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被类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植物群系和区系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节 植被类型

第一节 植被类型

2024-07-16 16: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太白山区天然林草植被,具有生物多样性、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份复杂、强烈的过渡性、垂直分布明显等特点,林草植被类型多样。

  依据《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参照《陕西植被》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85年和2006年两次综合考察研究、黄柏塬自然综合科学考察、太白山森林公园植被类型及垂直分布调查成果,太白山区林草植被类型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35个群系、80个群丛。

  一、针叶林植被型组

  太白山针叶林植被型组,包括各种针叶树纯林、针叶树混交林和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1. 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型 主要由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树种所组成,分布在高海拔山地。   

  (1)太白红杉林群系。太白红杉是秦岭高山区特有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秦岭太白山海拔2850米~3350米。生境气候寒冷,风力强劲,岩石裸露,土壤为草甸森林土,发育较差。

  太白红杉林郁闭度0.3~0.8,每公顷密度150株~1700株,平均494株,树高一般8米~12米,一般胸径10厘米~32厘米,林龄多为100年左右,最高280年。多为纯林,下缘混有巴山冷杉、牛皮桦,以成过熟林为主,生长缓慢,树干尖削,生长于山脊的太白红杉树冠旗形。  

  

  林下灌木有10余种,优势种有蒙古绣线菊、华西忍冬、刚毛忍冬、杯腺柳、红毛五加、银腊梅、秦岭蔷薇、高山柏、头花杜鹃等。草本植物有50余种,以菊科、莎草科为多,主要种类有毛状苔草、川康苔草、禾叶嵩草、球穗蓼、太白韭及耐寒的蕨类植物等。

  本群系包括太白红杉——头花杜鹃——毛状苔草群丛、太白红杉——华西忍冬——毛状苔草群丛和太白红杉——华西银腊梅——禾叶嵩草群丛。

  (2)巴山冷杉林群系。分布于海拔2100米~3200米,北坡下限2600米;南坡下限较低。生境气候寒凉潮湿,土壤为山地暗棕壤,发育较好,土层厚20厘米~80厘米,比较湿润。  

  

  巴山冷杉林保存完整,林相整齐,群落外貌墨绿色,结构清晰,长势良好,大多为成熟林或过熟林,天然更新能力较强。郁闭度0.5~1.0,一般为0.74,每公顷密度921株~1427株,一般1156株,一般树高10米~18米,最高26米,一般胸径20厘米~30厘米,林龄100年~200年左右。一般为纯林,上缘伴生太白红杉,下缘混有牛皮桦。

  林下灌木有30余种,主要有:秦岭箭竹、秀雅杜鹃、金背杜鹃、华西忍冬、峨嵋蔷薇、悬钩子等。草本植物有50多种,主要有:莎草科、百合科、毛莨科、菊科、虎儿草科等,常见的有:山酢酱草、川康苔草、羊茅、马先蒿、球穗蓼等,草本层高10厘米~20厘米,盖度一般不到20%。

  本群系包括巴山冷杉——金背杜鹃——川康苔草群丛、巴山冷杉——华西银腊梅——大花碎米荠群丛、巴山冷杉——五台忍冬群丛和巴山冷杉——藓类群丛。

  (3)青杄林群系。青杄是云杉属中分布较广的树种之一,耐寒喜阴,自然整枝缓慢,枝叶稠密,林冠宽阔,常形成阴湿森林环境。在太白山区主要分布于南坡湑水河流域,海拔1900米~2400米的山梁洼地和缓坡地段。生境阴湿,土壤为山地棕壤或山地暗棕壤,土层深厚,成土母质为堆积物或风化原积物,石砾含量少,土层紧实,适选性差。太白山区青杄纯林很少,常与红桦、山杨、太白杨、华山松、铁杉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深绿色,林相整齐,一般树高8米~16米,胸径12厘米~36厘米。林下灌木主要有:桦叶荚蒾、木姜子、藤山柳、峨嵋蔷薇、大叶铁线莲,灌木层高0.3米~2米,盖度20%~30%。草本植物主要有:鹿蹄草、香附子、大披针苔、土麦冬、假冷蕨等。在周至老县城村、太白县黄柏塬村古庙遗址有大果青杄古树17株,树龄160年~1200年,树高18米~28米,胸围154厘米~350厘米,仍生机勃勃,长势良好。

  本群系包括青杄——桦叶荚蒾——鹿蹄草群丛和青杄——丛花荚蒾——香附子群丛。

  2. 温性针叶林植被型 以华山松、油松为主,常与多种落叶阔叶树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1)华山松林+锐齿栎群系。分布于海拔1700米~2300米,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较薄,枯枝落叶层厚,优势树种以华山松为主,混生有:锐齿栎、千金榆、太白杨等,一般高15米,最高18米,一般胸径20厘米,最大34厘米。

