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制作如何轻装上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歌剧《紫藤花》主要内容 歌剧制作如何轻装上阵

歌剧制作如何轻装上阵

2023-08-12 1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届中国歌剧节上,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带来的校园版歌剧《紫藤花》,舞台设计颇为简单:没有分幕,没有吊杆,舞台上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及两棵挂满紫藤花的大树,十几个人的合唱队兼任舞台换景;一台钢琴、一支长笛,一位打击乐手和10位弦乐师的室内乐队,4位主唱用歌声把这部改编自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展现得淋漓尽致。

    “制作费用仅十几万元,这可能是本届歌剧节上制作成本最少的剧目了。”郑小瑛说,歌剧《紫藤花》在形式上尝试了室内歌剧的风格,压缩了合唱、乐队和舞美的规模,在舞美上也采用了尽量节约开支的小制作布景道具。“歌剧就应该以简便的形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她说。

    同样,从奥地利远道而来、为首届中国歌剧节献演的《维也纳轻歌剧》也是轻装上阵,舞台布景是一台投影仪、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一个临时借来的沙发,台前幕后共53名演员,即完成了所有演出和演奏的需要。

    然而,综观近年来国内戏剧舞台的创作与制作,习惯于把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当做剧目创作的规律来奉行。令人忧虑的是,这种风气也波及到歌剧界。如今,一部剧目投资数百万元、上千万元的现象已很普遍。业内有关专家表示,对欧美音乐剧的“三大”战略要谨慎对待,万不可盲从。

    执导了几十年歌剧的导演李稻川对当下歌剧界热衷于大制作的倾向颇为忧虑。“大量资金砸进去,铺天盖地的宣传做完,除了上演时的热闹,观众看过之后却什么也没有记住。如果这样的方式成为普遍现象,歌剧发展将可能走入歧途。”身为歌剧《紫藤花》的导演,李稻川觉得,《紫藤花》虽然制作成本小,却像是一股清泉,回归了音乐的本质、情感的本质。她认为,这对于歌剧制作应该是一个正确导向。

    “现在的舞台演出跟50年前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演出《白毛女》,根本没有大制作的背景,仅一块布做背景,在舞台上再放上几件道具、几张板凳就行了。现在的舞台从设计、布景到服装已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有了大规模近乎逼真的制作、大量高技术含量的升降舞台,但舞台上表现出来的人文风情却很难打动观众。”中央歌剧院原副院长刘诗嵘说:“《维也纳轻歌剧》虽然只有53个人,布景略显简陋,但音乐和演出的质量赢得了观众。”

    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毛金钢做过几十年的舞美创作,他说:“以前剧目创作采取差额补贴,每分钱都得算计着花,在创作上比较讲究精益求精。现在通过招商的方式,引来的投资多了,创作上有些不惜成本,甚至有的完全是在依靠昂贵灯光、华丽服饰、宏伟场面来掩盖艺术想象力的贫乏。”因为大制作,造成剧目巡演过程中演员接待成本、道具运输费用过高,导致演出单位接不起、不敢接,这也是歌剧难走市场的原因之一。

    毛金钢说:“目前演出市场的无序性和无计划性,是歌剧制作无法体现其价值的原因所在。要让歌剧有计划地演出,做到轮换上演,既可以把剧目保留下来,又可以达到新老剧目演出的有计划性和有规律性。同时,还能让观众形成提前安排预订、主动买票观看演出的习惯。”

    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提议,在制作剧目时,首先就要想好如何拆分成4种不同形式的演出版本:一是供大剧院演出的精装版,二是供一般舞台演出的简装版,三是仅有乐队伴奏、角色演员表演的音乐会版,四是仅有钢琴伴奏、角色演员表演的演唱会版。这对演出制作来说,也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