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棺材上刻的12个人物图片 国学文化

国学文化

2024-06-18 2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十四孝/丁兰刻木事亲》

这种早期雕刻父母遗像的做法后来被木主所代替

三、牌位处置

祭荐灵牌是死者正魂临时性寄居之处,待出殡或祭祀活动结束后随灵柩一起埋葬或焚化。有的地方特别禁忌丧葬期间用的祭荐牌位与后期供奉在祠堂里的神主牌位放在一处或两相见面。

神主位俗称“木主”或“神位”,是安置于宗祠,用作长时间祭奠或祭祀的工具。供奉祖先神位意在“报本反始,慎终追远,不忘其所由生也”。

四、宗祠肇兴

中国人家族观念很强,几乎每一族姓都建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在墓地附近,称作“墓祠”。一开始祠堂和宗庙都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庙,到明代嘉靖年间才“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天子、诸侯称“宗庙”,其余称“宗祠”。

宗庙、宗祠是为供奉祖先神主而建立的,神主开始多以梓木为之,栗木、枣木亦可。宋代程伊川建议专用栗木制作,深得朱子赞许。栗者,“礼”也!

五、木主制作

现在祠堂里摆放的神主规格各地略有不同,现根据宋代朱熹《家礼》所载程伊川设计之神主制式简述如下。

神主要用栗木制,趺(底座)方四寸,象征一年之春夏秋冬四时;主板连趺一起高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身博(宽)三十分(三寸),象征每月三十日;身趺皆厚一寸二分(十二分)象征每天十二时辰。

剡【yǎn】上(圆顶部分)高五分,由圆顶至下一寸高为额,神主板辟为前后两片,前片为三分之一厚(四分),后片厚三分之二(八分),额与后片为一整体。

神主后片正中刻凹槽名“陷中”,又称“内函”。陷中阔一寸,长六寸(另说为一尺或不限),以书先人爵、姓、名、行,曰故某官,某公,讳某,字某,第几神主。前后两片神主板书写毕,合在一起竖着插在底座上。板身出底座一尺八分,并趺高一尺二寸(隼脚十二分)。

在神主后片陷中凹槽的两侧,距底座七寸二分高的位置,要开凿小孔,名之为“窍”,以通陷中,便于祖先灵魂出入或依附。窍的孔径四分,相当于两层主板总厚的三分之一。

神主前面,题写先人属称,谓高曾祖考,称谓官或号行,如处士,秀才,几郎,几翁等。最后在神主边沿(左下方)题写奉祀人名字,例如“孝子某某奉祀”。

以上所言制作神主的尺寸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周尺,换算现在的公尺每周尺约等于23CM,每寸约等于公尺2.3CM。

子《家礼》所载程伊川制神主样式尺寸图

山东烟台居士坊主人制作神主牌分体式

山东烟台居士坊主人制作神主牌合体式

今存民间的神主样式(分体)

民间收藏神主样式(分体)

只有后片内函的老神主牌位

六、虞、练之制

按古丧俗,人死即殡葬,葬后回家设祭叫“虞”,因是送葬返回时举行的虞祭活动,故又称“返虞”。在虞祭时所用的神主必须用桑木制作,俗称“虞主”。

亲丧一周年后再举行一次祭礼,称为“小祥祭”,又称“练祭”。举行小祥祭时,所用神主要用栗木制作,俗称“练主”或“栗主”,同时把原来所立的桑木神主“埋虞主于两阶之间”(过去祠堂门前有东西两处台阶)。练祭活动后,把栗木神主请入宗庙或宗祠,称为“藏主”,供后人岁时祭祀。

虞祭属于凶礼,练祭属于吉祭。《公羊传·文公二年》说“凡虞主用桑,桑犹丧也,丧礼取其名;练主用栗,栗者,敬也,祭礼取其恭。”

七、木主书写

1、竖排,正楷字书写,不得写同音字、异体字,不得用草书,不得涂改。

2、神主称谓与奉祀人辈份要对应,例如父与子,祖与孙,伯与侄等,不得多辈份同祀时主次不分,伦常紊乱。

3、木主题字内容不得用标点符号,字体需雕刻时,一律阴刻。

4、奉祀子女为父母作主时最好不要自称孝子,以示谦恭,且忠孝与否,祖上有知。

5、因神主对先人已有姓氏说明,故血亲奉祀人著名时无须带姓。

6、中榜字数按民间习俗须符合“生老病死苦”之“生、老”二字。即从中榜第一字按“生老病死苦”循序数去,一竖行总字数尾数应在“1、2、6、7”四个数上为吉。

7、亡者有朝廷赐谥功名的,神主用朱漆金字;爵卑者用乌地绿字;士庶用粉底墨字题之。

八、木主安奉

祠堂有三种,总祠、支祠、家祠。供奉木主的祠堂如果是一族之总祠,则由开基祖始供起,始祖居中,后世按左昭右穆规制依序排列。支祠从房头始祖供起,家祠神龛以高祖开始。总祠中间一个开基祖的牌位最大最豪华。如果开基祖以下有数代无分支传下,就把直系祖先按昭穆统统写在一个牌位上。从有分支开始,单独一人一牌按昭穆分别在左右摆放。待神橱第一排放满,再接下来第二排、第三排。如果始祖的下一代就已分支,中间的大牌位则写迁居以前的祖宗神位。