  常见灌木有:峨嵋蔷薇、秦岭蔷薇、湖北山楂、桦叶荚蒾、光叶珍珠梅、水栒子、膀胱果、秦岭箭竹、太白六道木、太白杜鹃等。层间植物有:华中五味子、串果藤、大花牛姆瓜等。常见草本植物有:大叶碎米荠、短角淫羊藿、伞房草莓、水杨梅、野青茅、川赤芍、重楼、珠牙蓼、延龄草、野芝麻,以及一些禾本科草类。

  该群系是一个过渡性或生长在特殊环境下的的群落,或是锐齿栎群系被破坏后,华山松侵入而形成的不稳定群落。

  本群系包括华山松——桦叶荚蒾——毛状苔草群丛和华山松——西北水栒子——大枝针苔群丛。

  (2)华山松林+辽东栎群系。分布于北坡海拔2000米~2400米,常与落叶阔叶林相嵌分布,面积较小。优势树种以华山松为主,混交树种以辽东栎、千金榆、太白杨为主,次为红桦、花楸。一般树高15米,最高18米,一般胸径20厘米,最粗34厘米。

  林下常见灌木有:峨嵋蔷薇、秦岭蔷薇、湖北山楂、桦叶荚蒾、光叶珍珠梅、水栒子、膀胱果、太白六道木、太白杜鹃、绣线菊等。层间植物有:华中五味子、串果藤、大花牛姆瓜等。常见草本植物有:大叶碎米荠、短角淫羊藿、伞房草莓、水杨梅、野青茅、川赤芍、太白米、重楼、珠芽蓼、延龄草、野芝麻,以及一些禾本科草类。

  该群系是一个过渡性的植被类型,是辽东栎群系被破坏后,华山松侵入而形成的不稳定群落。

  本群系包括华山松——毛尖栒子——毛状苔草群丛和华山松——华桔竹——毛状苔草群丛。

  (3)油松林群系。油松在中国北方分布极广,在秦岭北坡海拔1200米~2000米间也很多,但在太白山范围内,天然林油松主要分布于南坡,北坡却较少,包括2个林型:

  山脊油松林型,分布在海拔1300米~1800米,位于山脊、山坡上部或峭壁上。土壤为粗骨性棕色森林土,多石砾,质地粗,土层薄,在峭壁上根系常扎入岩缝中。多纯林或以油松为主与华山松的混交林,其他混交树种有:辽东栎、锐齿栎、坚桦等,但比例很小。林下灌木有:蔷薇、杜鹃、六道木、灰栒子、照山白等。草本植物有:苔草、铁杆蒿、大油芒等,盖度小。油松在峭壁上生长差,但在山脊和坡上部生长尚可,80年生胸径可达24厘米或更大。该林型立地条件很差,是一种土壤、地形顶极,破坏后,别的树种很难侵入,只有抗性强的油松和华山松可以正常生长,故在海拔较低处多形成油松林,而在海拔较高处也可形成华山松林——依种子来源而定。严重破坏后,必然岩石裸露,乔木难以生长。

  胡枝子油松林型,在太白山北坡范围内面积很小,仅在碓窝坪以上有小片森林,多在山坡中下部,坡度多在30°以上。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较厚,约在40厘米左右,砂质土壤。多为以油松为主的混交林,混交树种以锐齿栎、光皮桦为主,还有青柞槭、漆树、盐肤木、千金榆等,下木频度颇高的有:胡枝子、桦叶荚蒾、蜀五加、六道木、照山白等。草本植物有:泥胡菜、糙苏、野青茅、蒿类、蕨类等,盖度达60%以上。油松生长很好,60年生树高达23米,胸径达30厘米。林下更新不良。该林型是栎林严重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群落,破坏后,由于立地条件好,灌木草本将茂密生长,油松幼苗难以出土,常被易萌生的锐齿栎、光皮桦或其他软阔叶树代替,形成杂木林。还有少量的华桔竹油松林、多花木兰油松林、多花胡枝子油松林。

  本群系包括油松——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苔群丛、油松——华桔竹——野青茅群丛、油松——胡枝子——草本群丛和油松——多花木蓝群丛。

  (4)铁杉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700米~2500米的阴坡、半阴坡或河谷地带,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纯林较少,多小块分布,常与喜肥沃湿润的千金榆、青柞槭、领春木、光皮桦、漆树、栎类、山杨等阔叶树形成针阔叶混交林。

  在地形较平缓、相对湿度较大、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的山地棕壤上,铁杉生长旺盛。林分郁闭度0.6~0.8,一般树高10米~16米,胸径12厘米~40厘米,最大达50厘米。

