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收藏】椅子有哪些品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椅子种类名称 【我爱收藏】椅子有哪些品种

【我爱收藏】椅子有哪些品种

2024-04-12 1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椅子是家具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宝座除外)。“椅”字原来是一种树的名称,《诗经》中有“其桐其椅”之句,所以在刚出现椅子的时候,并不是写作“椅”,而是写作“倚”。唐末始用“椅”字代替“倚”字。

据文献记载,椅子形制的完备,当在唐代。椅子的产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有两条线索可追溯。一条是由阿拉伯地区至西北马上民族而到汉魏时传入的胡床。胡床即马扎儿,胡床传入中原后,开始流行起来。出于舒适的需求,工匠给胡床增加了扶手和靠背,一部分发展成了后来的交椅。另一条是印度传入的僧侣用椅。我国最早的椅子实物是出土于新疆的一把汉代木椅,其造型纹饰与印度早期佛教文化类似。敦煌北凉第275窟、北魏第251窟中就有早期椅子的图像,这些早期椅子同佛教的传播有关。它最初的使用范围是僧侣阶层,后来扩大到城市贵族并在唐代影响到民间。唐代以前,人们仍称它们为“胡床”,在寺庙内则称为“禅床”。唐代以后,这种椅子逐渐增多,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而直接被称为椅子。

椅的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明清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宝座五种。

一、靠背椅

靠背椅,凡没有扶手只有靠背的椅都称为靠背椅。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横梁长出两柱,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竿,因而又有“灯挂椅”之称;一种搭脑两端不出头做成软圆角称为“一统碑式椅”。灯挂椅在室内任何地方都可以陈设,明代最为流行。靠背椅在用材和装饰上,硬木、杂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攒竹等做法皆有之,特点是轻巧灵活、使用方便。

清 鸡翅木扶手椅

长66.5厘米 宽50.5厘米 高108.5厘米

鸡翅木制。整体造型是规正见变化,规正的是椅形,变化在靠背板和扶手。以通体透雕螭纹为靠背和扶手,线条柔婉。而椅的下部线条刚硬,座面方正,下有束腰,方腿,四面平式管脚牚,内翻回纹马蹄。装饰上,上部较复杂,座面以上以满幅透雕云纹、螭纹为主,靠背中心还嵌有墨玉,其上阴刻描金正龙纹。椅下部装饰简练,仅座面下有透雕螭纹角牙,方腿内侧边缘起阳线。

二、扶手椅

扶手椅,凡有扶手又有靠背的椅都称为扶手椅。常见的形式主要有官帽椅、玫瑰椅、太师椅。

官帽椅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两种。四出头官帽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前端长出椅柱。南官帽椅的搭脑和扶手与椅柱结合不出头,因在江南流行,故称“南官帽椅”。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不如四出头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多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横梁压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中分数格,或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而大方。四出头官帽椅,即椅背搭脑和扶手的前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的横梁通过立柱后,又微向后方和两侧弯曲,形成一条自然而流畅的曲线,给人以柔润、圆滑的感觉。这种四出头椅,大多用黄花梨木制成。背板多为“S”形,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但制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搭脑、靠背及扶手的区别。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牚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饰,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

清早期 乌木扶手椅

长52厘米 宽41厘米 高82.5厘米

乌木所制,通体用圆材。此椅造型圆润、灵秀,保持明式风格。靠背、扶手仿屏式,共七屏,中间最高,下加罗锅牚,两面渐低。采用圆材攒接成镂空窗棂式,卷书式搭脑高出椅背。座面下安罗锅牚加矮老,足下端装有四面平管脚牚,正面横牚下加罗锅牚,两侧及后面安云形角牙。整体造型和风格具有明式向清式过渡转化的韵味。

玫瑰椅是在江南流行的一种低靠背椅。其特点是靠背较低,靠背与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这种椅宜于靠窗陈设,其靠背不高过窗台;如果设在桌的周围,其椅背不高过桌面。玫瑰椅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种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扶手椅并加以改进而成的。它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独具的色彩、纹理和椅子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更令人赏心悦目。“玫瑰”二字,原为吴语“矮背”之音,北人误听“玫瑰”后渐渐流传甚广,而南方则称之为“文椅”。后人认为“玫瑰”二字有珍奇、美丽之意,而此种椅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的确独具匠心,用“玫瑰椅”来称呼是对这种家具的新颖别致的特点的高度赞美,“玫瑰椅”之名遂盖过“文椅”约定俗成流传至今。这种椅独具特色,颇为时人所喜用。