九、神主称谓:

神主中央的题名,有些是以“呼姓唤名”的方式称呼死者,如“某公某某府君”。神主牌上的“显考”、“显妣”、“显祖考”、“显祖妣”、“显十一世祖考”、“二十四世显考”等字样,都是用来说明死者与立祀人之间的亲属关系的。

由父亲这一世开始往上溯九世为鼻祖,鼻祖以下,九世先人和奉祀人相对称谓如下:

某氏鼻祖———耳孙

某氏远祖———云孙

某氏太祖———礽孙

某氏烈祖———晜祖

某氏天祖———来孙

高祖考、高祖妣———玄孙

曾祖考、曾祖妣———曾孙

显祖考、显祖妣———孙

显考、显妣——男(儿)

一般的宗祠因过去祖宗太多,离时遥远的就不再供奉,只供一个始祖,然后由父亲以上四代高祖开始,供奉高、曾、显、考四世神主即可。始祖以下,高祖以上历代祖宗的牌位一过时间就被剔除,这种行为称之为“祧”,所谓“亲尽则祧”。

例如父亲在世时,他供奉的高祖,到父亲去逝,父亲的神主入祠后,原来的高祖就上升为“我”的天祖,就可以把天祖神主“祧”出祠堂,不在供奉。相对始祖而言,要永久供奉,称为“万世不祧之祖”。

另外,对神主的称谓还有其他不同叫法,再试举一二:

男性神主上的名字,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对直系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在名字之前必须加一“讳”字。

女性神主,由于过去重男轻女,女人只写姓不写名字,牌上有姓无名。女的姓氏之前还必须冠以夫家之姓,例如田姓女嫁到张家,逝后,张姓儿子应在母亲神主牌上写:“先妣张母田氏孺人之神主”。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对母亲称“妣”、“太君”、“太夫人”。另外,清朝有封赠的命妇,一品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称孺人。普通百姓称已故的母亲,祖母等为“老孺人”,即自谦最低等的。

十、“考、妣”释义:

神主牌和墓碑上都以“先考”、“先妣”称呼已去逝的父母亲大人,很多人对考、妣二字含义并不明了。

据《考工记》解释:“考,成也;妣,媲也”大意就是父亲完成了自己的功业和责任,把儿女养育成人;母亲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其功德堪与父媲美。此为考、妣二字原始含义。

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意为父母已亡。先考、先妣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也是普通老百姓认可的社会通谥。

十一、“显”字释义

先考、先妣称谓是对已逝父母的褒谥,有的神主和墓碑上用“显考”、“显妣”来代替先考妣称谓,很多人对这个“显”字的含义也并不是很了解,以致网上出现很多错误的解释。

“显”字用在神主和墓碑上以称谓亡故父母,正解有二:

一是用“显”字代替“先”字,两字读间相近,含义相同;

二是替代“皇”字。以前神主牌和墓碑上有的称“皇考”、“皇祖考”等,“皇”这个字本来是指高、大、上的意思,并非专指皇帝君王。元朝大德年间,朝庭规定不允许再用“皇”字,改为“显”字。显,年老德望也。《读礼通考·神主》:“古人于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元大德朝始诏改‘皇’为‘显’,以士庶不得称皇也。不知皇之取义,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义。”

十二、祭荐牌通例

祭荐牌有三种,一种是在丧葬期间用的临时牌位,另一种是在出殡以后虞祭时用,还有一种请僧道做超荐法事时用的临时牌位。三种牌位都须在背面写上逝者生卒年月及设灵人的名字。祭荐位是为了供奉死者而暂设的牌位,故而上面应称某某“灵位”。

第一种殡丧时用:

家严蒋公讳中正府君之灵位

家慈蒋母毛氏太君之灵位

第二种虞祭时用:

先考蒋公讳中正府君之灵位

先妣蒋母毛氏太君之灵位

第三种超荐法事时用:

先考蒋公讳中正府君往生莲位

先妣蒋母毛氏太君往生莲位

佛教荐亡法事用的往生牌位可以用纸制作,女性用黄纸牌位,男性用青纸牌位。字数不讲究“大黄道”、“合生老”等迷信规则。

单独设灵位

父母合祭灵位

十三、神主通例

相对祭荐时的临时牌位,神主牌是练祭后归藏到宗祠内长期奉祀的牌位,因为是用栗木制作,故又称“木主”或“栗主”,栗者,礼也!