  林下灌木盖度30%以上,高1.5米~2.5米,主要有:巴山木竹、箭竹、绣线菊、木姜子、小叶忍冬、栓翅卫矛、南蛇藤、峨嵋蔷薇、桦叶荚蒾、映山红等。草本植物盖度在20%以下,常见的有:箭叶滛羊藿、大叶披针苔、麦冬、大花糙苏、假冷蕨、白花堇菜、凤毛菊等。

  本群系包括铁杉——桦叶荚蒾——毛梳藓群丛、铁杉——华桔竹——箭叶滛羊藿群丛。

  (5)侧柏林群系。分布在海拔620米~1100米间的低山地带,人为活动比较频繁。多生于阳向陡坡上,许多地方岩石裸露。由于海拔较低,气候与山外平原农区差别不大,但夏季凉爽得多。土壤是黄土母质或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山地褐土,海拔较高处为淋溶褐土,偏碱性,有碳酸盐反应,土层很薄,水分养分供应差。多为纯林,郁闭度一般小,约0.4、0.5或更低,也有混交林,混生树种有:黄连木、栓皮栎、栾树、榉树等。灌木多为阳性耐旱种,种类较多,盖度较小。草本盖度较大,种类繁多,林下更新较好,可分为两个林型:

  子稍黄栌侧柏林型,分布在海拔800米~1100米间的向阳陡坡上。土壤为粗骨质褐土,土层薄。多为纯林,偶而有少数乔木混生,混交树种有栓皮栎、灌木状橿子栎、苦木、青麸杨、朴树等。下木种类多,子稍为优势种,黄栌频度大,还有陕西荚蒾、黄素馨、米面翁、多花胡枝子、木兰等,盖度较小。层间植物有苦树皮等。草本植物盖度较大,主要有:大披针苔、大油芒、草木樨、雀麦等。侧柏生长很慢,70年生高仅8米,胸径仅10厘米,林下更新好。  

  

  卫矛侧柏林型,分布于山口到海拔900米,多在山坡中下部,坡度较小。土壤为淋溶褐土,土层较厚。多为侧柏纯林,常混有:栓皮栎、苦木、黄连木、栾树、榉树等。下木优势种为小果卫矛,此外有:荆条、棣棠、胡颓子、马棘、蔷薇等,盖度较大,可达70%~80%,一般40%~50%。草本植物种类多,优势种不明显,主要有:黄背草、野艾、铁杆蒿等。由于土壤条件较好,其生长显然较前林型组为好,50年生高可达8米,林下更新较好。侧柏和卫矛均为常绿树种,常分布在山口一带。

  侧柏是中性偏阳性树种,耐贫瘠,抗旱性强,林分郁闭度低,林下更新好。所以侧柏破坏后经一段时间必然又恢复成侧柏林。由于侧柏生长慢,故在侧柏林破坏后,林地虽有侧柏幼树,表面上看起来却好像是黄栌灌丛(子稍黄栌侧柏林型)或卫矛灌丛(卫茅侧柏林型),经一段时间后,侧柏长大,就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子稍黄栌侧柏林型生境差,侧柏林是一种土壤——地形顶极,但卫矛侧柏林型的顶极是栓皮栎林。

  本群系包括侧柏——子梢——大披针苔群丛和侧柏——卫矛——黄背草群丛。            

  (6)人工油松林群系。主要分布于北坡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麓地带,如眉县汤峪口、营头红河口、三合庄和周至县厚畛子、钓鱼台、后沟等地,南坡黄柏塬、嘴头也有少量油松人工林成林,面积1880公顷。造林前多系灌木林地、荒山荒地,或栓皮栎林经多次砍伐后形成残林跡地。造林密度多为6000株/公顷左右,郁闭成林后,林下几无灌木生长,仅有一些稀疏的禾本科、菊科杂草。林木生长较好,15年生树高达5米~7米,胸径5厘米~6厘米。  

  

  (7)人工落叶松林群系。分布于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终南、黄柏塬、苏家沟、桃川林场、南滩苗圃、周至县厚畛子林场,海拔1300米~2200米的中山地带。大多是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及灌木林、疏林改造造林形成的人工落叶松林,成林面积2871公顷。以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为主,亦有少量的兴安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初植密度较大,一般4000株/公顷~6000株/公顷,生长迅速,长势良好。幼林郁闭后,林下几无灌木、杂草生长。20年生人工落叶松林,一般树高9米~13米,最高达15米以上,胸径12厘米~16厘米,最大胸径达20厘米左右。  

  

  二、阔叶林植被型组

  阔叶林植被型组,是以阔叶树种在温暖湿润、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森林群落。在北方温带地区,阔叶林主要由以栎属、桦木属为主的落叶阔叶树种组成,冬季全部落叶。