明 黄花梨卷草纹玫瑰椅

长58厘米 宽46厘米 高83.5厘米

玫瑰椅外形基本固定,但靠背、扶手及座面下的构件装饰则花样繁多。此件玫瑰椅造型秀雅,装饰凝练。靠背与扶手空当内装壸门券口牙,牙上浮雕卷草纹,如意头,边缘起阳线。整个椅子的装饰也仅限于此。座面上装带矮老围栏。腿间上部安罗锅牚,上端直抵座面,下部设步步高赶掌,正面及左右加罗锅牚。

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记载,时任太师的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吴渊看在眼里,便命人制作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太师椅由此产生。明代时,凡椅背、扶手呈圈者,皆可谓之为“太师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除了对使用这种椅子的官宦、长辈们表示尊敬外,还因为这种椅子多用狮子纹作装饰。太师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因为是清代流行,所以具备了清式家具的特征,比如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等等。它所有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与“太师椅”之名相得益彰。

清 花梨太师椅

长58厘米 宽43厘米 高94厘米

椅背为三屏式,中间高,两边低,搭脑后卷。扶手仿屏式,四周嵌板,中有空隙。椅背及扶手部分嵌以影木,充分运用木质的纹理来装饰。椅座下正面及两侧安宽牙条,浅浮雕卷草纹饰。方材直腿,内翻马蹄足。在其简素的造型中,显示出一种优雅的特质。

三、圈椅

圈椅其名称是从圈背上得来的。其陈设位置多在堂屋正中方桌的左右。圈椅的靠背如圈,其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圆婉柔和。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摆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背板都做成“S”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体现了明式家具的科学性。

四、交椅

交椅,以椅腿交叉可以折叠而得名。亦称胡床,原为中国古代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转变。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结点做轴,上横梁穿绳代座,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儿。椅圈一般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结而成,交结关节处,多以金属件固定。整个造型,从侧面看似多个三角形组成,线条纤巧活泼,但不失其稳重。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不带椅圈的称“交杌”,也称“马扎儿”。交椅可以折叠,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它们不仅在室内使用,外出时还可携带。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如此说:“交木两支。如交椅之称。胡床,即交椅”。交椅是上层贵族们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我国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暗指某人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交椅在宋、元、明三朝最流行。官员在住宅大厅会客时,可以临时按主客关系而陈设:如果是平行的关系,可以八字形陈设,双方对坐;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则上级位置设在正中,下级设傍座;如果人多则分左右两列,从前到后,以分高低。交椅到清中期以后就不再流行了。

五、宝座

宝座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除具有大型椅子的特点外,还有雕刻和镶嵌等装饰,一般都配有脚踏,多陈设在宫殿或客厅的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为帝后及上层贵族所专用。宝座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宝座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它是由床演变而来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宝座具有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的特点。其用料大多为紫檀,取材厚重,造型庄重。雕饰非常精巧繁密,多浮雕、透雕各种吉祥纹饰,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

清 红漆描金云龙纹宝座

长130厘米 宽68厘米 高130厘米

宝座座面为不对称六边形,后座面有两委角。座围为五屏风式,依座面形状而立,中间最高,依次而低,均为卷曲云头镶板心,红漆描金饰云龙纹、卷草纹、蝙蝠纹,下透雕拐子纹亮脚。座面下有束腰、拐子纹牙条、回纹拐子形足,下承罗锅牚式托泥,装饰皆为红漆描金拐子纹。座前附云纹脚踏。

除宝座具有自己的特点以外,明、清椅子各自都有比较强烈的时代特征。

明式各类椅的共同特点是腿足、立柱多用圆材,四面空灵,具有流畅的造型;其次是曲线靠背,而且做出100度到105度的背倾角,这是适宜人体倚靠的最佳角度;第三是四腿外撇,所谓侧角收分明显可见,给人以稳重的感觉。集舒适、科学与艺术性于一身。

清式各类椅在造型变化方面最惹人注目,无论是脚足,还是牙条,尤其各种装饰部件,弯曲变化和强烈的变体使家具的形体呈现出种种差异,给人新颖感。在扶手椅中,品种变得更加琳琅满目。椅子的特点大都取直背式,座身有束腰,腿足的变化更别出心裁,有雍贵大度之感。其中被称为太师椅的高级扶手椅,更具有强烈时代感,陈设效果也格外显著。

(摘自《我爱收藏·古代家具知识三十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