mAh电池,满电状态下可续航9小时,非常适合经常跑步和自由骑行人员。

第四款、韶-音OpenRun Pro骨传导耳机

蓝牙:蓝牙5.1

防水:IP55

克重:28g

续航:10小时

韶音的这款耳机在音质方面全新搭载了SHOKZ TURBOPITCH™低频增强技术, 对爱用耳机听流行音乐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能获得比平时更足的音质体验。它还新增了CoreCushion低频增强单元,优化中低频段输出,打造出立体环绕且丰富饱满的全频段声音。对于降噪,OpenRun Pro内置的双硅麦克风会调至黄金位置,结合CVC算法,完美实现拾音降噪。同时前后侧麦克风的放大和识别消除功能,可以获取更清晰的收声效果,在慢跑时也可以获得清晰的通话效果。

第五款、南卡骨传导耳机

蓝牙:蓝牙5.3

防水:IPX6

克重:28g

续航:8小时

这款南卡Runner CC3在百元价位中算是骨传导耳机之王了,在等级价位中几乎没有对手,在配置上,南卡采用了最新的蓝牙5.3芯片,不但信号传输稳,快,还能同时连接两台蓝牙设备,按自身需求切换,非常便利。

在音质方面,南卡启用了AF全震指向性振子,这个技术是首次被放置在这款Runner CC3中,在此之前都之只用于千元耳机,能够提升35%的发声面积,甚至可以媲美入耳式耳机,给你live般的享受。除此之外,它还自带有4G内存,轻松存储千余首歌,即便远离手机也能享受动感音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