  1. 落叶阔叶林植被型 落叶阔叶林,是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阔叶林中的主要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全都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林下灌木也多是冬季落叶的种类,常绿的有杜鹃、小蘖、竹子等。这一类型是太白山分布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植被类型。

  (1)牛皮桦林群系。分布于海拔2400米~3100米,为太白山落叶阔叶林中分布最高的一个类型。由于第四纪冰缘地貌的普遍发育,故石海、石河到处可见,牛皮桦群系大部分就是在这些“乱石滩”上生长的。多为纯林,也常混生巴山冷杉和太白红杉。郁闭度0.4~0.7,一般树高8米,一般胸径16.5厘米。因受大风影响,断顶、枯顶及风折木较多,严重者可达30%,树干弯曲,生长不良,多为100年以上的过熟林。但相对而言,南坡的牛皮桦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北坡。  

  

  林下灌木约40种以上,总盖度40%~80%,主要由蔷薇科、忍冬科组成。优势种有:金背杜鹃、秀雅杜鹃、太白杜鹃、秦岭箭竹、陕甘花楸、红毛五加、冰川茶藨子、峨嵋蔷薇、四川忍冬等。常见层间植物有:藤山柳、秦岭铁线莲、长瓣铁线莲、菰帽悬钩子等。草本植物40种以上,主要由毛茛科、菊科、莎草科植物组成,优势种有:大毛状苔草、狭萼糙苏、小花凤毛菊、筋骨草、毛状苔草、大花糙苏、糙喙苔草、丝杆苔草、大叶碎米荠等。林下苔藓植物比较发育,盖度20%~80%。

  本群系包括牛皮桦——金背杜鹃——独叶草群丛、牛皮桦——川滇绣线菊——大叶碎米荠群丛、牛皮桦——冰川茶藨子——大叶碎米荠群丛、牛皮桦——秦岭箭竹群丛和牛皮桦——峨嵋蔷薇群丛。

  (2)红桦林群系。南坡分布于海拔2200米~2700米的中高山地带,北坡分布于海拔1900米~2600米。该群系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寒温性针叶林带之间的过渡性植被,也是垂直带上较稳定的群落。多为纯林,或以红桦为优势的混交林,混生有华山松、巴山冷杉、牛皮桦、辽东栎、山杨、亮绿椴、太白深灰槭、太白花楸等。群落外貌整齐,层次分明,结构简单而清晰,夏季林冠深绿色,树干红色。林木郁闭度0.6~0.8,一般高16米左右,一般胸径46厘米,林龄60年~110年,生长良好。土壤为山地暗棕壤,枯枝落叶层厚10厘米~20厘米,土层厚30厘米~100厘米,腐殖质层厚6厘米~20厘米。  

  

  林下灌木以秦岭箭竹为主,常见的还有:峨嵋蔷薇、白毛山梅花、桦叶荚蒾、尖叶绣线菊、黄檗刺等40余种。层间植物发达,常见的有:藤山柳、绣球藤、华中五味子等10余种。草本植物盖度30%~60%,常见的有:毛状苔草、川康苔草、绢毛唐松草、大花糙苏、柳兰、大叶碎米荠、山酢酱草、水金凤等50余种。

  本群系包括红桦——秦岭箭竹——细毛状苔草群丛、红桦——太白杜鹃——大叶碎米荠群丛、红桦——峨嵋蔷薇群丛和红桦——云南光叶冬青群丛。

  (3)辽东栎林群系。在太白山南坡已不复存在,主要分布于太白山北坡,海拔1850米~2400米,正处于太白山最大降水区,但热量却有所下降,生境已趋于凉润。伴生树种以山杨、华山松为主,一般高度约10米左右,林分郁闭度0.8~0.9,一般树高13米,一般胸径20厘米,林龄50年左右,生长良好。土壤为山地棕壤,枯枝落叶层厚7厘米~9厘米,土层厚60厘米~130厘米,腐殖质层厚5厘米~8厘米。  

  

  林下灌木主要有:东陵八仙花、华北绣线菊、湖北山楂、桦叶荚蒾,秦岭箭竹、米面翁、青荚叶、蜀五加等。层间植物常见的有:山葡萄、鞘柄菝葜、藤山柳、长瓣铁线莲、茜草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穗苔草、湖北三毛草、短角淫羊藿、羊角芹、紫斑风铃草、毛杓兰等。