甲、 常规牌:

1、曾祖父、曾祖母神主:

先曾祖考蒋公太老府君神主

先曾祖妣毛氏太老太君神主

2、祖父、祖母神主:

先祖考蒋公太府君神主

先祖妣毛氏老太君神主/

先祖考介石蒋公太府君神主

先祖妣毛氏蒋母太孺人神主

3、父母神主:

先考蒋公府君之神位

先妣毛氏太君之神位/

先考介石蒋公府君神主

先妣毛氏蒋母孺人神主/

先考蒋公讳中正府君之神主

先妣蒋母毛氏孺人之神主

4、夫妻神主:

如果夫妻没有儿女,可以互题神主。妻子给丈夫所题的神主上称其为“皇辟”或“良人”。皇辟,即“夫君”之义。妻则自称“未亡人”。丈夫题妻子神主称“细君”或“贤妻”,细君者,贤助也。

先夫某某皇辟之神位

先室某某贤妻之神位

图例,死者姓名马凤章,字紫晨,其子马玉汝为他所立的神主:

“先考讳凤章字紫晨马府君之神主,男玉汝奉祀”

古人有姓、名、字、号等等称呼,在神主牌位上这些称呼有时可以随机应变,例如明代爱国名臣袁可立,姓袁,名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神主可题为“袁公可立”、“可立袁公”、“节寰袁公”等。古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普遍尊称为“公”。

“清待赠显考可情公偕妣张母林孺人神主”

乙、 贵格牌

如前所言,“显”字本与“先”同义,两者可互换通用,但用之久矣,便有了其它引伸义,并约定俗成:有功名者用“显”字,士庶百姓用“先”。更多时候,显考、显妣特指亡者为家中最年长者,且已子孙满堂。

一家之主人,或有官爵之男人神主和墓碑上题称为“府君”。

“太君”、“孺人”都是旧时对官员母亲或有封诰的命妇称谓,后演变为对一般老年妇人的尊称。如前边所言,清朝命妇,一品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称孺人。

“显考曾公唯成老府君神主;

显妣曾母刘温氏老太君神主”

丙、冠国号和待赠牌

有些神主和墓碑题字带有国号和“待赠”字样,例如书国号有“清”、“皇明”、“皇清待赠”等。神主和墓碑上冠国号一般有三种情况:

1、亡于异国者,思念故土;

2、一生跨越多个朝代的亡者,以出生时的朝代冠名;

3、生亡俱在国朝,刻字以表爱国。

“待赠”字样多与此第三种情况相关联,例如“皇清待赠”、“皇清待诰”、“皇清待旌”等。“皇清”即指清朝、大清,“皇明”指的是明朝、大明。在神主墓碑上刻有这类词语,意为期望官方的功名追赠。

“皇清待赠显考斯崇公二府君暨妣节孝包太君神主”

二府君,即排行老二

“清处士三房十六世祔主振纲恤九公(妣郑氏孺人)神主”

处士是未及第的读书人,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待赠”功名的一类人

“皇清十九世祖考道渊翁府君(妣甄氏太安人)神主”安人,为六品官员的命妇

丁、带官爵功名牌

旧时对先人生前所受到的荣耀非常重视,以至作神主时,有诰封官职者都要先填在上面,其次再接着写某氏、某号、某府君、夫人等称谓。亡者有朝廷赐谥号的,神主可用朱漆金字。因为谥号都是天子、诸侯和高等级大官才有的,大夫以下无谥号,就在神主书某某皇朝敕授、敕封或诰赠其他曾有的功名,亦可书“待赠”,以望将来。

清朝任命官员或赐于功名有三种形式:

五品以上的高官,由皇帝亲自任命的称为“诰授”;

六品以下小官,由吏部直接任命的称“敕授”;

属于循例授官,即按照定例授予官爵者名为“例授”。

因推恩而授予官员家属的封号根据官阶大小分为“诰封”、“敕封”、“例封”;

授予官员家属已殁者的封号按高低级别分别为“诰赠”、“敕赠”、“例赠”。

如“皇清诰封文林郎”,说明死者是清朝人,在生时被诰封过文林郎。

在功名称谓方面,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称“太学生”;

贡生称“岁进士”;

举人称“向进士”;

秀才称“郡庠生”或“邑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明清时期州县学为“邑庠”,府学为“郡庠”)。例如:

“显考清邑庠生某谥府君之神位”

“显妣清例赠孺人某太君之神位”

另外还有一些被举荐并上报朝廷主管部门备案的年老德高望重之士称为“耆宾”。清朝有官员的太太谥号夫人、孺人等,属于例封,不用上报审批的。

图例:“皇清例赠孺人王氏德配蓉轩公行一之神主”

皇清勅封孺人芸樵孟公德配武孺人行一之神主”

诰授建威将军显考尚公讳兆嘉号瑞庵府君之神主”

左宗棠部将清代建威将军尚兆嘉,诰授即皇封。

“皇清例授国学生叶公讳枝升号占春(元配叶母邱老孺人)之神位”

“皇清议叙从九品衔候选州右堂质卿徐老大人之神主”

