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简介及代表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欧·亨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亨利的简介视频 欧亨利简介及代表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欧·亨利

欧亨利简介及代表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欧·亨利

2024-05-29 1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9月11日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1910年6月5日因肝硬化去世。他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欧·亨利肖像

欧·亨利的一生

欧·亨利3岁时,母亲就因结核病撒手人寰。同年,他同父亲一起搬到祖母家里居住,由祖母和姑姑抚养长大,后来,也正是他的姑姑启发了他对文学的喜爱。

14岁,欧·亨利从姑姑的私立学校毕业,进入高中读书,但是一年之后就被迫辍学,到叔叔的药房里当了五年学徒。少年时的欧·亨利是个小艺术家,他喜欢画画,且颇具天分,一心想当画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实现。

20岁那年,由于药店繁重的活计,欧·亨利最终积劳成疾,一位医生带他到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羊场休养身体,他一下就迷恋上了西部牧场的生活。在这里,他帮忙牧羊、煮饭、照顾小孩儿,并从一些移民那儿学到了西班牙语和德语。两年的牧场生活,使他接触到一种粗犷豪放、清新自然、坦荡纯真、与东部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人性和社会矛盾,这种趣味与矛盾成为了他后来小说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22岁,欧·亨利来到了奥斯汀(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为了吃上一顿饱饭,他卖过唱、演过戏、抓过药、绘过图、做记者、当出纳,干过各色各类的行当,也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他由此改变了志向,立志成为作家。

欧·亨利及妻女

25岁,欧·亨利与阿索尔·埃斯蒂斯结婚。此后他试图经营一份杂志(《滚石》),结果以失败告终。接着,他当起了记者和专栏作家。

34岁这年,就在欧·亨利任银行出纳员期间,厄运降临了,由于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欧·亨利被指控盗用公款,被暂时关押,好在岳父将他保释出狱。令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是,本来欧·亨利的案情并不严重,但由于他在传讯的前一天逃到了新奥尔良,然后又逃到了洪都拉斯,反而罪加一等。就在流亡国外的第二年,欧·亨利妻子罹患结核病,他因此赶回了奥斯汀,随即被捕,但很快又被岳父保释出狱。他的妻子不久就去世了,他继续躲到了国外。

最终,和警察玩了两年躲猫猫以后,欧·亨利终于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在这段躲猫猫的日子里,他早年间学的西班牙语帮了大忙,他在洪都拉斯写出了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

约30岁时的欧·亨利

在狱中,欧·亨利凭借着一技之长,成功当上了监狱的药剂师,同时为了供女儿上学,他开始认真写作短篇小说。37岁,他在狱中写作的、以“欧·亨利”为笔名的《口哨大王迪克的圣诞袜》发表在《麦克卢尔》杂志圣诞专号上。此后,他开始受到了读者的关注。

39岁,在服刑3年零3个月后,欧·亨利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而提前获释,得以在匹兹堡与女儿团聚。

40岁,欧·亨利终于成为了职业作家,创作了上百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此时的他移居纽约,名利双收,时不时还会受到记者的采访。可惜,欧·亨利彻底“飘”了,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整日赌博酗酒,再加上写作的劳累,和生活的无节制,使他本就不佳的健康状况再次恶化,为他后来的肝硬化埋下了伏笔。

6年以后,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储蓄也所剩无几,为了赚稿费,他不得不快速创作小说,这便导致了他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46岁的欧·亨利经常一周六天喝酒、赌博,第七天花一天来写一篇短篇小说,再交给杂志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晚年的欧·亨利

48岁,欧·亨利在写作他一生中最后一篇短篇小说《梦》时病倒了,并最终死于肝硬化。他的葬礼在纽约举行,遗体葬于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欧亨利的一生可谓是著作颇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欧·亨利小说选》和一卷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颇受读者欢迎,经常再版。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封面图

这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收录了《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红酋长的赎金》等经典篇章,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其中最为有名的《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描写的是华盛顿贫民窟的两个年青的画家苏和琼西同她们的邻居贝尔曼之间发生的故事。琼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病情日渐严重。作为画家的她,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于是,她慢慢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她的朋友苏很伤心,便将琼西的想法告诉了老画家贝尔曼,贝尔曼是个脾气火爆,爱取笑人、终日与酒为伴的人。画了近四十年的画,一事无成,每天都说要创作出一篇惊世之作,却始终只是纸上谈兵。但是他对这两位年青的画家却是照顾有加,在听到了此事后,大骂了一通,但仍是无计可施。

然而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琼西看到最后一片叶子仍然挂在树上,叶子尚可经受得住这凛冽的寒风,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她重拾生的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可是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真相才刚刚揭晓:原来那片叶子,是年过六旬的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拼了命画上的,因为着凉,他染上了肺炎,最终不幸去世。在老画家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完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杰作。

泥潭中仰望星空

欧·亨利的一生,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他和最底层的人民有着相同的悲剧,相同的嗜好,相同的无可奈何的挣扎和堕落,才会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写的如此真实动人。他怀着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在底层人民的悲剧人生中发掘真善美,在不幸的灵魂中捕捉闪光之处,让人性之花在夹缝中绽放。

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纵使生活于泥潭之中,也总是在仰望星空。尽管眼前是无涯的苦难,心里是无奈的颓丧,他的笔下却盛开出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欧·亨利,就像《最后一片叶子》里,那个骂骂咧咧的老画家,永远地停留在了那个寒冷的雨夜;同时,他又像那个身患肺炎的穷艺术家,终其一生静静地看着窗外,那片另一个自己画上去的常青藤叶。

(撰稿人:冯娅)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