  本群系包括辽东栎——秦岭箭竹——苔草群丛、辽东栎——华北绣线菊——索骨丹群丛和辽东栎——湖北山楂群丛。

  (4)锐齿栎林群系。北坡分布于海拔1150米~1900米,南坡分布于海拔1400米~2000米。生境温暖湿润,是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锐齿栎占绝对优势,伴生树种主要有辽东栎、山杨、油松、华山松、铁橡树、青皮槭、茶条槭、亮绿椴、鹅耳枥、太白杨、白背椴、栓皮栎、板栗、漆树等20余种。群落外貌整齐,多为萌生纯林,夏季鲜绿色。林分郁闭度0.8~0.9,一般树高16米,一般胸径27厘米,林龄50年~60年,生长良好,更新正常。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厚达60厘米。  

  

  林下灌木盖度30~60%,常见灌木有:大叶华北绣线菊、太白六道木、秦岭箭竹、胡枝子、胡颓子、毛榛子、蜀五加、秦岭木姜子、三桠乌药、山刺玫、黄栌、长柄八仙花、棣棠、尖叶绣线菊、喜阴悬钩子、短枝六道木、白毛山梅花等30余种。草本植物主要有:太白山苔草、铃兰、糙苏、地榆、山萝花、筋骨草、草藤、紫斑风铃草、蹄盖蕨、索骨丹及禾本科草类等40余种。

  本群系包括锐齿栎——白檀 ——短脚淫羊藿群丛、锐齿栎——红花绣线菊——披针苔草群丛、锐齿栎——桦叶荚蒾群丛和锐齿栎——美丽胡枝子群丛。

  (5)栓皮栎林群系。南北坡都有栓皮栎群落分布,地处山麓地带,人为活动频繁,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栓皮栎林难以成带,多为残存的小块状分布。栓皮栎林林相均匀整齐,郁闭度0.7~0.8,树高10米~14米,胸径6厘米~18厘米,林龄30年左右,长势良好。伴生树种有锐齿栎、板栗、槲树、山杨、侧柏、油松、刺柏、黄连木等20余种。土壤为山地褐土,土层较厚。  

  

  林下灌木主要有:黄栌、胡枝子、盐肤木、蔷薇、白刺花、绣球绣线菊、桦叶荚蒾、葱皮忍冬、圆叶鼠李、刚毛忍冬、石灰花楸、尖叶栒子等50余种。层间植物有:硬毛猕猴桃、葛藤、三叶木通、苦皮藤、复叶葡萄、毛葡萄、华中五味子、鞘柄菝葜、茜草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大披针苔、太白山苔草、大油芒、蒿类、吉祥草、烟管头草、紫斑风铃草、长喙唐松草等100余种。

  本群系包括栓皮栎——黄栌——大披针苔草群丛、栓皮栎——子梢——野青茅群丛和栓皮栎——绣球绣线菊群丛。

  (6)太白杨林群系。主要分布于太白山南坡河谷地带,常与华山松+锐齿栎群系相间分布。太白杨占绝对优势,伴生树种有白桦、锐齿栎、千金榆、华山松、铁杉、柳等。郁闭度0.6~0.8,树高多在15米以上,一般胸径40厘米~68厘米,生长良好,更新正常。土壤为山地棕壤,湿度较大。

  林下灌木常见的有:峨嵋蔷薇、湖北山楂、桦叶荚蒾、水栒子、膀胱果、秦岭箭竹、太白六道木、绣线菊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大叶碎米荠、短角淫羊藿、伞房草莓、水杨梅、野青茅、川赤芍、重楼、延龄草、连钱草,以及一些禾本科草类等。

  本群系包括太白杨——美丽胡枝子——蛇莓群丛和太白杨——弓茎悬钩子群丛。

  (7)山杨林群系。分布在海拔1400米~2600米间的阳坡、半阳坡上,缓坡、陡坡也有。在其上部为暗棕壤,在其下部为棕壤。由于海拔跨度大,生境变异大,植物成分复杂,说明山杨适应性强。山杨是先锋树种,林下种子更新很差,但根蘖能力很强。所以耐荫树种可在其林下生长,经一个世代后,山杨就被耐荫树种更替。山杨林若被破坏,由于萌生能力强,很快又可恢复成山杨林。多为纯林,但耐荫树种侵入后,则形成复层混交林,混交树种在海拔较低处多为华山松,而在较高处多为巴山冷杉,可分为2个林型:  

  草类山杨林型,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土壤山地为棕壤,也有隐灰化棕壤土,土层厚约40厘米。林木生长缓慢,纯林或混交林,混交树种有冷杉、牛皮桦等。下木多为忍冬科、蔷薇科树种,无明显优势种,盖度约20~30%。草本层较发育,主要有:苔草、凤毛菊等。林下无山杨幼树,但有冷杉、华山松幼树。该林型组显然是冷杉林或华山松林破坏后,所形成的派生林型,最终将被华山松或巴山冷杉更替。  