清制,对考绩优异的官员,奏请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谓之“议叙”,死后给一个“议叙”的官阶,以示哀荣。“右堂”即吏目,是清代州官佐吏之一。

“皇清例赠正八品克赞公暨妣陈(王)孺人神主;男元图祀”

戊、堂号世系牌

堂号为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过去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该大户人家的标识。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号,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同一祠堂的族人,由始祖往下排序,经一世、二世、三世乃至若干世,将所属世系记入祖谱和神主墓碑上面,如此千秋百世,不致乱伦。

“廿四世明经进士定衡字祖胜名步堂行七钜二龚公胡氏孺人之神位”

当一神主同时书几代人时,按昭穆制居高在中间,二世居左,三世居右

支祠一至五代神主位

己、宗祧之制

中国人有“八辈祖宗”之说,八辈祖宗由远及近分别为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爷)。对于居位中间活着的人来说,上下九代人最为亲近,分别为: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俗称“九族”。时间久远,祠堂内祖宗太多供不过来时,便有了宗祧制度。

宗祧本来是皇帝太庙里的做法,过去皇帝太庙共有两个,一个叫做家庙,一个叫做祧庙。祧庙就是远祖的庙,家庙只能供奉七世祖宗或四世祖宗的神主,如果多出来就要把离自己辈份远的那个移入到祧庙里去中合祭,所谓“亲尽则祧”。但是,家庙里要有一位始祖始终不能移入祧庙,称为“不祧之祖”。老百姓没祧庙,过去对离自己辈份远的神主有的直接埋入坟地里去了。

理解了宗祧制度,人们就可以不必全部把历代祖宗都供在祠堂里,一般只需供奉高、曾、祖、考四代祖先即可。例如在神主上书“高曾祖考”代表自父亲以上四代先亡;或者直书“某某堂上历代宗亲神位”即可代表所有的祖宗了。

“义门三代高曾祖考昭穆神主位”

西河堂上卓氏历代宗亲神主

陈氏始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

华氏门中历代高曾祖考之神位

庚、内函牌

人们把神主牌看成是亡者灵魂依附的地方,所谓“送形而往,迎精而返”,把亡者形体葬归茔地,灵魂迎回祠堂附于神主。人们凭想象把神主做成空心的,而且早期还在牌位上凿有小孔,如皇陵棺床上的金井,以方便祖先灵魂出入。

空心的神主实际上是由前后两块木片合而为之,后片中心部位挖槽,称为内函或陷中。内函槽中与前片表面所书内容相同。所不同的是,后片内槽两侧,还刻写有亡者生卒时间,享受年命,及主祀人名字。两片合拼后,后片所书字样因藏在夹隙中,在外面是看不见的。

山东烟台居上坊主人王振玉为其父母大人制作神主

外面:“显考王公讳文藻老大人之神主”

内函:“皇清待赠处士讳文藻王公老大人之神主”

外面:“显妣王母张氏孺人之神主”

内函:“皇清待赠孺人张孺人德配文藻公之神主”

外面:“诰授建威将军显考尚公讳兆嘉号瑞庵府君之神主”

内函中榜:“诰授建威将军显考尚公讳兆嘉号瑞庵府君之神主”

内函左榜:“生于道光六年丙戌岁十二月十三日申时”

内函右榜:“殁于光绪二十年甲午岁三月初八日丑时”

内函落款:“男锦章,孙松源、松林、松泉奉祀”

外面:“皇清十九世祖考道渊府君(妣甄氏太安人)神主”

内函:“道渊翁生于嘉庆庚申年十一月十七日丑时,终于光绪已卯年六月初二日未时;

配甄氏生于嘉庆癸亥年正月十九日戌时,终于光绪乙亥年六月十九日丑时”

第一板内函:“皇清显考太学生讳道全字备德,生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申时,卒于道光十五年六月初五日丑时,享寿五十六岁(妣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卒于咸丰十一年,享寿八十四岁)神主”

第二板内函:“显祖考武生孟府君讳见龙(显祖妣石太君、显继妣孙太君)生于嘉庆十四年六月初九日亥时,卒于光绪十四年正月十八日辰时,享年八十岁”

第三内函:“显考曾公唯成老府君(妣曾母刘氏、温氏老太君)神主”

左侧中榜:“中华故汤公讳维常高寿八十有三行十之神主”

右侧中榜:“中华显考汤公讳元盛得年五十有五行四神主”

神主和墓碑上对死者年龄称呼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60岁后写“享年”或“享寿”,59岁前写“得年”。

辛、风水信息牌

有的地方在为亡者“作主”时,除了在上面刻写死者姓氏名讳和生卒时间外,还有的刻上该神主的坟墓所在的风水信息,其实就是想告诉后人,这位祖先的坟墓在什么地方,坐山朝向是什么方位。古代有种风水流派叫“形象派”,他们会根据各种地形给地块命名,例如叫某地为“黄花岗”、“燕子矶”、“雨花台”、“马鞍山”、“老虎跳涧”、“九牛守栏”等。有的大些的地名是当地人都知道的,有些则是风水师专门给个人坟墓点穴时起的名字。总之,让后人看到先人神主牌上的地名就会知道这位先人的坟墓所在。

