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点之“双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美碳交易多少钱一吨 两会看点之“双碳”

两会看点之“双碳”

2023-03-10 17: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4—5日,全国两会正式开幕。期间,众多石化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为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将CCUS项目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当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CCUS项目规模还比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很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相对来看,欧美国家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比如,2021年1月,美国发布碳捕集与封存税收优惠政策,即45Q条款最终法规,明确私人资本有机会获得抵免资格,极大地鼓励了商业CCUS项目实施;2022年8月,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中,进一步提高了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

马永生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此外,在我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但该机制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同时,我国已发布CCER方法学200多个,但CCUS项目有关方法学仍是空白。在既无方法学也无交易机制的情况下,CCUS项目经济性难以得到保障,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一是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

二是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董事长戴和根:建议建立完善“双碳”标准体系

戴和根建议,加强“双碳”领域技术创新,完善“双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出台石化行业实现标杆值的实施细则、标准规范,在统一标准下推进落实降碳减碳工作。创建低碳示范化工园区,探索化工园区碳中和实施路径。

戴和根表示,“双碳”领域研发力量分散、研发课题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整体效能的释放。应加强“双碳”领域技术创新,从国家层面统筹资源成立“双碳”产业技术联盟,凝聚化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协力进行技术研发、课题攻关及产业协作,设定低碳科技重点专项,重点支持氢能、储能材料、CCUS等技术的研发。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探索实践跨领域、跨行业的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评选出一批标杆技术及标杆企业,加大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排放计量、核算标准体系,在能源计量和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方面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系。因此,戴和根建议建立完善“双碳”标准体系,加快出台石化行业实现标杆值的实施细则、标准规范,在统一标准下推进落实降碳减碳工作。

此外,戴和根指出,化工园区正逐步成为石化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腾挪发展的主要载体,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将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是行业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场所。建议创建低碳示范化工园区,探索通过氢能、光能、风能、核能与化工园区耦合等新技术实现化工园区的碳中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石化党委书记韩峰: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韩峰指出,虽然全国碳市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由于全国碳市场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层级不够完备等。韩峰认为,可鼓励集团型企业发挥集团化和集约化管控优势,统筹做好下属企业碳排放配额内部平衡和碳市场平台交易,实现整体推动、先进带动的更大减排力度。

因此,韩峰建议,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建立碳交易的合理指标分配和定价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统筹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相关市场机制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做好“双碳”加减法 助力传统能源企业实现绿色转身

张春生表示,眼下有不少企业正面临个别指标尚无成熟可靠技术支撑的难题,造成大量环保设施反复投入改造,收效却甚微。CCUS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有极大助益。但是目前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尚未被明确分类,导致项目在准入和审批时屡屡受阻。

因此,张春生建议,加强CCUS项目的政策引导,明确CCUS项目列为大气污染治理类别,或新增符合项目属性的行业类别,对此类新型绿色低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以鼓励传统能源企业尽快实现绿色转身。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川渝地区有望率先实现碳中和

刘汉元指出,全中国生产的高纯晶硅的全球占比去年已经达到90%。在未来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对中国能源转型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资源大省的四川,水、电、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储能能力正在快速集聚,新能源生产已在逐渐替代煤炭化石能源消耗。成都、重庆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刘汉元认为,如果足够好地发挥这些能源优势,川渝地区有望在2040年以前,率先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碳中和。

刘汉元从实际出发,作了详细的解释:“建成1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一共需要300度电左右,可是这1千瓦的光伏电站建成之后,平均在全世界、全中国1年就可以发1500度电。而整个光伏系统的设计寿命是25年。所以,今天生产多晶硅投入一度电,通过零污染、零排放以后,25年可以回报高达50度电到100度电,并且光伏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到40年,甚至是50年。”

刘汉元表示,同样从工业硅到多晶硅、电池再到组件环节,生产过程中排出一吨二氧化碳,在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里可以减排500吨到1000吨二氧化碳,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就是支撑我们能源转型的主要力量。因此他认为,在有限的能源消耗和可以接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光伏产业是推动全球能源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最有效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大力促进碳交易  加快“双碳”战略落地

张天任指出,我国碳排放交易实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碳市场运行一年多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提升空间。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分别是市场活跃度较低、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具体来看,从当前的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仅允许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交易主体和产品类型单一,未能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有效传递给其他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碳金融服务等新兴碳业务有待挖掘,全民碳生态圈尚未形成。

张天任表示,尽管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盟两倍,但是其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只是欧盟碳市场的5%和1.3%,说明市场参与度不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急需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并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的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上述行业问题,张天任建议,要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通过立法,明确碳中和相关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并指导碳市场、碳交易等工作的开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加快减排量市场与碳市场的对接

邹磊建议,加快在当前碳达峰阶段的国家核证减排量体系建设,推动减排量尽快进入碳市场交易,形成碳汇、碳捕集及利用等领域减排价值实现机制。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进一步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财税、金融、司法等领域涉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各层级制度,确保企业获得、转移、注销碳资产全过程有法可依。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 促进企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

为加快我国碳减排进程,提升企业的碳管理意识及能力,让减碳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李书福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优化碳市场配额发放及履约机制,创新以配额为基础的碳金融产品,突出配额的资产属性,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多元化碳交易产品种类,尽快重启自愿减排(CCER)项目申报,扩大CCER项目类型,适时引入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者,激活碳市场流动性,提高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格。

二是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地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建议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十五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

三是全面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商家及个人采购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加快北方欠发达省区碳排放权改革

蒋齐从区域角度出发,建议加快推动我国北方欠发达省区碳排放权改革,加快欠发达省(区)配套基础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升省(区)、市、县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同时要加快提升碳排放监测能力,提高统计核算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完善碳信息相关制度

赵柏基呼吁,进一步完善碳信息强制披露、核算和鉴证制度,尽快形成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构建公正透明的碳排放信息管理体系。此外,他还建议,尽早健全符合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的“双碳”配套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加强“双碳”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河北省委主委、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张福成:大力发展氢冶金技术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作为碳排放占比较大的钢铁产业,如何通过大力推进氢冶技术,实现能源变革,从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成为当务之急。

张福成分析,当前我国绿氢资源不足。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54.6%,仍为主要发电方式,绿电规模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而当前绿氢成本偏高。现在绿氢制备基本上采用光伏发电、潮汐能或风能发电,然后再采用电解水制氢,该工艺能够实现风能、潮汐能和光能的绿色储存,但制备成本高。与生铁成本相比,经济性较差。同时,绿氢需求巨大。采用富氢气体或纯氢气体代替焦炭进行还原炼铁,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又因天然气价格太高、绿氢资源稀缺价格昂贵,无法用大量氢气替代,所以绿氢代碳需要更大规模的绿氢制备总量。

因此,张福成建议大力发展绿氢产业。要把绿氢制备作为不连贯清洁能源储能的主要方式,增加建设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发电制氢规模,形成以绿氢方式储备不连续风、光、电的储能形式,降低绿氢制造成本。要对进口矿粉开展碳税征收。发展氢基直接还原铁、废钢配套电炉的短流程炼钢企业,激励应用绿氢、绿电的短流程零排放工厂建设。还要从政府层面统筹规划钢铁—化工企业联合生产示范企业建设,解决CO2产品的资源化问题。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CO2产品的市场调节机制,减少钢铁企业大量CO2合成产品同时进入市场对下游企业的冲击和价格竞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