  胡枝子山杨林型,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上。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较厚。纯林或混交林,混交的主要树种为华山松,此外有鹅耳枥、栎类,而卜氏杨、槭、椴、花楸、柳、漆树等散生于林中。生产力较高,30年生的林分一般高14米,一般胸径16厘米。下木种类极多,但胡枝子和子稍最为常见,还有忍冬、溲疏、荚蒾、青荚叶、六道木等。草本植物以苔草为优势,还有糙苏、鬼灯檠、落新妇、唐松草等。林下无山杨幼苗,华山松幼树颇多,将被华山松所更替。而华山松将被相同海拔上的栎林(辽东栎或锐齿栎)所更替。

  本群系包括山杨——美丽胡枝子——华北苔草群丛、山杨——金花忍冬——球穗扁莎草群丛和山杨——桦叶荚蒾——大披针苔草群丛。

  (8)榆槭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100米~1450米的峡谷地段,峭壁林立,岩石裸露,小溪穿行于峭壁之间。在此特殊的生境下,光照时间短,光强减弱,温度低,湿度大。两谷坡上植被差异小,除坡上的局部地块长有小片林子外,其他地方树木丛生于岩隙中。土壤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风化后,由于重力及水的冲刷作用,堆于山坡、台地或谷底,土壤为山地棕壤。树种组成极复杂,优势树种多为榆类、槭类,但优势不明显,此外还有:三桠乌药、白蜡、漆树、红麸杨、盐肤木、八角枫、卜氏杨、椴树、领春木、鹅耳枥、陕甘花楸、灯台树,金钱槭、山白树也有分布。下木有:木姜子、棣棠、榛子、粗榧、栓翅卫矛等。草本以耐阴喜湿种为主,种类有:大披针苔、类叶升麻、唐松草、淫羊藿、天门冬、天南星、香青、蕨类等。

  由于该群系特殊的地形,受其他生态因子改变或人类破坏的可能性较少,即使受到轻微破坏,也会很快恢复原来状态,所以该群系是相当稳定的。

  (9)椴树林群系。椴树通常不单独成林,故一般不单划椴树群系。它本是红桦、华山松林内常见的伴生树种,但在太白山森林公园的红桦坪附近(海拔2100米左右),却出现了椴树纯林,有少量红桦混生。下木主要有:山梅花、忍冬、茶藨子等。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较厚。椴树生长良好,其花序的舌状苞在盛花期十分醒目,成为一特殊景色。

  (10)槲栎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200米~1400米,常与栓皮栎、锐齿栎林相嵌分布,多呈块状,面积较小,纯林极少,多为混交林,生长于山坡中上部,山地棕壤或山地褐土。一般树高16米~18米,胸径16厘米~28厘米,郁闭度0.6~0.8。主要灌木有:黄栌、甘肃山楂、多腺悬钩子、胡枝子、绣线菊、榛子等。草本植物以莎草科、禾本科为主,主要有:重楼、唐松草、异叶败酱、野菊、铁杆蒿等。

  (11)橿子栎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400米~2000米的山谷、梁顶等坡度较大、岩石裸露地段。多为纯林,郁闭度0.9左右,树高4米~6米,胸径6厘米~8厘米。林下灌木较少,主要有:黄栌、红柄杜鹃梅、陕西荚蒾、葱皮忍冬、胡枝子等,盖度40%,高1米~1.5米。草本植物有:淫羊藿、野青茅、大披针苔、草木樨、山薄荷、牛尾蒿等,盖度10%。

  本群系包括橿子栎——毛黄栌——野青茅群丛、橿子栎——多花胡枝子——牛尾蒿群丛和橿子栎——绣线菊群丛。

  (12)短柄枹栎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300米~1700米的山坡,多为纯林,分布面积不大,常混生有锐齿栎、槲栎、山杨、鹅耳枥等,郁闭度0.6~0.8,树高15米~20米,胸径14厘米~20厘米。林下灌木有:胡枝子,荚蒾、榛子等,盖度30%~40%,高1.5米~3米。草本植物有:野青茅、淫羊藿、异叶败酱、索骨丹等。

  本群系包括短柄枹——胡枝子——白颖苔草群丛和短柄枹——箭竹——大披针苔草群丛。

  (13)光皮桦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500米~2000米的阴坡、半阴坡下部及沟谷地带。纯林较少,多为混交林,混生树种有漆树、太白杨、锐齿栎、瓦山水胡桃、铁杉、华山松等。林分郁闭度0.5~0.8,树高18米~26米,胸径20厘米~36厘米。林下灌木有:荚蒾、青荚叶、栓翅卫矛、木姜子、华桔竹、棣棠,盖度40%~60%,高1米~2米。草本植物有:红升麻、荨麻、中日金星蕨、大披针苔、龙牙草、鹿蹄草、景天等,盖度50%以上。