另外,神主牌上所标的二十四山向,都是根据坟墓所在地块的风水格局以及死者八字所确定的,这些坟墓朝向对后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刻在神主上,提示后人如需要迁坟时,朝向不要弄错。

葬陕西大荔南十里同堤村陆军第一军公墓中

葬于城西程家庄之南阡

辛山乙向(坐西朝东偏南十五度)

十四、通神点主

为故去的长辈制作神主灵牌的过程称“作主”,所作神主分内外两层书写“某某神主”时,故意把“神”字少写“最后一竖 ”,“主”字少写 “最前一点”。然后请地方县令或乡绅用朱笔补上灵牌上这一竖一点,此过程称为“通神点主”。有的地方制作神主时“神”字是写完整的,唯将“主”写成“王”字,故仅作点主之仪可也。

因“主”字其笔画为墨汁所书,只有“主”字头上用红砂补点,象征红到头顶,预示子孙昌盛。点主仪式各地不同,所请点主官履行仪式后,还要祝愿一下神主后人:“古帝以来有三王,王字加点有主张,今日神主由我点,后代儿孙得荣昌。”神主后人谢礼完毕,孝长子怀抱“神主”,将之安放于祠堂神龛上,至此“点主”仪式完成。

此牌有朱砂点主,下方亦有风水之交待:“葬于震(东)郊新发首穴,穴深一丈一尺七寸”

神主内外两层皆以朱砂点之

这是清朝左宗棠的部将尚兆嘉的神主,中榜题书:

“诰授建威将军显考尚公讳兆嘉号瑞庵府君之神主”

十五、墓碑缘起:

中国早期墓葬比较简单,所谓“不封不树”,既不封土堆坟头,也不在上面种树,更莫谈竖碑立传了。后来随着厚葬兴起,再加社会对人们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要求(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于是对故去祖先种种追忆和祭祀活动逐步普及,坟前立碑便是其中之一。

人们从死人下葬时起吊棺木用的圆木得到启发,一开始在墓前栽个木桩,系上纸帛旌幡,写明死者的姓名和生卒时间,叫做“铭旌”。但这些东西都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后来用石柱代替木桩,由此,在坟前竖石碑的做法开始流行。

现在我们看到的墓碑有两种:一种是标名碑,即墓碑的正面标明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的时间,碑的背面留空;另一种墓碑的前面与第一种相同,背面,即“碑阴”再刻有更详细介绍死者生平的碑文,称“墓志铭”。

十六、格式和书写

墓碑整体纵向分左、中、右三个部分,中心部分称“中榜”,用来书写墓主身份,其中包括墓主的头衔和获得的功名、家族堂号、谱世多少代、姓氏名谁、字某某、号某某等。例如:“溪化堂十九世诰封奉政大夫介石蒋公府君之佳城”。如果是夫妻合葬用同一墓碑的,要遵循男尊女卑的书写格式,即男在左,妇在右。

按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方位,墓碑的左榜又称“龙边”,用来书写墓中人的生卒时间以及安葬或重葬的日期。生卒时间按国号+年号+岁次干支组合。如果不知道亡者生卒时间,则用“吉月”、“吉日”、“吉时”等泛称代替。

石碑右榜的“虎边”,用来书写坟墓“山向”方位和立碑人信息。山向,即坟墓棺椁在二十四山中的坐向(死者于家里停灵时,头朝前;埋葬时脚朝前。因此坟墓以死者头部的方位为“山”,脚的方位为“向”),有的更加详细地把山向内的分金刻度也写出来,如“癸山丁向兼子午,丙子丙午分金”。坟墓的山向是由寻龙点穴与墓主八字相结合而确定的,对后人的祸福及其关键。即或以后遇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坟墓毁损,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信息按原来的方向重新修坟立碑。

墓碑的右下角是立碑人信息,一般署名者都是墓主子女及后人,也有立碑人为亲友和社会团体的。立碑人的身份要对应中榜对墓主的称谓:

如称墓主为“考、妣”的,立碑人就自称“男(儿子)某某”;

如称墓主为“祖考、祖妣”,则自称“孙某某”;

墓主为“曾祖考、曾祖妣”则自称“曾孙”;

墓主为“高祖考、高祖妣”的,则自称“玄孙”或“元孙”。

立碑人是墓主的直系宗亲的,则于立碑人后写“奉祀”。如果墓主是不具名的“历代祖宗”,立碑人则写“合族众等奉祀”或“嗣孙仝勒奉祀”。

由第三者朋友或团体立碑的,则不名奉祀,直书某人、某社团、某组织“立碑”、“纳石”、“勒石”即可。

有的墓碑正面除了左、中、右三个位置写字外,还在顶部左右角或有碑帽的地方刻上墓主原籍、朝代、封敕、山向等字样。老百姓碑首以刻籍贯为主,如某某府,某某郡,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除以上在墓碑正面刻字外,还有在墓碑后刻有“福荫子孙”、“恩泽后代”等祈福语的。

