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症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椎间孔镜手术真是害人 椎间孔镜技术症状

椎间孔镜技术症状

2024-06-26 19: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椎间孔镜技术是什么?

椎间孔镜技术又称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a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微创手术。

手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一系列工具在如椎间盘突出或者椎管狭窄的位置,摘除突出组织、去除增生的骨质、封堵椎间盘的破口,从而使压迫的神经恢复原有功能 [1]。

椎间孔镜技术主要有哪些作用? 解除压迫和牵拉:可以摘除突出髓核,去除增生骨质,解除骨及软组织对神经的压迫和牵拉。 消除刺激和减缓炎症:摘除突出髓核可以减轻对神经的化学刺激,术中液体冲洗也稀释了局部炎症反应。 毁损神经缓解疼痛:手术中可以毁损引起疼痛的神经分支,如引起腰痛的窦椎神经 [2]。 椎间孔镜技术和开放性手术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在椎间孔镜技术出现之前,开放式手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切口比较大,出血也比较多,在暴露手术视野的过程中会对肌肉、韧带、神经造成损伤,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并且手术后容易发生周围组织粘连,二次手术难度更大,但是椎间孔镜技术很好的克服了这些缺点。

与传统的开放椎间盘切除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拥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伤口瘢痕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皮肤的切口不到 1 厘米,术后缝合一针即可。

但椎间孔镜技术也存在缺点是视野可能暴露不清楚,手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甚至手术失败,目前是不能完全取代开放式手术及显微镜下手术的。

椎间孔镜手术一般是怎么做的?

不同病人的手术会有所差异,下面仅以局麻下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示例,描述一下手术的大概过程。

办理住院,做好术前准备,如拍 X 光片、CT、磁共振、抽血化验、心电图等; 术前沟通病情,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进手术室准备,摆好体位,趴着或者侧躺在手术床上; 在影像系统下定位,找穿刺点,确定穿刺路径,穿刺针穿刺到位置,如突出的髓核跟前位置; 从穿刺针里打局麻药,从皮肤到深部逐层麻醉,人是清醒的,也可以采用全麻的方式; 在穿刺针里放入细导丝,拔出穿刺针后,皮肤切一个小口; 在影像监视下,从细到粗的将多个空心套管顺着导丝逐步扩张通道,直到固定好最后一层手术器械通过的管道; 手术器械从管道里面进入,手术区域有镜头照着,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屏幕上看到里面的情况,辨认突出的髓核和周围结构; 将突出的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破裂处取出体外,此时若疼痛、脚腿活动比手术前明显好转,再做最后的检查和清尾工作; 回病房观察,评估手术效果; 出院回家,卧床休息,活动前佩戴腰围,按时来医院复查。 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怎么样?会不会复发?

在适合椎间孔镜技术的情况下,一般术后即刻就能缓解,疗效比较满意。

但是大家也要理解,手术只是针对目前病情的治疗,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改变不良习惯,以后还是有可能复发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