  本群系包括光皮桦——丛花荚蒾——宽叶荨麻群丛和光皮桦——华桔竹——大叶章群丛。

  (14)漆树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600米~2000米的山坡中上部、沟谷底部,常与锐齿栎、灯台树、铁杉、油松、华山松等形成混交林。林相整齐,层次结构明显,郁闭度0.6~0.8,树高16米~24米,胸径15厘米~30厘米。林下灌木有:北京忍冬、悬钩子、巴山木竹、箭竹、胡枝子、青荚叶等,盖度30%~40%,高1米~2米。草本植物有:大披针苔、唐松草、蕨类等。

  本群系包括漆树——巴山木竹——太白山鳞毛蕨群丛、漆树——栓翅卫矛——大披针苔群丛和漆树——美丽悬钩子——红升麻群丛。

  (15)鹅耳枥林群系。分布于海拔1500米~1800米的山坡中下部,林相整齐,结构简单,树体高大通直,枝叶稀疏,郁闭度0.6~0.8,树高16米~20米,胸径12厘米~16厘米。林下灌木有:金花忍冬、桦叶荚蒾、糙叶鼠李、木姜子、华桔竹、胡子枝、青麸杨、箭竹等,盖度40%,高1米~3米。草本植物有:大披针苔、黄背草、白茅、龙牙草、麦冬、唐松草等。

  (16)人工刺槐林群系。主要分布于北麓眉县汤峪口、营头红河、南寨、磨石沟、井索沟,以及周至县永红林场,海拔1000米以下山麓地带。土壤母质为黄土母质,山地褐土,土层厚,碱性。太白山北麓有人工刺槐林7331公顷,生长良好。造林地系荒山荒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也有栓皮栎林遭砍伐破坏后的残林跡地。造林密度约3000株/公顷,块状整地。20年生人工刺槐林平均树高13米,胸径16厘米,生长尚好,保留林木密度约900株/公顷,郁闭度0.7~1.0,林下几无灌木生长,仅有一些禾本科、菊科杂草。  

  

  (17)竹林群系。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米~2700米,多为单优种组成的纯林,常与其他灌木混生,构成各种林下灌木,高度1米~3米,茎粗0.8厘米~2厘米,盖度60~90%。因地面枯落物较厚,竹根盘结,伴生植物很少,草层稀疏。巴山木竹、箭竹、华桔竹的竹叶、竹笋是大熊猫的主要食源,应特别注意保护竹林资源。  

  

  本群系包括巴山木竹——大披针苔群丛、箭竹——苔草群丛和华桔竹——禾草群丛。

  三、灌丛植被型组

  太白山灌丛,主要分布于海拔2600米以上的亚高山、高山地带,与草甸相嵌分布,形成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

  1. 常绿革叶灌丛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太白山高山区,几乎全由杜鹃组成,伴生有少量的其他灌木,是石河、石海、倒石堆等裸岩地上的先锋植物群落。

  (1)头花杜鹃群系。分布于海拔3400米~3700米,是太白山高山区的地带性植被。该群系在林线以上是稳定的,在林线以下不稳定,易被太白红杉群落替代。这里地势高亢,生境恶劣,石砾遍布,气候寒冷半湿润。生长期短,多大风,辐射强。以头花杜鹃为主,伴生灌木主要有杯腺柳、蒙古绣线菊、银腊梅、香柏等,群落盖度40%~75%,生命力强,植株低矮,一般高20厘米~45厘米,枝条短缩,呈匍匐状,团状分布。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发育差,土层薄,PH6~6.5。

  草本植物主要有:禾叶嵩草、大毛状苔草、川康苔草、太白银莲花、甘青紫菀、五脉绿绒蒿、圆穗蓼、秦岭龙胆、凤尾七、淡黄香青、珠牙蓼、线果葶苈,以及地衣植物太白茶等。苔藓植物也较为丰富,可在大石块上形成2厘米~4厘米厚的苔藓层,头花杜鹃往往就直接生长在苔藓层上。

  本群系包括头花杜鹃——杯腺柳群丛和头花杜鹃——蒙古绣线菊群丛。

  (2)太白杜鹃群系。分布于太白山北坡海拔2500米~2900米的个别地块,总面积不大,生境严酷,地面常有稀疏巨石或石堆,土层厚一般不超过20厘米,种类组成以太白杜鹃为主,伴生灌木种类较少,主要有:金背杜鹃、蒙古绣线菊、银腊梅、高山柳等。

  草本植物优势度很小,不成层,主要有:发草、大叶碎米荠、六叶葎、秦岭龙胆等10余种。

  该群系不是太白山的地带性植被,而是乔木群落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群落,进一步发展将会被其他乔木群落所替代。