某地张明义的墓癸山丁向(坐北朝南偏西15度)

十七、墓碑字数“合生老”

所谓“合生老”,是道教正一派倡导的迷信做法,就是墓碑中榜的字数按“生、老、病、死、苦”对应着循环数去,最后要落在“生、老”两字上面,只有这样,才能趋吉避凶、财丁两旺。其实就是中榜一行字的尾数要在1、2、6、7上面,例如六个字,七个字,十一个字,十二个字,就是最吉利的。

例如“溪化堂十九世诰封奉政大夫介石蒋公府君之佳城”。一行共21个字,最后一个字落在“生”字上,属吉数。

祖父祖母合葬同碑书名,如:“显祖考范公讳喜文太老府君德配蔡氏太老孺人之墓”共二十二字,亦属吉数。

如果字数不在“生、老”两个字上,可以用增减单字词或双字词的办法调剂。例如,姓名之间的“讳”字写小点且偏到一边,就不算数可以少算个字;把“二十世”改为“廿世”;“皇清”,把“清”字上的“皇”略去。同时可以用双字词“府君”代替“公”字,用“孺人”代替“氏”以增加字数。“墓”字前加不加“之”字也是赠减字数的办法;有时也可把“显考”或“显妣”上的“显”字去除,改“皇清显考”为“清考”。

据延光考证,很多墓碑并没有按照合生老的办法限定字数。碑以纪事追思为要,字数应不必过于拘泥。

十八、有关时间的称呼

墓碑上有几个地方需要有时间的交待,如立碑时间,墓主的生卒时间。在交待墓主生卒年月时,则在国号和年号后加“岁次”,即干支纪历,如“岁次戊戌年已未月辛丑日”。

在立碑时间上,常用的有“谷旦”、“吉旦”、“吉日”等字眼。谷旦一词源自《诗经》:“谷旦於差,东方之源”。谷,是善的意思,旦,是明的意思,两字合起来即“良辰”之意。

立碑时的月份,可以按四季的孟、仲、季来写,如孟秋、仲秋、季秋。也可以用月份美称来写,农历的一月至十二月,分别为梅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荔月、瓜月、桂月、菊月、檀月、葭月、栎月。

十九、墓碑实例

1、普通碑:直接呼名唤姓,书写墓主的名讳。

“张公鹏祥府君(张母周老太君)墓”

墓主姓张,故而称“张公”,字“鹏祥”

如果是名字,前边就要加“讳”

清代张世福、林氏夫妇墓,并记有某年月日亥时受生,某年月日亥时告终

清郑啟裕、姜淑敏夫妻墓,郑为国学生出身

“清故显妣潘母老孺人佳城”

死亡三年内称“新逝显妣”,三年后称“故显妣”;

佳城,即墓地之别称

2、带有风水信息的墓碑: 一般多为坟墓的二十四山向。

“故显妣王母李老孺人墓”

“乾山巽向”,即坐西北朝东南

“张公明义之墓”

张明义的墓,“癸山丁向”,即坐北朝南偏西15度

“故显妣夏母兰若孺人坟墓”

“巽山乾向”,即坐东南朝西北

“张公上选寿基”

方形匾额里刻“癸山丁”,即癸山丁向,坐北朝南偏西15度方位

两侧碑文中有更详细说明:“殁后葬于新茔横山之麓,卜作癸山丁向,立填为墓”

3、有诰敕封赠的墓碑: 明清时期,皇帝下旨授予五品以上官员称号为“诰授”其任命文书称为“诰命”;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员的称号“敕授”其任命文书称为“敕命”。

朝廷给官员本人的实职叫做“授”;给官员家人的称号叫做“封”;给官员家里过世的人的称号叫做“赠”。因此,以皇帝诰命的方式,对五品以上官员在世的先人和妻室授予的封典称为“诰封”;以皇帝诰命的方式,对五品以上官员已去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追赠封号称为“诰赠”。

“皇清诰授建威将军、光禄大夫,原任广东水师提督军门唐公元甫之墓”

“皇清雍进士二咸邱公配严氏孺人寿域”

寿域一般为墓主生前预先为自己营造的墓穴

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左侍郎,

梁村蔡先生暨元配诰封二品夫人刘氏合葬佳城;雍正乙卯岁季春吉旦立”

“皇清敕授儒林郎泽亳二州同知崇祀名宦恕庵孟三公暨配安人危氏孙氏合葬墓”

“明敕封文林郎显考李公濒湖(孺人显妣李门吴氏)墓”

“清封文林郎(清封宜人)庚子壬丑年科举人先考斛泉丰公(先妣钟太宜人)之合墓”

左榜:“甲山庚向兼卯酉三分;胞姊某某、胞弟某某祔葬”

右榜:“中华民国二十年一月,男润,孙华瞻、圆草敬立”

“宜人”,是古时五品命妇的封号;“甲山庚向兼卯酉三分”指坐东向西偏南三度,属于庚寅、庚申分金;“祔葬”,即合葬,有时也指后人葬于先茔之旁。

4、例授、例封、例赠功名墓:朝廷吏部直接按照定例和规格授予官爵称号,授给本身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

“皇清例授文林郎溪东孙公暨元配刘孺人之墓”

左榜:“道光五十三年三月谷旦”

右榜:“男元仁、孙日巨、曾孙正南、元(玄)孙佚名立石”。

过去官员有职事官与散官之别,相当于现在职务与职称关系。职事官为所任职务的称号,散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文林郎”是一种约七品的散官职称,大约类似于现在的“处级干部”。

“清例授文林郎赐进士出身于公讳良弼字梦贤德配刘孺人继室刘孺人之墓”

这是文林郎于良弼和他两位夫人的墓

“明例赠修职郎孙公讳邦势暨元配单孺人(继配彭孺人)之墓”

“修职郎”即“登仕郎”,为九品文散官员,掌管宗卷、钱豰的属吏,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

5、待赠和处士墓:有的墓碑上写有皇清待赠、皇清待诰、皇清待旌、节孝待旌等。待是等待、期待;赠是授赠或封赠,相当于现在说的“追认”。死者生前没有获得什么官爵、称号之类的荣誉,死后在名字前写上这些词,虚花泡影而已,表面看表达了后代的崇敬和期望,不如说是写碑文的一种习惯格式,或为凑字数而已。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不仕的人,没有官职,或不屑于做官,或想做官而屡试不中的人,例如一些知名文人,学者之类。墓碑上以处士相称,大多主碑人都是朋友、同学或乡党。

“皇清待赠显考王翁讳得和字谐廷(妣王母老孺人范、仇、乔太君)茔位”

两边写有坐壬向丙龙旺于冬;男、次男按昭穆两边奉祀。

“皇清处士(待赠孺人)显考刘公讳天爵字乐善(妣王孺人)之墓”

右榜:奉祀男振沛、孙全喜立

“清处士焦公讳法才暨德配刁氏之墓”

右榜:光绪十年荷月(六月)下浣(下旬)谷旦

“清处士夏老夫子讳永祥字方白号乐直暨师母李/刘荣宜人之墓”

左榜:“岁次甲寅清和月上浣谷旦”

右榜:“男光斗孙奉璋奉祀孝子仝立”

清末山东某外道会门首领李光斗给他父亲李永祥立的碑。

6、秀才和学生墓:生前曾为某学院出身,如太学生、国学生、郡庠生或邑庠生之类。

“清国学生儒珍郑君暨元配裘氏孺人墓”

梅调鼎谨题,第三方题字,故称谓不同,没有显考或某某奉祀之语。

“邑庠生讳孚中孙公暨元配某氏(继配某氏)之墓”——乾山巽向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明清时期州县学为“邑庠”,府学为“郡庠”

7、始祖、城隍、义冢、衣冠冢墓碑:此类不具体指某位凡人,如历代高祖合葬墓、革命烈士的公墓、历史名人的衣冠冢、孤魂野鬼的义冢等。

“皇元文氏迁万宁始祖公坟”

清代乾隆年间,文天瑞堂弟文天瑞的后裔才为他立墓碑,

碑文记“娶王氏仝葬于和尚墩之原,丙向”

“顯二世祖考教授新安余公墓顯二世祖妣慎則淑人林氏附”——附,应为“祔”即合葬

秦裕伯(1296~1373),汉族,字惟镜、景容,号蓉卿,别号葵斋,人称秦景容,

殁后,被朱元璋追封显佑伯,为上海县城隍正堂碑石是清朝同治年间重刻。

一般人家清明、冬至时,都有儿孙祭祀,而那些无后之亡者,没有后人祭奠,房头上(指宗族里)就设立义祭坛,许多人家祭了自家祖宗之后,再去义祭坛前祭祀那些没儿没孙的亡者

张辽衣冠冢

8、佛教和尚墓碑:佛教认为人肉体为地、水、火、风四大组成,死后还回归四大而去,故有土葬、水葬、火葬、空葬,其中以火葬为盛。舍利(尸身)火葬时,若有碳化之凝固物,称为“舍利子”,便起塔供养。出家人偶尔也用土葬,葬法随俗,堆坟勒石,以为墓志。

宝智寺清香和尚,字灿珍,生于清嘉庆丙子年,圆寂于同治己已年六月

“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普济退居续整海岸堂上上莲下曦灵老和尚寿域”

右榜:“薙染徒性洋孙永愿等敬立”薙,即剃字,剃发染衣表示出家为僧。

“净慧寺‘大宋绍定临济正宗上德下英和尚之墓’大清光绪十八年方丈宝田建立”