  (3)金背杜鹃群系。仅分布于海拔3000米的放羊寺附近,面积很小,常与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群系混生。群落结构和外貌与太白杜鹃群系十分相似。该群系也不是太白山地带性植被,而是巴山冷杉群落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群落,进一步发展将会被巴山冷杉群落所替代。  

  

  2. 落叶阔叶灌丛植被型 属寒温性落叶灌丛。

  (1)杯腺柳群系。分布于海拔3200米~3600米,灌丛比较集中,其生境比头花杜鹃群系较湿润,土壤为高山草甸土。群落的种类组成以杯腺柳为主,伴生有头花杜鹃、蒙古绣线菊等,植株矮小,分枝多,呈匍匐状,高15厘米~25厘米,盖度20%~90%,生命力强。以杯腺柳为单优种的灌丛,仅在土层较厚、湿度较大的局部地段有小块分布。在多数情况下,杯腺柳都是与头花杜鹃形成共建灌丛,代表了土壤湿度较小的头花杜鹃灌丛和土壤湿度较大的杯腺柳灌丛两种生境的中间类型。由于太白山高山湖泊日渐缩小,生境逐渐干旱,因此杯腺柳灌丛将可能被头花杜鹃灌丛替代。草本植物主要有:禾叶嵩草、川康苔草、圆穗蓼、华北獐牙菜、秦岭龙胆、凤尾七、甘青乌头、秦岭无尾果、矮棘豆、珠芽虎耳草、淡黄香青、细叶蓼、太白银莲花、大叶碎米荠、柔软紫菀、发草、太白韭、秦岭党参等40余种。  

  

  本群系包括杯腺柳——头花杜鹃群丛和杯腺柳——蒙古绣线菊群丛。

  (2)蒙古绣线菊群系。分布于海拔3200米~3400米,土壤为高山草甸土。群落结构简单,明显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蒙古绣线菊生长矮小,分枝多,一般高25厘米,最高约60厘米,盖度40%~55%。伴生灌木有杯腺柳、头花杜鹃等。草本植物常见的有:黑萼棘豆、细柄茅、兰花当药、太白银莲花、圆穗蓼、禾叶嵩草、早熟禾等。  

  

  本群系包括蒙古绣线菊——头花杜鹃群丛和蒙古绣线菊——杯腺柳群丛。

  四、草甸植被型组

  草甸植被的群落类型比较复杂,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太白山草甸植被属高寒草甸,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常与灌丛组成高山灌丛草甸带。

  高寒草甸植被型,以耐寒的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群落结构简单,草层低矮,层次不明显,草群密集,盖度大,生长季节短,种类组成以北极高山和喜马拉雅植物成分为主,面积很小,仅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有分布,多呈斑块状,生于山顶或山脊平缓地,与灌丛交错生长。

  1. 圆穗蓼群系 分布于太白山海拔3300米以上山间低洼处或背风向阳沟谷。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土层深厚,一般40厘米~50厘米,呈微酸性。圆穗蓼高10厘米~25厘米,盖度30%~40%。伴生种类较多,主要有:马先蒿、凤尾七、线果葶苈、萹蕾、太白银莲花、秦岭蚤缀、发草、禾叶嵩草、珠芽蓼、秦岭无尾果、紫苞风毛菊、棘豆等。  

  

  本群系包括圆穗蓼——湿生萹蕾群丛和圆穗蓼——紫苞风毛菊群丛。

  2. 禾叶嵩草群系  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在山脊及其两侧的山间低洼处或温暖避风的沟谷有一定的分布。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土层较厚,一般30厘米~50厘米,呈酸性反应。由于气候寒冷半湿润,水分适中,群落多为中生性草类组成,是适应顶峰高寒、中湿环境而形成的植物群落。禾叶嵩草高度30厘米~50厘米,盖度达60%~80%,伴生植物较多,常见的有:球穗蓼、紫苞风毛菊、秦岭龙胆、太白东俄芹、异叶亚菊、太白韭、凤尾七、大叶碎米荠、隐瓣山金梅、秦岭蚤缀、川康苔草、秦岭弯花紫堇、紫沙参等。  

  

  本群系包括禾叶嵩草——湿生萹蕾群丛和禾叶嵩草——紫苞风毛菊群丛。

  3. 发草群系 分布于海拔3300米以上的山间低洼处和背风向阳的沟谷,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发草高10厘米~20厘米,盖度50%~70%。常见的伴生草种有禾叶嵩草、圆穗蓼、秦岭龙胆、凤尾七、秦岭蚤缀、紫苞风毛菊、萹蕾、太白银莲花、珠芽蓼、太白韭、马先蒿、青藏乌头等。  

 

  本群系包括发草——湿生萹蕾和发草——紫苞风毛菊群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