“圆寂恩师法讳下广下文老和尚之墓”

享年七十一岁,墓为艮山坤向,坐东北朝西南方位

“西竺祖师上广下种老和尚墓”——佛子刘衍秀立

这个碑刻很不规范,没有国号与年号,只有干支纪元,不知是哪个朝代的;

居士称佛子也有违佛制;法名是中国人,却冠以“西天”(印度)祖师

二十、谬传和勘误:

延光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开始是有个动因的,多年来网上一直流传着某法师写的如何写超荐牌位的文章,且转发铺天盖地,其中内容多为作者个人见解,有违传统正范。现选择几处,以正视听。

1、“显”字理解错误:网上有传,说神主和墓碑上,亡者已无长辈,且无同辈年长者,女性夫先亡,且有孙辈存在者,方可称“显”。如其所言,夫妻不同时去世,父亡时有前辈在,母亡时前辈俱殁,父母合葬墓碑是写“先”还是写“显”?显然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用“显”字的正解为:一、“显”与“先”同音同义,可互为替用;二、替代“皇”字,皇字为高大上美之义,古时墓碑与神主上皆冠以“皇”字,如“皇考”、“皇妣”以尊称去世父母。元大德年间,朝庭规定禁用皇字,改为显字,表年老德望也。

2、网上流传文章说,若父母亡,叔伯姑在,祖考妣不可以由孙辈主祀,错!中国向来都以嫡长子为主祀,伯叔为旁系支脉始祖,姑出嫁后随外姓,更不可参与娘家直系男性主丧。

3、网上文章说,碑与神主不可几辈人同时奉祀,不尽然!古代讲究全体人尽孝,墓碑与神主亦可几辈人同祀,只是主祀者在前,中榜对亡者称呼辈份应与主祀者对应。

4、网上流传文章说女姓墓碑与神主应写“闺名某某”,错!闺名不可上碑,一般墓碑与神主多为有姓无名。若带闺名者,须真书“某氏某某”,不可冠“闺名”二字,画蛇添足,亦忤逆不敬。

5、网上文章解说,孺人之“孺”字是“小孩”之意,错!“孺为古时对大夫妻子的称呼,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等命妇的封号,后延伸为对一般老母之尊称。

除了上面对网文勘误,下面再选一碑实例,就上面某错误处加以标明。这是我梅州一个朋友家新坟的照片,其实问题也不大,只是我们如果能把事情做得更加规范一些,那岂不是更好。

二十一:烧袱子的来历

崇祖追远,忠孝仁善是中国人历来普遍的修养和文化传承,这种情怀表现在葬礼方面益加明显。过去长辈辞世,丧葬开始:由复礼(招魂)到袭与饭含(白单蒙脸),从分发丧服(五服表亲疏)到三日而殓(表期盼),殡葬毕到虞祭(送形而往,迎精而返),无不精勤备至,诚惶诚恐。葬后三虞,以及佛教提倡的做七和四时而祭,都有烧袱子的习俗。袱子,就是包裹、包袱。烧袱子,就是把冥纸冥币装在纸包里进行焚化,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烧袱子时需要在袱子封面上按照一定的格式写上送钱的原因,钱封编号,指定受用者,送钱者的姓名和焚化日期。每逢清明、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三大鬼节,很多地方都少不了给逝去先人烧袱子以表哀思。

与墓祭必须到茔地不同,烧袱子可以不必去现场,它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快递业务,可以在外地通过路祭的方式烧化,只要袱子上“收货人”交待得清楚,先人亡灵定会领略到你的孝心。

二十二、袱子封面的书写

袱子封皮的书写与神主墓碑上的书写格式几乎是相同的,须用笔工整,不得潦草。袱子中间写收袱子人的名讳,左边写烧袱子原由及数量,右边写烧袱人和烧袱的时间。收袱人如果是刚是刚去逝三年内的,称“新逝”,例如“新逝显考”、“新逝显妣”;逝世时间超过三年的称“故”,例如“故显考”、“故显妣”。

下边我做了个图例,并在根据各人情况需要替换内容的地方用红线标起:

上图“今逢岁首上元之期”是烧袱子的原因,如同生人定期给父母交纳赡养费。“岁首上元”指正月初一到十五,如果你在别的时间烧,则就随机替换,在烧袱子时间表述上有专门的用语,举例如下:

正月————岁首上元之期

清明————清明拜扫之期

端阳————蔳节化帛之期

七月半———盂兰中元之期

腊月————岁暮下元之期

头七————首七化帛之期

七七————毕七化帛之期

周年————小祥化帛之期

二年————大祥化帛之期

三年————除服化帛之期

袱子封上“某某正魂名下收用”,也可以写成“某某正魂之灵收用”。其它收袱人的姓氏、名字、烧袱人和时间可参照上图红线框起部分随机修改。袱子书写有时不拘一格,有的是亡者夫妇共收共享,有时给单人烧化,总之,参考本文之前相关神主和墓碑书写规范即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